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心得体会.docx
《种菜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菜心得体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菜心得体会
种菜心得体会
篇一: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精选5篇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一:
农村调研心得
20XX年6月3日,去达州市亭子镇木子乡四岩村调研,两天一夜的调研时间,看到很多,这里也就只写感受比较强烈的几点。
1、要致富,先修路
现场调研真实感觉到“要致富,先修路”的正确性。
没有公路,一切物资、产品,靠肩挑手提,运输成本过高,而效率低下,村民真的很难有机会致富。
20XX年村里面的公路修通以后,村里面才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养殖产业,公路的修通使得很多产业发展成为可能。
而且现场调研直观感觉,靠临道路的农户比较富裕,一些居住在山上的农户经济水平明显偏低。
道路行车对村民村民住宅选择影响更深。
原来村民住宅选址,都临近自家田地,而现在都希望可以临近公路,这样购买种子、工具、化肥、农药等都方便许多。
另外现在四岩村与其他村的道路仍然是土路,雨天出行十分不便,这种公共部分就应该财政拨款硬化,加强村和村之间物质、信息的流通。
2、某些事项很难收集到准确数据
就建房每平方米毛坯房大概要多少钱这个问题,就有收集到很多种答案。
询问村支书时,说300——400元钱;村主任给出一个答案砖瓦房280元左右,肯定在300元以内;采访一户村民杨芳明时,说要400多钱。
除却修建时间不同,材料涨价等情况,不知道是否存在村干部能够以比较低廉的价钱修建自家住宅,而普通村民却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
到底每个人有多少地?
跟村民李文孝老人聊天时,他说家里每个人平均只有5分地,而后来村主任说二队土地上户平均每个人有8——9分地,再加上一些没有统计的,实际平均每个人超过1亩。
村民往往说的数据偏低,而村上又文字记录,不知道如何能取得真实且准确的数据。
在凡事涉及收入的问题上,村民都不愿如实相告,村委也只能按田地估算,数据一定有偏差。
3、村子的特色到底是什么?
村子原名寺岩,后政府登记出错才改成四岩。
村子特点到底是什么?
如果从收入上来看,应该是养殖业。
有一家大型养殖场租用村里面土地,村里面也两家养猪场和一家养鸡场。
至少在养殖业这方面,村里面有很成功的经验。
询问村民村子特点时,大家似乎都想不出来。
一些老人家会说起,村里面曾经有一座迎真寺和一座东岳庙,当年规划很大,附近村的村民都来这里,烧香祈福,村上曾经很是热闹。
可惜都在文化大革命大炼钢铁时期被毁,无所考证了。
20XX村民自发恢复寺庙,规模很小。
这次新农村改造,如果可以恢复寺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二:
农村工作心得体会(767字)
目前,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存在主要问题是:
一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
还有相当一部分乡镇和农村仍然是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传统农作物为主。
二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脆弱。
特别是水利条件较差。
三是一些农村的水、路、校、医等公益事业发展比较滞后,群众期盼尽快改善。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坚持做到“五抓”。
一要抓好现代农业。
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宜菜种菜,宜林就林,但必须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集约发展。
适宜发展日光温室,就引导群众发展寿光“第五代温室”,连片发展至少500亩到1000亩,对于集中发展日光温室蔬菜500亩以上的,县政府将给予适当扶持。
二要抓好畜牧养殖。
对养殖业要进一步加大引导力度,不断强化科学养殖的新观念,搞好规划,科学选址,集中规模,形成优势。
同时加大疫情检防,确保全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三要抓好劳务输出。
目前,劳务输出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所以我们必须抓劳务输出,特别是要抓住国家对农民工培训扶持政策机遇,加大宣传培训,真正实现危机之年农民工顺利就业。
四要抓好“七个全覆盖”。
这七个全覆盖包括路、校、医、水、广播电视村级活动场所、山下园林村建设。
这是县委、县政府网向全县人民作出的承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争取项目,多方筹资,加快实施。
五要抓好农村教育。
一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较差。
二是学校的布局不合理。
三是学科性教师比较短缺。
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师缺得多。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当采取三条措施:
一是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
二是加大中小学危房改造和硬件建设。
三是加强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
有步骤地招聘录用学科教师。
今年全县计划新招100名小学短缺学科教师。
总之,通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减少学生流失,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质量的大提升,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三: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1330字)
按照区委、区政府“三解三促”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统一部署,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深入基层联系点上开展活动,察民情,解民意,力所能及地为基层干部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一个多月来,通过自己亲身下基层、具体为群众服务,让我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深的感触,对如何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带着使命感真心下基层
干部下基层,是给村民带来麻烦?
还是带来实惠?
这是关系到干部下基层能否受到农民朋友欢迎和赢得良好口碑的问题,也关系到能否树立良好干部形象的问题。
我带着使命、带上行李,不乘专车、不摆架子进驻xx居委会。
我与群众一起干农活,一起在树阴下吃饭,一起在院子里纳凉,一起坐在石凳上唠嗑,与时大叔、李大婶拉拉家常、谈谈琐事:
谁家娶媳妇了,谁家生孩子了,谁家小孩考上大学了,村情村事都在欢声笑语中得到了解。
与群众的交谈过程中,我细细地品味着群众质朴的话语,用心记录着大家谈到的问题。
村里穷、路不好,盼望新农村建设早日解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这两年农药化肥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不好,盼望出台农资价格补贴政策,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村小学校舍虽然修建了,但教师力量不够,教学设备简陋,盼望暑假后增添师资力量,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还有青壮年就业再就业问题,老百姓就医问题。
二、为民办实事真情惠百姓
通过开展解民情、解矛盾,解难题的活动,农村不仅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而且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真正为农民朋友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农村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虽然累但快乐着,吃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了,然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问题。
1.农民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家的宅基地和土地问题。
由于近几年来土地政策的变化以及土地挂钩、土地流转等一系列涉地政策的执行,有些村民对相关政策理解任有偏差,甚至不理解。
57岁的老党员xxx在20XX年土地挂钩活动中率先搬迁,但因为各方协调出现问题,让老时的宅基地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我立即召开老时、村组干部、相关对象户,开展面对面对话。
经过努力,终于让老时拿到了久等的宅基地。
2.农村最缺的不是钱和物,而是致富富民的思路。
这两年,在古城村组干部的组织和带领下,有的村民从单纯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在村子里的板材厂找了新工作,有的农民变成了农村经纪人,成了蔬菜专业种植户或水产品养殖户,村里也新建了村部,修建了小学,集体经纪也有了相当的收入,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积极探索帮扶致富的新路子,以实际行动惠及老百姓。
我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一方面,引导xx居委会村支两委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帮助蔬菜种植户改建连片蔬菜大棚。
为充分调动农民朋友进行设施蔬菜,大棚蔬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指导xx居委会充分发挥种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调动村民种植蔬菜的积极性,并且积极联系镇农技部门,为蔬菜种植户带来的最新的种
植技术和相关病虫害防治技术。
通过这次“三解三促”活动真正让干部受到锻炼,群众得实惠,帮农民增收,促农村发展。
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我将积极搞好服务,为联系村办实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我坚信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抢抓机遇,奋力拼搏。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四:
20XX年农村调研心得体会(621字)
响应区委、区政府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要求,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积极深入xx村联系点开展调研活动,察民情、体民忧、解民意,力所能及为基层干部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月来基层调研,我对我们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
下基层,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是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实际行动。
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熟悉群众。
干部不能因为基层矛盾多,不愿下去,不敢下去。
通过此次调研,我发现群众对党的大政方针是拥护的,意见较大的是政策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人民群众欢迎并期望领导干部走到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解决困难和问题。
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并形成长期有效的制度,非常必要。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干部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全心全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开拓创新谋发展、坚持不懈抓经济,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办了实事,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切实的利益,就会更欢迎我们,更拥护党的决策,心与党会贴得更紧。
领导干部下基层,感受百姓生活,体验发展艰辛,是对我最生动、最形象、最直接的教育,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权力观、政绩观。
同时,还能帮助我进一步读懂基层,读懂农村,为今后的工作和决策打下底子。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五:
农村调研心得体会(1188字)
为扩宽农村工作思路,培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思维,4月9日,梅江区大学生村官们驱车前往长沙镇小密村,就该村特色茶叶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置身千亩茶园,亲身感受小密茶园的规模,听取小密村李昌友书记的情况介绍,我们深深感到,小密村依靠自身优势发展茶叶产业,开辟了村集体经济增长点,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的生产发展,为大学生村官深入思考如何扩宽本村集体经济收入新渠道,实现经济增长,农民增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在开发小密茶园的过程中,村“两委”班子成员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是做到“三要三先”。
一.要求发展,先求决心
“人心齐,泰山移”,村两委领导班子是农村发展的核心,是村民致富的牵头人,牵头人是否决心搞经济,促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出路。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小密茶园发展初期,部分村委干部信心不足,工作阻力大,为了坚定村两委班子的决心,李昌友书记耐心开展思想工作,通过举例子、摆数据,最终说服了村委其他干部参与到茶园发展项目中来。
领导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卯足了一股劲,决心发展茶叶加工业。
经过村委干部齐心协力,20XX年,总投资200多万元、村委筹资参股50万元的小密茶园有限公司成立了,并且开办了大坑茶叶种植场,注册了茶叶品牌。
小密村的集体经济开始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由此我们得到启示,集体经济发展难,最难在“决心”,要求发展,就要先求决心。
二.要寻出路,先寻优势
“细节决定成败”,寻求农村集体经济新发展从哪里切入,靠主观臆断不行,靠盲目上马也不行。
村两委班子需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开展深入调研,挖掘本村优势。
我们在调研中得知,小密村两委班子选择发展茶叶生产加工项目,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小密村海拔500米,常年雨雾缭绕,自然环境优越,是种茶的“风水宝地”,经过细致入微的调研,茶叶生产项目上马了,由于对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土质环境等因素考虑周到,项目很快步入了轨道,实现了理想的经济收益。
由此我们也得到启发,集体经济寻突破需要从细节入手,通过调研寻找优势,顺应天时地利选择发展项目。
三.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市场经济环境中,科学管理和技术利用在农业发展项目中越发重要。
在与李书记的交流中,我们得知,小密村的茶园项目并非一帆风顺,在发展的初期,由于不懂技术,缺乏管理,村民们总是瞎忙活:
茶叶质量不高、价格低廉。
茶叶不好卖,村民致富路子不好迈。
后来,在小密村创业青年的指导下,茶园到大埔县、丰顺县等地参观学习当地茶叶生产技术和流程,掌握了梅州茶叶市场的基本情况;同时,茶园专门聘请我市知名茶叶专家江载宝为技术顾问,对茶园和合作农户进行统一指导和管理,对农户进行种茶技能培训。
农户开始从种茶“门外汉”到种茶“能手”,脑袋中的种茶知识“富”起来了,茶园效益也明显好转。
可见,唯有依靠科学管理和技术利用,集体经济项目的发展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
篇二:
心得体会
重走西坝路之心得体会
周亮吉
20XX年10月13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学校组织了“重阳同叙温暖情,新老共筑特教梦”活动。
上午我们新老师和学校的退休老教师一起在学校参加了茶话会,下午又驱车前往西坝,参观了乐山特校的老校区。
在这次活动中,我作为一名新加入乐山特校大家庭的一员,感触颇深。
原学校党支部书记周书记的讲话深深的打动了我。
她初到学校时,不懂手语,学生听不懂她说的是什么,只是吼和叫,这让她感到心慌和心痛。
为了克服和学生的交流障碍,她白天做班主任陪学生,晚上做学生学习手语至深夜。
这和我目前的状况不是一样的吗?
周书记能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成功克服障碍,现在我也一定可以。
我的信心又一次被激发,我一定可以做一名像周书记一样成功的特校老师。
西坝老校区深深的震撼了我。
曲曲折折的山路,褪色的乐山市聋哑学校校牌,草木丛生的操场,破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一切的一切都与现在现代化的教室,干净卫生的食堂,整齐统一的学生宿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老教师们讲述了他们在西坝艰苦奋斗的岁月。
在那时,学生生活困难,上学还要自己带米;学校资金不足,老师将操场开荒用来种菜,现任学校的周校长负责养黄鳝,张主任负责果树。
看到这一切,想到这一切,我不禁感慨万分:
老前辈们打下这片特教江山真是不容易。
通过学校这次活动,我切实的感受到了学校的变化,发展的不易。
以后我要在干好本职工作,教好学生,守住这片江山的同时力求新的发展。
我相信,学校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但是学校的明天一定是一片光明!
篇三:
学习支月英心心得体会1
学习支月英心心得体会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
?
,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
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XX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XX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XX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XX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20XX年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
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
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
是不是想过渡一
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
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
”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
二、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她留在大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
?
,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经常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
“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
?
”当然,这个“好”不是短暂一两天、一月或是一年的,更不是一个、两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要得到长久的口碑并非这么简单。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块,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支老师总是为学生垫付学费、买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上了。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让孩子来报名,支老师总是自己为学生垫付,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她笑着说:
“日子会好起来的!
”
两年后,她被提拔为校长,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既
要承担比别的老师还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下面两个教学点的管理工作。
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浑身酥软。
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硬是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有一回,也是最后一回,母亲从老家来学校看她,看到女儿步行二十多里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老师对母亲说:
“这里山好,水好,村民朴实善良”。
母亲还是心疼地说:
“你就净说好!
”她只是望着母亲笑。
其实她心里装满了对亲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尝不想尽享天伦之乐,但她把深深的爱藏在心里,客观现实没让她有这个机会。
三、忘记自我,心系山里娃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
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
更让人揪心的是,20XX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
住院几天,她心里想着学生,刚从医院出来,支老师又出现在教室里。
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四、更苦环境,彰显着本色
20XX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老师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再次调她到中心小学任教。
就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山村
——白洋村村民也是她当年的学生联名请求支老师到白洋村任教。
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他的身体,总是说:
“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
”她乐呵呵地说:
“三十多年都干过来了,何苦还要打退堂鼓呢?
”她还说:
“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
”她再一次做通家人的工作,承担起白洋教学点全部工作。
2月的山村,久雨低温,支老师除了教学工作,还经常在泥泞的山路上接送学生,孩子们进步很快,令家长们赞叹不已。
20XX年暑假前,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问题,上级决定新建校舍。
支老师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
20XX年领导看到学校没有活动场所,决定再建新校舍,她又像建自家房子一样,再一次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
当地老百姓说:
“从未见过这样的好老师。
”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
家长们看到崭新的校舍,感动不已。
支月英的事迹感动了许多村民,20XX年春节,在外打工的村民李自良回家过年,听着村里人述说支老师为学校为孩子做的点点滴滴,主动捐钱4000元为学校购置了一批新的课桌凳。
五、潜心学习,认真教书
为了教好书,支月英老师除了自学外,她每年都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各类培训,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近几年,她一人一校,为了提高效率,她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为了
不耽误学生的学习,她采用了动静搭配的教学方法,即一个班级上课,另一个班级做作业。
支月英老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她眼里没有差生概念,她认为学生不能以好坏区分,只是爱好和特长不同,她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循循善诱的教诲,像甘泉、像雨露滋润着每年一个深山孩子的心田。
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
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六、不灭红烛,大山的女儿
支老师现已年过半百,家人都希望她退休,好好休息,但村民们有许多的不舍,有的村民甚至问她,支老师,你退休后我们还要求你继续到这任教。
她感动地回答:
我是大山的女儿,如果身体允许,我就一直教下去。
支老师常常思量人生的价值,得失两衡,她觉得自己虽然没有别墅,没有宝马,但她感到自己活着心底比千万富翁还舒坦,当在千里之外创业的学子来看望她,亲切拥抱她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有多少人能够品味到,这才是价值无限的享受,这才是涌动心弦的韵律,这才是青春奉献的报偿!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支老师虽然因身体状况有时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坚守自己岗位,夜晚还在灯下钻研教材,帮助学生做梦、圆梦,做一个智慧性的好老师,支老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只是在山旮旯的小学平平凡凡地工作三十多个春秋,人的人生有多少个三十多年,而且是青春焕发的三十多年,她的故事感动了学生、同事和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