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987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小学语文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笔记Word格式.docx

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教师要作为一种专门职业,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学科专业素养。

一般来说,学科专业素养既包括专业知识,还包括科研能力。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学科专业知识的教授上必须要有很深的功底,需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指教师对待学生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的态度有价值判断成分和感情色彩,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第二个家庭,教师扮演着父母的角色,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可供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感化下,学生的思想、行为、看待事物的态度等都或多或少受到其影响。

1、教师的爱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中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师爱是平凡而伟大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依恋不舍的道德情感。

鲁迅先生说过:

“教育是缘于爱的”,作为爱,它具有高度的责任性、高尚的无私性。

师爱又是对学生的成长全方位、全过程殷切的关爱和呵护。

教师对学生的爱无时不在,对优秀学生加强督促、严格要求是爱,对后进学生教诲、促使其进步是爱,对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上的指导帮助是爱,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严厉批评,使其改正错误也是爱。

师爱犹如春雨,无论滋润怎样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自励进取。

正因为如此,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

常言道:

“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对老师信赖,乐意听从和接受老师讲的道理,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行为。

2、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影响

不同性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教师性格温和,语气和顺,教出来的学生文静,听话;

教师脾气暴躁,经常动粗,教出来的学生要么胆怯,要么蛮横不讲理。

老师必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不良的情绪(如焦虑、压抑、烦躁、失落、言行过激、怨恨、愤怒等)去影响学生,而要以自身良好的情绪(如乐观自信、情绪饱满、愉悦、温和等)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充实的精神生活,才能更有益于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表扬的作用

研究表明,学生期待教师对自己作出评价超越了父母的评价。

孩子年龄小,不要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行为,他们做好一些简单的事已经很不容易了,应该及时给予表扬。

为了让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表扬要体现个体差异

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能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

为了使我们的表扬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我们要细致观察和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的闪光点,再给予不同的表扬。

(1)对优生的表扬 

教师应该把他们和一般的学生一样对待,不要刻意去夸大他们的优点进行表扬。

(2)对后进生的表扬 

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当出现一丝一毫进步都应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教师对学生批评的作用

批评要指向行为而不是人 

教师的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行为,而不是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人格侮辱。

批评不能一味指责 

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不要不着边际,应该给学生和自己都留个台阶下。

批评与讲道理相结合,比单纯使用批评的效果好。

三、教师沟通艺术

沟通意指借着分享信息 

、理念或态度而与人建立共识。

接纳、喜欢、爱是沟通的前提,欣赏而非评判是赞美的技巧,论事而非评论品性是沟通的有效原则,嘲讽、说教与藐视是沟通的敌人。

沟通是一门艺术。

一次成功的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

通过沟通,才能彻底拆除妨碍情感交流的“篱笆墙”,形成良好的教育网络,促进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1.教师与学生的沟通

师生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

教师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育效果,又能避免师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与学生沟通的原则

——尊重学生。

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以教师的强势地位压制学生不同意见的发表;

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能宽容和悦纳学生;

对学生的批评要重说理,重启发,就事论事,不因学生偶然的失误而否认其整个人格品质。

——理解学生。

师生双方由于在年龄、经历、知识水平及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必须善于心理换位,以朋友式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沟通,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理解学生,从而扫除沟通障碍,达到教育目的。

——真诚对待学生。

真诚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只有当教育者以自己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主动将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情感经历、观点态度适时适度、自然真实地与学生分享,才能达到双方真正的心灵互动和平等沟通。

(2)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积极倾听与反馈。

在倾听中,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谈话的专注,要用简洁及扼要的语言将学生的观点复述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词汇解释学生所讲的内容,或将学生所说的内容加以概括。

这样可以令双方加深印象和了解,让学生感觉到他是被接纳的,从而增加彼此的信任。

——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

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师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价值,能容忍他们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学生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们而不是指责他们。

——善用表扬和批评。

表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应多作赞扬,少用批评,批评是负性刺激。

通常只有当用意善良、符合事实、方法得当时,表扬或批评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才能促进对方的进步。

批评时应注意场合与环境,应对事不对人,措词与态度应是友好的、真诚的。

——采用书面形式。

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在师生双情绪冲动等情况时不宜采用。

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由于文字具有长久保存的性质,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

——运用网络沟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沟通成为师生一种新的沟通渠道。

要实现网络沟通的目的,达成双方的理解、认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尽力找到共同语言,让学生愿意在网上参与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引导、教育,最后达到沟通的目的。

2.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

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双方在沟通过程中达成共识,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1)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尊重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监护人,教师在与家长交往时,要尊重家长作为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这一无可替代的事实,尊重家长在教养孩子上的成就,尊重家长在各自岗位上的成就,特别要尊重每一位家长的人格。

教师与家长交流时,态度要谦和、举止要礼貌,要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

——学会倾听。

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的教育方式、教育态度、期望水平、价值观念等,从而诊断学生问题之所在,以改进自己的工作。

学会倾听,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2)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加强对班级学生情况的了解,做好家长沟通的前期工作。

教师必须尽可能多的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在与家长交流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

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爱好、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的了解和把握,能让家长感觉到教师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留下教师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有助于家长从情感上与学校迅速交流与合作。

——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展示教师的育人能力。

在解答家长的疑惑,给家长提出建议时,一定要有针对性。

要显示出对学生个人情况的了解,表述不能模糊不清,也不能泛泛而谈,让家长不着边际,产生失望情绪,从而对教师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

给家长的建议要做到条理清晰,言简易懂,最重要的是科学实用。

——善于发现闪光点,真实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

与家长交流见面一般都要抓住学生身上的积极品质,肯定学生的长处。

要充分尊重学生家长的感情,肯定家长热爱子女的正确性,这样家长才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

同时,也要用恳切的语言向家长反映真实情况,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

对于家长,教师要在肯定中提出要求,在要求中透着婉转。

而不能一味的指责学生的缺点所在。

——畅通联系渠道,多种方式实现家校沟通。

教师要有计划地进行家访,与家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

家访最好事先与家长约定,围绕事先确定的目的进行。

教师在家访中要有诚心和爱心,讲话要注意方式。

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周(月)、开放班级课堂等等各种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

应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参与到班级教育与管理中去。

3.教师与同事的沟通

现代教育是一个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要求每所学校、每个教师群体内部必须建立起一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新型道德关系,这样才能优势互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好教书育人的任务。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

教师与同事彼此沟通具有“心理支持、思维创新、合作示范、集体智慧、减负增效、鞭策激励、变革动力”等重要作用。

(1)与同事沟通的原则

——坦诚相见,赞美欣赏。

对待自己的同事,能够不存疑虑,坦诚相见,是同事之间值得信赖的法宝;

能够看到同事身上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赞美、肯定,对一些不足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是良好沟通的基础。

——少争多让,善于倾听。

不要过多地和同事争抢荣誉,伤害他人。

以大度和谦让之心帮助同事获得荣誉,更增添了教师的人格魅力。

善于倾听是增加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当同事倾诉时,要成为最真诚的倾听者,这样会加深同事之间的情感。

——容忍异己,理解宽容。

容许每个人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要妄图改变任何人,要认识到改变只能靠他自己,劝其改变是徒劳的。

作为同事,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千万别情绪化。

——巧用语言,珍惜情谊。

沟通中的语言至关重要,应以不伤害他人为原则,要用委婉的语言,不用直言伤害的语言;

要用鼓励的语言,不用斥责的语言;

用幽默的语言,不用呆板的语言等等。

珍惜情谊,利莫当头。

教师集体当中有很多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人与人的情谊和每个人做人的人格和尊严。

(2)与同事沟通的艺术

——谦虚为怀,自知之明。

每位教师首先要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骄。

所谓谦虚为怀,是要有一种时时谦虚的胸怀,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认识问题、对待问题;

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做到有自知之明。

如果教师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真正做到知已之不足,知人之所长,就会更多地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已之短,既有利于搞好沟通协作,又能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严以律已,以诚待人。

教师要做到善于与人沟通合作,必须严以律已,以诚待人。

严以律已指的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表里一致,对人要有宽广的胸怀。

这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教师忠诚积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的崇高品德。

教师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

教师在与人交往中常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矛盾。

这时特别要求教师要做到以诚待人,化干戈为玉帛,变“敌人”为朋友;

以谅解、宽容的态度,多为别人着想,以心换心、换位考虑,笃信一个“诚”字,开诚布公,以诚相见,以诚立身,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诚待人。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从教师之间相互关系角度提出的要求,是团结协作这一总要求的中心一环。

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要提倡同行相亲,同行相助,追求教育教学的整体效果,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要反对“同行是冤家”、“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和“文人相轻”的错误观念,反对有些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当成私有财产,对其他教师搞资料封锁、搞专题保密、自私保守、固步自封的不良倾向。

——学习先进,共同提高。

教师群体中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和先进工作者,是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教育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劳动态度和宝贵的经验,将这些精神财富发扬光大,使之成为集体的共同财富。

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同时,还应向身边的一般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

先进、优秀的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广泛团结同事,虚心学习大家的优点和长处。

学校群体中,还有不同学科的教师,不同年龄的教师,领导、管理和后勤工作人员,教师要做到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大家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是做好沟通交流、团结协作的重要基础。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学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

“没有反思的教学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意识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解不透彻,容易导致教师产生封闭的心态,不仅无助于、而且可能阻碍教师的专业成长。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停滞不前,甚至有所滑坡。

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项工作的多次重复。

”教师仅凭自己有限的教学经验进行的重复教学是一种简单的经验性教学或操作性教学。

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

孔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

前苏联大教育家赞可夫说: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建议:

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记录。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

“教师成长═教学经验+教学反思”。

这个公式明确告诉我们:

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优秀教师的成长除了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

可以说: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键”。

1、教学反思的涵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和教学效果,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

教学反思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论原理。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学反思用平实的话,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课堂教学的得与失,想一想: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情景是否和谐,教学过程是否得到优化,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学手段优越性是否体现,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

”想想后,动动笔,“写中有学,学中有思”,形成课堂随笔或教学日记,写成教学论文或以课题形式进行研究。

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2、教学反思的特征

①自觉性。

教学反思贵在自觉。

教师应正确认识自己,要有虚心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了不起,自我感觉很好,就很容易满足现状。

“教无止境”,只有教师不满自己的教学现状,充分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局限性,才会自觉地进行反思。

如果你理想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是个人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②超越性。

教学反思是一种手段。

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

可以说,教学反思的实质就在于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③个性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思,属于“自我反思”、“个人奋斗”。

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④合理性。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

“教学反思过程就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反思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行动;

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

”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之所以要反思,主要是为了改进教学,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教学反思的类型

教学反思按时间可分为:

“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月后思”“期中思”“学期思”,甚至一个学年或三年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按教学进程可分为:

①教学前反思 

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

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进行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

教学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②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就是及时、自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思。

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捕捉教学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法,努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中反思具有监控性,不但能使教学过程高质高效地进行,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③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指“回头思考”或“课后备课”。

教师上完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及时反思并作出理性分析,根据教学反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

在每节课、每一章节教学结束后,教师对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找出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改革教法,指导学法。

通过教学后反思,教师不仅能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而且能将教学经验系统化、理论化,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

4、教学反思的内容

①教学成功之处。

教师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

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

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

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最高境界。

②教学不足之处。

即使再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后再教学时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③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④“教学再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

教法上有哪些创新;

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

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

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

启迪是否得当;

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教学再设计”或“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⑤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育专家建议教学反思应坚持层次推进:

新手型教师应以教学基本技能、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为切入点进行反思;

适应型教师应以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设计为切入点进行反思;

成熟型教师应以自身教学理念为切入点进行反思;

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应以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进行反思。

总之,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

5、教学反思的策略

教学反思的策略有:

①反思日记。

一次教学结束后,详细回顾并记下自己的教学全程,就教学理念的先进性、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师生情感的默契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反思。

②课堂录像。

用摄像机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