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学 享受数学Word格式.docx
《快乐教学 享受数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快乐教学 享受数学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们经常说,想要有良好的数学能力、或是想要拿到较高的数学成绩,那么打好数学基础就绝对不能马虎。
我认为应该将打好数学基础这句话理解为:
小学阶段应该培养孩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对数学学习的热度越能持续,越有助于他将来对数学的学习。
小学阶段数学的教育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授,我想重点还要注意提高其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快乐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让孩子喜欢数学、快乐的上数学课,就是数学教育成功的第一步。
身为教师,如如营造一堂充满学习兴趣、乐趣的数学课,让孩子不再畏惧数学,且能充分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提升其数学能力,获得最大的成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如果有人以为数学老师一定是要很严格或是很凶的才是好的数学教师;
学生一定要正襟危坐、表情肃然,老师要滔滔不绝才是成功的数学课,这样的看法最好要改观了,尤其是在我们小学,这种并非以儿童身心发展为出发点的教学方法往往会限制了孩子的思考空间,拘束了他解题的技巧,重要的是会断送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成功的数学课应该是有效率的数学课。
一堂能让学生充分投入、尽情发挥、收获最多的数学课。
2、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品味数学的“快乐”
----“香味”如果孩子回到家里,告诉家长说,今天的数学课好好玩,家长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他的老师是懂得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发展的。
越小的孩子,越是以游戏的方式来建构概念,因此,寓教于乐对越小的孩子就愈显重要,所以,想让学生喜欢数学课,一定要让他觉得数学课生动有趣才行。
那么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像游戏一样吸引学生来玩呢?
可以从三个方向来着手:
a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根植于生活。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把课堂变成一个浓缩的微型社会,把社会中的一些情景“请”进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生活情景中学会体味人生。
《负数》这节课我选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
例如在新知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再现了《新闻联播》后天气预报的视频,当播音员用浑厚的声音播出:
北京,雨加雪,0度到7度,哈尔滨…等温度,熟悉的声音和动态的图象,很快的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新引入的概念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了起来。
此外,像人民币的收入和支出等等,都是学生常见的鲜活的生活情境,贯穿了整节课始终,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充满了生活味。
b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将教学内容与生活有趣的游戏形式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学生在讲讲、练练、玩玩、赛赛中掌握基础知识,体验自我能力。
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课的不同阶段安排充满情趣、童趣的游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掌握了知识。
像我开课时,让学生们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就是他们喜闻乐见的。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儿歌、故事、谜语、幽默的语言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快乐的参与数学活动。
c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的存在,就没有数学活动的开始。
问题是思维的方向。
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生活与学生的需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在《负数》这节课准备出示课题前,我针对负数这一新知,让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经验,对想了解的知识预设问题情境,达到了很好的情境效应,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3、激活主体,追求数学的奥妙---“辣味”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要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课堂教学就要精心设计学生的主体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主动地学起来,创造性地学起来,让学生全程参与,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
a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快乐的探索。
在教学中,把主动权和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课堂中应激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书、思考、探索、消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品质。
如,数学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
比如《负数》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一个个活动环节,给了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课中,对于0到底是什么数?
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打手势的活动来解决:
0上温度手势往上,0下温度往下,我先报了几个温度,学生都能很快的表示出来,突然我出0度,学生愣住了,受刚才的迁移,0度是往上还是往下呢?
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学生通过思考,最后得出:
0度既不上也不下,是分界点的这一本质。
又如走出+3步和-3步等活动,我都注意上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让他们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这样的教学,我相信会很有成效。
二﹑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感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交流过程。
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
调查表明:
“学生不喜欢学校的第一位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公平、鼓励和表扬。
”因为任何一个教学目标只有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沟通这个潜在的和谐环节才能得以实现。
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
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
“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
课后,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探讨或其它活动等。
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
另外,教师还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事实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焕发出求知的积极情感,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让学生先在脑中再现春夏秋冬自然风光,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换,周而复始;
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星期一到星期日),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的含义,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又如: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从学生的学号入手,创设游戏情景。
上课伊始,学生就从自己熟悉的学号开始游戏复习旧知——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自然数按能被2整除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等知识,引入新课——自然数的另一种分类“质数和合数”。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再如: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说,学生的认知来源与生活,只有对知识产生兴趣,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创设了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情境——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
猴2见到说:
“太少了,我要两块。
”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
猴3更贪,它抢着说:
“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分给猴3三块。
引出数学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哪只猴子分得多吗?
一上课,先听一段故事,学生非常乐意,并会立即被吸引。
思考故事当中提出的问题,学生自然兴趣浓厚。
通过故事设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新知,使学生感到学习很有趣,不枯燥无味。
四﹑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认识的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
新课标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跳出“书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造。
例如:
在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我组织学生“猜张老师的电话号码”和用学号描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游戏下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用和掌握新学知识,享受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喜悦。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新授的开始是根据“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发出几个分数让学生猜想哪些分数的大小相等呢?
于是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再请学生说说那些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等?
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分饼”折纸的小组活动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分数的分子、分母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
小组观察、讨论、发现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得出性质后,再让学生说出猴王的想法,并回答如果小猴子要四块,猴王怎么办?
既前后照应,又让学生在帮猴王想办法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变与不变的思想),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受到班内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和对话是多元的。
新课标明确提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历程,情感相互感染的历程。
因此,要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如: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模拟分饼”,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分工合作,动手操作学具圆形纸片。
让学生在画画、剪剪、涂涂、比比等过程中合作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的过程,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使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探究乐趣。
六﹑让学生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历史的飞跃。
中国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这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厌学情绪、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真正的体现学生为主体,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这节课时,本来这节课的内容是相当抽象和枯燥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可以在教学课件中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一只卡通熊带领大家参观新建成的小区,整个小区的环境是由学生已学过的各种图形组成的,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等等。
然后问大家:
“这个小区漂亮不漂亮,你发现它们都是由那些图形组成的了吗?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问题。
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和生动的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在讲解“圆的面积”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可以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
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
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
使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七﹑让学生在教师榜样的情感熏陶下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作用。
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是学生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新境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和严谨的教风显得由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递效应。
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种榜样的力量。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