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
《育种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育种学总结Word文件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并举例说明。
答:
(1)无性繁殖:
主要包括叶插(虎尾兰、大岩桐等)、叶芽插(菊花、龟背竹、春羽等)、硬枝插(杨、柳、玉兰等)、绿枝插(月季、杜鹃、茉莉等)、软枝插(彩叶草、一串红等)、根插(海棠、丁香、芍药等)、嫁接(多数木本和藤本果树、桂花、梅等)、压条(腊梅、栀子、夹竹桃等)
(2)有性繁殖:
主要有自花授粉(小麦豌豆等蔬菜作物、所有果树及部分观赏树木)、异花授粉(橄榄、郁金香、芍药等)
2、各种繁殖方式园艺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
自花授粉植物:
①雌雄同在的完全花,花瓣没有色彩、缺少香味。
②花器保护严密,外来花粉不易进入。
③花瓣多无鲜艳色彩和特殊芳香,多在清晨或夜间开放,不利于昆虫传粉。
④雌雄蕊长度相仿,或雄蕊较长、雌蕊较短,花药开裂部位仅靠柱头,有利于自花受粉。
⑤花粉不多,不利于风媒传粉。
⑥雌雄蕊同期成熟,甚至开花前已授粉(闭花授粉)。
异花授粉植物:
①花虽两性但雌雄蕊异熟或雌雄蕊异长有利于异花授粉。
②雌雄异花同株或雌雄异株。
③花粉落在本花的柱头上不能萌发或不能完全发育(自交不亲和等)。
④风媒花产生大量小、轻而易于飞扬的花粉。
⑤雌蕊具有外露表面大而便于捕捉漂浮花粉的柱头。
⑥虫媒花具有对昆虫等传粉动物吸引力很强的艳丽色泽、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发达的花冠和蜜腺。
⑦自交不亲和机制以及上述两个或更多特性的联合机制等。
3、园艺植物授粉方式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1)研究花器结构、开花习性、传粉方式以及雌雄蕊生长发育特点;
(2)采用单株隔离自交的方法,观察强迫自交的结实性和自交后代的表现;
(3)采用遗传试验确定自然异交率。
4、试说明不同繁殖方式园艺植物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方法
(1)无性繁殖
遗传特点:
①、营养系品种都是杂合程度很高的基因型,一旦进行有性繁殖,杂种一代就会发生复杂的多样性分离,经济性状普遍退化。
②、无性繁殖的品种都是由单一个体经过多次无性繁殖而成的彼此基因型相同的营养系品种。
除了那些以生产果实为主而且着果依赖于种子发育的果树植物外,多数无性繁殖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退化,有些种类和品种几乎完全丧失有性繁殖能力。
育种方法:
叶插、叶芽插、硬枝插、绿枝插、软枝插、根插、嫁接压条等。
有性繁殖
自花授粉植物
①长期自花授粉加上定向选择,造成自花授粉植物品种群体内绝大多数个体基因型纯合,遗传性一致而稳定,品种保存比较容易。
②偶然杂交或自然突变都会产生性状分离,但频率很低,而且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杂结合类型的比率会迅速下降。
③自花授粉或自然突变都会产生性状分离,但频率很低,而且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杂结合类型的比率会迅速下降。
④自花授粉植物在长期自交和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对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致死、半致死基因已淘汰殆尽,因此继续自交也不会出现明显衰退。
⑤在自花授粉植物中也可以看到生态类型差异较大的品种间杂交存在可利用的杂种优势。
常自花授粉植物
①常自花授粉植物品种的基本群体是自花授粉的后代,个体间差异较小,大多数基因型纯和。
②群体中常包含三类基因型:
品种基本群体的纯和基因型,包括品种内株间杂交的后代,它们占群体的绝大多数;
少数正在分离过程中的杂合基因型;
由杂合基因型自交分离形成的非基本群体的各种重组基因型。
异花授粉植物
①遗传上杂合程度较大,在品种群体内基本上没有基因型完全是相同的个体。
②它们是人工选择的情况下构成的一个遗传基础比较复杂、又在主要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而保持遗传平衡的异质群体。
③异花授粉植物的品种难以避免其他品种花粉的传入,自然突变的发生,小样品引种的随机漂移以及不同年份、地段选择因素的差异都会改变群体的遗传结构。
④异花授粉植物强制自交或近亲交配产生的后代比原来随机交配后代生长势弱。
近交衰退程度在不同种类间有很大差异。
如白菜、胡萝卜,表现显著的近交衰退;
而大部分瓜类植物没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
自花授粉、常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自由授粉。
5、园艺植物品种的类型和育种特点。
品种类型
育种特点
纯育品种
遗传背景相同和基因型纯和的一群植物组成。
有性繁殖植物从杂交育种、突变育种中经系谱法育成的品种。
通过自花授粉和单株选择相结合方法可获得纯和稳定的纯育品种。
该类品种要求有优良的农艺、经济性状。
自交系
主要用于配置杂交种,不直接用在生产。
在经济性状方面要求不太严格,但需有良好的配合力。
自花授粉植物选育自交系的方法与纯育品种获得基本相同异花授粉植物还须连续多带采用套袋自交结合单株选择。
杂交种品种
由自交系间、品种间或自交系与品种间产生的F1代。
基因性杂合程度大、杂种优势强和F1植株间相对整齐一直是对杂交种品种的基本要求。
该类型品种选育
(1)自交系育种;
(2)配合力育种
营养系品种
基因型的杂合程度和作物种类品种的来源有关。
主要通过有性杂交和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育种。
芽变育种也是选育的一个有效方法。
杂交合成群体
一种边选育边利用的品种,具有一定的整齐度、稳定性和特异性。
必须研究亲本本身的表现。
多系品种
近等基因系多系品种和近缘系多系品种
前者通过常规回交,后者需选择一个经济性状良好的品系作为双交、复交和有限回交的共同亲本。
自由授粉品种
从群体中按目标选择具有所希望的相当数量的个体,将种子混合形成下一代的混合选择法。
综合品种
积极利用杂种优势的育种方法,要根据配合力选择用于配组的亲本。
第三章育种对象和目标概况总结
第一节:
育种对象和目标
概念:
遗传可塑性:
指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适应性变异的潜在可能性。
问答题:
1、育种计划制定流程:
制定切实可行的育种目标
征集、评价、利用种质资源
研究掌握种质资源
采用适当的性状遗传规律及变异多样性
审定新品种
良种繁育
第二节:
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
问答题
1、育种目标有哪些:
主要育种目标:
1、高产稳产2、优质3、适应性强、4、抗病虫害和除草剂5、不同成熟期6适于机械化生产
2了解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
(1)育种目标的多样性
(2)优质是更为突出的目标性状(3)延长供应和利用时期是园艺植物育种目标的重要因素(4)重视兼用型园艺植物的育种
3掌握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根据:
(1、客观需要2、主观条件3、最佳效益和竞争优势)
4了解制定育种目标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
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意义
1.1关于概念:
种质:
决定生物“种性”,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资的总体。
种质资源:
携带种质的载体。
可以是群体、个体、也可以是部分器官、组织、细胞、个别染色体乃至DNA片段。
植物种质资源:
携带有不同种质的各种栽培植物及其近缘种和野生种。
种质库:
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资,它有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组成。
又称基因库。
品种资源:
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
1.2种质资源的类别:
来源,自然属性,利用方式
1.2.1来源:
本地品种资源:
优点:
适应性强,有一定的适应气候和病虫害的性能。
缺点:
品质不能满足要求。
外地品种资源:
具有一定的特殊种质,有本地品种所没有的一些性状。
大都不能全面适应对本地的自然环境、耕作条件、病虫害种类和生产要求。
野生品种资源:
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抗逆性。
不具备一定的特殊品质。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培育人们想要的新品种
缺点:
不一定具有生产上直接利用的价值
1.2.2自然属性:
栽培学分类
1.2.3利用方式:
主栽品种:
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和较广泛的适应性,是个种育种目标的基本材料
地方品种:
适应性强。
品质不能满足要求
野生植物资源:
育种材料:
优于一般品种或类型的专长性状
不能成为商品化栽培的品种
1.3种质资源的意义(书本46页)
种质资源征集、保存、评价、创新和利用的方法
种质资源征集方法:
育成品种以向单位征集,栽培类型的征集主要着重品种的典型性。
野外考察首先考虑征集对象的多样性。
野生种质资源征集原则:
取样策略;
基因库应不加选择的取样;
可用粗格子开始
资源征集登记卡的主要内容:
有关征集场所的信息;
有关资源本身的信息;
有关征集的其他信息
资源本身的信息:
资源类别;
来源;
名称;
资源编号;
用途;
对各种主要胁迫因素的反应等。
种质资源保存方法(7种):
就地保存法;
迁地保存;
种子保存(三种类型:
短期,中期,长期);
种植保存;
利用保存;
离体保存;
基因文库保存。
(了解其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问题
野外考察首先考虑征集对象的多样性中心,为什么?
环境的极端地区所作的征集可能更为有利,为什么?
征集资源时,异花授粉和自花授粉植物在取样数量上有何差异?
为什么?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
种质资源的评价,特别是植物学性状的评价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名词概念:
引种:
将一种植物从现有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2简单引种:
引入的植物品种不改变其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正常的开花结果的引种方式。
3、驯化引种:
通过若干年的种植、选择或者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开始引进不能适应新环境的植物的遗传特性,以使其适应新的环境并能够正常生长发育的引种方式。
4、饰变:
品种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条件影响下发育成的表现型变化。
5、形变:
品种在进化过程中发生很少的环境条件刺激或影响下,所产生的表现性的变化。
5、生态型:
对一定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性的品种类群。
影响引种成功的生态因素有哪些?
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生物因素。
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不同点是什么?
其主要区别在于遗传特性是否发生改变。
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和生态学原理是什么?
(1)简单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①简单引种是品种在其遗传适应范围内的迁移。
②植物基因型对引种适应范围限制:
a、杂结合程度高的类型比较低的类型有更高的合成能力和较低的特殊要求;
b、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不同表现型有时对外界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如抗旱);
c、基因表达的调控问题。
(2)驯化引种的遗传学原理:
存在大量的,自发的变异
①无性变异:
体细胞发生的微突变,逐渐积累,最后变成为性细胞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②有性变异:
通过有性过程形成多样复杂的基因重组类型,属于已有性状的分离与重组。
(3)简单引种及驯化引种的生态学原理:
①气候相似论
②主导生态因子
③生态历史分析法
如何进行引种可行性分析?
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植物的生活型
②植物的分布区
③气候的相似性
④主导因子
⑤当地农业技术经济条件
引种成功的标志及标准是什么?
引种成功的标志:
物能否正常生长发育
引种成功的标准:
①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
②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和观赏品质;
③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
如何进行引种试验?
(1)引种试验的主要步骤:
①观察实验
初引进品种先小面积栽培进行试种观察,优于对照材料则选留种子,进一步比较试验
②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
将通过观察鉴定优良品种参加试区面积较大、有重复的品种比较试验。
经2、3年品比试验后,将表现优异的品种纳入区域试验
③栽培试验
对通过试验初步肯定引进品种进行在栽培试验,制定栽培技术措施,使其得到合理利用和推广
(2)引种试验的主要内容:
①引种材料的品种(或种源)试验;
②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的观测;
③适生优良品种的选择;
④配套栽培技术的试验与总结;
⑤引进材料的繁殖试验。
搜集引种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①品种的选育历史
②品种的生态型
③品种的遗传性状
④原产地的生态环境及生产水平
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有那些?
①品种的适应性:
选择分布较广、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做试验,取得经验后,在扩展到特有的、珍稀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
②实际栽培季节的气候相似性:
1、2年生或求根植物,实际栽培避开严冬和酷夏
③产品利用目的和消费习惯:
食用和观赏,以经济实用为主。
各地和不同的人群的消费习惯有所不同,在引种标准上也会有所差别。
第六章
选择:
从自然变异群体中选优汰劣,是各种育种途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就是自然环境条件对生物所起的选择作用,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之一(变
异、遗传与选择)。
人工选择:
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选择与鉴定,其结果是,符合人类要求的个体
或植株被保留下来,不符合则被淘汰。
选择育种:
是利用现有品种和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人工选择和淘汰的手段,以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从中选出新品种的方法。
基因重组:
是个体间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包括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互作效应)。
突变:
是产生新的变异的重要来源。
饰变和形变:
环境条件引起的表现型变异,属于非遗传的变异。
如产量和品质等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混合选择法:
又称表型选择法;
根据植株的表型性状,从原始群体中选取符合选择标准要求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混选区内,混选区内自由授粉,相邻栽培对照品种(当地同类优良品种)及原始群体的小区,加以比较鉴定。
单株选择法:
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的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基因型的好坏。
芽变:
发生在芽内分生组织细胞中的突变;
枝变:
突变了的芽内分生组织萌动长成枝条时,该枝条性状表现出与原品种类型不同;
株变:
包含突变体细胞的芽发育成一个植株,或采用该芽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新的个体
后,该植株就称做株变;
饰变:
由于环境条件(土壤、气候、栽培措施等)的变化引起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合成嵌合体(syntheticchimera):
嫁接口的两个种或者两个品种的组织,以
嵌合的形式发育成不定芽,然后发育成植株。
自发嵌合体(autogenouschimera):
一个或一群细胞(这些细胞开始和其余细胞一样)由于遗传性变异而来。
营养系微突变:
发生于体细胞上的,控制数
量性状的微效基因的变异,被称为营养系微
突变。
营养系微突变选种:
简称营养系选种(clonalselection),对营养系微突变进行选
择,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简答
形变、饰变、突变的差异?
请思考:
扇形嵌合体如何纯化?
选择在植物进化和育种中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有哪些区别,如何根据
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任务采取适宜的选择方法?
选择育种的特点是什么?
品种在推广种植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自然变异?
简述有性繁殖植物的系统育种和混合选择育种的
一般工作步骤,以及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无性繁殖植物芽变选种和实生选种有什么特点?
简述其主要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
第七章总结
一、名词解释:
杂交:
指遗传类型不同的生物体相互交配或结合而产生杂种的过程。
按杂交是否通过性器官分为有性杂交和无性杂交;
按杂交亲本亲缘关系分为远缘杂交和近缘杂交;
按杂交机理及后代影响分为组合育种和优势育种。
杂交育种:
通过杂交途径培育新品种。
优势利用(♀自交系×
♂自交系)→F1(杂种)利用,F2衰退,先纯后杂;
杂交育种(甲×
乙)→杂交种自交→选择新品种,遗传稳定,先杂后纯。
近缘杂交:
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
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
常规杂交育种:
又称组合育种,重组育种。
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相对稳定,具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
单交:
杂交亲本为两个,又称成对杂交。
回交:
杂种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进行杂交称之为回交
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为非轮回亲本,参加多次回交的亲本为轮回亲本.
添加杂交:
多个亲本本逐个参与杂交的叫添加杂交。
合成杂交:
参加杂交的亲本先两两单交,然后两个单交种再杂交。
多父本授粉:
用一个以上父本品种的混合花粉授给一个母本品种的方式称多父本授粉。
多亲交配:
又称复合杂交,复交;
多个(3个或3个以上)亲本参与杂交
亲本选择:
指根据育种目标选用哪些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亲本间优缺点互补:
指亲本间若干优良性状综合起来应能够满足育种目标的要求,一方的优点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对方的缺点。
亲本选配:
指从入选亲本中选用哪两个(几个)亲本组配杂交以及采用何种组配方式。
去雄:
即除去雄蕊的花,准备人工杂交授粉的技术措施。
标记:
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领域为了识别而对分子作的记号。
常用的标记物质有放射性或稳定性核素、生物素、酶类、荧光素、地高辛精等。
杂交:
两条单链DNA或RNA的碱基配对。
遗传学中经典的也是常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把通过生殖细胞相互融合而达到这一目的过程称为杂交;
而把由体细胞相互融合达到这一结果的过程称为体细胞杂交。
系谱法:
系谱法是杂交育种中最常用的选择方法。
选择从杂种的第一次分离世代开始,其后各代以入选单株为单位分系种植,经过连续多代单株选择直至株系的性状稳定一致,才将入选株系混收为新品系。
杂种:
杂交产生的子代种系
基因型:
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
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基因:
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或RNA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
简答:
1、杂交育种分类
杂交育种分为有性杂交育种和无性杂交育种。
有性杂交育种分为常规杂交育种,回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育种。
无性杂交育种分为营养系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融合育种
2、杂交育种遗传学原理
同质结合→杂结合→同质结合(先杂后纯)
3、杂交的遗传学效应
(1)实现优良基因重组:
综合双亲优良性状,基因互作产生新性状,产生超亲性状
(2)打破不利基因连锁(3)改善基因位点间的互作关系。
4、常规杂交育种的重要性
(1)杂交后代的基因重组产生各种变异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更多机会。
(2)杂交后代变异性质可以通过亲本选配有目的地控制、有目的创造变异。
(3)杂交育种是应用最普遍、卓有成效的育种途径。
5、杂交育种的应用
自花授粉植物品种自然变异小,基因型相对纯和,两纯系亲本杂交后通过分离选择可以育成新的固定品种;
常异花授粉植物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选育新的固定品种;
异花授粉植物品种为杂合群体,一旦自交表现不亲和或生长势衰退,但两个亲本杂交后在控制授粉条件下,通过混合选择或轮回选择可以育成新的固定品种,也可将若干优良品种(自交系)混合,任其自由授粉,育成具有一定杂种优势的综合品种;
无性繁殖作物品种为杂合的无性系杂交后即可在杂种F1的繁殖后代中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供生产上应用。
6、回交的遗传效应
增加杂种后代内具有轮回亲本性状个体的比率。
回交可以增强杂种后代轮回亲本的性状。
7、回交方法分为逐步回交法和双回交法
8、回交的主要目的
在于增加轮回亲本基因在杂种群体中所占比重,尽快恢复轮回亲本性状,同时把非轮回亲本的某一优良性状转移到杂种中去。
9、回交育种法的要点
正确选配亲本
回交次数(2-3次)
10、回交育种法的应用
1.改良杂交材料的个别不良性状;
2.打破、消除不利基因间的连锁;
3.转育雄性不育系;
4.克服远缘杂交不稔;
5.提高优良品种的抗病、抗逆性;
6.培育近等基因系(NIL)等。
11、从遗传学的角度考虑,正反交遗传学效应有何不同?
胞质不参与遗传时,正反交杂种后代性状一致。
胞质参与遗传时,杂种性状倾向于母本。
12、多亲交配的优点
将分散于各个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综合于杂种之中,大大丰富杂种的遗传性,有可能育成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多种用途的优良品种。
13、亲本选择的意义
根据育种目标,选用亲本是杂种后代性状形成的基础,亲本选用得如何直接影响到杂交育种的效果。
如果亲本选得不好,则降低育种效率,或难以实现预期目标。
因此,必须认真选择最符合要求的原始材料作亲本。
14、亲本选择的原则
(1)广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
(2)精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
(3)明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突出重点;
(4)土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5)高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
(6)多先考虑数量性状,再考虑质量性状;
(7)贵优先用稀有可贵性状作亲本
15、亲本选配的原则
(1)补亲本性状互补,能够达到“取长补短”;
(2).态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配组;
(3)大用经济性状优良、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配组;
(4)优母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5)前借鉴前人的经验;
(6)育繁殖器官的能育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