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8030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实证分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2.2数据分析16

4计量模型19

5结论与政策建议22

5.1结论22

5.2政策建议22

5.2.1解决农村儿童留守问题的根本在于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22

5.2.2解决农村儿童留守问题的重要手段在于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23

5.2.3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民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24

谢辞25

[参考文献]26

附录:

重庆市荣昌县农村留守儿童调查问卷28

学生姓名:

黄洋指导老师:

李静

摘要: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并且不断向城市转移,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论文主要从当前中国农村的现状出发,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计量经济学模型等研究方法对以重庆市荣昌县农村留守儿童为例进行分析,着重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家庭收入与成本因素对农村儿童是否留守起直接作用,父母务工时间和父母教育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儿童是否留守有重要影响,并提出如彻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等政策建议。

关键字:

留守儿童家庭因素剩余劳动力

Thefamilyfactorstotheempiricalanalysisofleft-behindchildren,basedonChongqingRongchangCounty'

sdiagnosis

Abstract:

Afterourcountry’sreformandopenpolicy,alongwiththe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advancement'

sunceasingincreasing,theexcessingworkforceappearsmassively,andshifttotheurban,thefollowingtotakeleft-behindchildrentoincreaseunceasinglydaybyday,whichbecomesmoreandmoreserious.ThispapermainlyembarksfromthecurrentChinesecountryside'

spresentsituation,throughgoingdowntothecountryside,carryingonthequestionnairesurvey,utilizingstatisticsanalysismethod,econometricmodelandsoontocarriesontheanalysisonthespot.TakeChongqingRongchangCounty’scountrysidechildastheexample,emphasizingonthefamilyfactorstotheempiricalanalysisoftheleft-behindchildrenandcaringoutthehouseholdincomeandthecostelementaffectthecountrysidechildwhethertostayathomedirectly,theparentsworktimeandeducationlevelhaveanimportantinfluenceonthecountrysidechildwhethertostayathomeandproposedtoeliminatesthedualeconomicstructureofcityandcountrysidethoroughly,toenhancefarmers'

incomepolicysuggestionsandsoon.

Keywords:

left-behindchildren;

familyfactors;

surplus-labor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在10%左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并且开始快速地、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

我国现今的耕地面积仅19亿亩,但是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孙景民,2008)。

由于社会和自身的某些原因,这些剩余劳动力进城的同时,却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由此形成了我国新时期建设的产物——农村“留守儿童”。

关于“留守儿童”,学术界现今对它的定义还未统一,因此“留守儿童”的数量也是众说纷纭。

如《中国教育报》2004年6月5日第1版报道了教育部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估计,认为中国留守儿童有1000万人;

《新京报》2004年7月1日报道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估计:

农村留守儿童有6755万;

《中国青年报》2004年10月25日的报道认为有7000多万人;

《光明日报》2004年11月4日的报道认为有1.3亿。

2005年1月8日《经济参考报》报道:

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左右,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数字也大有逐年增加之势。

2008年2月27日,全国妇联公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根据“留守儿童”的定义:

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报告中说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我国0至17周岁“留守儿童”在全体儿童中所占比例为21.72%。

据此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

本文采用刘颖琦2008年在《试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一文中所用的“留守儿童”的定义:

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刘颖琦,2008)。

数量以国务院公布的数据为准:

2007年5月15日,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晴宜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魏武、卫敏丽,2008)。

1.1意义

农村留守儿童现如今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如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容易有叛逆心理,性格较自卑;

学习上因缺乏家庭监督而导致学习落后;

道德上因家庭教育不够而容易产生诸如抽烟、喝酒、泡网吧、打架斗殴等品德不好的行为。

本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尤其是从家庭方面来对农村儿童留守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从理论上的意义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关于留守儿童的文章只是从宏观角度来研究,而缺乏家庭这个微观角度的深层次分析,本文从家庭角度来分析农村儿童留守的深层次原因,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对于我国对留守儿童的研究有一定贡献,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帮助。

从现实意义来看,本文有利于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为什么留守,为政府和社会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思路,对解决农村儿童是否留守的情况有所帮助。

1.2内容安排

1.2.1基本内容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大部分,包括引言、国内综述、统计分析、计量模型和政策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国内综述,详细考察了当前国内对于留守儿童的主要研究,并对这些研究关注的层面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二是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建立计量模型,从家庭角度分析农村儿童留守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1.2.2分章节内容

第一节是引言:

包括本论文的意义、内容、方法、技术路线、创新和缺陷。

第二节是国内综述:

包括国内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综述和述评。

第三节是统计分析:

包括问卷调查的背景和对问卷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是计量模型:

主要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对模型中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对农村儿童是否留守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五节是政策建议:

从家庭、政府、社会等角度出发,给出各种政策建议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1.3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三种方法:

一是实地调查方法,通过对重庆市荣昌县的两所乡村学校中的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填写问卷110份。

二是统计分析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各种数据统计,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是计量模型分析,建了回归方程对农村儿童留守不留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

1.4技术路线

本文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

图1.1技术路线

1.5创新和缺陷

本论文的创新在于,以前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几乎都是从教育学或心理学或社会学方面来写,很少有从经济学方面来研究此类问题的,特别是对家庭因素的分析较少,只有极少数学者涉及到它,但都没有深入分析。

而本论文主要从家庭因素入手,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家庭因素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论文的缺陷在于,此次调查只是在重庆市荣昌县的两所乡村学校进行,范围较小,样本数据较少,调查数据只具有一定的地方代表性,不能代表全国情况。

2国内文献综述

2.1综述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国内有着许多。

自2004年四川省一个留守儿童被报道因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照看出现严重问题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开始被社会广泛关注,时至今日已有许多科研机构、学者、政府机关对此进行过研究,并提出了许多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2.1.1关于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原因

学术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原因形成两大共识:

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其核心是户籍管理制度,它把我国居民分为市民和农民,而市民和农民在户籍、住房、就业、子女上学、社会福利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区别。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农民在城市中所受到的待遇仍然较差。

吴霓(2004)认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务工者无法长期把孩子带在身边,无法承担高额的学费,无法解决升学问题等成为农村儿童留守的背景。

秦秋红(2006)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它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进城的同时却无法带子女进城,尤其是子女上学难,升学难成为主要问题。

张碧文(2008)在对汉中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时提出了社会因素。

认为伴随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而生的中考高考壁垒和城市学校不愿意收农村孩子的情况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出现。

马红萍、谢冬水(2008)在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时提出了制度因素和成本因素。

综合起来是:

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孩子上学费用非常高,许多学校都收取高额的学杂费和借读费,给农民工带来高昂的成本。

邢亚珍(2008)指出“由于城市在劳动力上对农村男性青壮年居民的需求和制度上对他们的排斥,使他们倾向于将城市看成是工作和暂时生活的地方,而土地和家乡是他们的根据地。

这样农民工的家属,即他们的父母、配偶、子女就留在户籍所在地生活和务农,农村留守人口是农民在现有制度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此外王泽淮、李翠英(2008)和王文晶(2008)也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儿童留守的影响作过论述。

总的来说,这些学者都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是农村儿童留守的根本原因。

而此部分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除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外,两大共识中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入因素。

王艳波、吴新林(2003)认为家庭经济压力大,想增加收入成为农村儿童留守的原因。

秦秋红(2006)根据托达罗理论中关于二元经济社会中存在二重劳动力市场,即城市中正式的劳动力市场和非正式劳动力市场。

把农民工归为在非正式劳动力市场寻求工作,工资较低,因而无力承担子女在城市上学的负担。

汤圆圆(2008)认为农村生活的低消费与城市生活成本的过高限制是重要原因。

马红萍、谢冬水(2008)指出,留守儿童的父母收入较低,每月净收入大概在五百到八百左右,在高昂的学费,制度的限制等因素下,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乡。

当然造成农村儿童留守的原因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在提出二元经济结构的原因外秦秋红(2006)还提出农民工职业的限制这一原因。

他认为农民工大都从事的是服务业,自身工作时间很苦很长,没有什么时间去管理子女,因此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乡。

王泽淮、李翠英(2008),也提出“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走上离土离乡的道路”的原因。

认为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农村劳动力得到了大力解放,农村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他们的进城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原因。

众多因素中,广大学者认为造成农村儿童留守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二两个因素。

对于第二个因素,众多研究者研究的并不多,少数人文章中有所提及,却并未深入分析。

尤其是家庭因素这一块更少见。

这也正式本文所要研究的。

2.1.2关于对留守儿童研究的角度

众多学者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采用了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总体上我们可以把他们的研究分为四大类:

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对象。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最初时的重点就是从社会学角度开始的。

这些学者们通过研究父母外出务工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日常行为和交往、心理等方面带来的影响,进而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庆丰(2002)在研究留守儿童问题时提出对留守儿童的三种监护类型,即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和自我监护型。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4)研究表明:

远离父母之后的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了很多问题。

中国青年报2005年1月20日报道,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存在各种问题,如生活上不如意,亲情感不深,学习成绩一般,较自闭,心理不是很健康等等。

叶敬忠、王伊欢等(2006)对陕西、宁夏、河北和北京等地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从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了研究,如日常饮食、卫生、疾病照料状况、劳动负担状况、上学、零用钱、社交等方面,得出的结论与上述一致。

此外张碧文(2008)对汉中地区留守儿童进行过调查研究,谢丹芳(2008)阐述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意义。

表2.1留守儿童的行为

从没有

偶尔

经常

想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6.9%

68.9%

24.1%

被家长骂

10.3%

55.2%

34.5%

吸烟

13.8%

82.8%

3.4%

和同学关系不好

17.2%

62.1%

20.7%

因上网影响学习

上课迟到,不认真听课

69.0%

厌恶学习

27.6%

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

65.5%

失眠

跟别人打架

31.0%

在学校表现好,可家长反映不好

58.6%

早恋

0.00%

只知道学习,不知道其他事情

结交异性朋友

37.9%

3.40%

受陌生人欺负

41.4%

48.3%

看不健康的书

旷课逃学

44.8%

6.90%

被家长打

谈论成人话题

听成人讲不健康的东西

看不健康的网站

离家出走

79.3%

被老师挖苦

96.6%

教育学角度,是大部分学者所研究的。

早在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就进行了“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家子女受教育的状况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吴霓等(2004)的研究结论一致,都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习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王艳波、吴新林(2003)研究认为,留守儿童成绩差别非常大,大部分都学习一般,只有少部分才是优秀,两极分化很明显。

王泽淮、李翠英(2008)分留守儿童出现众多问题时,提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社会的缺失是三大原因。

易金生、黄正明(2008)从教育角度提出三大原因,即“二元教育投资体制”是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环境恶劣的根源、农村教师素质不高是农村“留守子女”成绩偏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亲情抚慰缺乏是农村“留守子女”人格不健全的主要原因”。

此外,刘颖琦(2008)也对家庭和学校教育原因进行了阐述。

少部分学者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

张鹤龙(2004)认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容易自闭、自卑、沉默孤僻、悲观、不易与人交往等特点,更加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黄远春、汤枰、吴军(2008)认为留守儿童出现一是“性格极端化”,分为不适应、偏执、分裂、攻击性格;

二是“情感缺失”,三是认知偏差。

此外管雷(2008)也对四川省13岁至15岁的留守儿童做过调查进行心理研究,所得出结论与上述基本一致。

经济学角度,是本文的出发点。

在此之前,只有很少的学者做过研究。

秦秋红(2006)从经济学的人力资本视角来研究留守儿童。

他认为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未来,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是农村劳动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未来经济的发展。

他认为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有四个,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工的收入、农民工的职业和农民的待遇的不公平。

提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途径是实现改革,突破二元户籍制度的约束。

马红萍、谢冬水(2008)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人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制度、成本、收入三因素是农村儿童留守的主要决定因素。

实质上马红萍等的分析仍然可以总结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收入两个因素。

从上面的角度来看,学术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大都是非经济学角度,即使少数学者进行经济学分析,也大都从制度、收入和成本方面来研究,而且对影响农村儿童留守的家庭方面的因素的分析并不深入,对其他的家庭因素研究的不多。

2.2述评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出,确实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都可以从留守儿童平时的生活,学习中看出。

佘凌、罗国芬(2008)认为,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呼吁性的,作者一般为记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指出留守儿童的问题,呼吁社会关注他们;

二是研究性的,研究者一般为科研单位和高校老师,通过各种精确地测量工具和参考理论来进行研究,这些学者们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大都符合实际,有助于整个社会去关注和了解留守儿童,从而更加有效地去帮助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

同时,众多的研究理论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的各种参考。

当然,在国内研究取得飞速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首先,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几乎千篇一律,没有多少创新。

绝大部分学者都是从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去研究,极少部分学者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而且他们研究的模式几乎都相同,都是研究当前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现状,由此而去探讨留守的原因,得出的结论也大都相同,而没有特别深入的从某一因素出发。

其次,研究的范围狭窄。

很多文章都是研究某一地区,特别是劳动力输出大省,而对其他省份的研究则不够。

这种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对于这一地区来说具有正确性,但对于其他地区并一定正确。

总的来说,国内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很多,但往往缺乏创新,也没有引起政府和社会更大的重视。

这还需要广大学者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3统计分析

3.1背景

荣昌县位于重庆市西部,以传统的水稻种植业为主,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均在15万以上,占全县比重20%左右。

盘龙镇作为荣昌县的一个人口大镇,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镇,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镇总人口49336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13184人,占全镇人口的26.7%(荣昌统计局,2002)。

2009年3月9日到16日,本人对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的两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对象是初三一个班,初二一个班和小学六年级两个班。

3.2统计分析

3.2.1数据统计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有效问卷108份,涉及初三、初二和小学六年级。

其中男同学40人,占37%,女同学68人,占63%。

年龄从12岁到18岁,有独生子女72人,非独生子女36人。

图3.1留守儿童独生比例

这些同学家里人数在2至10不等,大部分家中人数在4至6人,占76%。

而家中劳动力人数则大部分在2至4中间段,占94%。

家中有父母在外务工的有94人,所占比例为87%,包括只有父亲一方外务工的31人,占33%,只有母亲一方在外的8人,占8.5%,也包括父母双方都在外的55人,占58.5%。

这些父母亲们受教育程度较低,绝大部分都是初中和小学。

父亲受教育程度是小学的为67人,初中37人,小学初中总共占所有的比例为96.3%;

母亲小学文化的为71人,初中26人,总共占所有的比例为89.8%。

教育

名称

文盲

小学

中学

父亲(人数)

1

58

33

母亲(人数)

61

23

表3.1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程度

所调查的家庭里,只有2人的父亲是党员,其他人的父亲和所有人的母亲都是非党员。

在务工时间上,这些父母们在外连续务工的时间大都是2至5年,有的甚至是二十多年了;

在务工地点上,父母的务工地点不同,大都分都是背井离乡。

表3.2留守儿童父母务工地点

地点

名称

本乡本土

本县

本市其他

江浙沪地区

北京及东南沿海等

其他地区

9

12

20

16

29

3

18

22

图3.2留守儿童父母务工地点

这些留守儿童中有74人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和亲戚或者自己一个人住,约占78.7%。

留守儿童中认为父母把自己放在家里而不是务工的地方去上学,他们有21人认为城市太贵上不起,有26人认为父亲务工收入低,有32人认为老家学费便宜,有29人认为父母务工忙,没时间。

图3.3在家上学的原因

此次调查的同学的家庭年收入普遍较低,所有家庭平均年农业收入约为3038元,其中不是留守儿童的家庭平均农业年收入约为9393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