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81602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章末整合 教科版必修1Word格式.docx

5

6

7

位置的坐标x/m

0.5

4.5

8

12

16

20

瞬时速度v/(m·

s-1)

(1)汽车在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少?

(2)汽车在前3s内的加速度为多少?

(3)汽车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4)汽车在前4s内的速度变化量为多少?

解析 

(1)汽车在第2s末的瞬时速度为3m/s

(2)汽车在前3s内的加速度为

a=

m/s2=1m/s2

(3)汽车在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3.5m/s

(4)前4s内的速度变化量:

Δv=(4-1)m/s=3m/s

答案 

(1)3m/s 

(2)1m/s2 (3)3.5m/s (4)3m/s

针对训练 (2013~2014北京西城期末)甲、乙两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甲做加速运动,经过1s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

乙做减速运动,经过8s速度由20m/s减小到0,则

A.甲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

B.甲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

C.乙的速度变化量大,甲的加速度大

D.乙的速度变化量大,乙的加速度大

解析 甲做加速运动速度的增加量为5m/s,加速度为5m/s2;

乙做减速运动速度的减少量为20m/s,加速度为2.5m/s2,故C正确.

答案 C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理解与应用

1.公式中各量正负号的确定

x、a、v0、v均为矢量,在应用公式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凡是与v0方向相同的矢量为正值,相反的矢量为负值.

2.善用逆向思维法

特别对于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倒过来可看成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样公式可以简化(如v=at,x=

at2),初速度为0的比例式也可以应用.

3.注意

(1)刹车类问题一般先求出刹车时间.

(2)对于有往返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过程加速度a恒定),可对全过程应用公式v=v0+at、x=v0t+

at2……列式求解.

(3)分析题意时要养成画运动过程示意图的习惯.对于多过程问题,要注意前后过程的联系——前段过程的末速度是后一过程的初速度;

再要注意寻找位移关系、时间关系.

例2

 如图1所示,一小物块从静止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下滑,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AB=12m,AC=32m,小物块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均为2s,求:

图1

(1)小物块下滑时的加速度;

(2)小物块通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解 法一 

(1)设物块下滑的加速度为a,则xBC-xAB=at2,所以a=

m/s2=2m/s2.

(2)vB=

m/s=8m/s

由v=v0+at得vA=vB-at=(8-2×

2)m/s=4m/s

vC=vB+at=(8+2×

2)m/s=12m/s.

法二 由x=v0t+

at2知

AB段:

12=vA×

2+

22 ①

AC段:

32=vA×

4+

42 ②

①②联立得vA=4m/s,a=2m/s2

所以vB=vA+at=8m/s,vC=vA+a·

2t=12m/s.

法三 vB=

=8m/s,由xBC=vBt+

at2

即20=8×

22,得a=2m/s2

由v=v0+at知vA=vB-at=4m/s,

vC=vB+at=12m/s.

答案 

(1)2m/s2 

(2)4m/s 8m/s 12m/s

针对训练 (2013四川绵阳期末)滑雪运动员不借助雪杖,在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沿直线下滑3s后,又进入一水平面上继续匀减速沿直线滑行6s停下来,若运动员从斜面到水平面的短暂过程速度大小不变,则运动员在斜面上的位移大小和在水平面上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1∶2B.1∶4C.2∶1D.4∶1

解析 斜面上的匀加速运动和水平面上的匀减速运动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所以位移之比等于时间之比.选A.

答案 A

三、运动图象的意义及应用

1.“六看”识图象

首先要学会识图.识图就是通过“看”寻找规律及解题的突破口.为方便记忆,这里总结为六看:

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五看“截距”,六看“特殊值”.

(1)“轴”:

纵、横轴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别要注意纵轴是x,还是v.

(2)“线”:

从线反映运动性质,如x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速运动;

vt图象为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运动.

(3)“斜率”:

“斜率”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xt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4)“面”即“面积”:

主要看纵、横轴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xt图象面积无意义;

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5)“截距”:

初始条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

(6)“特殊值”:

如交点,xt图象交点表示相遇;

vt图象交点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

2.位移图象xt、速度图象vt的比较(如图2甲、乙所示)

图2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v)

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加速度a)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位移为x0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为v0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移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质点的速度相等

⑤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1

⑤t1时刻物体的速度为v1(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质点在0~t1时间内的位移)

例3

 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但由于发动机故障而发射失败,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根据图象求:

(已知

=3.16,g取10m/s2)

图3

(1)火箭上升过程中离地面的最大高度;

(2)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总共经历的时间.

解析 

(1)由图象可知:

当火箭上升25s时离地面最高,位移等于几个图形的面积,则x=

×

15×

20+

5+

50m=450m.

(2)火箭上升25s后从450m处自由下落,由x=

gt

得:

t2=

s≈9.48s

所以总时间t=t1+t2=34.48s.

答案 

(1)450m 

(2)34.48s

针对训练 (2013北京西城期末)如图4所示,物体A、B由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由图可知(  )

图4

A.物体A、B在4s末相遇

B.物体A、B在2s末相遇

C.物体A、B在4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A、B在2s末的速度大小相等

解析 速度图象的交点表示速度相等,B正确;

利用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知,A也正确.

答案 AD

四、纸带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方法

纸带的分析与计算是近几年高考中考查的热点,因此应该掌握有关纸带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t知,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aT2知,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求瞬时速度

根据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n=

,即n点的瞬时速度等于(n-1)点和(n+1)点间的平均速度.

3.求加速度

(1)逐差法

如图5所示,纸带上有六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x1、x2、x3、x4、x5、x6.

图5

由Δx=aT2可得:

x4-x1=(x4-x3)+(x3-x2)+(x2-x1)=3aT2

x5-x2=(x5-x4)+(x4-x3)+(x3-x2)=3aT2

x6-x3=(x6-x5)+(x5-x4)+(x4-x3)=3aT2

所以a=

由此可以看出,各段位移都用上了,有效地减小了偶然误差,所以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时,可采用逐差法.

(2)两段法

将图所示的纸带分为OC和CF两大段,每段时间间隔是3T,可得:

x4+x5+x6-(x1+x2+x3)=a(3T)2,显然,求得的a和用逐差法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但该方法比逐差法简单多了.

4.利用vt图象求解加速度

先求出各时刻的瞬时速度v1、v2、v3、…、vn,然后作vt图象,求出该vt图线的斜率k,则k=a.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舍掉一些偶然误差较大的测量值,因此求得值的偶然误差较小.

例4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6所示的纸带,按时间顺序取0、1、2、3、4、5、6共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各有四个打出的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1、2、3、…、6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8.69cm,15.99cm,21.87cm,26.35cm,29.45cm,31.17cm,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次点.求

图6

(1)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

(2)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的大小.

解析 

(1)由纸带的数据可知,小车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0.1s内的位移分别为x1=8.69cm,x2=7.30cm,x3=5.88cm,x4=4.48cm,x5=3.10cm,x6=1.72cm.

由逐差法可得小车的加速度为

10-2m/s2

=-1.397m/s2.

(2)打计数点3时小车的速度v3=

代入数据解得v3=0.518m/s.

答案 

(1)-1.397m/s2 

(2)0.518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