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238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13花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3《花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花钟》。

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的时间是不同。

并形象的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学习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习惯。

【学习目标】

1.会认识“醒、修”等8个生字。

会写“斗、芬”等13个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23个词语。

重点学习“修”字的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用欣赏的心情朗读。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体会花钟的奇妙之处,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喜欢花吗?

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

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老师搜集了一些花,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花)

2、刚才看了这么多花儿,请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看到的景象好吗?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花有关的文章。

板书课题:

13花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

1.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看看什么是花钟。

2.检查生字词。

3.交流对花钟的理解。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

三、探究文本,文中寻美。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

看看书上是怎样写花钟的。

2、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

(出示)出示花钟图

3、课件出现句子: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是不是很有趣?

”这是一个什么问句,我们把它变成陈述句。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大致是什么意思?

我们能去掉这个词吗?

为什么?

4、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

聪明的科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修成了花钟,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花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一天之内花开的时间是不同的。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

要求:

边读边圈出花的名称,然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介绍他们的。

(1)交流花的名字,说出省略号表达的意思。

(2)在引读中发现课文的写法:

什么时候,牵牛花怎么开了?

什么时候,蔷薇花怎么开了?

小结:

课文先写花开的时间,再写花如何开的。

(3)出示改写的句子。

凌晨四点,牵牛花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七点左右开放;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放;昙花在九点左右开放。

学生自读,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表达。

为什么?

(让学生发现语言的丰富、生动。

小结:

文章用不同的语言介绍了花的开放,生动充满了情趣。

(4)齐读第一自然段。

(5)小结:

第一自然段作者按时间顺序列举了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和开放的姿态。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会不同呢?

让我们认真读读第二自然段。

在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交流。

板书:

温度湿度光照昆虫活动

2、课文中说明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还特别举了例子。

看看是说的什么花?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介绍一下。

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作者举例说明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是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

(四)总结学习

1.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呢?

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原因吗?

板书:

留心观察(归纳现象-探究原因-实际应用)

2.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

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四、拓展阅读:

《蜜蜂引路》要求:

1.读短文,说说列宁是怎样推断养蜂人的住所的?

2.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

六、作业:

观察一种植物或者是动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七.板书设计

13花钟

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

温度湿度光照

昆虫活动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

学生进入三年级,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能力方面比较弱。

通过本课的教学,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

13《花钟》效果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课堂是动态的,是生成的。

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对话,面对学生的见解,教师给予的是密切的关注,亲切的呵护,让“有益”的课堂生成的信息开出灿烂的花朵。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学定教,尽管学生的发言是无序的,但这样的课堂犹如一首散文诗,形“散”卸神“聚”!

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这是为孩子们的明天着想。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既抓住了文章的不同表达形式,也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系。

更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材分析

《花钟》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

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的时间是不同。

并形象的列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放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活动的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学习本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习惯。

其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13花钟评测练习

班级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iúxīn   yànlì   sūxǐng   shīdù   mìqiè   jiāonèn(    )   (   )   (   )   (    )   (   )   (     )

guānxì shìyìng   zhǎnshì kūnchóng   xiūjiǎn(    )   (   )   (     )   (     ) (      )   

二、组 词。

艳(   ) 醒(   ) 禁(   ) 温(   ) 娇(   )

色(   ) 星(   ) 梦(   ) 湿(   ) 桥(   )

组(   ) 淡(   ) 悄(   )植(   ) 建(   )

祖(   ) 炎(   ) 消(   ) 直(   ) 健(   )

三、填词语。

鲜花(   )     绽开(   )     (   )斗艳     欣然(   )

(   )迷人     含笑(   )     留心(   )     传播(   )

四、先组成词,再写一句话。

怒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补充句子,使句子更具体。

1.同学们踢足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在写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批改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花钟》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在教学《花钟》时,我让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还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

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

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

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是对的,但是,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和示范、讲解都是必要的。

第二段的教学中,由于这段只是介绍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学生容易学懂,所以我完全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进行检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时间。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基本理念,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落实词语理解、朗读训练、写法感悟和迁移运用,让学生在潜心品味语言,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花种》这篇文章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组以观察为专题的第1课,课文带有浓厚的科学性色彩,涉及到一些自然学科的知识。

作为一篇阅读教学中的文章,作为一堂语文课自然不必去探索温度、湿度、光照这些概念,我们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文优美的语言,变化的句式,描绘出不同时间段开放的花,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顿视觉大餐,更是一顿语言的大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