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81201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高中语文 文言文练习散文类Word文件下载.docx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

“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

“然!

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

”曰:

“无苛政。

”夫子曰:

“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①式:

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

真是,实在。

③舅:

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

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⑴阡陌交通 

⑵便要还家

⑶子之哭也 

⑷苛政猛于虎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⑵今吾子又死焉

【小题3】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主题。

【小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

(用自己话回答)

4、课外文言文阅读。

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

“喜戴高帽”①。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

“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

”师怒曰:

“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

“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

”师颔其首曰⑥:

“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⑦: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

当面。

谀:

奉承。

②辄:

就。

③龃龉(jǔyǔ):

上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④直道:

正直的方式。

事:

对待。

⑤欤:

呢。

句末疑问语气词。

⑥颔首:

点头。

⑦语:

告诉。

⑧止:

通“只”。

【小题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修辞方法是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

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5、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不( 

)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元方入门不顾(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3】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6、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悉如外人()

C.便要还家()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小题2】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B.阡陌交通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3】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7、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

每言:

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或②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⑥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⑦之。

临终诫曰:

“夫人好学,虽死犹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东晋王嘉《拾遗记》)

注:

①任末:

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

②或:

有时。

③庵:

茅草小屋。

④荆:

这里指荆的枝条。

⑤麻蒿:

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

⑥悦:

敬佩。

⑦易:

交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媵人持汤沃灌( 

(3)腰白玉之环( 

(4)虽死犹存( 

【小题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A.益慕圣贤之道/于厅事之东北角B.无从致书以观/暗则缕麻蒿以自照

C.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为简易D.未有问而不告/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小题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小题4】【甲】【乙】两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以下共同点:

都表明自己爱好学习,宋濂说“① 

”,

任末言: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求学都较为艰辛,宋濂“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任末“② 

”;

观书都有记录的习惯,宋濂“③ 

”,任末“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小题5】结合选文及自己的经历,说说你对“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或者“人好学,虽死若存;

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咦!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①主薄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

地名。

②主簿:

官名。

③手版:

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下场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濯清涟而不妖()

(3)有狱久不决()(4)乃委手版归()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部使者荐之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宫室、器皿、人物

C.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小题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乙】文通过写一讯立辨久不能决的案件和辞官反对杀人以媚人两件事,体现了周敦颐才智过人和 

的优秀品质。

9、海瑞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也。

【小题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泥于掌故 

泥:

______ 

非咨询不穷其致 

穷:

_____

【小题2】朗读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A.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B.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小题3】你知道下面两个语句的意思吗?

请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嫌而避怨:

________________

(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_____________

【小题4】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观点。

(不超过15个字)

【小题5】在你心目中,海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请联系选文和下面两则材料,对海瑞作出尽可能全面的评价。

“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海瑞所题自勉对联

“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

”--海瑞墓园对联(为海瑞手书)

10、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 

(4)媵人持汤沃灌( 

【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3】第①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小题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1、【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呼尔而与之( 

(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3)所以动心忍性( 

(4)困于心,衡于虑(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①是亦不可以已乎?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4】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甲文第一段告诉我们:

对于人来说,生死固为重要,但 

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明了 

的道理。

【小题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⑴月色入户 

⑵念无与为乐者 

⑶遂至承天寺 

⑷但少闲人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时值冬初,寒意森森,“解衣欲睡”,看到月光,便“欣然”起行。

“欣然”二字,写透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寂寞抑郁之情。

B.“念”字写出了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作者也许在想:

在这贬居的寂寞中,又有谁能与我共同赏月、不致辜负如此良夜呢?

C.作者写月色,不着一“月”字,只通过巧妙设喻,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D.“何夜无月?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内心情感。

【小题4】文章结尾“闲人”二字,深刻凝炼。

结合全文,请你说说对“闲人”二字含义的理解。

1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可爱者甚蕃蕃:

(4)亭亭净植 

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

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月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①日以销忧。

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②。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③。

背坟④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北弥陶牧,西接昭丘。

华实蔽野,黍稷⑤盈畴。

虽信美而非吾故土兮,安能足以少留!

(节选自汉代王粲《登楼赋》)

【注】①暇:

通“假”,借。

②仇:

匹敌。

③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中间是一块长形陆地。

④坟:

高。

衍:

平。

皋隰gāoxí

水边低洼之地。

⑤黍稷:

泛指农作物。

【小题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连月不开 

(2)沙鸥翔集 

(3)聊暇日以销忧 

(4)实显敞而寡仇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虽信美而非吾土兮,安能足以少留!

【小题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各划一处。

(1)至若春和景明 

(2)华实蔽野

【小题4】【甲】文两段文字运用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依次表现了迁客骚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两种心情。

(后两个横线各填一个字)

【小题5】所登楼虽然不同,但产生的感情有相同之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选文都表达了登楼者怎样的情感?

15、【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无论魏晋( 

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可爱者甚蕃( 

【小题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两项(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C.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D.未果后遂无问津者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2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无从致书以观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媵人持汤沃灌 

(4)腰白玉之环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3】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小题5】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17、文言文阅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