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4667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有关理论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格的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四)人格的发展

(五)神经症与焦虑

焦虑是一种紧张状态,会激励我们去做某些事情。

焦虑来自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争夺可用的精神能量而起的冲突。

焦虑有三种:

(1)现实性焦虑:

害怕外部世界中存在的危险,此时焦虑的强度和威胁的程度成正比。

(2)神经质焦虑:

害怕控制不住本能,而导致一个人去做某些他会遭到惩罚的事情。

(3)道德性焦虑:

害怕自己的良心受谴责,高良知的人,在做了违反自己道德规范或父母训诫的事情后,往往会有罪恶感。

神经质焦虑和道德性焦虑都是因为内心的“力量平衡”受到干扰引起的,它们会告知自我:

除非采取适当的措施,否则危险会持续升高,直到自我崩溃为止。

当自我无法借助理性而直接去控制焦虑时,就会采取不实际的方法———自我防卫行为。

(六)自我防卫机制

自我防卫机制是协助个体应付焦虑,即避免自我受打击的心理机制。

自我防卫并非病态,而是正常的行为。

(1)否定:

对不愉快的事加以否定,当作根本没有发生,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2)隐抑:

把一些不能忍受或会引起冲突、矛盾的念头、感情、冲动,在未发觉前即做抑制,存入潜意识,获得一种“安宁”。

(3)仪式或消除:

自己有意或无意出错而波及他人受累后,用象征性的或别出心裁的仪式性行为来抵消,以处理自己的情绪,从内疚、自责中获得解脱。

(4)自居:

以选择性的模仿来弥补理想的我所映射出的自己的不足、缺陷、挫折,获得自我确认。

(5)补偿:

在生理、心理上有缺憾而不适时,设法以种种方法予以弥补,以减轻不适。

(6)合理化:

以表面上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不良或错误行为。

(7)投射:

把自己具有的所不能容忍的性格、特征、态度、意念和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指责、批评别人的恶劣。

(8)置换:

又称转移,以一种精神宣泄替代另一种精神宣泄,以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至引起明显的内在精神冲突。

(9)升华:

将个人的本能动机,借助一些有益于社会、他人的活动得以实现。

(10)酸葡萄和甜柠檬:

贬抑自己追求不到的东西或美化自己的不如意。

(11)反向形成:

用体现相反欲望、冲动的行为来抑制内心的真实欲望和冲动。

(12)压抑:

潜意识地以异乎寻常的表现方式对待那些使自己不舒服的遭遇。

(13)退化:

在以符合自己年龄特点的方式难以满足需要时,为避免失望和挫折,重新以孩童式的方式来获取满足。

(14)幻想:

在无法处理现实困难或无法忍受情绪困扰时,将自己抽离现实,在幻想世界中获取心理平衡,

三、精神分析疗法在当代的发展———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为弗洛伊德曾经使用的概念,指满足需求的事物,或指一个人的感觉或驱动力的对象或标的物。

“客体”可和“他人”互换,“他人”则指被儿童认定重要,而且在长大后会有密切关系的人。

客体关系就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

客体关系理论强调,人格的形成来源于个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特征。

(1)出生后前三四个星期,是“正常性儿童自闭”阶段。

(2)出生后第三个月至第八个月,是“共生”阶段。

(3)开始于出生后第四或第五个月,与共生阶段有重叠,是“分离*个体化”阶段。

(4)三岁时才开始的“稳定”阶段。

因此,人的最佳状态应该是能同时有独立与依附感。

四、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目标

与其人格理论相一致,精神分析疗法的治疗目标就在于通过各种

方法,使个体的潜意识浮现于意识中,从而扩展对自己的知觉和认

识。

在此过程中,要强化个体的自我,弱化或消除超我过分的控制,

从而使个体的行为能更顾及现实情况。

(二)辅导员的角色

在传统的精神分析中,辅导员要保持中立的非评判态度,不能在

辅导中袒露自己的任何信息,只是供来访者投射的一面客观而冷静的

镜子。

但在后期的发展中,辅导员也常使用一些支持性干预,例如显

示同感与支持、提供建议、自我袒露、促使来访者恢复信心等。

(三)治疗中经常使用的技术

1.结构化

2.自由联想

3.解释

4.梦的分析

5.阻抗

6.移情的分析

第二节阿德勒疗法

一、阿德勒疗法的人性观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应该把人格当作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了解。

他强调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认为我们未来的方向比过去更重要,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是我们创造自己,而不是仅受到幼年经验的塑造。

二、阿德勒疗法的主要概念

(一)虚构目的论

(二)自卑情结与追求优越

(三)生活风格

(四)社会兴趣与生命任务

(五)出生顺序

三、阿德勒疗法的辅导方法

(一)辅导目标

阿德勒疗法的基本目标是:

培养来访者的社会兴趣;

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修正其基本的假设、人生目标及基本经验。

阿德勒疗法主张辅导就是再教育的过程。

(二)辅导关系

(三)辅导过程

1.建立治疗关系

2.探索内心动力,分析与评

3.洞察

4.协助来访者做出新的决定

第三节以人为中心疗法

罗杰斯不把求诊者称为“病人”或“患者”,而称他们为“来访者”或“当事人”。

在辅导过程中,医生也不是以权威或专家的身份出现,而以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与当事人建立融洽的关系,使来访者产生信任感,整个治疗过程集中在来访者的思维和情感上。

辅导员应抱着充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耐心听取来访者的陈述,并对来访者所陈述的内容做出适当的情感反应,以便让来访者尽量表达和暴露自己,充分体验到他的情感和自我概念的不协调,并将此揭露出来加以改造,从而使来访者有所进步。

一、以人为中心疗法的人性观

人是理性的,是善良和值得信任的;

人的取向是成长,是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

人格有潜质,每个人都是有价值、有独特的个体,有自身的尊严的;

人有能力产生自觉,认识和主宰自己的命运;

人对自己有一定的信任,其中之一就是人内在的方向感;

人有自发性,可以自然地成长;

人的行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概念所影响。

二、以人为中心理论的主要概念

(一)人的主观世界———现象场

他认为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人自己的特定的主观经验世界就称为现象场。

罗杰斯受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理论的影响,认为决定人行为的是现象的现实,而并非物质现实。

人的行为取决于自己对现象的独特知觉,同一事件对十个人来说有十种不同的意义,所以只能从个人独特的角度才能理解人们的行为。

心理辅导所要了解的正是这种主观的现象。

(二)人的实现的倾向

(三)自我的概念

自我概念是从一个人的现象场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不等于自我意识,是自我知觉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包括:

个人对自己的知觉及与之相关的评价;

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关系的知觉和评价;

个人对环境各方面的知觉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评价。

相对自我概念,罗杰斯还提出了理想自我的概念。

理想自我是一个人所期望的一种自我形象,它被人赋予很高的价值,如果理想自我与自我之间差距太大,就会使个体的心理严重失衡。

三、以人为中心疗法的辅导方法

(三)产生辅导效果的基本条件———辅导关系

1.一致

2.无条件地积极关注

3.准确的同感的理解

(四)辅导关系的必要及充分条件

第四节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拉札鲁斯、沃尔普、米勒和莫厄尔等人。

行为疗法以行为为导向,帮助人们采取明确的步骤去改变行为与思想,67世纪后叶发展出的许多治疗技术,特别强调认知过程。

因此也有人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合称为认知—行为治疗。

一、行为疗法的人性观

行为疗法以人类行为的习得理论为出发点看待人性。

认为人是社会文化制约下的产物,人的特性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人虽然也是个生产者,但仍然是环境的产物。

当代行为治疗在人性观上已不那么极端,开始注意“认知”作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的作用。

班杜拉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也有能力影响环境;

许多行为治疗者也开始重视人的主动行动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调人要对自己的行动负责

二、行为疗法的主要概念

1.科学方法

崇尚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强调严格遵守科学方法的原则

2.行为

3.行为的三个制约

比起许多其他取向的治疗,咨询员显得相当主动,并注重两个独特的能力:

(1)注意明确的事物,有系统地收集环境因素和问题行为的构成资料以及所造成的结果;

(2)扮演来访者的楷模。

第五节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心理治疗家艾里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心理治疗流派。

艾里斯最早把自己的理论称为理性疗法,因为他强调认知的作用,后来因为觉得应重视情绪的影响,所以改为理性情绪疗法。

一、理性情绪疗法的人性观

人既可以是有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无理性、不合理的,当人们按照理性去思维、去行动时,他们就会是愉快的,富有竞争精神以及行为有成效的人;

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

人具有生物学的和社会学的倾向性,倾向于存在有理性的合理思维和无理性的不合理思维,即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维与信念;

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

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一)ABC人格理论

即人的行为和情绪并非由刺激所决定,而是决定于人的信念。

A指一件事或某个人的一个行动或态度

B对A产生看法评价的标准;

C因B所产生的行为和情绪反应。

(二)理性与非理性信念

理性信念是客观的,会导致对事件产生客观的看法和评价。

非理性信念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客观,会导致人们对所遭遇的事件错误而极端化的思考方式和带来不客观的看法和评价

(三)情绪困扰

情绪困扰均为非理性信念所致

三、理性情绪疗法的辅导方法

首先,尽量减少来访者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或潜伏倾向,进而协助来访者培养起一种更实际、更宽大和合理的生活哲学;

其次,减低因生活中的错误而责备自己和别人的倾向,教导来访者有效处理未来的困难。

(二)辅导员的角色

辅导十分强调对来访者的接纳,称为“完全的接纳和容忍”,与以人为中心治疗的“无

条件接纳”十分相似。

(三)辅导步骤

(1)教导来访者理解ABC理论;

(2)界定与来访者情绪困扰有关的非理性信念,要来访者去面对;

(3)向来访者挑战,要求他为自己的信念辩护,证实其真实性;

(4)向来访者显示那些信念无论在逻辑或验证上,都有很多谬误。

同时也让他看到那些信念根本是无谓的,只会导致个人的自我毁灭;

(5)协助来访者改变自己的思想,以合理的信念来取代非理性信念;

(6)教导来访者如何做逻辑性和科学化的思考,以期他今后可以减少不合理信念和不合逻辑的推理及演绎。

(四)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

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技术主要有不合理信念的辩论技术、合理的情绪想像技术、认知的家庭作业等,此外,还可采取如决断训练、社会技能训练等作为辅助方法。

第六节现实疗法

现实疗法由美国加州著名的精神病医生格拉瑟于1965年创立,20.世纪60年代得到充分发展一、现实疗法的人性观

现实疗法认为,人都是由自己控制的,人可以选择自己,人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导致的结果负责。

总之,现实疗法对人性的整个看法就是:

人性中的健康示,设计相应的行为以满足内在需要,从而弥补感知的误差或不足。

格拉瑟指出,人的行为是个人在当时做出的有意义的选择的结果,并非是病态的或受环境控制的,人有能力选择更有效的行为来获得成功的认同。

人类如果学习了控制理论,运用它更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可以使生活更有意义,而不必通过接受辅导来调节自己。

二、负责任的行为

现实疗法的中心理念是:

我们自己选择自己的行为,所以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想法和感觉负责。

负责任的行为指所有为满足个人需求,但不妨碍他人满足其需求的行为。

三、现实疗法的辅导方法

现实疗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帮助来访者认识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现实、正确、负责任的行为,减少来访者的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帮助来访者建立和体验成功的自我认同,减少失败的自我认同,从而提高来访者的生活意义,改善来访者的生活质量,使来访者迈向积极健康的生活之路。

辅导者是一个楷模,也是一个教师,他一方面表现出对来访者的体谅和关怀,另一方面要对来访者有严谨和坚持的态度。

在格拉瑟理论架构中,教室疗法的辅导者的人格特质应该亲切、关心、了解、尊重、开放,并乐于接受别人的挑战。

格拉瑟总结了现实疗法的八个步骤:

(1)建立融入的辅导关系:

(2)探讨来访者的需要,考察来访者当前的行为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3)帮助来访者评价自己当前的行为是否是负责任的行为,是否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有成功的认同体验。

(4)协助来访者做出计划。

(5)来访者做出承诺

(6)不接受来访者的任何借口。

(7)不惩罚。

(8)绝不放弃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