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5928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七年级上册4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0.下列哪个计谋不属于三国时期的()

A.空城计B、连环计C、苦肉计D、走为上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题

曹操的功过评价:

《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奸诈有残忍,戏剧中的曹操也是典型的白脸奸臣。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三国志》陈寿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劭

请你站在当时的角度评价曹操。

2.问答题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从东汉统一到三国鼎立是进步还是倒退?

三、课堂延伸

*1、历史谜语

(1)凿壁偷光(猜一历史人物)

(2)孔雀收屏(猜一历史人物)

(3)红墙(打古代地名一)

(4)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5)言必魏蜀吴(打七字俗语)

(6)曹操与曹丕(打一外国名著)

*2、三国谚语知多少?

三国的故事深入民心,现时不会少常用的谚语,成语都与三国故事有关,你懂得这些用语的意思么?

请你连连看

赔了夫人又折兵毫无实力,虚张声势吓人

单刀赴会善用策略,使对方心悦诚服

过五关斩六将胆大勇敢

司马昭之心一时疏忽造成重大损失

空城计有借无还

七擒七纵人所共知的阴谋野心

大意失荆州突破重重难关

刘备借荆州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吃了大亏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1.能说出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是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了解了南方经济的发展表现:

农业、纺织业、冶铁业。

3.认识到和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4.理解北方与南方交流与合作对人类进步的意义。

*1.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②鲜卑③蒙古族④满族⑤羯族⑥越族⑦氐族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⑤⑦⑧D、①②⑤⑥⑧

2.下列哪些成语反映的是淝水之战时的情况()

①破釜沉舟②投鞭断流③草木皆兵④揭竿而起⑤风声鹤唳⑥斩木为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⑤⑥D、②③⑤

*3.好多同学为家乡经济成为全国的中心感到自豪。

下列造就这成果的历史背景(南朝时期的江南)哪个是不正确()

A.南方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大量人口南迁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4.考古新闻:

江苏某地区发掘出一批青瓷,专家认为它的烧制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请你判断它大概是什么时期的()

A.秦汉时期B、夏商时期C、两晋南北朝时期D、两晋南北朝及以后

*5.下面古今地名对照错误的是()

A.京口——镇江B、建康——杭州C、建业——南京D、会稽——绍兴

6.在古代“江南经济发展”中的江南指哪?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义“江南”泛指长江以南但不包括四川盆地。

B.狭义“江南”指长江下游南岸,以太湖为中心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东南部

C.特指长江以南地区

D就是“春分又绿江南岸”的江南

7.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A.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往的过程  B.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C.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D.中原先进文化向周边扩展的过程

8.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

  ①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  ②北方黄河流域的农民大批南迁

  ③东南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  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长城以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城市的繁荣。

下列城市人口达到百万的是()

A.建业B、长安C、洛阳D、建康

10.北方移民南下后,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部分移民到达岭南一带()

A.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D.黄河中游地区

*1、材料分析题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

一些地方官吏和豪强势力趁机扩充实力,形成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集团。

他们互相攻战,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

请回答:

①如果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将采取哪些行动减少战争对你的伤害?

这些行动各有什么利弊?

②“百姓流离失所”,他们迁移到社会生产力落后的地区,会给迁入地带来那些影响?

③如今大量外来人员迁进江苏,如何减少迁移的负面影响?

*2问答题

讨论话题:

⑴“人口南迁”“淝水之战”“江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提示:

北方战乱(东晋南朝)→大量人口南迁→南方经济发展)

讨论话题:

⑵以上推测南方经济发展会对秦汉时期以北方为经济重心的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三课堂延伸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人口流动情况调查表

调查人:

时间:

姓名

职业

文化程度

是否

本地人

来本地原因

流动情况

是否想到

外地发展

想去哪里。

为什么?

人口迁移自古就有,到现代仍然屡见不鲜。

有史学家说,历史是昨天的今天,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历史与现实总是惊人的相似。

依据你的调查探讨下面问题:

在和平时期,在当代,我国人口流动的原因以及流动趋势是什么?

人口迁移对社会是有利还是有弊?

(提示:

结合本课内容)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1.能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地区。

2.了解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理解他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知道各民族互相学习、影响,友好往来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1.《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一首优美和谐广为传诵的民歌,它产生在()

A.匈奴族B、羌族C、柔然族D、鲜卑族

*2.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争论,你赞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政策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D.颁布均田制

4.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北方统一的实现  B.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的激化  D.北方民族的融合

5.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以稳定统治B.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C.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8.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

*9.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①民族迁徙②联合斗争③友好交往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课堂回顾

1、材料分析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

宜改姓元氏。

谓功臣旧族自代(按:

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①魏主指谁?

②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③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

  ④提出这一论据的意图何在?

2、问答题

“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

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

”(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话

*三、课堂延伸

〖老马识“图”〗

1、请你在上面地图上用不同符号标出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移大致方向,并标出北方少数民族迁移的大致范围和人口分布地区。

做以下图例:

北方少数民族迁移方向;

北方少数民族迁移大致范围;

人口南迁方向;

人口南迁分布地区)

2、“五胡”指的是哪些民族?

3、人口迁移对江南经济发展起什么作用?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1.知道祖冲之推算圆周率。

2.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农学著作。

3.通过参与讨论、实验、查阅资料等方法获取知识。

4.学习三位科学家探索精神,感知科学探索必须具备的坚强毅力和决心。

*1三国两晋南北朝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的客观因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②江南经济的开发③佛教的盛行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精确数值,要比欧洲早()

A、500多年B、700多年C、900多年D、约1000年

3、农学家贾思勰写的著名农书是()

A、《水经注》B、《脉经》C、《齐民要术》D、《肘后备急方》

*3、《齐民要术》的内容不包括()

A.农作物的选种、施肥方法 B.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方法

C.抓紧农时适行耕作D.景色如画的塞外风光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B、《农商辑要》C、《农书》D、《农政全书》

6.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是:

A《论衡》B、《水经注》C、《齐民要术》D、《脉经》

*7.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内容,寓历史、地理、文学价值于一体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是()

A.《禹贡地域图》B.《水经注》C.《梦溪笔谈》D.《徐霞客游记》

*8.南朝时期的祖冲之已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

圆周率反映的关系是()

A、圆的周长与半径B、圆的周长与直径C.圆的周和与面积D、圆的半径与直径

9.以下对《齐民要术》一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总结了公元6世纪中期以前的农业生产经验

B、主要反映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产状况

C、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产经验

D、系统地记载了北方地区兴修水利的方法

10.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是()

A.《齐民要术》 B.《九章算术》 C.《氾胜之书》 D.《四民月令》

材料解析题:

“祖冲之的科技才能是多方面的,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与计算测定一年的实际天数等。

“贾思勰对古书中的农业知识加以总结,走访收集观察实验,写成《齐民要术》。

“郦道元通过收集文献资料和进行实地考察,在前人《水经》基础上写成《水经注》”

阅读材料回答:

①他们三人都是什么时期的科学家?

②依据他们的行动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

③祖冲之还有其他哪些成就?

④他们的成就有何历史影响?

⑤我们今天可以学习他们什么精神?

*三、课堂延伸

〖农业知识大碰撞〗:

1、请你填填看:

反映周年季节、气候的变化,用以掌握农时,安排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是一部完整的农事历——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处暑、白露、春分、寒露、霜降、立冬、、、冬至、小寒、大寒。

2、节气歌:

春雨惊分清谷天,

  夏满芒至二暑连。

  秋处露分寒霜降,

  。

3、农谚知多少:

①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

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

依此农谚是?

②日晕三更雨,。

蚊子飞成球,。

鸡在高处鸣,。

先雷后雨不湿鞋,。

傍晚无云有微风,。

天上挂破帷,。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1.了解了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的成就和艺术特点

2.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3.认识到艺术发展的承上启下;

理解艺术家刻苦追求意志品质。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许多寺庙出现的原因是()

A.统治者支持以维护统治B、愿意出家的和尚很多

C、佛真能实现人们的愿望D.寺院势力很大

*2.()、云冈、龙门与麦积山石窟,素有「中国四大石窟」之称。

其实,像这些规模宏阔、保存完好、造像精美、风格独特的石窟群还有很多,真有挂一漏万之虞。

A.莫高窟B、天龙山石窟C、剑川石窟D、柏孜柯里克石窟

3.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A、麻痹人民B、扩大寺院势力C、发展石窟艺术D、维护封建统治

4.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开始于()

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5.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1.材料解析题: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

阅读材料回答

①反映哪个朝代谁的书法?

②他最擅长什么书法?

还有其他书法么?

③在空格内填写他的书法特点。

④他的代表作?

⑥他被后人称之为什么?

2.问答题:

今天,中国石窟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同时它也面临极大的危机。

  现代社会的工业化进程,导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超标,形成了对洞窟岩体危害极大的酸雨;

而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也造成风沙肆虐,直接威胁洞窟的生存;

另一方面,空气质量的变化,成为霉菌病毒吞噬壁画、酥化起甲(颜料在壁面脱落)的温床……这些威胁归根究柢是由人类造成的。

更令人痛心的是,部分观光游人不检点,在石窟雕像上任意涂鸦,在壁画上随手刻划的现象比比皆是。

古老的石窟看似与我们的现世生活相距遥远,但对现代的文明人来说,这里依然是一个精神家园。

如何保护石窟艺术呢?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堂延伸

现代商业社会里,广告业十分发达,各种广告触目皆是。

每一件广告都是宣传品,也是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广告的设计者凭借图像和文字来实现自己的创意。

一些优秀的设计师善于在传统的书法艺术中汲取灵感,寻求表现手法。

比如工艺美术家韩美林、设计师陈绍华、靳埭强设计的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会徽,画面上的五环图案,象征人的运动形态,粗犷的线条则是借用书法笔触的动感来表现。

你也能为奥运设计书法字体的标志么?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

——学习与探究之四

1.通过搜集成语历史故事素材,培养了归纳、整理及写作能力

2.利用所学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成语典故

3.培养合作精神,认识到交流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成语竞赛过程:

中国成语的起源、典故及意思,每每与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每一句成语背后,往往隐含很多历史故事、古代名人、历史事实、风俗等知识。

所以,学习成语不单可以增进语言知识,更让您多知一点中国历史。

历史成语竞赛让您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古代,看看中国著名历史故事与历史人物的事迹吧﹗

*一、知音难觅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的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合作精神。

出两人,一人面对台下同学,背对出题人,另一人则相反。

由出题人出示随机挑选的成语,一人用所学知识或相关的历史故事解释,但不能出现成语本身的字。

时间1分钟,以猜多者为胜。

(试题见下)

闻鸡起舞四面楚歌司马昭之心老马识途三过家门而不入退避三舍风声鹤唳

请你帮助那位解释的同学一把。

*二、中西成语大杂烩

SCOTT在美国教汉语课,其中一节内容是中国历史成语故事大家谈。

请你帮他把下面的英语翻译成汉语。

1.blowhotandcold

2.paintthelily

3.burnone'

sboats

4.gothroughfireandwater

5.teachone'

sgrandmothertosuckeggs

6.doinRomeastheRomansdo

7.turnoveranewleaf

8.putallone'

seggsintoonebasket

*三、初战告捷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是考查同学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表格类似普通的填字游戏,由若干行和列组成,相互交叉。

并在最下方注明提示内容。

时间5分钟,工具为成语字典。

 

*四、你争我夺

  本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所学成语的熟练程度。

提供与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每个成语提供3个条件,按条件先后分值逐渐减少。

1、这是关于项羽的成语,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形容他作战十分勇猛,表现了大无畏的气概;

成语描述了项羽在与秦军作战时抱着必死的决心,精心准备,最终以少胜多。

当时他命令士兵渡河,凿沉船只,打破锅灶,只带三天干粮,上路的情景。

 

2、这是出自淝水之战的著名成语;

用来形容受到惊吓的敌人疑神疑鬼的情景;

当时前秦的符坚误把对岸的树林当成了东晋的士兵。

*五、稳坐钓鱼台(总结成语)

1.《木兰诗》是北朝民歌,刻画了花木兰这一生动的艺术形象,这首诗最后写道: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你可以由这句话总结出一个成语么?

2.曹植不但聪明,而且很好学,他有许多著作,都可显示他有很高的文才,所以有人称赞他说:

“天下才共一石,子独得八斗。

”哪个成语可以形容曹植

3、左思是晋朝的著名文学家,他曾写了一篇文章,抢着抄写的人极多,以至洛阳的纸都涨价了。

①这是哪个成语繁荣来历?

②请问左思写的文章的名字是什么?

六、风险提速

讲一个成语故事“望梅止渴”——《世说新语·

假谲》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成语“望梅止渴”含义是什么?

[单元综合测试(B)]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分值:

100分时间:

45分钟)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2.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

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现状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D、为了在军事斗争中取胜

*3.小林为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所倾迷,但迷惑的是为什么南北朝时佛教被广泛宣扬,请你为他选择()

A、麻痹人民B、发展石窟艺术C、扩大寺院势力D、维护封建统治

4.赤壁之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A、东汉政权彻底灭亡  B、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孙刘联军夺取大片土地

*5.盛赞曰:

"

魏武用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