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有标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编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有标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河北省衡水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有标准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关于这两个精细胞的来源不正确的说法是
A.不可能来自一个精原细胞
B.可能来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C.可能来自两个初级精母细胞
D.不可能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8.如图为中华大蟾蜍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细胞表示初级卵母细胞,在此时期正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B.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C.丙细胞表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后期分裂图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D.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9.假定某一个体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可能形成和实际上生成的精子类型有
A.3种和1种B.6种和3种C.8种和2种D.9种和2种
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11.图甲是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图乙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K)的变化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细胞所示的变异类型均发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图乙BC段中DNA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改变
C.图甲中左图细胞对应图乙的AB段的某一时期
D.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K的变化,则纺锤体、染色体和细胞板都可出现在CD段
12.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子细胞,而一个卵原细胞则形成1个子细胞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
C.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D.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能够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13.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假说,以下哪项不属于他所依据的“平行”关系
A.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在配子中都只有成对中的一个
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也有自由组合
C.作为遗传物质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形成的
D.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
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14.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分子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
104
B.复制过程需要2.4×
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分子数与只含3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15.如图示真核细胞中的不同生理过程,乙图所示过程可产生甲图中的①。
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翻译过程,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B.乙图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甲图相同
C.核糖体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①中的碱基改变一定导致②的结构改变
D.若①上A:
C:
U:
G=1:
2:
3:
4,则乙图模板链对应的DNA片段中A:
T:
G=2:
3
16.有一种蜘蛛能产生多种毒素,作用于动物细胞膜的载体蛋白,用以麻痹和杀死猎物,其中一种毒素是一条由33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控制该毒素的基因至少包含204个碱基
B.控制该毒素的基因在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该毒素主要是在蜘蛛细胞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
D.ATP可以为该毒素的合成提供能量
17.关于如图所示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可导致基因突变
B.限制酶作用于①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C.该DNA分子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
D.将此DNA分子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中不含15N的DNA分子占
18.近日,德国的科学家提出,CAF1(负责染色质组装的蛋白质复合物)可能通过保证DNA包绕在组蛋白周围维持干细胞的全能性。
基于这一假设,他们通过抑制CAF1复合体表达,导致染色体重编程进人一种凝集化程度更低的状态,成功地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能够被酸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可以过细胞分裂发育成个体
C.CAF1基因是通过控制CAF1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的
D.科学家诱导出具有全能性的干细胞的过程就是诱导基因突变的过程
19.如图所示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中的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的来源均有三个渠道
B.苯丙酮酸大量积累引起的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酶③的缺乏会导致白化病,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酷氨酸是甲状腺激素合成重要原料之一
20.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C.沃森和克里克运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分子结构
D.艾弗里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1.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
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A.红色性状:
白色性状=3:
1B.都是红色性状
C.红色性状:
白色性状=1:
1D.都是白色性状
22.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增加某一片段可提高基因表达水平,是有利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染色体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通过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培育出作物新类型
23.如图为基因组成为Aa的动物在形成精子过程中某一时期示意图。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2号染色单体上与A相同位置的基因最可能是a
B.若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则可能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1个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最终可能形成4种类型的精细胞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24.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
B.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
D.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25.甲、乙、丙是某二倍体动物3个正常细胞,其染色单体数分别为0、2N、4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最多B.乙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正向细胞两极移动
C.丙细胞中可能有四个染色体组D.甲、乙、丙可能都在进行有丝分裂
26.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带“?
”的个体为胎儿。
巳知A、a是与半乳糖血症有关的基因,且1号和2号不携带半乳糖血症的致病基因。
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用B和b表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半乳糖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12号的基因型是AAXBY或AaXBY
C.图中“?
”患半乳糖血症的概率为1/36
D.图中“?
”可能既患红绿色盲又患半乳糖血症
27.某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遗传病是由于编码某种跨膜蛋白的基因缺失了三个碱基对。
该遗传病不影响患者的生存及生育能力。
对该遗传病进行调查,发病率为1/250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发病率的调查要选择足够多的患者进行调查
C.若随机婚配该地区有99/2500的人其体内细胞有致病基因
D.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能降低该遗传病的发病率
2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可含有一到多个染色体组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C.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低温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9.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得到的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基因产生
3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受精作用过程中配子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C.我国科学家培育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D.将活的R菌与加热杀死的S菌混合,部分R菌转化为S菌属于基因重组
31.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可能如图所示。
A.减数分裂失败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C.二倍体植物经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形成四倍体植物
D.测定四倍体植物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时只需测4条染色体
32.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人的22号染色体约由5000万个碱基对组成,分析发现22号染色体上约有545个基因。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由22号染色体DNA转录的mRNA分子中碱基约2500万个
B.神经细胞内的22号染色体DNA可转录出545种mRNA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上
D.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在不断发生变化
33.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I、II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每个植物细胞中,a、b、c基因都会表达出相应蛋白质
B.a、b互为非等位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自由组合
C.b中碱基对若发生了增添、缺失或替换,则发生了基因突变,但性状不一定改变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尾端存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34.下列有关育种与进化的说法不正确得是
A.基因工程育种和杂交育种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类型
C.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在相互影响中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但并不一定形成新的物种
35.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使人体内的病菌抗药性大增。
如图是某细菌的进化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中的所有某细菌原种构成了一个群落
B.若①②③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①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抗生素使某细菌发生了定向变异
D.②过程使某细菌原种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3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的实质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可遗传变异
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
37.“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
科学家研究细发现,“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
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菌与环境发生了共同进化
B.C点时细菌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
C.细菌个体抗药性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
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
38.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三倍体西瓜不育,其变异可遗传给后代
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
39.最新《自然》载文:
科研人员从一种溶杆菌属的细菌中提取一种新型抗生素(LysocinE),它能对抗常见抗生素无法对付的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超级细菌一一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
B.按照现代进化理论解释超级细菌形成的实质是自然选择使耐药性变异定向积累的结果
C.“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超级细菌的形成意味着该种群一定发生了进化
D.施用新型抗生素(LysocinE)会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消亡
40.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
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几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是从种群的层面科学系统的解释了生物的进化原因
B.清除镉后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
C.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
D.清除镉后的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
41.农药DDT抗性家蝇品系的产生,是由于家蝇体内编码脱氯化氢酶基因(DHCE)突变造成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使用DDT导致家蝇体内DHCE基因突变
B.抗性家蝇品系形成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
C.DDT抗性家蝇与普通家蝇在分类上属于不同物种
D.DDT抗性品系的产生不影响家蝇种群得基因频率
42.某小岛上的部分昆虫原种,通过变异、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演化成昆虫新种。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昆虫原种发生进化的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断变异是不定向的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昆虫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C.隔离是昆虫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昆虫原种和昆虫新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D.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4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C.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D.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
44.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A,某害虫种群对杀虫剂A产生了抗药性,但在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该害虫种群经过几代繁衍,发现该种群对杀虫剂A重新变得很敏感。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害虫种群对杀虫剂A重新变得敏感是由于产生了新的物种
B.害虫种群的抗药性是杀虫剂A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
C.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对害虫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
D.停止使用杀虫剂A后害虫种群发生了进化
45.花生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
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5分)
二、非选择题(共45分)
46.(10分)果蝇唾腺染色体是遗传分析的理想材料,请回答:
(1)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
若唾腺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
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该方法___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控制果蝇粘胶眼的基因(G)也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
现有M(展翅正常眼)、N(正常翅粘胶眼)两只果蝇,其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M果蝇的细胞中基因g最多有___________个。
D与d、G与g每对基因的遗传均遵循___________定律。
M、N两果蝇杂交,F1中出现1/4的展翅粘胶眼果蝇,请在图乙中标出其相关基因染色体上的位置。
(4)现有一只展翅粘胶眼雄果蝇,欲确定基因D和G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某兴趣小组让其与M果蝇杂交,请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D和G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D和G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47.(8分)如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
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也不同。
(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写中文名称)。
(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
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将Bt基因导人棉花细胞时,为避免基因转移影响其他植物,一般不会将该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的______________中,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_____________过程(填序号)。
48.(13分)图示番茄植株(HhRr)作为实验材料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通过途径______________(填编号)获得幼苗的过程都应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途径4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通过途径2获得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______。
(3)品种A与途径3中幼苗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品种B与品种C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4)若想获得基因型为hhrr的番茄植株,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需要多少________年。
(5)如果想得到基因型为HhRrT(T不属该物种基因库的基因)这样的植株,常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
49.(14分)科学家在研究北美两种不同物种果蝇(种1与种2)的进化过程时发现,在百万年之前,北美大陆只有一种果蝇,其基因型aabbccDDeeff。
随后不同区域的果蝇出现了不同的基因(如图);
当基因A与B同时出现个体中会发生胚胎早亡;
同样,基因C与D或E与F同时出现也有胚胎期早亡现象。
(1)甲地所有的果绳称为_____________。
(2)北美大陆不同区域在阶段I出现了基因的差异,这种变化说明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_特性。
(3)果蝇最多只能飞跃邻近两地的距离。
对历史阶段I而言,甲地与乙地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多样性,甲、丙两地的果蝇之间差异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多样性。
(4)北美大陆在阶段II时,一些地区的果蝇消失,其消失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多选)。
A.果蝇不适应逐渐改变的环境
B.环境导致果蝇基因定向突变
C.突变产生了新的致胚胎早死基因
D.可逆性突变使两地果蝇基因相同
(5)甲地与戊地果蝇最终进化成两个物种,运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其可能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地距离遥远,而且两地环境对变异的选择不同,最终导致_____________。
(6)若甲地果蝇(种1)一个基因组含有15000个基因,甲地共有果蝇50000只;
戊地果蝇(种2)一个基因组比甲地果蝇多了25个新基因,戊地共有果蝇38000只。
比较两地的果蝇种群基因库的大小:
_____________(填“甲地”或“乙地”)大。
参考答案月考卷
一、选择题
1〜5.CCADB6〜10.AADCD11〜15.BACBD16〜20.CDCAC21〜25.CDCAA26〜30.CBBBB
31〜35.BDCCD36〜40.ACCCD41〜45.BDBAD
二、非选择题
46.(10分,每空1分)
(1)假说—演绎基因在染色体上数目或排列顺序
(2)不可行D基因频率逐渐降低
(3)4基因分离
(4)正常翅正常眼:
展翅正常眼:
展翅粘胶眼=1:
1:
1正常翅粘胶眼:
展翅粘胶眼=1:
1
47.(8分,每空1分)
(1)酶原料
(2)核糖尿嘧啶
(3)中心法则①③⑤
(4)细胞核③⑤
48.(13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2、3基因突变
(2)单倍体育种100%
(3)9/161/40
(4)1(2分)2(2分)
(5)基因工程(2分)
49.(14分,每空2分)
(1)种群
(2)不定向
(3)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