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人生读书心得800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哲学与人生读书心得800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与人生读书心得800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
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
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
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
“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
教育的三阶段1、浪漫期——小学阶段;
2、精密期——初中高中的6年;
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
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
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
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
若是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
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
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如赚到多少钱、当到什么官)。
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
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
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
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
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
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2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哲学的深刻意义。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
”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
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
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
他们让我们懂得:
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
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
”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
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
”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
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
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
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
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
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
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
制度也是一样。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
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
”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
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3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北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北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傅佩荣所著。
《哲学与人生》是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
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重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让我有种回味和共振的感觉,那种经历后的精炼总结让我孜孜不倦,像是看到自己拍摄的一部人生电影,而主角就是我,其中的行为有些是意气风发,有些是冲动不顾后果,我也因此得到了回味的乐趣,书中也有很多我所未经历的一些,但是有了共振和回味,我相信即使面对未来,我也有拨云见日的功力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一些枯燥的为什么,看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会发现,哲学真的距离我们很近很近,而且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美好,像是我恶魔呢闻到了面包的甜香味。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是一部可以研读的好书。
本书的作者不是以写书为生的专业作家,而是台大的一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所以此书也可看作是一本教材,又由于它的思想性,还可看作是一本励志书。
但它与一般教材和励志书又截然不同,因为那些多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此书却全是傅先生个人思想的结晶。
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大师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把我的一点感悟说与大家听。
”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
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
哲学与人生中有句话得好,对我影响很大,从中受益匪浅,例如“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
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
”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
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
“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
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
”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
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
”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
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
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生态度有二:
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
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
”“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
”等等。
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4
以前买书在当当,一般要3-4天送到,这次上了卓越,6号中午下的订单,不想,7号一早就有人敲开了送书的门。
卓越比当当快?
不能下这样的结论,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5
人的一生,从出生时懵懂无知的婴孩,到慢慢被灌输各种能力和思想最终长成适应社会的人.在这之间,我们困惑过、探索过、想过解决一些疑问---关于自我,关于人生,关于世界。
我们为何出生而死后又是否会去向另一个世界?
我们每天接受的快乐和痛苦到底有何深意?
人生在世,于自己于世界的意义何在?
读过傅佩荣教授的《哲学与人生》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
终于,我对这么多年来藏在内心深处的困惑有些许的领悟,这本好书就像一扇门,推开门另一边就是光明。
在还没有接触到“哲学”这个概念的时候,“哲学”对我而言也是一个既抽象又空洞的词汇,以为“哲学”之深奥非常人能理解,只有思想之大者才能谈及“哲学”。
看过此书以后,终于发现原来哲学存在于大千世界的每个角落,生活中处处是哲学。
关于哲学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家探索自己眼中的哲学。
书中从个二十四种不同的学说理论来帮助读者认识“哲学”。
如同书中提到:
“真理能带给我们自由,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会赋予我们智慧。
”哲学中所谈论的爱,重点是友爱。
友爱温和而理性,是我们对于智慧比较正确的态度。
智慧的两个特点是“完整”和“根本”,一如我们探索知识和真理的目的。
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而回归根本的过程,如四季交替,几世轮回,落叶归根。
在对哲学的认知中,不乏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我最赞同的是《中庸》的尚中的人生哲学。
书中写道: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者,天地之大本也。
“我反复的思考,觉得生活中很多时候是需要“中庸“的态度的。
从最根本的人体养生学中的”阴阳结合“到生活处世的态度,我们知道只有平衡才能更好的发展。
我是一个在生活中不紧不慢的人,没有急功近利的心,有句话叫”欲速则不达“,对我而言慢即是快,有时候过火反而没有预想的效果。
而我们之所以探讨哲学,是为了更好的诠释人生,提高人生境界。
因此,书中又给出了许多关于人和人生的理解:
诗人会觉得人生像一首诗;
革命家会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战斗;
消极的人会觉得人生就是痛苦和无聊;
而乐观的人会觉得人生更像是赞美。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真是如此,因为个人阅历和领悟不同,见解就因人而异。
“人是向死而生的。
这是海德格尔的观点。
人的一生从出生一刻就是要通向死亡的,没有人可以逃过死亡这一最终判决。
既然已经知道最终的命运,那么这之间的生命,更是像生活。
就像大家在等待世界末日来临时的反应,我们拼命的做自己之前所渴望做的事,看完某本书,找喜欢的人告白,吃所有之前想吃的食物,去一个梦里见过的地方旅行。
若不能求仁得仁,那就向死而生。
每个人都在精心准备着,在用一生的时间寻找属于自己的死亡之前的梦想,并努力的实现。
就算知道最终会死亡,也要好好的留下曾经活过的证据,这样才不枉此行。
我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态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无限的价值,抱着每天都更接近死亡的心而活。
书中提到:
“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
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
它讲的是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
”“人的一生是充满矛盾和痛苦的过程,哲学就是教人以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态度之学。
我走过那时,十五六岁的迷惘和虚妄,回想那些光阴,就像刚下海的水手身处茫茫的大海中,不知道漫漫旅途飘飘荡荡的意义。
接触到的这本书让我懂得,有时候“哲学“也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你能看到那个灵魂深处的自己。
如此更能坚定自己的内心,做到坚强而淡定的面对人生重重考验,懂得人生在世怎样看待自己的生活。
经得起痛苦和磨练的人生最终会发出迷人的光芒,而这一定是伴随着伤痛和结痂,最后凝结成对人生的领悟。
有时生活带给你的感悟如柳底飞花,细碎而轻巧,只有在某一刻恍然大悟,才懂彼时那不经意间的一瞥有何深意,这就是属于自己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