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926626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点检定修理论及实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点检方法

承担部门

周期

内容

日常点检

运转前后或运转中,主要凭五感或简单工器具来检查

操作、运行、点检

由点检员设定点检部位,周期一般在一周以内

良否点检及给油脂等

定期点检

运转前后或运转中,凭五感及仪器来检查

专业点检员

按设备而定,通常为一个月以内

振动、温升、磨损、异音、松动等

 

主要用解体或循环维修的方法,或用仪器、仪表测试的方法

专业点检员、专业技术人员

按设备而定,通常为一个月以上

精度、劣化程度,给油脂状况等

⑶点检内容

①日常点检内容及方法

日常点检是检查与掌握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电流、电压、泄漏、给脂状况、异音、振动、龟裂(折损)、磨损、松弛等要素。

②设备定期点检的内容

1)设备的非解体定期检查;

2)设备解体检查;

3)劣化倾向管理;

定义:

为了把握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程度和减损量的变化趋势,必须对其故障参数进行观察,实施定量的劣化量测定,对设备劣化的定量数据进行管理,并对劣化的原因、部位进行分析,以控制对象设备的劣化倾向,从而预知其试用寿命,最经济地进行维修。

实施步骤分为:

①确定项目—即选定对象设备;

②制订计划—倾向检查管理表;

③实施与记录—根据数据统计、作出曲线;

分析与对策—预测更换和修理周期,提出改善方案

4)精密点检;

用精密仪器、仪表对设备进行综合性测试调查,或在不解体的情况下应用诊断技术,即用特殊仪器、工具或特殊方法测定设备的振动、磨损、应力、温升、电流、电压等物理量,通过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定量的确定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倾向程度,以判断其修理和调整的必要性;

5)油箱油脂的定期成分分析及更换、添加;

6)零部件更换,劣化部位的修复。

⑷设备技术诊断的内容

这是由专业点检员委托专业技术人员来担当的对设备的定量测试分析。

机械检测——振动、噪声、铁谱分析、声发射等;

电气检测——绝缘、介质损耗等;

油质检测——污染、粘度、红外油料分析等;

温度检测——点温、热图像等;

⑹设备的五层防护线

①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为第一层;

②专业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为第二层;

③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为第三层;

④设备技术诊断为第四层;

⑤设备维修为第五层。

2.点检制的特点:

⑴操作人员参加日常设备点检是全员设备维修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日常点检的要求(部位、内容、标准、周期等)则由专业点检员制订、提供,并进行作业指导、检查和评价。

⑵专业点检员分区域对设备负责,既从事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的管理。

⑶有一套科学的管理标准、业务流程和推进工作的组织体制。

⑷有比较完善的仪器、仪表及检测手段和现代化的维修设施。

⑸有一个完善的操作、点检、维修三位一体的TPM体制。

二、设备定修制

所谓定修制就是一种生产设备组织计划检修的基本形式,是以设备的实际技术状况为基础而制定出来的一种检修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为了能安全、经济、高效率地进行检修,以防止检修时间的延长而影响生产。

1.编制检修模型

公司设备归口管理部门从全局利益出发,根据生产要求和设备需要,统一设定各主要生产作业线设备的定修模型(即全厂定修的周期、时间、负荷人数等计划值的设定表)和定修计划(确定的日期和时间),设定过程中应有生产计划部门的参与,并得到他们的确认,这样做的目的,保证主要生产设备能在适当的时间里进行恰当的维修,既防止为追求产量而拼设备,造成设备因欠修而提前磨损或发生事故,也为防止因设备不按计划修理而打乱生产计划的执行。

2.编制检修计划

把所有生产作业线分为两大类,即它的停机对全厂生产计划的完成有影响的称为主作业线,没有影响的称为辅助作业线。

同时按施工管理模式将检修分为日修、定修、年修、抢修。

定(年)修与全厂生产计划关系重大,故定修计划是全厂生产计划的重要内容。

⑴日修:

不需要在主作业线停产条件下进行的计划检修称为日修。

日修计划的来源为点检计划和设备隐患的内容等。

日修不影响全厂生产计划,可在平日实施,日修的日期与时间由各厂(车间)自定。

日修计划由点检员提前1周编制;

⑵定修:

凡必须在主作业线停产条件下进行的,或对主作业线生产有重大影响的设备,按年度设定的周期进行的计划检修称为定修。

定修的日期是固定的,每次定修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定修计划的来源为周期管理项目、劣化倾向管理项目、点检结果、设备生产安全改善、技改项目、上次检修遗留项目等。

定修计划由点检组长提前10~20天编制;

⑶年修:

一年或更长时间安排一次,且连续停产若干天进行的定期检修称为年修。

年修计划的来源同定修。

年修时间一般为8~15天(部分可超过15天)。

年修计划由点检组长提前60天编写;

⑷抢修:

为排除主作业线或对主作业线有重大影响的设备故障(事故)所进行的检修称为抢修。

3.对检修工程实行标准化程序管理

⑴要按条件立项,如预定需用的资材或专用工器具是否已经准备妥当,复杂项目的技术方案是否已经确定,检修方是否有能力承担等;

⑵为使维修计划尽可能符合实际,通常定修项目的委托时间为施工前10~20天,年修为施工前60天;

⑶检修方接到管理方委托项目后,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施工前交底,编写“一图两表”(施工网络图、工时工序表、安全确认书),按作业标准做好各项修前准备并返回施工计划表;

⑷定修前2天由管理方召开检修、点检、操作三方参加的定修会,最终确定工程项目、进度以及相互配合事项,并制订出综合进度表;

⑸定修日开始作业前,检修、点检、操作三方的项目责任者进行安全联络,对开关、阀门的位置,安全预防措施进行确认,并挂牌,一切手续完毕后方可开始检修,同样检修完毕后也要进行三方联络,确认并办理验收手续;

⑹定修中由管理方召集三方负责人开中间协调会,检查进度,并解决需协调的问题;

⑺定修后3天内由管理方召开三方定修总结会,相互交换意见,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提高定修工作水平。

总结:

点检定修制是一套以预防为主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既全员参与的生产维修制度,建立自己的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点检定修制.所谓点检定修制就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实质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其以追求设备的综合效率最高为目标.其定义为:

点检定修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并使"三性"达到最佳化,实行全员设备管理(TPM)的一种综合性设备管理制度

2盘山电厂实施情况以点检定修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

 

盘山发电公司投产之初,就实行了以点检定修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模式。

在建机组在基建期,点检员就参与并做好了基建的全过程管理和准备工作,并制订了相应的工作标准,为投产后实施点检定修管理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点检定修的实施,设备责任制真正落到了实处,并使设备运行状况做到可控、再控。

有效地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了设备的维护检修费用,实现了设备的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的协调优化管理。

点检定修使安全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盘山发电公司通过不断完善设备点检定修管理体系将运行人员的日常点检、点检员专业点检、高级主管的精密点检、劣化倾向技术诊断结合起来,应用设备性能测试、安全性评价、技术监控、经济性评价等手段,形成保护设备健康运转的多层防护体系,体现了设备全员、全过程管理的原则,设备的问题被严格控制在萌芽状态,安全生产水平逐年提高,非停次数由投产当年的8次下降到2005年的1次。

点检定修使设备健康水平不断上升。

盘山发电公司设备点检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彻底改变了过去“事后维修”的传统设备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使设备的检修周期延长,缩短了检修工期,降低了检修成本,提高了检修质量,使日常检修和定期检修达到了更加优化的状态。

投产至今机组还没有进行过大修,小修周期由投产初期的一年一次延长至一年半一次,增加了机组利用小时,节约了维修费用,主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的完好率达到100%。

3老企业张家口电厂实施情况

对于老企业来说,点检定修就是一场设备管理的革命。

在老厂实施点检定修,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诸多困难。

业内人员分析,与新厂新机制相比,在老厂推行点检定修制最大的困难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利益重新分配的冲击。

在厂领导的亲自主持下,从点检技术方面,管理体制方面以及组织人事方面等,分工合作,齐头并进,正规步入了实施点检制的快车道.期间,厂部分别组织进行了多次实施点检定修制总体方案的讨论,组织了点检支持系统包括点检软硬件的选择,特别是点检标准和点检计划紧锣密鼓的编制及审核等一系列重大安排,部署和实施工作.经过近5个月马不停蹄的艰苦奋战,在2003年底完成了全部基础工作和支持平台的建立,成功实现了点检制的正式运作,也在"

老厂推行新制"

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张家口发电厂就是经历了革新之痛与革新之喜的典型。

自1986年建厂以来,张家口发电厂通过不懈地探索,于2003年底正式实施点检定修制。

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思路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转变为以“管”为主,改变了过去“坏了才修”的计划检修模式,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控”。

一年多来,全厂最鲜明的变化就是彻底结束了设备管理职责不清的历史,开创了设备有人主动管、凡事有人负责的良好局面,责任制在点检定修制下得到真正落实。

耒阳发电厂、田家庵发电厂、下花园发电厂、合山发电公司等基层企业积极探索设备管理的新路子,在积极配合集团公司新管理模式、参加点检定修培训的基础之上,主动组织培训企业的点检员,聘请专家教授上门讲课,培养了一大批掌握设备管理新技能的点检员,并成立了相关的组织机构。

4本钢在推进设备点检定修制中的几点成功实践

按照推进设备点检定修制的总体思路,本钢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1.确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将设备管理的重心下移,把对设备管理的职能按区域分工的原则落实到点检员,使点检员成为第一线的管理者,真正确立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

因为推进点检定修制的关键一环在于点检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所以首先强化对点检员的培训和考评工作,迅速建立起一支规范化,标准化,素质高,业务精的设备点检员队伍,并赋予了相应的职责和权利,让最了解设备状况的点检员掌握编制点检标准、点检计划、检修计划、备件材料计划以及维修费用预算的权利,并承担指导、监督和检查操作人员日常点检的职责,在检修过程中,又由点检员负责检修工程的委托、检修质量的监督、检修进度的控制和竣工验收工作。

在整个设备维修管理体系中,点修员成为了基层的设备管理员,设备技术状况的诊断员,设备维修质量的监督员和设备维修费用的控制员,这“四大员”的作用真正确立了点检的核心地位,同时也理顺了操作,点检和维修三方的关系,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并做到了责、权、利的真正结合,使得点检管理模式沿着一个全新的轨道向前推进。

2.检修力量集中重组

为保证点检定修制的顺利推进,必须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检修管理体制,而只有实现点检和检修人员的双方组织机构分离,才能确立点检方和检修维护方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关系,真正体现出点检方的核心作用。

本钢集团公司克服了老企业设备管理体制改革的这一重点和难点,在2000年对主线厂的检修和维护人员实施集中重组,组建了设备维护检修中心,实现了点检方和维修方的彻底分离。

检修维护队伍的集中管理,是检修资源的重新分配和组合,减少和降低了检修力量及检修机具的过剩和浪费,避免了资源的重复配置,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

几年的运行实践证明,这种检修管理体制真正起到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检修质量和提高检修队伍职工素质的作用。

3.实施标准化作业

在推进点检定修制进程中,首先建立起规范的点检标准体系和科学的点检业务流程,保证了点检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运作,使点检管理按照严密的规程标准体系进行推进。

通过编制和逐步完善维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给油脂标准和维修作业标准,使得从点检检查,设备润滑到检修作业等点检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标准化作业的准绳,几年的实践证明,实施标准化作业是搞好点检工作的基础,是取得点检成效的技术保证和必要途径。

4.开展岗位日常点检工作

点检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实行全员管理,而岗位操作人员参加日常设备点检维护,是全员设备维修管理中必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延缓和防止设备劣化,维护保养设备的重要方法。

本钢集团公司在推进点检定修制的工作中,非常重视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重视建立和规范完善的点检标准和日常点检计划并认真执行。

实践证明,通过岗位日常点检活动,可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防止设备劣化的扩大和延伸,避免设备“带病工作”,同时,由于操作人员精心维护保养设备,还可保证设备经常处于最佳状态,对于延缓设备劣化起着积极的作用,真正构筑起了防止设备事故或故障发生的第一层防护线。

5.开展精密点检和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工作

由于设备的复杂化和综合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果在点检检查中还仅局限在使用简单的手段和“五感”检查,是无法适应现代化设备管理的需要的。

因此,本钢集团公司在推进点检定修制的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积极开展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工作,使点检的手段上台阶,上层次。

通过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工作,不但可及时发现设备潜在的缺陷和隐患,还可定量地确定了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进而开展设备劣化倾向管理工作,分析劣化规律,判断修理或零部件更换的最佳时间,以逐步实现预知维修。

开展精密点检和设备诊断工作,是实现现代化设备管理的技术基础,是点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全面推进点检定修制的需要,也是点检管理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本钢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四.结束语

本钢集团公司全面推进点检定修制以来,产值和利润同比有了大幅度增长,设备可开动率和设备完好率有了大幅度提高,设备事故故障率和单位产品维修费有了明显下降。

这一切充分表明,点检定修制完全适用于像本钢这样大力进行设备技术改造的资金密集型的老企业,几年的成功实践已经证明,在点检定修制中,由操作人员的岗位日常点检、点检员的专业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设备技术诊断和设备维修等五层防护线共同构筑了设备完整的防护体系,保障了设备安全稳定地运行,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上海宝钢点检定修制简介

1.定义:

所谓点检定修制是一套加以制度化的比较完善的科学管理方法,它的实质就是以预防维修为基础,以点检为核心的全员维修制。

2.特点:

点检定修制的特点,简要概括起来有10个,即:

⑴倾向性管理:

它是从严格周期修理制度发展为以状态为主的项目修理制度。

每个制度虽然也有周期,但仅作参考,主要依据设备状态来确定修理时间和内容。

防止过维修和欠维修现象的发生。

⑵坚持预防为主:

其指导思想是以“防”为主,改变以往以修为主的传统思想,因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故障发生

⑶建立四大标准:

点检定修制建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维修标准体系(即四大标准),点检就是把设备可能发生劣化和故障的部位,设定若干个点,明确规定出维修管理值(检修标准值),点检周期和点检方法,并指定人员,即实行“五定”管理(定点、定标、定期、定法、定人)的维修标准体系,这是贯彻执行点检定修制的技术基础和依据

⑷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管理体制:

宝钢强调的是基层管理,建立以点检为核心的维修管理体制,整个维修重心下移,让最了解最熟悉现场设备技术状况的点检人员来掌握编制计划大权。

因为他们最有发言权,能够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甚至日修、定修的现场指挥也让点检方担当,

这样减少了传统管理的多余层次和环节,信息反馈畅通,使用与管理不脱节,利于实现高效管理。

⑸管理目标集中:

减少设备故障,降低维修费用,有利于提高检修效率。

⑹突出为生产服务的观念:

由于每个检修工程项目在实施中都有标准可依,并且主控项目都有工时工序表,因而计划的命中率很高,这样既保证了生产计划的正常执行,又满足了检修工程的要求,体现了生产与检修的统一协调性。

⑺实行全员管理:

凡参加生产过程的人员都要关心和参加设备维护工作,特别是操作人员负有用好、紧固、清扫、补油、调整、小修理和日常点检业务,使生产人员与点检方融为一体,成为全员管理的基础。

⑻采用PDCA工作法:

点检定修制在管理上采用PDCA工作方法,各级管理层每月召开一次实绩分析会(班组→作业区→车间(分厂)→设备部,自下而上召开),逐级提供资料,用数据和图表来分析当月设备状态、检修工程实施及维修费用使用等情况,并提出改进对策和实施措施。

⑼坚持安全第一:

点检定修制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实行开展安全确认制度,危险预知活动,安全会诊活动三项有效措施,尤其是坚持贯彻执行点检方、检修方、生产方的三方挂(摘)牌制度(以点检为主),这对防止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⑽员工技能的多样化:

由于点检定修制自身的要求和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维修技术的日益发展,对操作、运行、点检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愈来愈高。

5.1关于实行“点检定修制”的探索

随着科技发展,目前火力发电厂的设备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的方向不断提高,发电企业的生产过程已逐步转向由人操纵自动化控制设备、由控制设备操纵机器设备直接来完成。

 

随着科技发展,目前火力发电厂的设备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流程化、计算机化的方向不断提高,发电企业的生产过程已逐步转向由人操纵自动化控制设备、由控制设备操纵机器设备直接来完成。

设备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带来的结果是在操作方面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逐渐降低,而在设备管理方面对人员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水平却逐步提升,企业生产管理主体已日渐由生产操作方面转向设备管理维修方面。

作为影响企业的产量、质量、成本、安全、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设备的突出作用已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于现阶段的火力发电厂而言,完成基建工作进入稳定运行之后,对设备的管理和维修便成了生产工作的核心。

一、设备管理的发展需求 

河津发电厂两台350MW机组自2000年投产之后,已先后完成了一次检查性大修、两次B级检修、三次C级检修。

这一系列的检修活动,可以说是按照传统的计划检修模式,通过总结,根据检修中所出现的问题逐步自发地进行改进、提高。

但是,在这种传统的维护、检修模式大框架下,我们深感到无论怎样修改和完善,计划检修的管理模式所固有的局限性和不科学性还是制约了设备检修管理水平的提高,设备的欠维修和过维修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在检修成本控制、检修人员的工作效率、检修质量监控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003年,国家经贸委发布了《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许多新的设备检修理念对我厂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也成为我厂探索新的设备管理和设备检修模式的起点。

从2003年下半年起,我厂开始“点检定修制”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和探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内部研讨与试点等方式进行学习和实践。

到目前为止各级管理人员的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对“点检定修制”的内涵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并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经验。

从行业内先进电厂的实践来看,“点检定修制”带来的综合效益是无可置疑的,所以河津发电厂已经将实施“点检定修制”作为设备管理的目标模式,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推行“点检定修制”的先期准备工作。

二、对“点检定修制”管理理念的认知 

2003年8月份,我们邀请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自备电厂的生产管理人员一行五人到河津发电厂,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和交流活动。

来自宝钢的专家们介绍了“点检定修制”的理论知识和在宝钢电厂的实际应用情况,我厂生产系统班长以上的人员全部参加了培训,生产系统的中层干部、专工还和宝钢电厂的点检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这是河津发电厂第一次引入“点检定修制”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

在此之后,我们先后数次派生产技术部和设备维护部的管理人员参加行业内关于“点检定修制”的学习培训班,进一步学习“点检定修制”的理论知识。

2004年底,我厂明确提出了要在2005年内按照“点检定修制”的内涵完善河津发电厂的设备管理基础的目标,为此厂部组织了一次范围较广的“点检定修”知识培训。

以“火力发电企业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导则”、“发电设备电检定修管理”、“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为主要培训教材,总课时十个小时。

参加培训的人员包括班组长以上的全部生产管理人员、试行班组的点检员和部分普通职工,培训完成之后进行了严格的闭卷考试。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研讨和对外交流,目前“点检定修”的理念已经逐步为河津发电厂的大多数的职工所认知。

就河津发电厂的总体而言,对“点检定修制”的认知也逐渐条理和完整。

我们对“点检定修制”的理解和认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点检”的概念首先出现在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该公司一期工程设备全套引进日本,同时引进了全套的管理软件,其中就有点检定修制的管理软件,他们从强制实行“点检定修制”到比较自觉地执行这种管理方法时,在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降低维修费用上取得明显成效。

此后,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人对“点检”的释义可能有所不同,但究其实质看,我们认识到“点检”和传统的检查最大的区别就是对设备的监控从“检查”的层次提高到“管理”的层次,从维护人员比较随意的检查变为按照严格标准的点检方法进行程序化的检查和诊断;

从比较随意的的巡检活动变为定点定人的程序化作业;

对设备的监控从离散的状态判断转变为长时间的跟踪分析;

从追求设备一时正常运转转变为对设备的劣化倾向进行预测。

所以说,在基础管理较好的电厂的某些优秀的检修班组,其利用专责制的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