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929092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研通讯001Word文档格式.docx

该书是关于大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效果微观评估的研究成果,选择了资助政策知晓度、获得资助机会、资助政策满意度及资助政策对受资助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等4个维度,构建了大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

书中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对某民族院校大学生资助需求进行了基本估计,运用了二分变量逻辑回归模型、多分有序变量模型、经典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对资助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进行了微观计量分析;

在分析资助政策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时使用了鲁宾因果模型,并对计量分析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该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期为我国相关决策部门科学制定资助标准,指导民族院校大学生资助政策实践提供实证依据。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十三期散杂居民族研究学术沙龙纪要

2015年1月10日下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散杂居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和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在民社院八角楼联合举办了第十三期散杂居民族研究学术沙龙。

此次沙龙主题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黄银华教授主持,体育学院于志华、韩斌等老师应邀参加此次沙龙并作了主题发言。

同时参加沙龙的还有研究生院、科研处、学报编辑部、教务处等单位领导和散杂居民族研究团队的近20名教师,及本校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主持人黄银华教授向与会者讲述了少数民族体育的重要性及民族高校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体育学院的基本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少数民族体育为什么要传承、怎样传承及传承中出现的问题。

与会者就“少数民族运动会是否应限制汉族运动员”等热点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于志华副教授作了“FlyorFightbeforeStresses?

”的主题报告。

该报告针对“如何应对大赛压力”问题,从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正确的理论认知;

二、做好赛前心理准备;

三、心理技能训练。

期间,体育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话题引发大家关注。

韩斌老师作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中国式斗牛’——以黔东南苗族斗牛为例”的主题报告。

他首先梳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并以自己的田野调查,介绍黔东南苗族斗牛过程,及传承中所出现的问题。

参加沙龙的师生围绕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许宪隆教授、柏贵喜教授、李吉和教授、方长明副教授、陈祥军副教授、裴圣愚副教授等多名老师结合自己的学术专长作了相关发言。

最后,黄银华教授对此次沙龙进行了总结。

他说,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离不开民众踊跃参与和公开竞赛;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举办,离不开学校和社会在资金上给予的支持;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与发展,应得到媒体的客观报道与尊重。

此次学术沙龙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结果揭晓

我校喜获两项铜奖

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评审工作近日结束,我校美术学院钟孺乾教授、周少华教授各获铜奖1项;

另有1件作品入选,1件作品获进京资格。

这是我校美术学院参加全国美展的历史最佳成绩。

全国美展5年一届,集中展示中国美术在5年中的创作成果,代表了当今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

今年美展首先在全国13个分展区共展出4391件入选作品,最后分别遴选各类作品共576件在中国美术馆集中展出,其中160件获奖(金奖7件,银奖18件,铜奖49件,优秀奖86件),余为进京资格。

湖北省今年获奖数为金奖1件(湖北美术学院),铜奖2件(中南民族大学),优秀奖2件(湖美,省美术院),我校获奖数量居湖北省综合院校第一。

钟孺乾教授的理论(著作)《水墨变象》获理论评论类铜奖,此前,其绘画作品曾在全国美展获奖;

周少华教授的服装设计作品《年轮》获设计类铜奖,为此届美展中服装作品的最高奖,此届美展服装作品获奖仅两件,湖北省唯此一件。

此次获奖是美术学院十年来始终紧盯行业最高标准办学的具体表现,既彰显了学院的实力,也是学院“入圈入流,力争上游”的有力证明。

学校召开2014年度科研工作会议

1月23日上午,学校在学术交流中心召开2014年度科研工作会议。

校领导陈达云、李金林、白江源、段超、赵晓珊、杨胜才、杜冬云、赵文出席会议。

各学院院长、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会。

会议由副校长杜冬云主持。

社科处处长柏贵喜首先作了社科处2014年工作报告。

他从七个方面介绍了工作成绩,并分析了存在的不足,介绍了2015年的工作重点。

科技处处长何冬兰作了科技处2014年工作报告。

她介绍了一年来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并表示,2015年将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科技处副处长杨春勇就学校新一轮学术团队和首批工程中心(咨询服务中心)申报、2015年度国家自科基金项目申报的相关事项作了说明。

在经验交流阶段,公管学院副院长胡炳仙、化材学院院长张爱清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分享了各自学院科研工作的经验,并提出了工作体会和思考。

校长李金林作了讲话。

他强调,我校2014年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制定了新的《中南民族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科研工作亮点纷呈。

他分析了当前科研工作发展中的不足,并就2015年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进一步牢固树立科研工作的“三个服务”意识,科研工作要服务于学科建设、服务于民族地区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于教学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

三、完善科研评价和科研奖励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管理;

五、举全校之力,做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

校党委书记陈达云作了讲话。

他对2014年我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感谢大家的辛劳付出,希望大家进一步做好总结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看待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在总结的同时,要加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更新管理。

他还围绕文化建设谈了个人体会。

他认为,在当前,高校要加强人才文化、教学文化、科研文化、服务文化、工业文化、国际文化的建设。

他剖析了文化建设的具体内涵,并以国家“2011计划”的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例,说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他还就学校下一步的改革指导思想及具体方向作了阐述。

杜冬云对此次会议作了小结,希望大家认真思考科研工作现状,强调要有新的工作认识。

他还传达了国家民委教科司将对2012年以来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以及50万元以上横向项目进行经费管理抽查的相关文件精神。

李俊杰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校李俊杰教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李俊杰教授长期工作在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第一线,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和区域经济,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主持部委、省市项目10项;

正式出版独撰著作4部,参撰4部;

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民族研究》、《世界民族》、《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等期刊发文30多篇;

成果获部委、省市社科奖10次;

主撰或参撰的报告先后分获多位国家或省部级领导人批示,为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李俊杰教授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北省社会科学界青年学者名录》,2011年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2年入选《荆楚社科英才》。

现为我校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湖北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理事、湖北省民族学会副秘书长、湖北省经济学界第六次代表大会副秘书长等职。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是自1995年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起,会同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发展改革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旨在选拔培养中青年学术领军人才的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着力打造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学科发展、带动产业转型的领军人才队伍。

我校经济学院陈小丽老师研究报告获湖北省政府领导重要批示

近期,我校经济学院青年教师陈小丽所撰写的研究报告《新常态下湖北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获湖北省副省长许克振亲笔批示,批示内容如下:

此文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考有深度、有见解,提出的对策建议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请省经信委县域经济处认真研究,在促进我省县域经济发展中予以吸纳。

该研究报告对我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阶段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并认识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积极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重构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强区富民、跨越赶超,具有重要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湖北省制造企业智能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

1月28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厅条件处处长魏敏杰顶着寒风来到我校,为湖北省制造企业智能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

研究中心)揭牌,副校长杜冬云出席了揭牌仪式,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与会。

揭牌仪式由科技处处长何冬兰主持。

杜冬云代表学校致辞,对湖北省科技厅长期以来给予我校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他指出,研究中心要继续加强制造业智能领域相关技术的攻关,让智能运营管理系统、智能数据采集终端、企业短信服务平台等成果在企业制造中发挥重要作用。

魏敏杰对研究中心获得省级中心认定表示祝贺,并从理念创新和资源共享两方面为研究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表达了对研究中心在互联网时代要面向产业化发展的期望。

随后,王江晴从发展历程、研发方向、工作基础、人才队伍、成果转化、建设规划等6个方面对研究中心做了详细介绍。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了研究中心发展的成就,并针对当前制造业面临“全球竞争、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严峻挑战,从资源整合、优势突出、顶层设计等方面为研究中心形成产、学、研、用一体的开放式共用科技平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学校召开科研经费自查会议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讲座

3月19日下午,为迎接国家民委关于科研经费的检查,认真开展科研经费自查工作,学校在行政楼召开科研经费自查会议,邀请湖北大学审计处处长冯浩进行现场讲座。

我校副校长杜冬云,各学院院长、科研副院长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会。

会议由杜冬云主持。

讲座中,冯浩从中央财政科技经费政策和投入情况、当前在科技经费监管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2014年参加科技部科研经费巡视检查后的体会等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他强调,对于科研经费使用的重视程度要等同于做课题研究。

他结合具体事例重点介绍了预算调整、转拨经费、大额采购、现金发放等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要求,并对设备购置、材料采购、测试化验加工费用的使用和个人消费性支出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讲解。

随后,科技处处长何冬兰传达了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科研经费检查工作的通知及相关科研经费管理文件的精神,并对校内科研经费自查工作进行了布置。

财务处副处长许林介绍了我校2013年科研经费自查情况,对在科研经费自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

纪委副书记黄爱国就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建议:

强化形势政策意识,强化法制意识,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强化问责意识,做好责任分离,形成完善的责任体系,做好风险防控工作。

杜冬云对会议作了总结。

他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科研行为的相关文件精神,严禁违反规定“踩线”“越线”;

既要做好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也要管好用好经费,廉洁从教,弘扬师德;

积极与学校沟通解决在科研经费使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合法合规使用经费的基础上提高使用效益。

恩施发展研究院2015年度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

3月23日上午,我校恩施发展研究院工作会议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恩施州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海涛,州委副书记、州长杨天然,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恩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学明,湖北民族学院副校长、恩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邓磊,我校党委书记陈达云,校长李金林,副校长兼恩施发展研究院院长段超,副校长赵晓珊、杜冬云,以及恩施州和我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会。

会议由李金林主持。

陈达云代表学校对恩施州委州政府、湖北民院领导再次来校指导工作表示欢迎。

他指出,高等院校应注重产、学、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恩施州是我校联系民族地区以及我校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计划”项目建设的重要基地。

当前,恩施发展研究院工作的关键,就是应从全国角度和更为宽广的视域出发,组织人员分层次研究能够进入国家、部委、湖北省“十三五”规划或政策的恩施州发展具体项目。

王海涛在讲话中指出,恩施州首届干部人才培训班今天在中南民族大学开班,是发挥高校培养人才功能的又一体现,也标志着恩施发展研究院服务恩施发展工作的正式启动。

下一步,恩施发展研究院要在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培养培训人才、推进地方干部观念更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他对恩施发展研究院2015年工作给出了具体建议。

段超对恩施发展研究院2015年度拟开展的工作作了说明。

杨天然就2015年恩施发展研究院的工作提出了要求。

他表示,恩施现在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

研究院作为恩施发展的智库、联系外界的媒介、科学研究的平台,要“围绕一个目标,抢抓两大机遇,统筹三大建设,建设四大基地”开展工作。

研究院要整合资源,实现开放性、务实性、前瞻性与统筹性的有机统一。

李金林作了会议总结。

他要求研究院认真梳理此次会议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加以实践。

他表示,学校将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

阳光凯迪-中南民族大学合作项目汇报会召开

3月24日上午,阳光凯迪-中南民族大学合作项目“浆态床生物质间接液化合成油催化剂载体的开发”汇报会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凯迪研究总院总经理张岩丰,总院首席科学家詹晓东、王大祥、陈建刚,总院催化实验室主任宋德臣,项目负责人、校长李金林,副校长杜冬云,凯迪研究总院相关工作人员和我校项目组成员等与会。

会议由科技处处长何冬兰主持。

项目组成员张煜华对该项目2014年整体进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包括项目背景、基础研究进展、工业应用开发进展及下一阶段工作计划等。

听取汇报后,凯迪研究总院詹晓东、王大祥、陈建刚、宋德臣对项目进展情况均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分别就项目研究开发涉及的具体技术问题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张岩丰对合作项目进展情况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产品各项指标达到要求甚至高于既定目标感到十分满意。

他建议双方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强沟通与协同,努力将此项目研究成果产业化。

此外,针对我校在新材料、新能源方面的研究优势,他建议阳光凯迪拓宽与我校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并尽快建立有利于协同创新和紧密合作的合作平台,以此为基础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杜冬云、何冬兰对我校的新能源、新材料和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研发优势和特色,以及我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他们表示,期望与阳光凯迪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合作,并将以该项目合作模式为范本,根据阳光凯迪的技术需求和我校科技优势,于近期组织科研骨干与阳光凯迪开展磋商,切实推进双方在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合作。

李金林对会议作了总结。

他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形成了较好的合作模式和机制,为双方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阳光凯迪在技术产业化和技术保密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值得我校学习借鉴。

他要求项目组按照计划和要求保质保量推进项目进展,并保持和加强与阳光凯迪公司的交流和沟通,共同促进该项目和双方共同承担的湖北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的顺利完成。

他还表示,我校会高度重视与阳光凯迪开展进一步合作,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全力推进双方建立全方位的合作关系。

最后,张煜华代表项目组向阳光凯迪提交了项目进展报告和小试开发样品。

湖南凤凰县政协一行就旅游业发展来校交流

湖南凤凰,钟灵毓秀,是人们心心向往的旅游胜地。

3月27日上午,湖南凤凰县政协一行5人来我校交流走访,就当前如何更好地发展凤凰旅游产业召开了座谈会。

凤凰县政协主席田茂君,政协副主席麻兴恩等,校领导常一青、杨胜才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和旅游业专家参加了座谈。

会议由副校长杨胜才主持。

座谈开始前,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常一青对我校概况作了介绍。

他表示,学校始终牢记办学宗旨,在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同时,坚持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持,为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会上,田茂君、麻兴恩和凤凰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宗黎明分别对凤凰县基本情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当前凤凰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形态单一,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

文化、旅游融合度不高,旅游资源利用不足;

旅游产业急待转型、提质。

听完介绍后,我校管理学院副院长邓辉等旅游业专家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对凤凰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具体建议。

大家认为,凤凰以旅游业为主,全县的发展规划应围绕旅游业来展开,应当把凤凰旅游纳入武陵山片区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管理质量;

重视生态建设和旅游资源保护,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景村同建;

根据当地实情,保留古城特色,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业;

提高旅游资源质量,加强资源整合,打造精品名牌;

完善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拓展非基本消费。

他们的建议得到了来宾的一致认可。

座谈中,双方对凤凰的旅游发展问题进行了总结交流。

凤凰县政协方面希望我校专家到凤凰实地考察,并进一步提出更具体的建议。

《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王世忠教授文章《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哪里》

2月16日,国际处王世忠教授撰写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关键在哪里》一文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

该文章认为,我国人多地广,地区差异大,有2.6亿学生和1400万教师,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积累不足,教育质量还不理想,因此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让人们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需要大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文章提出,应坚持义务教育的补偿性原则,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

文章强调了作者的3个观点:

一是要为农村配置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农村教育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其中即包括优质物质资源,更包括优质教师资源和生源。

二是要充分激活各类教育资源。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既要做到资源均衡配置,更要实现资源充分激活。

三是用制度保障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从根本上说,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深化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教育均衡保障体系,用制度保障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村教育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该文已被人民网、求是理论网、环球网、光明网、凤凰资讯网等媒体转载,其中光明网进行了重磅推荐。

药学院科研成果《湖北省土家族药材资源、鉴定和质量控制研究》

荣获首届民族医药自然科学二等奖

近日,在重庆市召开的首届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上,由我校作为独立申报单位,药学院万定荣、杨天鸣、杨新洲、葛月宾等多名教师共同完成的《湖北省土家族药材资源、鉴定和质量控制研究》,荣获首届民族医药自然科学二等奖。

万定荣、杨天鸣、杨新洲、葛月宾等多名老师通过对鄂西土家族地区进行大量的实地调研,以及实验室相关研究,全面抢救整理了大量濒于失传的土家族药用经验,发现了一批新的药用资源;

对重点药材进行了鉴定和质量研究,制订了一批土家族药材质量标准。

他们将各种现代光谱色谱分析技术(包括化学计量学技术),以及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机制等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于解决土家族药材质量鉴定和应用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民族药资源鉴定、质量控制与评价的理论性创见。

这一系列工作具有重要应用与学科指导意义,为土家族药的传承与研究利用奠定了科学基础。

本项成果历时20余年完成,项目组成员主编及参编出版专著10余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5篇。

经机构检索,发表的50篇主要论文被中外期刊引用642次(他引),其中SCI论文引用111次。

据悉,民族医药科学技术奖是目前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的民族医药科学技术领域的唯一奖项,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和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共同主办。

本次评奖经三轮严格评审,评选出了自建国以来的第一批民族医药科技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