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039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静安区中考物理二模卷含答案.docx

静安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习质量调研

九年级理化试卷18.04

物理部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的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考生务必按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请用2B铅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填涂所选的选号;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光线从空气射入水中,若入射角为0°,则折射角为

A.0° B.30°C.60°D.90°

2.在原子中,绕核高速运转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核子

3.四冲程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4.如图1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匀速提起物体A,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F2>F1=F3

6

1

2

3

4

5

0

0.66

1.2

1.8

2.4

t/秒

甲车

12

2

4

6

8

10

0

0.9

1.8

2.7

3.6

t/秒

乙车

s/米

s/米

(a)图2(b)

F1

F2

A

图1

F3

5.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M、N两点,同时开始沿直线做匀速运动,它们的s–t图像分别如图2(a)和(b)所示。

若两车运动6秒时相遇,则M、N两点的距离6

1

2

3

4

5

0

0.66

1.2

1.8

2.4

t/秒

甲车

12

2

4

6

8

10

0

0.9

1.8

2.7

3.6

t/秒

乙车

s/米

s/米

A.一定为2.4米6

1

2

3

4

5

0

0.66

1.2

1.8

2.4

t/秒

甲车

12

2

4

6

8

10

0

0.9

1.8

2.7

3.6

t/秒

乙车

s/米

s/米

6

1

2

3

4

5

0

0.66

1.2

1.8

2.4

t/秒

甲车

12

2

4

6

8

10

0

0.9

1.8

2.7

3.6

t/秒

乙车

s/米

s/米

B.可能为1.8米C.6

1

2

3

4

5

0

0.66

1.2

1.8

2.4

t/秒

甲车

12

2

4

6

8

10

0

0.9

1.8

2.7

3.6

t/秒

乙车

s/米

s/米

一定为4.2米D.可能为0.6米

6.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1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像。

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厘米B.8厘米C.10厘米D.15厘米

7.如图3所示,水平地面上的柱体A、B高度相等,其底面积S的大小关系为SA>SB。

现分别从两柱体的上表面沿竖直方向往下切除部分后,发现A、B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压强恰好均相等。

则关于对切去部分的质量∆mA、∆mB以及底面积∆SA、∆SB的判断,正确的是

图3

A

B

A.∆SA>∆SB,∆mA=∆mB

B.∆SA>∆SB,∆mA>∆mB

C.∆SA<∆SB,∆mA>∆mB

D.∆SA<∆SB,∆mA<∆mB

8.在图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现将一个电压表V接入电路的AB或CD两点间。

电键S闭合后,在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数值一定不变的是

图4

R1

R2

S

P

A

ABCD

A.电压表V的示数

B.电流表A的示数

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示数的比值

D.电压表V示数变化量与电流表A示数变化量的比值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我国家庭电路中,电灯正常工作的电压为伏,电灯与电灯之间是连接的(选填“串联”或“并联”)。

家庭电路中用表计量每月所消耗的电能。

10.乘坐轨道交通已成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

地铁列车在减速进站的过程中,其质量,动能,惯性。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1.成语“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这主要描述了乐音三个特征中的;常用“镜花水月”比喻虚幻景象,这实际是光的现象;“芳香四溢”则是指植物花香分子的运动。

12.2018年4月京沪高铁再次扩容提速。

若某列车以350千米/时的速度匀速行驶,0.5小时内通过的路程为千米;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列车是的。

高铁车顶在太阳下,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其内能。

13.若10秒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3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伏,则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安,电流做功为焦。

当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0伏,则该导体的电阻为欧。

14.重为10牛、体积为6×10-4米3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为牛,它受到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大小为牛,该合力的方向为。

R1

A

S

R2

V

A2

图5

15.在图5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路出现断路故障,且故障发生在电阻R1、R2处。

当电键S从断开到闭合时:

①若三个电表中仅一个电表指针所在的位置发生改变,则该电表是,电路的故障发生在处。

②若三个电表指针所在的位置均没有发生改变,请写出电路的故障情况。

序号

科学家

提出的认识

a

牛顿

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

b

伽利略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

c

亚里士多德

只有不断用力才能维持物体的运动

16.在人类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探索的历程中,有三位科学家提出过相应的认识,如右表所示。

C

B

A

h

α

图6

①请对三位科学家提出认识,按历史时间的先后排序。

(填序号)

②伽利略是通过理想实验提出观点。

伽利略的设想是:

如图6所示,小球从第一个斜面AB上滑下并能滑上第二个斜面BC的等高处。

该设想能成立的条件是下列选项中的:

(选填序号)

a小球的质量足够大;b小球的速度足够大;c斜面绝对光滑;d斜面的倾角α足够大。

③上述“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探索过程告诉我们:

人类对科学本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

请你从物理学中再举一例说明。

三.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铅笔。

17.重6牛的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上。

在图7中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F。

()()

电源

S

图8

18.根据图8中通电螺线管的S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图7

A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将质量为5千克的铜加热,铜的温度升高了40℃。

求铜吸收的热量Q吸。

[c铜=0.39×103焦/(千克·℃)]

20.手推车在5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10秒内,拉力做功300焦,求此过程中拉力的功率P和物体通过的路程s。

图9

21.如图9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质量为6千克、深为0.3米的水。

①求容器中水的体积V水。

②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③若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3920帕,求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容。

图10

R1

S

A

P

P

22.在图10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9伏,滑动变阻器R1标有“50Ω2A”字样。

①现将变阻器R1的滑片P移至右端,闭合电键S,求电流表的示数。

序号

1

2

3

电流(安)

0.20

0.30

0.40

②再将阻值为10欧的电阻R2以某种方式接入图10所示的电路中。

闭合电键S后,滑片P在变阻器R1的某两点间移动过程中,观察电流表,得到了三次电流值,如右表所示。

(a)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3安时,求变阻器R1接入电路的电阻。

(b)小明同学根据表中的电流,推算出电流表示数可能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0.15安、2.9安。

请你通过计算并说明小明的推算是否正确。

测力计

单位:

N

0)

1)

2)

3)

4)

5)

0)

1)

2)

3)

4)

5)

图11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在电学实验中,电流表应联接入待测电路,电压表应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

图11所示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铁块重力,图中测力计的最小分度值为牛,该测力计的示数为牛。

24.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使所研究物体分别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状态,并在此时比较该物体所受两个力的、方向和作用线的关系。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替代平面镜,并用的蜡烛来寻找并确认像的位置(选填“点燃”或“未点燃”)。

25.某小组同学在学习力臂概念之后,继续研究学习杠杆。

图12

①他们以图12中的扳手拧动螺母为例,讨论“杠杆转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

小明认为,无论拧紧还是拧松螺母,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在扳手的A点处都要比作用在B点处方便。

由此,小明猜想:

杠杆的转动跟作用力F及其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s有关。

部分同学不赞同小明的猜想。

他们认为,如果作用在扳手的力F没有力臂,则力F根本不能去拧紧或拧松螺母。

因此,杠杆的转动只跟作用力F及其力臂l有关,跟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s是无关的。

请在图中扳手的A点处,用力的示意图表示不能使扳手发生转动的力F。

②同学们在认识到杠杆转动的效果跟力、力臂有关后,利用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他们按图13所示的方案实验,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静止,并记录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在表一中。

方案:

在杠杆的两侧挂等量的钩码

图13

O

表一

实验

序号

F1

(牛)

l1

(厘米)

F2

(牛)

l2

(厘米)

1

2

3

2

3

2

3

4

3

4

3

4

2

4

2

该小组同学分析比较表一数据后,发现可以得出多个不同的结论。

他们经过思考,认为图13所示的方案存在缺陷,于是调整补充了方案重新实验并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a)你认为图13所示方案的缺陷是:

(b)请你在图14中用简图形式调整或补充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方案二

图14

26.小红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电压为8伏,待测小灯上只有“0.3A”(指小灯正常工作电流)字样清晰可见。

小红将小灯、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以及电键等串联接入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小灯两端。

闭合电键后,在移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其示数如图15(a)、(b)所示。

小红经过思考,重新连接电路并实验,当小灯正常发光时,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如图15(c)所示。

(a)(b)(c)

图15

①写出小红判断小灯泡正常发光的依据。

②根据相关信息,通过计算和说明求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变。

③根据相关信息,通过计算和说明求小灯的额定电功率P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