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健康与安全学习与考试文档格式.docx
《初中生健康与安全学习与考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健康与安全学习与考试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掌握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学会了怎样学习,每个人就能在生活,工作中高效地学习无师自通,应付自如。
因此掌握方法比掌握具体知识更为重要,向导师学习怎样思考比接受导师的科学结论更为重要!
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法,不仅成为获取知识,技能的有效手段,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走无穷无尽的弯路,节约走错方向而耗费的时间和劳动。
相反,违反学习规律的方法,会影响学习效果,甚至会成为学习的一种阻力。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的“加速器”和“催化剂”。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构成人的学习能力的主要内容或灵魂,它在人的学习实践中直接具体地实施和运用,会转化为实际的学习能力。
谁具有科学的阅读法和观察法,并把它正确运用于实际的阅读和观察中去,就会在学习中具有较高水平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而且,阅读和观察方法越科学,阅读和观察的效率也就越高。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助于促进学习方法的变革。
只有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学习方法,才能树立起科学的学习方法观,学会自主学习,在协作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培养和锻炼出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习充满生机。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生最优学习方法,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合中学生特点的科学学习方法体系,即前后紧密联系的八个学习环节:
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
1、制订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
有计划就可以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使学习做到心中有数。
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1)全学期学习的总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2)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3)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4)参加课外活动和阅读的目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5)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上述五个部分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此,在制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订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
优秀生与学习困难学生应当有所区别。
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还要制订月计划和周计划,甚至天计划。
要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计划的完成。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
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
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弄不懂的难点。
自学的基本要点是:
(1)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如可提前一天或提前一周自学新课。
(2)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的思想,要力争在教师讲新课之前把教材基本弄懂。
(3)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尽力弄懂教材中的每一个新概念,找出重点、难点、注意点,明确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4)将新教材中的不懂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记号,并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
(5)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6)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需进行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7)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联的旧知识掌握不牢固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8)要认真做好自学笔记。
自学笔记可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各自的实际,有重点地写好几个方面的自学心得及记下自学过程中自己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上课时应做到:
(1)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
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2)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将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和典型事例,以及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摘要地记录下来。
(4)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发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4、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
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
复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复习的基本要点:
(1)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指导独立作业。
(2)抓住教材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讲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3)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
(4)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
(5)除做好及时复习外,还应做好单元复习、阶段复习和学期复习。
5、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技能的掌握。
独立作业时应做到:
(1)解答每一个问题和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2)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
要明确做作业的目的,不是练习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精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练习题做,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做,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4)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
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
6、解决疑难
分析产生作业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
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然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解决疑难时应做到
(1)认真分析作业做错了的原因。
(2)将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
(3)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不清楚做错了作业的原因,可请教老师和同学,直至弄懂为止。
7、系统小结
对学习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系统小结要做到:
(1)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可分单元小结和阶段小结。
(2)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对于各部分知识的重点要作扼要的摘记。
(3)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练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以达到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4)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如做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写一些专题文章,做一些科技设计和试验。
(5)在小结的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8、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
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外延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强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课外学习方法应注意: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要注意劳逸结合。
(3)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提高记忆力:
一、记忆的过程:
人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事物,具有记忆的能力。
因此,人才有回首往事的能力。
人脑的记忆能力是惊心动人的。
一位住处论专家曾计算出常人一生中记忆的平均容量高达成(100万亿)比特。
这些数字当然只是理论计算的结果,但人脑的记忆潜力极大是无可厚非的。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这里的“经历过的事物”可以是感知过的事物,也可以是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而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它包括识记、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来看,识记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
保持就是信息的储存;
回忆就是信息的提取和输出。
记忆就是信息的输入和加工、储存、提取和输出的过程。
这三者是彼此密切联系着的,没有识记就谈不上保持,不经历上述两个过程,回忆就无从实现。
识记和保持是回忆的前提,回忆则是识记、保持结果的表现和加强。
记忆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
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入。
也就是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
记忆是心理在时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心理特征。
不用说,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人们的学习就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
大凡有成就的或智力超常的人,往往都有惊人的记忆力。
二、提高记忆力途径与方法:
1、要树立自信心
生理学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自信,脑细胞的活动便会受到抑制,使记忆力减退。
只有树立了自信,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这是记忆力增强的基点。
2、要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和关心的事情总是记得很牢。
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过:
“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事,由于受到无意识的压抑,很难上升到意识阶段来。
”因此,只要把知识纳于兴趣之中,不管多难记忆的东西都可以顺利地掌握。
由此可见,兴趣是记忆的源泉。
3、明确记忆的目的
记忆目的明确时,脑细胞处于高度活动状态,大脑皮层形成兴奋中心而注意力格外集中,接受外来信息相对主动,大脑皮层留下的痕迹也非常清晰,深刻。
大家一定也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提问过的内容比一般学习内容记得深;
考试前的记忆力要比平时强。
因此,明确记忆目的和任务是记忆的动力。
4、要及时复习巩固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索表明,遗忘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同样的比例忘掉的。
在学习内容刚刚记住的时候,隔20分钟回忆,遗忘率为42%;
经过1小时后再检查,保持率为44%左右,遗忘率为56%;
经过一天后再检查,保持率为33%,遗忘率为67%;
六天后,保持率为25%;
一个月后,保持率为21.9%,自此以后基本上就不再遗忘了,可见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它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根据这一规律,刚刚学习过的知识应当及时复习巩固,开始复习时的次数要多,间隔的时间要短,以后再减少复习次数,扩大时间间隔。
可以说,把握规律及时巩固是记忆的有力保障。
5、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需要记忆的内容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同各种事物都有联系,而只有掌握和理解了记忆对象的本质,才有助于记忆,心理学家萨拉·
丁·
巴塞得对历史专业学生做的实验结果表明:
那些在课堂上把握了历史事实意义的学生比起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生来,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可见,深刻理解是记忆力提高的催化剂。
考试焦虑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人才对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而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方法。
面临如此强大的竞争压力,不少考生在考前出现了考试焦虑症。
其表现为:
1、上课心不在焉,十分焦急自己马上临考却仍然什么也记不住
2、烦躁不堪,见到任何事情都有发火的欲望
3、坐立不安,总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浪费时间
4、吃不好,睡不香,精神萎靡不振
具有以上任意一条的便是患上了考试焦虑症,并根据适用条数得多少而“病情”轻重。
考试焦虑症会给我们带来的坏处:
生理上的:
休息不足,身体过劳;
精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嗜睡,头晕。
心理上的:
心里焦躁不安;
与他人沟通困难;
心理压抑、恐惧;
信心下降,产生自卑心理
这些坏处会使我们在考试中不能正常发挥自己水平,生活中与他人冲突频繁,严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健康。
要克服考试焦虑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端正对考试的认识。
考试只是检验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对考试结果要正确对待。
一般情况下,考试反映了平时学习的状况,是认识自己学习优劣的好时机。
因此,要认真对待,尽力发挥自己的水平。
同时,又不要把考试的分数看得过重,因为它不是衡量学习质量的一标准。
所以,就是考试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
其次,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但人绝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现实的影响,主观的积极状态可以减弱和消除消极的影响。
考试中要正确对待考场中的各种因素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充分估计自己的才能与知识,相信自己在考试中一定能够取胜,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担忧,顺利度过考试这一关。
再次,考试前要有充足的休息。
包括生活节律的重新调整,做些喜爱的运动,使自己的心身放松,进入一种“假消极状态”。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假消极状态”最有利于激发人的心理潜能,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水平。
读一读:
考试焦虑水平测验量表
本测验共32道题,每题4个答案:
A很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很不符合。
1、在重要考试的前几天,我就坐立不安;
2、临近考试时,我就拉肚子;
3、一想到考试即将来临,身体就发僵;
4、在考试前,我总是很苦恼;
5、在考试前,我感到烦燥,脾气变坏;
6、在紧张的复习期间,我老想着“这次考试考糟了怎么办?
”
7、越临近考试,注意力就越难集中;
8、一想到马上就要考试,参加任何文娱活动均没兴趣;
9、在考试前,老是预感到这次考试将要考糟;
10、在考试前,常做关于考试的梦;
11、到了考试那天,我就不安起来;
12、考试铃一响,我的心马上紧张起来;
13、遇到重要的考试,我的脑子就比平时迟钝;
14、看到考试题目很多,我会感到很不安;
15、在考试中,我的手会变得冰凉;
16、在考试时,我感到十分紧张;
17、一遇到难题,我就担心自己不及格;
18、在紧张的考试中,常想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19、在考试时,我会紧张得连平时记得滚瓜烂熟的知识也回忆不起来;
20、在考试时,我会沉浸在空想中,一时忘了自己是在考试;
21、在考试中,想上厕所的次数比平时多;
22、考试时,即使不热,我也会浑身出汗;
23、考试时,我会紧张得手发抖,连写字都很困难;
24、考试时,经常会看错题目;
25、进行重要的考试时,头就会痛;
26、如果发现剩余的时间已来不及做完全部的题,我会急得浑身出汗;
27、考试后,发现自己本来是懂的题,却没答对,我会感到十分沮丧;
28、有几次重要的考试之后,我都腹泻;
29、我对考试十分厌烦;
30、只要考试不记成绩,我就喜欢考试;
31、考试不应当像现在这样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
32、不进行考试,我能学到更多知识。
评分规则:
A得3分,B得2分,C得1分,D得0分。
各题分数相加即是你的总分。
总分焦虑水平
0—24镇定
25—49轻度
50—74中度
75—96重度
总分在0到24分,是镇定的,心理状态比较好;
25到49分是轻度的焦虑;
50到74分是中度焦虑;
75到96分,就是严重的焦虑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