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阶段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阶段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第二学期阶段考试试题1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
五殊二实,二本则一。
”新儒学哲学家尤依赖于《易传》的阴阳哲学而不断发展阴阳的世界观。
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
“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
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见之矣。
”哲学上是指阴阳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而是感合、相互吸引和配合。
清代的戴震说:
“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谓道。
”把“道”理解为阴阳二气流行不已的过程。
先秦《管子》中早有对阴阳作用的认识,“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
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
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
”把阴阳看做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推移的动力和根源。
宋代思想家张载说: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宋代理学家朱熹云: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
”所以,阴阳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由此构成的动态的整体变化,是中国人宇宙观的普遍意识,影响到中国文明的各个方面。
宇宙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阴阳彼此为对方提供存在条件,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世界及其运动。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指出:
“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那样,中国人倾向于把对立双方看成互补的,而西方人则强调二者的冲突。
”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都根源于如何处理各种对立面的关系,中国文明的古老阴阳平衡思维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现代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
张载在谈到对立面关系时指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对立、冲突甚至斗争的结果,最终必定是相反相成、协调配合,走向和解,对立中求统一,化冲突为和谐,使整个世界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
1.下列对“神魔小说”产生、发展过程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佛妖魔故事创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创作传统,在创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又受到了佛教文学故事的濡染。
B.佛、菩萨、魔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体系后,本土的和外来的超人间幻象逐渐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C.到了神魔小说《西游记》,不少妖魔富有人情味,成了引人同情的对象,相反,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佛祖如来却成为被揶揄、调侃、捉弄的对象。
D.《西游记》创造了一个神魔的世界,奠定了神魔小说品类的基础,开拓了中国长篇小说的表现内容,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积累型小说中,明朝人所称的“四大奇书”,以《西游记》最不露集体创作的痕迹,留下了个人风格的印记。
B.吴承恩为了抛弃并超越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在《西游记》中有意泯除了神与魔的界限,甚至把不少神、魔写成了一家子。
C.《西游记》里的各种艺术形象既是艺术虚构的产物,也是意识虚构的产物,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
D.《西游记》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成就了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它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此类作品在中国小说中极为少见。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佛教传入中国后,道教和佛教在对立中互相渗透,互相容受,使道教神和佛教神在群众中从观念到风习形成一个模糊的整体。
B.因为吴承恩对神与魔一视同仁,颠覆了神的神圣,所以人们不再认为神与魔是正与邪、是与非、顺与逆、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象征。
C.《西游记》的艺术虚构以传统的艺术经验和宗教性观念、风习为基础,而又融会了传统艺术经验所形成的艺术的独创性,嘲弄了社会的宗教性观念。
D.孙悟空可亲可爱,有人情味,他的魅力表现在他的妖气、他的个性放纵上,他受紧箍咒的气让人同情,他有时妖性复发让人欣喜。
(二)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2-14题。
(14分)
陈设一个家
(台湾)吴念真
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
“你给我出去哦!
”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
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
“你活该!
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
蠢!
”
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
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
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
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
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落。
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
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
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
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
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
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
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
不过,看到小梁,她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
里长问她:
“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
“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
”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
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
“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
”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
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人工造景。
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
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
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
“你都没在吃啊?
手骨都没肉?
”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
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
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
“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
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
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
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
好好吃哦!
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
你不觉得吗?
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
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
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
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
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
开拍前夕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
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
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
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
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
“这干吗用?
”小梁说:
“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
制片说:
“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
小梁说:
“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小说开头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
B.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
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成为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唯一关键点。
C.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
D.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
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
5.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二、古诗文阅读(55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5分)
7.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3分)
①早缫而绪,早织而缕②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③莫春者,春服既成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⑤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⑥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③⑤D.④⑤⑥
8.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3分)
A.大块假我以文章B.以吾一日长乎尔
C.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其实而已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名我固当B.早实以蕃
C.如会同,端章甫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10.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C.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D.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11.下列有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字子厚,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宋代的“古文运动”,二人并称“韩柳”,同时他们与欧阳修、苏轼等并称“唐宋八大家”。
B.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被称为“震川先生”,明代文学家,他极力反对前后七子的文风,提倡“真情流露”,发扬唐宋的优良文学传统,因此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
C.《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并且集中反映了孔子思想的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语录体这一形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它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重文采,追求篇章结构。
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齐备;
“少牢”指诸侯祭祀时用的牛和羊。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2-15题。
(19分)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也。
真卿少勤学业,有词藻,尤工书。
五原有冤狱,久不决,真卿至,立辩之。
天方旱,狱决乃雨,郡人呼之为“御史雨”。
迁殿中侍御史。
杨国忠怒其不附己,出为平原太守。
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无几,禄山果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具备,乃使司兵参军李平驰奏之。
玄宗初闻禄山之变,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
”得平来,大喜,顾左右曰:
“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
”肃宗至德二年,加御史大夫,旋征为刑部尚书。
卢杞专权,忌之,改太子太师。
会李希烈陷汝州,杞乃奏曰:
“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上从之,朝廷失色,李勉闻之,以为失一元老,贻朝廷羞,乃密表请留。
又遣逆于路,不及。
初见希烈,欲宣诏旨,希烈养子千余人露刃争前迫真卿,将食其肉。
诸将丛绕慢骂,举刃以拟之,真卿不动。
希烈遽麾其众,乃揖真卿就馆舍。
因逼为章表,令雪己,愿罢兵马。
累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凡数辈继来京师,上皆不报。
每于诸子书,令严奉家庙,恤诸孤而已。
希烈乃拘真卿,真卿度必死,乃作遗表,自为墓志、祭文,常指寝室西壁下云:
“吾殡所也。
”希烈既陷汴州,僭称帝,使人问仪于真卿,真卿曰:
“老夫耄矣,曾掌国礼,所记者诸侯朝觐礼耳。
兴元元年八月三日,乃使阉奴与景臻等杀真卿。
遂缢杀之,年七十七。
贞元元年,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京师。
德宗痛悼异常。
废朝五日,谥曰文忠。
(选自《旧唐书·
列传七十八》有删改)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B.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C.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D.安禄山逆/节颇著/真卿以霖雨/为托修城浚池/阴料丁壮/储廪/实乃阳会文士/泛舟外池/饮酒赋诗/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大夫、尚书、太师等均为古代官职名。
唐朝设三省六部,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B.“迁、出、征、改”均与我国古代官员的任职有关。
“征”是指由地方政府推荐,皇帝下诏聘召,有时也称为特诏或特征。
C.朝觐,指臣子朝拜君主,或附属国向中央政权朝贡和拜谒,以表示对帝王的尊拜和臣服。
另外指宗教教徒拜谒圣像、圣地等。
D.墓志是埋入墓中的记有死者的姓名家世和简要生平的文字。
中国人讲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后这些都是要写进墓志,以求人死留名。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真卿遇事有决断。
五原有积久不决的冤案,颜真卿到后马上辨清实际情况。
案件判决后,当地原本大旱,竟然下起雨来。
B.颜真卿很有远见。
他在平原任职期间,觉察到安禄山要谋反,就未雨绸缪,他采取的措施果然发挥了作用,受到玄宗的称赞。
C.颜真卿忠于朝廷,被李希烈拘禁,坚持斗争,无所畏惧。
李希烈称帝时,因为颜真卿年近八十,不记得称帝的仪式,被叛贼缢死。
D.颜真卿为人正直。
多次受到权臣的打压排挤也不屈身俯就。
卢杞趁着李希烈谋反上奏皇帝派遣颜真卿前往敌军,要故意害死他。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颜真卿四方所信,使谕之,可不劳师旅。
译:
(2)累遣真卿兄子岘与从吏凡数辈继来京师,上皆不报。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11分)
彭门用兵后经汴路(其二)
吴融
隋堤风物已凄凉,堤下仍多旧战场。
金镞有苔人拾得,芦花无主鸟衔将。
秋声暗促河声急,野色遥连日色黄。
独上寒城正愁绝,成鼙惊起雁行行。
注:
晚唐文德元年,朝延派韦昭度招讨西蜀,昭度辟作者为掌书记同赴任。
韦昭度讨蜀无功,复受王建胁追而返京,作者亦出川,并沿隋修建的汴河回浙江绍兴家园。
诗人目睹西川兵灾,一
路东来,又见中原一带惨状,感慨万端,写下一组七律,本诗为第二首。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起句中的“风物”指隋堤这个地方特有的风俗,而“凄凉”一词则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领起全篇。
B.“堤下仍多旧战场”承首句而来,写堤下,以“旧战场”点出了“凄凉”之状。
C.“金镞有苔人拾得”写在昔日的战场上,人们还能拾到已生锈长了青苔的箭头,暗扣“旧战场”。
D.颈联两句通过秋声、河声等听觉和野色、日色等视觉的描写,充分展现了隋堤四周荒凉的景象。
E.“戍鼙惊起雁行行”一句直抒胸臆,暗示今日烽火又起,并点出诗人“愁绝”的原因。
17.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8.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
(共10分,每空1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以宫殿犹在而宫女颜色衰老的,表现物是人非之感的词句是:
“
,
(2))苏轼《赤壁赋》中写客人所吹的箫声使深谷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妇人听了哭泣的句子是:
(3)《蜀道难》一诗中突出蜀道艰难,并且诗人还强调飞禽走兽都难以越过和攀爬的句子是:
(4)屈原《离骚》中“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5)《氓》中“
”两句,写了男子用车来接女主人公,女主人公带上财物嫁给他。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我们坐拥网络,信息信手拈来,把自己的问题发到微信朋友圈,几分钟就会有许多人给你支招。
②导演对这部影片主要角色的人选讳莫如深,记者们得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一个个被蒙在五里雾中。
③国庆长假期间的华山,游者甚众,大家都兴致勃勃,摩肩接踵,在陡峭的崖壁小路上奋力攀登。
④“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这些时下腐败的病症,金融界也受到“感染”,其存在是不容置喙的。
⑤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⑥因为竞技要一次决定胜负,所以每个选手在登峰造极的比拼中,发挥必然难以稳定,会出现意外,造成遗憾。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叶嘉莹八十高龄还坚持著述、讲授,仅仅是因为她认为独享诗词之美“上对不起未来的学者,下对不起千古以上的诗人”。
B.贾平凹是一位极具叛逆性的作家,但又不失淳朴的本色;
他是中国少有的高产作家,每一部作品都堪称精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过了一会,大家终于明白了,希拉里是在怪责奥巴马和科米,宣称自己竞选失败都是他们俩造成的结果。
D.茶的饮用方式主要在于品,对于耽饮者,品有助于缅念过去、遥瞻未来,有助于独自沉浸于创造构思中,也有助于激发友朋间隽言妙语之谈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再次发出严重警告:
①
。
研究表明,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
究其根源,首先,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功不可没”;
其次,
②
,例如土地沙化、因土地开发造成森林面积的减少都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气候变化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将导致联合国成员总数约1/5的小岛屿国家的版图缓慢消失或缩减。
同时,气候的变化
③
;
气温升高会引起海洋酸化,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导致物种分布范围的变化,加快物种的灭绝速率。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去年春节的时候,一部央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意外走红网络,点击量接近200万。
没有大牌也没有小鲜肉,就是这样一部波澜不惊的片子,却可以通杀70后到00后,片子火了之后,近2万年轻人向故宫投来简历。
不少年轻的网友对文物修复心驰神往:
“王师傅(片中钟表修复组王津师傅)还收徒弟吗,上过大学的那种!
”“我只想安静地在故宫扫扫地就行,求收留!
”众多年轻人有了这样的向往并作出这样的选择,针对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注意:
保持卷面整洁,卷面不整洁,字迹不工整清晰,酌情扣分。
三明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阶段
(1)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答案
选择题题号为:
1、2、3、4、7、8、9、10、11、12、13、14、16、19、20
其中16为5选2,答对1个给2分,全对给5分。
1.B(不能确定佛、菩萨、魔是“自六朝以来汇入中国超人间故事的体系”的。
)
2.D(A明朝四大奇书不全是传统积累型小说。
B“吴承恩为了抛弃宗教的价值观,彻底揭露宗教的虚伪性”错。
C“它们都来源于神佛故事和各种宗教幻象”说法绝对。
3.B(吴承恩的态度不能决定人们对神魔的看法,强加因果)
4.D(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的氛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
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但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
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5.①自立自强。
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
②善解人意,宽宏大量:
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
③和善有爱心:
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
(答出
①点得1分,答出②
③点各得2分,共5分。
如回答性格直率,开头扔罐子赶走小梁,后来又很快道歉说“会被雷公打”,可酌情给分。
6.①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
(从情节角度看)
②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
(从人物角度看)
③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暖”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答对1点2分,2点4分,3点6分。
7.A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