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93364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5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14单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零级风,烟直上;

一级风,烟稍偏;

二级风,树叶响;

三级风,旗翩翩:

四级风,灰尘起:

五级风,起波澜:

六级风,大树摇;

七级风,行路难;

八级风,树枝断;

九级风,烟囱坍:

十级风,树根拔;

十一级,陆罕见:

十二级,更少有,风怒吼,浪滔天。

)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

12、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3、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4、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下雨的等級。

24小时的降水量在0.1-9.9毫米是小雨;

10.0-24.9毫米是中雨;

25.0-49.9毫米是大雨;

50.0-99.9毫米是暴雨;

100.0-249.9毫米是大暴雨;

超过25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5、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16、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晴天的云量占天空的四分之一,多云的云量差一点占天空的四分之三,阴天的云量占天空的四分之三多一点。

17、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还通常把它们分成三类:

积云、层云、和卷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灰色的扁平状的云是层云,如果层云变厚,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但是也能发展成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纤细的羽状的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18、在总结天气观察时,通过统计收集到的气温数据,分析云量、风向、风速以及降雨量的变化。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

由于水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生存。

2、将一种物质放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如果这种物质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物质能溶解于水,也可以说水能溶解该物质。

能溶解在水中固体有食盐、白糖、果汁粉、奶粉、味精、咖啡粉、小苏打、高锰酸钾等物质;

液体物质有胶水、牛奶、酱油、橙汁、醋、酒精等物质。

3、将一种物质放入水中,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如果这种物质开头会分散在水中,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可以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

那么我们就说这种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也可以说水不能溶解该物质。

不能溶解在水中固体物质有木屑、铁粉、石粉、沙、面粉等物质,液体物质有菜油、花生油、芝麻油、柴油、汽油、机油等物质。

油和水虽然相互不能溶解,但在它们的混合物中加入洗涤剂可以帮助它们相互溶解。

4、注意:

实验时为确保安全必须使用小匙或镊子来取放固体物质,不得直接用手取放。

5、做过滤实验时:

(1)、将滤纸对折两次,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注意滤纸不能超过漏斗口。

(2)、让漏斗颈的底部紧贴烧杯的内壁。

(3)、玻璃棒倾斜,靠在第三层滤纸上。

(4)、烧杯沿玻璃棒慢慢将液体导入漏斗。

(5)、漏斗里的液体液面要低于滤纸边沿。

6、为了清晰地看见物质的溶解过程,我们用高锰酸钾代替食盐做溶解实验,高锰酸钾是一种深紫色的颗粒状晶体物质,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人们常用它来消毒和防腐。

7、像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的现象就叫溶解。

8、通过实验我们发现,20毫升水里能溶解大约7克食盐,同样的水可以溶解2克小苏打。

实验说明:

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有大有小。

9、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10、为了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做下面的实验。

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11、在生产生活中,常常需要加快或减慢某种物质的溶解。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使用捣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12、在常温下,用量筒量100毫升水,用天平把食盐分成两克1份,然后将食盐逐份放入水中搅拌后仔细观察,直到水底出现沉淀为止。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

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这个实验说明:

食盐能溶解于水,但加到一定时候,它在水中就不能溶解了,所以食盐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水中。

13、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4、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我们在给物体加热时一般使用酒精灯的外焰。

15、实验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试管夹应该夹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应倾斜45°

将试管底部置于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加热开始时应不断晃动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爆裂,还应注意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以免造成伤害;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不能给正在燃烧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6、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我们一般用来高、低、强、弱描述听到的声音。

2、当我们听到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后,仔细发现这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质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随之消失。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用同样的力击打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我们发现:

大小音叉都会产生振动,发出音高不同的声音,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振动。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说话时,手摸到喉头感觉手很麻,这是因为喉头的声带在振动。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

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

我们观察到钢尺发声时的现象是钢尺在不断重复地做上下往返运动。

5、许多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原理,

人们制造了许多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黑管等。

6、解放军战士在入伍前,要通过严格的体检。

体检时测听力,医生用手握住一个发生器在被测试人的身后,将发声器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移动,这是在检测被测试人对声音的远近和方位的判断能力。

7、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的实验中,敲击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并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敲击杯口时,声音是杯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杯中水越满则容器口距离水面的空气柱越短,那么声音就越高;

敲击杯身时,声音是杯中水柱振动产生的,水越满水柱就越长,那么声音就越低。

8、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长短、粗细、大小和振动速度的快慢有关:

振动物体短的、细的、小的和振动快的发出的声音高;

振动物体长的、粗的、大的和振动慢的发出的声音低。

9、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它表示的是物体1秒钟振动的次数。

10、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11、物体尺子的快慢受伸出桌面的尺子长短的影响,这部分的长短会引起振动快慢的变化,尺子越长振动越慢,尺子越短振动越快。

12、在做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时,拨动尺子时要注意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从我们做的音高变化柱状图中我们发现:

尺子越长音高越低,尺子越短音高越高。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14、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里都可以传播。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6、使用两个纸杯作为话筒或听筒。

选择棉线或尼龙线(材料)作为电话线,做成“土电话”的效果最好。

在打土电话的时候,为了让对方听清楚声音,我们要拉直“电话线”。

17、请你把从耳廓到大脑,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排列在下面的括号里。

耳廓(收集声音)→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送振动)→耳蜗(把声波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听觉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大脑)

18、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19、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20、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是很重要的。

耳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

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坏,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1、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听力问题。

两点水:

冷、净、凉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复习提纲

3、把乱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一(竿)翠竹一(方)鱼塘一(列)火车一(道)小溪1、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一般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组成。

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我们却能听到或者摸到它们的存在。

例如:

心脏是我们能听到的内部组织,肌肉、肺和骨头都是我们能摸到的内部组织。

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

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骨骼不能独立运动,有肌肉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

在举起重物时,我们感觉到身体的上肢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了活动;

在下蹲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下肢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参与了活动。

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热情冷淡老师练习非常常常玩球桃树树苗什么男孩4、运动前和运动后,我们的呼吸和心跳都会发生变化。

运动前呼吸和心跳的次数比较慢,运动后呼吸和心跳的次数都变快了。

5、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

人的呼吸实际上在进行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除二氧化碳。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

6、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

xīng(兴盛)fà

(头发)zh?

ng(种子)huá

n(还书)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加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7、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再排出体外。

8、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歇都有短暂的休息。

伴随着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送出更多的血液。

经常锻炼身体,同样可以使我们的心脏更加强健。

9、人体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10、

11、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明从屋里跑出来。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食物被食管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被吸收。

人体的每个消化器官都在各自的功能,都需要我们爱护。

足足字旁(跳跑)亻单人旁(休体何)消化器官名称

(4)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功能

口腔

过桥过河高原原因桃园送别跳远学习高兴香气秀气把食物嚼碎

食道

嚼碎后食物的通道

又大又圆又大又红又大又甜又蹦又跳将嚼碎的食物变成食糜

分泌胆汁,进一步消化食物

小肠

吸收食物中的养料

大肠

吸收残留食物中的多余的水分

肛门

将食物残渣排除体外

11、食物由(口腔)进入人体,再依次经过(咽喉)→(食道)→(胃)→(肝)→(小肠)→(大肠),最后从(肛门)排除体外。

12、口腔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是由牙齿、舌头、唾液共同完成的。

牙齿按形状给牙齿分类,可分为门齿(8个)、犬齿(4个)、臼齿(20个)

13、牙齿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消化工具。

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

如果牙齿不好,消化就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整个身体的运动。

14、老人们常说“细嚼慢咽”的道理是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消化。

如果我们吃饭时不细嚼慢咽,食物就会,从而影响到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导致身体各个器官。

15、如果食物在体内消化得好,我们就会吸收更多的营养,为骨骼、肌肉的生长提供养料。

16、消化食物时,也会消耗氧气的。

17、消化器官为人体提供养料,呼吸器官为人体补充氧气,这些养料和氧气又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来输送到全身各地,为我们的生长、工作提供能源。

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相互关联、彼此协调工作才能完成。

18、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

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态背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