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424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9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docx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

第19版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编基本概念

第1章经济学核心概念

一、概念题

1

稀缺和效率scarcity and efficiency

答1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这些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效率指的是经济效率,也即资源配置效率,是在经济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愿望,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合理的安排,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一般地,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这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2

免费品和经济品free goods vs economic goods

答1免费品也称自由物品,是人们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的物品,如阳光和空气等。

2经济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是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and microeconomics

答1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企业或厂商,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

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

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与“微观经济学”相对而言,宏观经济学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宏观经济学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得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是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宏观经济学在20世纪30年代奠定基础,二战后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60年代后的“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的统治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并形成了货币主义、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对立争论的局面,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又使国家干预思想占据主流。

宏观经济学是当代发展最为迅猛,应用最为广泛,因而也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学学科。

4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normative vs positive economics

答1实证经济学是指那些企图摆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分析和预测经济行为效果的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用来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其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2规范经济学是指那些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提出某些分析和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树立起经济理论的前提,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的经济学。

规范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涉及伦理信条和价值判断,它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样解决的,其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5

合成谬误和后此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post hoc fallacy

答1合成谬误是指把对局部是对的认识,仅仅因为对局部来说是对的,便错误地推断该认识对总体而言也是对的。

2后此谬误是指在“其他条件相同”这一前提下,如果A事件发生在B

事件之前,就想当然认为是A导致了B结果的出现,并且寻找各种理由来论证这种本不存在的“因果”关系。

6“保持其他条件不变”all other things held constant

答与绝大多数科学一样,经济学中的模型也总试图寻找相对简单的关系。

例如,在分析小麦价格的确定时,可以将对小麦定价的研究在一个简化的环境中进行,从而可以了解每种因素如何发挥各自的影响。

虽然许多“外部”的因素如小麦疾病的存在、肥料或拖拉机价格的变动,或消费者对面包态度的变化等都会影响小麦的价格,但是在考虑模型本身时,其他因素都被认为是不变的,这就是其他条件不变假设的意义。

经济学家并非假设其他因素不影响价格,而是假设在研究价格时其他因素不变。

通过这样的处理,就可以在简化的情形下仅仅研究一部分影响因素。

但是,使用这一假设确实给用现实世界的数据对经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带来了一些困难。

因此,在经济学中,“其他条件不变”这个假设的局限性和准确含义,比实验室研究更容易引起争论。

7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

 答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一个社会必须决定,在诸多可能的物品和劳务之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

例如决定是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消费品,还是应当生产较少的消费品和较多的投资品,从而让明天拥有更多的产出和消费。

2如何生产一个社会必须决定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生产技术。

3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所生产出的产品。

8指令经济与市场经济command economy vs market economy

答1指令经济或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即政府通过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权力来解决基本经济问题的经济制度。

2市场经济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来构建经济流程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求关系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节社会生产比例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有以下五个共同特征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

注

在该教材中,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9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答自由放任是市场经济的极端情况,是指完全没有政府干预而由个人自主行动的市场经济。

这一制度的特征表现为首先,从决策结构上看,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制度是分散决策的其次,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每个人或者经济单位被赋予追逐个人利益的动机再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的信息是通过价格涨落而传递的。

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中,家庭或个人以自身的满足为动机,以市场价格为信息,自主决定每种产品的购买量生产者以利润为动机,根据市场价格决定生产的方式以及购买投入的数量家庭和生产者的相互作用决定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数量。

10混合经济mixed economies

答混合经济是指既带有市场成分也带有指令成分的经济制度,即是政府和私人部门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决策的经济制度。

混合经济的特征是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相结合,也就是说,混合经济中决策单位的动力既可以是自身的经济利益,也可以是社会目标信息的传递,既有价格自发的波动,又有计划指令的反馈。

在混合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经济社会解决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基本问题,在市场机制出现错误时,则通过政府干预以促进资源利用的效率,增进社会平等和维持经济稳定增长。

11投入和产出inputs and outputs

答1投入是指从事一项经济活动的各种消耗,如原材料、设备、动力、人力、资金等的消耗。

注教材中投入特指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物品和劳务。

 

2产出是指从事某一经济活动的结果。

注教材中的产出特指生产过程中创造出的各种用于消费或者进一步生产的有用物品和劳务。

产出是投入所产生的结果。

12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 frontier,PPF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社会使用既定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也就是说,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同时也可以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13

有效率与无效率的生产productive efficiency and inefficiency

答生产有效率是指当一种物品的产量只有靠减少另一种物品的产量才能增加时的情况,此时必然位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反之,则生产无效率。

14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答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中所能够获取的最大收入。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

第一,资源是稀缺的

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

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浪费,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二、问答题与计算题

1伟大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 shall1842

1924发明了许多现代经济学工具,但他最关心的是这些工具在社会问题上的应用。

马歇尔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写道“我最大的抱负就是帮助剑桥大学为世界各地培养更多冷静而热情的人才,他们愿意把自己最充沛的精力贡献给社会,设法解决身边的社会困苦直到了解高雅而高尚的生活的全部实质内容,他们才会满足。

”庇古编著,Memorials of Alfred Marshall,

MacMillan and Co,伦敦,

1925年,,有删节。

试解释如何以冷静的头脑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将热情的心所进行的规范的价值判断付诸实施,你同意马歇尔关于教师职能的观点吗你愿意接受他的挑战吗

答实证经济学是对“经济事实”的一种非判断性描述,是通过搜集相关的数据来对这一经济事实进行支持或批驳的。

因此,在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时,必须保持真正冷静的头脑,必须做到毫无偏见、公正无私。

最为理想的是,学生们不仅要学习经济分析的原理,还要在其日常生活中尽量应用这些原理来解决现实经济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