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736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挑战论文Word格式.docx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导师签名:

日期: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

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

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

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技术线路的可行性;

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建议成绩: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二、论文(设计)水平

评阅教师: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评定成绩: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脑、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同时伴随着银联、支付宝、财付通、余额宝、比特币等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迅速崛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个阶段。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商业银行面临客户流失、业务萎缩的危险,本文就以对互联网金融以及商业银行因此所面临的挑战来进行论述。

索引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商业银行

目录

绪论·

·

1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的起源·

1.2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1.3互联网金融主要特点·

2

1.4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

1.5互联网金融的四种模式·

3

2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2.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2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5

3总结·

6后记·

7

参考文献·

8

绪论

互联网金融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却是一个引领时代的新概念。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传统商业银行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和冲击,虽然目前仍处于金融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如果应对不及时,将无法稳固同业的领先优势,银行将错失与互联网金融合作共赢的机会。

传统银行应当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

因此,本文就以对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整理,进而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而对商业银行应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提出相应对策。

1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1互联网金融的起源

互联网金融的雏形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全球第一家纯互联网银行—SFNB—于1995在美国的诞生为标志。

随后几年,互联网金融开始在欧洲及日本等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兴起。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热潮始于2012年。

在2013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了爆发式的增长,该年也被业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

进入2014年,互联网金融在我国依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

无论在发展规模还是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和重塑方面,都引起了社会民众、企业界、投资界、监管机构乃至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

1.2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的新兴领域,英文名称是InternetofFinance,简称IOF。

我们现在定义的互联网金融,是对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统一环境下的金融业务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

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

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历了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企业融资等多阶段,并且越来越在融通资金、资金供需双方的匹配等方面深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核心。

1.3互联网金融主要特点

一、操作便捷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互联网技术的融合确实给予了互联网金融一个截然不同的优势——便捷。

二、理财门槛低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的转入下限仅为1元钱,最高没有限额。

为许多财富积累薄弱的群体提供了一个适当的理财平台。

而相比之下,商业银行在理财业务方面并没有给客户提供一个良好服务体验,理财门槛较高,有较强的金融排斥性。

三、发展快

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

据报道,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互联网金融一经诞生,就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业务处理方式,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以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吸引了更多的客户,也创造了更多的交易机会。

1.4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是2005年以前

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主要体现为互联网为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银行“把业务搬到网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

但互联网的初期出现就对传统金融机构造成了冲击,传统金融机构陆续成立电商部门,建设电商网站来销售金融产品和提供金融服务。

二、第二阶段是2005-2012年

网络借贷开始在我国萌芽,第三方支付机构逐渐成长起来,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开始从技术领域深入到金融业务领域。

2007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依托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将网商的网络交易数据及信用评价作为信用依据,以信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签约,为中小企业提供无抵押低门槛快速便捷的融资服务。

2010年6月,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成立,这标志着我国小额贷款模式的创新与突破。

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第三方支付机构进入了规范发展的轨道。

三、第三阶段从2013年开始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是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的一年。

自此,P2P网络借贷平台快速发展,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第一家专业网络保险公司获批,一些银行、券商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业务模式进行重组改造,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到现在2014年,如果说2013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星星之火刚燃,那么2014年这些金融业“门口的野蛮人”显然已登堂入室,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了或业务、或思维、或人才上的巨大冲击。

1.5互联网金融的四种模式

一、网络支付

随着淘宝、支付宝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网上购物、理财的重要方式,掀起第三方支付平台迅猛发展的浪潮,人们通过网络支付进行缴费、购物等其他交易活动。

使用网络支付平台,人们能够方便的进行跨行存取款,获得很好的交易体验,这也是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挑战和冲击的体现。

二、网络理财

余额宝是网络理财的典型例子,而淘宝也为网络理财建立了专门的淘宝理财频道,由于网络理财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所以具有操作便捷、无地点时间限制以及收益率较高等特点,各个网站也都为网络理财提供了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为银行提供理财服务代售业务。

相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网络银行理财更具安全性,所以,网络理财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移动金融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移动金融成为现实,移动金融主要是将金融业务和移动终端结合起来,而且这也成为了一种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将移动金融作为发展重点,商业银行也推出了NFC支付和手机客户端等移动服务,目前移动金融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手机银行和移动支付。

智能手机的发展也给移动金融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综合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平台、商业银行,建立产业联盟,是移动金融发展的趋势。

四、网络融资

网络融资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融资方式,有P2P、网络信贷等多种融资方法。

网络融资主要是依靠网络巨大的数据库,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对借贷人的信用进行综合评价,如果符合要求,系统自动发放贷款。

相对于传统贷款方式,网络贷款具有成本低、风险分散和效率较高的特点,从目前的趋势看来,网络贷款和网络融资将会逐渐取代传统贷款和传统融资。

2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2.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冲击商业银行的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

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如第三方支付平台和P2P平台,冲击了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

一方面,仅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交易笔数,2014年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571亿元,根据i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4Q3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份额中,支付宝占比49.2%,财付通占比19.4%,银商占比11.6%,快钱占比6.9%,汇付天下占比5.3%,易宝支付占比3.2%,环讯支付占比2.7%(图2-1)。

大大分流了银行支付结算客户。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更可提供增值金融服务、信用支付等综合金融服务,由于具有门槛低、赎回快、风险收益稳定等特点,吸引了不少客户和资金的投入。

另据天弘基金和支付宝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前三季度,余额宝用户数达到1.49亿,创造的总收益超过200亿元,人均收益133元。

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应用,拓宽了客户贷款途径,对银行冲击甚大。

2-1

二、削弱商业银行的服务角色

与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相比,在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客户的需求和体验更受到尊重,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客户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要求和快捷、方便、互动的体验诉求得到显现;

互联网金融强调服务产品的灵活性,主张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对称,对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在金融业务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客户多样化需求及时作出相应调整,使得商业银行传统价值创造和体现方式被彻底颠覆。

三、是减少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

互联网金融发展最直接的结果是减少银行的营业收入来源。

目前,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仅为0.35%,而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资管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基本在 

4%—6%,流动性也比较好。

互联网第三方支付企业已具有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银行具有的业务功能在信贷领域,银行对借款方的审核非常严格,历经审查、评估、确认借款方资信良好,符合严格贷款制度,且确保能偿还贷款的,或者有三方担保的,方可进行放贷。

传统上,商业银行喜欢的多是资本实力雄厚的优质客户,大量亟需融资支持的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由于商业银行严格的审核要求及风险规避,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随着互联网贷款平台的逐步优化完善,小微企业可在互联网上实现融资需求,因此银行流失了很大一部分的中小型企业贷款客户,利息收入进一步收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更多的公司会依赖互联网金融,这都将严重影响到银行的利差收入来源。

如今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渠道正在一步步被互联网金融所挤占。

2.2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一、积极革新,求合作取双赢 

虽然商业银行有着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市场与客户,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出现无疑对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

传统金融企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应该在激烈的竞争中摆正位置,积极创新,汲取互联网金融在技术、客户、时效、信息等方面的有利特点,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应保持互相依存、紧密合作的关系并与自身传统业务相结合,推出更多新兴业务,开发电子银行平台,在满足客户更多需求的同时形成优势。

二、拓展互联网业务,实现服务升级 

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巨大,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规模高达5956.4亿元,同比增长52.1%,未来依然会保持30%左右的增速,到2017年将会超过16000亿元。

这无疑是金融业巨大的客户资源,互联网也将是最有前景的交易平台。

面对互联网金融吸引广大客户的绝佳优势,传统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开发互联网新业务,吸引更多客户,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服务升级,以更细致、便利的服务留住更多客户并吸引更多追求多样化、人性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参与各种金融交易。

三、客户分层次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的网点渠道优势也受到了冲击。

由于中青年一代更乐于接受和体验新事物,在互联网金融服务功能不断丰富的趋势下,手机、电脑和自助设备已成为其结算、理财、融资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通过商业银行柜台办理业务的客户数量己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如何根据老、中、青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和生活习惯对现有服务渠道进行整合升级,使银行网点不应该也不能再千人一面,是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银行物体渠道应当体现精准定位和区别化服务的概念, 

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针对不同风险偏好、信用水平的客户设计不同金融产品并制定合理价格,让目标客户的需求得到最充分的满足。

四、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完善综合化服务 

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优势显著,但其主要目标客户群体是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主营小额贷款业务,而传统商业银行则具有更雄厚的资金、广阔的的客户资源和发展经验,基础设施完善,网店分布广泛,深得客户的社会的认可与信任。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传统银行业逐步探索出一条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发展模式,这比仅靠效率、便捷取胜且业务单一的网络金融公司更具优势。

这些都是一个大银行所具备的综合素质。

对此,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应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完善综合化的服务体系,加强对客户全方位金融需求的满足。

五、加大技能培训,发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互联网金融的科技属性和金融属性对于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银行员工的知识结构一般是纯经济金融专业或纯计算机专业,缺乏既懂得数据建模,又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而且熟悉银行业务运行和管理决策的复合型人才。

招聘时偏重于复合型人才,也要加强对金融专业人才的科技知识培训以及科技专业人才的金融业务培训,大力培养多种知识技能于一身的互联网金融复合型人才。

3总结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互联网金融因其灵活、高效、便捷的特点,大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缩短了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兴起也是迎合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这种新的金融生态环境正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

面对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密切关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动向,转变发展观念,积极调整战略,时刻关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

拥抱变革带来的契机,提升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力。

后记

三年的读书生活在这里即将划上一个圆满句号,本次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和帮助,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付彩芳老师,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都离不开付老师的悉心指导,最后感谢保定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感谢学院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让我这三年的读书生活多姿多彩,在此祝愿所有的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新浪财经.投中:

2014年互联网金融模式现状专题研究.

2014—05—23

[2]罗明雄、唐颖、刘勇.互联网金融.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400

[3]谢平等.互联网金融手册.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87

[4]芮晓武、刘烈宏.互联网金融蓝皮书.内蒙古: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406

[5]黄震、邓建鹏.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控制.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