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1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docx

大连理工考研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4套复试试题

bb2007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外传动链:

联系动力源和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链;内传动链:

联系一个执行机二、构和另一个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链。

切削速度:

在单位时间内,工件和刀具在主运动方向的位移。

三、

进给量:

在主运动每转一转或每一行程(或单位时间内),刀具与工件沿进给运四、

动方向的位移。

背吃刀量:

待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五、切削平面:

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工件加工表面相切的平面。

六、基面:

通过主切削刃上某一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相垂直的平面。

七、正交平面:

通过主切削刃某上一点并与主切削在基面上的投影相垂直的平面。

八、

刀具寿命:

一把新刀(或重新刃磨的刀具)从开始使用直至达到磨钝标准所经九、历的实际切削时间。

最高生产率刀具寿命(刀具耐用度):

以单位时间生产最高数量的产品或十、加工每个零件所消耗的时间最短而确定的刀具寿命。

磨钝标准:

刀具磨损到一定限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个磨损限度称为磨钝十一、

标准。

塑性破损:

十二、磨损破损两种

合理切削用量:

十三、指充分利用刀具的切削性能和车床的动力性能(功率、

扭矩),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获得高的生产率和低的加工成本的切削用量。

二、简答

1.用图表示切削变形区的划分?

第一变形区的划分?

三个变形区的基本特征?

塑性变形区、摩擦变形区、加工表面变形区

变形程度的表示方法:

剪切角、相对滑移、变形系数

塑性变形:

变形量最大,沿剪切线的剪切变形,以及随之产生的加工硬化;

摩擦变形区:

使切削层靠近前刀面处纤维化,流动速度减慢,甚至停滞在前刀面使切削弯曲;

加工变形区:

已加工表面受到切削刃钝圆部分与后刀面的挤压和摩擦、变形与回弹,造成已加工表面的纤维化和和加工硬化;

2.刀具磨损的形态?

刀具磨损的过程?

磨损的原因?

前刀面磨损、后刀面磨损、边界磨损(会画刀具的磨损形态图P43页,介绍各磨损形式的特征)

初期磨损、正常磨损、急剧磨损(掌握磨损过程的特征)

机械磨损:

工件材料中硬质点的刻划作用引起的磨损

热化学磨损:

有扩散、粘结、腐蚀等引起的磨损

3.确定切削用量应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

定性分析切削用量和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

4.为什么适当增加后角可提高刀具寿命?

5.机床的型号编制?

如CA6140各数字和字母的含义

6.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尺寸精度:

试切法:

先试切出很小一部分加工表面,测量试切后所得的尺寸,按照加工要求调整刀具切削刃相对工件的位置,再试切,在测量,如此经过两三次试切和测量,当被加工尺寸达到加工要求,再加工整个待加工表面。

调整法:

利用机床上的定程装置,对刀装置或预先调整好刀架,使刀具相对机床夹具满足一定的位置精度要求,然后加工一批工件。

需夹具装夹,工件精度一致性好。

定尺寸刀具法:

用具有一定尺寸精度的刀具(如铰刀、扩孔转)来保证被加工工件尺寸精度的方法。

自动控制法:

使用一定的装置,在工件达到要求的尺寸时自动停止加工。

形状精度:

轨迹法:

利用切削运动中刀具刀尖的运动轨迹形成被加工表面的形状

成型法:

利用成形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切出被加工表面的形状。

精度主要取决于切削刃的形状精度和装夹精度。

展成法:

利用刀具和工件作展成切削运动,切削刃在被加工表面上的包络面形成的成形表面。

精度主要取决于机床展成运动的传动链精度与刀具的制造精度。

位置精度:

找正装夹:

夹具安装:

刀具的标注角度?

7.

前角: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前刀面与基面之间的夹角,前角表示前刀面的倾斜程度有正负之分。

后角:

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后角表示主后刀面倾斜程度一般为正值。

主偏角: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的夹角

副偏角:

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运动反方向的夹角

刃倾角:

在切削平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会用图表示P18

8.刀具的工作角度?

工作角度:

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所确定的刀具角度

安装位置对工作角度的影响

进给对工作角度的影响,刀尖和工件轴线不等高时的影响。

会用图表示P19/P20

三、计算题

1.尺寸链的计算P212页例题数据有所变动

2.P213页例题不过要分别用极值发和概率法计算

2006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

六点定位原理:

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支承点,1.并保持与工件定位基准面的接触,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位置完全确定的方法。

过定位:

也叫重复定位,指工件的某个自由度同时被一个以上的定位支撑点重复限2.制。

加工精度:

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

零件3.加工后的实际参数和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原始误差:

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的误差。

4.误差敏感方向:

过切削刃上的一点并且垂直于加工表面的方向。

5.

主轴回转误差:

指主轴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

6.

表面质量:

通过加工方法的控制,使零件获得不受损伤甚至有所增强的表面状态。

7.包括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表面的物理力学性能状态。

工艺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8.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

工艺规程:

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9.些工艺文件即为工艺规程。

工序:

一个工序是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对同一工件(或同10.时对几个)所连续完成的工艺过程。

工步:

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11.工序。

定位:

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有准确的位置。

12.夹紧:

在工件夹紧后用外力将其固定,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变的操作。

13.

装夹:

就是定位和夹紧过程的总和。

14.

基准:

零件上用来确定点线面位置是作为参考的其他点线面。

15.设计基准:

在零件图上,确定点线面位置的基准。

16.

工艺基准:

在加工和装配中使用的基准。

包括定位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

17.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误差复映,减少复映的措施有哪些?

误差复映:

指工件加工后仍然具有类似毛坯误差的现象(形状误差、尺寸误差、位置误差)

措施:

多次走刀;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2.什么是磨削烧伤?

影响磨削烧伤的因素有哪些?

磨削烧伤:

当被磨工件的表面层的温度达到相变温度以上时,表面金属发生金相组织的变化,使表面层金属强度硬度降低,并伴随有残余应力的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的现象。

影响因素:

合理选择磨削用量;工件材料;正确选择砂轮;改善冷却条件。

3.什么是传动链误差?

提高传动链传动精度的措施有哪些?

传动链误差:

指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传动的误差。

措施:

缩短传动链;降速传动,末节大降速比;提高传动元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误差补偿装置。

4.减少工艺系统受热变形的措施?

减少发热和隔热;改善散热条件;均衡温度场;改进机床机构;加快温度场的平衡;控制环境温度。

5.什么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误差产生的原因?

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的变形之间的比值。

原因: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都将分别产生变形y机、y夹、y刀、y工,致使刀具和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工件产生误差。

6.工艺规程的设计规则?

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包装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程度,保证生产安全;

7.什么是粗基准?

精基准?

选择原则?

精基准:

用加工过的表面作为静基准;基准重合原则,基准统一原则,互为基准,自为基

粗基准:

选用工件上未加工的表面作为基准;

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

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

便于装夹的原则

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8.什么叫加工余量?

影响加工余量的因素?

加工余量:

毛坯上留作加工用的表面层

影响因素:

上工序留下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深度

上工序的尺寸公差

尺寸公差中没有包括的上工序留下的空间位置误差

本工序的装夹误差

9.什么叫时间定额?

组成部分?

时间定额:

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组成部分:

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准备与终结时间

10.夹具的工作原理?

使工件在夹具中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

这是通过工件各定位面与夹具的相应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定位元件上起定位作用的表面)接触、配合或对准来实现的;

夹具对于机床应先保证有准确的相对位置,而夹具结构又保证定位元件定位工作面对夹具与机床相连接的表面之间的相对准确位置,这就保证了夹具定位工作面相对机床切削运动形成表面的准确几何位置,也就达到了工件加工面对定位基准的相互位置精度要求。

使刀具相对有关的定位元件的定位工作面调整到准确位置,这就保证了刀具在工件上加工出的表面对工件定位基准的位置尺寸。

11.什么叫定位误差?

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

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

原因:

定位基准和设计基准不重合产生的定位误差

定位副制造不准确产生的定位误差

12.夹紧力的确定原则?

方向确定原则:

垂直于主要的定位基准面

使夹紧力最小

使工件变形最小

作用点的确定原则:

应落在支承元件或几个支承元件形成的稳定受力区域内

落在工件刚性好的部位

尽可能靠近加工面,这可减少切削力对夹紧力的力矩,从而减轻工件的振动

大小确定的原则:

切削力,类比法,实验法

13.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

先加工定位基准面在加工其他面

先加工主要表面在加工次要表面

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先加工面后加工孔

14.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切削加工:

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工件材料的性质;切削用量;切削液。

磨削加工:

砂轮的粒度;砂轮的硬度;砂轮的修整;磨削速度;磨削径向进给量与光磨次数;工件的圆周进给速度和轴向进给量;冷却液润滑。

15.减少原始误差的措施?

减少原始误差;转移原始误差;均分原始误差;均化原始误差;误差补偿。

三、计算题

0

x25问这批加=0.02mmφ车轴,mm已知轴颈的尺寸误差按正态分布,σ=24.96mm1.

1.?

0工件的合格率是多少?

不合格率是多少?

废品率是多少?

能否修复?

工艺能力是几级?

如何提高该轴的合格率?

定位误差的确定2.

(1)

为径直0dd△?

分别以上母线、下母页例题一样)P105线、轴心线作为设计基准时的定位误差(和

销加工一圆筒型零件,在其上铣削一平面,

(2)

0D△,问分别采用圆柱形零d,圆柱销的尺寸为采用圆柱销定位,圆筒形零件的内径为dd△?

0件外径的下母线、上母线、轴心线作为设计基准时的定位误差?

(可参考P104页图)

(3)还是加工上一题的零件如果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