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091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docx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

从山东地名解读齐鲁文化

作者:

季丽莉

地名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地名

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有着丰富的

地理、历史、心理、民族、社会等文化内涵。

地名属于语言

学中的专有名词,它是地名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民俗历

史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通过地名的研究,可以再现

特定地域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深层次了解一定社会

的物质和意识形态。

正如冯骥才先生在《地名的意义》中所

说的,“地名决不仅仅是一个称呼,一个特定地域的名称”,

“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一种特定文化的象征,一种

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

地名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民

俗心态的典型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璀璨结晶。

山东是中国东部较为发达的沿海省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

心,素有“齐鲁之邦”、“礼仪之

邦”、“孔孟之乡”的美誉,也是文化资源大省。

山东省下辖

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共有8

万多个行政村,地名文化资源十分丰富[1]。

在对山东地名文

化的考察中,使人深刻地感受到:

地名之于文化,是尘封的

记忆,是文化的代言,是历史的引领。

地名使我们看到了山

东文化的多元、变迁与凝固,强化了对齐鲁文化内涵的理解,

激发起作为山东人、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豪感和爱国情。

一、山东地名与齐鲁地理文化

山东人把齐鲁文化概括为“一山一水一圣人”,指的是泰山、

黄河和孔子,这个概括道出了山水自然因素对齐鲁文化的基

础作用。

山东中部,地形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

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

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是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

境内山地约

占陆地总面积的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

沼占4.4%,平原占55%,其他占7.8%。

多元性的地形、

地貌在山东各地地名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1.来源于“山”的地名

“山东”这个名字本身就与山有不解之缘,因处于太行山以

东而得名。

除了鲁西北平原区外,

鲁中南丘陵区和山东半岛地区带“山”字的地名是非常普遍

的现象,如崂山、博山、兰山、泰山、苍山、福山、莱山、

梁山、乳山等。

其他带“山”字旁的字在地名中也较为常见。

如:

崖(陡立的山边):

西河崖、大沟崖;岭(山道山坡):

凤凰

岭、大山岭;岩(高峻的山崖):

鹁鸽岩;峪(山谷中的平地):

孟家峪、圣水峪;岔(山脉分歧的地方):

黄家岔、三岔口;

岗(高起的土坡):

赵龙岗、马岭岗;岚(以灌木为主的山林):

大岚头、大木岚;岘(山口通路):

黄龙岘、桃花岘。

与“山”有关的地名:

丘(小土山):

安丘、章丘;陵(大土山):

乐陵、大马陵;阜(土山):

曲阜、因阜村;坡(山坡):

西草坡、

苏家坡;夼(两山之间的长广山谷):

石桥夼、梁家夼等。

2.起源于“水”的地名

山东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水”成为齐鲁文化的基础要素。

山东内陆有黄河,东临黄海,北滨渤海,又有京杭大运河纵

观南北,爱水爱家乡的山东人称大运河为“山东的莱茵河”。

山东境内干流长5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一千多条,还有“南

四湖”与“北五湖”,其中微山湖是山东最大的淡水湖,东

平湖常年有水。

水文化的流动性催生了齐鲁文化开放性、包

容性和多元性,山东人对水的热爱在地名中得以充分展示。

在山东17个地市中,“济南、淄博、临沂、滨州、菏泽、潍

坊、济宁、威海”八个地市的名字带有“水”字旁,“沂水

县、泗水县”直接以水为名。

山东各地带“河”字的地名非

常多,如“商、齐河”等,仅淄博地区带“河”字的地名就

有二百多个。

其他带“水“字旁的地名有:

沟(流水道):

小草沟、王家沟;洼(凹陷的地方,水洼儿):

家洼、蒲家洼;泊(近村傍河的小平原):

石桥泊、山西泊;

滩(河海边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邓家滩、王家滩;

湾(常年积水的大水坑):

三甲湾、大卜湾;潭(水深之处):

潭、东潭;池(人工挖的水塘):

池头村、前池;泉(从地下流

出的水源):

东泉、甘泉庄;港(江河的支流):

西滩港、东滩

港;濠(水名、护城河):

大濠、小濠等。

与“水”有关的地名,如:

桥(架在水上便于通行的建筑物):

刘桥、王桥;闸(拦住水流的建筑物):

小闸口、桥头闸;堤(挡

水的高岸):

王堤口、北堤;礁(在海里或江里的岩石或珊瑚

虫遗骸堆积成的岩状物):

马石礁、东大礁;岛(江海或湖泊

里四面被水围着的陆地):

长岛、青岛;州(水中陆地):

兖州、

青州;井(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

北井、井泉庄;口(水

通向陆地的地方):

打渔口子、曹江口等。

3.与方位有关的地名

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了方位概念,方位词的前后附加是常见的

地名构造方式。

“上、中、下、前、后、左、右、东、西、

南、北”等方位名词在山东地名中是很常见的,如“崖上、

中院、崖下、前太村、南镇后、左家峪、河右路、东庄子、

西周村、南黄村、河北村”等。

在同一区域,带方位词的地

名往往成对出现,表现了方位地名的相对性。

在我国地名中独有的方位词是“阴、阳”二字,中国传统哲

学认为,“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这与我国的山脉、

水流的走向有关。

山东多山、多水,受中国传统阴阳观念的

影响,山东的很多地名以“阴、阳”命名。

如“莱阳、济阳、

蒙阴、平阴”等。

受传统喜明厌暗心理的影响,各地带“阳”

字的地名多于带“阴”字的地名。

4.带有“大”或“小”的地名

很多地名带有“大”或“小”字,这里的“大”或“小”主

要着眼于地域规模的大小、人口数量的多少等。

还有不少

“大”、“小”相对的地名,大多存在同源分化的关系。

以山

东菏泽为例,有“大”字地名194个,如“大陈楼”、“大毕

庄”等。

“小”字地名73个,如“小冯庄”、“小毕庄”等。

相对地名如:

大郭庄、小郭庄;大高庄、小高庄。

二、山东地名与齐鲁历史文化

早在周代,就已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

“齐”和“鲁”是西

周时期山东境内两个最大的分封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

大影响。

秦朝统一天下后,在山东设4郡50县。

其后虽经

历了多朝变革,多次历史风云变幻,山东始终是我国政治经

济的重要地区。

山东地域辽阔,物产丰美,也是我国重要的

移民地区。

齐鲁历史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地域文化之一,对

塑造国人的文化品格起到重要作用。

1.移民历史与地名

由于战争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元朝末年,山东人口严重衰落。

明代初年至永乐年间,明朝政府组织了几次广泛而大规模的

人口迁移,几乎遍布山东全境。

移民对山东地名带来了很大

影响。

“以姓氏为居住地命名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命名方式”

[2],在山东很多村庄的名字常常带有姓氏用字,如“黄庄、

王庄、肖庄、胡家沟、范家窑、魏家楼”等。

有的村庄以移

民的名字命名,如聊城市的李廷白、王光宏;陵县的孙克明、

赵先红;济南市的奎盛街等。

有的以移民的原籍命名,反映

了移民对故乡的思念,如聊城市的老槐荫、老鸹陈是为了纪

念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老鸹窝迁来,济南的皖新街、晋

和街取自移民的原籍皖、晋。

有些形式对称的地名是因为其

移民的始祖是亲兄弟或结伴同行的伙伴,如大孟家、小孟家、

前吴、后吴、老任庄、小任庄等。

有的移民村以迁入时的户

数命名,如十八户、三十八户、八十八户等。

屯田和驻军是集中移民的方式,“屯”和“营”后来发展为

居民聚居单位,成为地名通称,前加姓氏作为专名,如“陈

郑屯、白家电、沈家营、马营”等。

在鲁西北、鲁北地区的

移民村中,有为数甚多的“官屯”,如“胡官屯、赵官屯、

甘官屯、蒋官屯、张官屯”等,是因为这些移民所耕种的田

地属于官田,田地为政府所有。

2.军事历史与地名

山东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东夷族是在山东地区居住最早的氏族部落”[3],与当时地

处中原西部的夏族、长江以南的苗蛮族并存,多次发生战争,

最后东夷族的最后一支为齐国所灭,实现与夏族的民族融

合。

至今在胶东沿海一带还留有古代莱子国的活动痕迹,在

荣成市埠柳镇有个村庄名不夜村,《齐地记》认为是古代莱

子国所筑城邑。

“莱”为“蒿莱”,胶东沿海一带很多城市名

带“莱”,其语意都与“蒿莱”有关,如“蓬莱、莱芜、莱

阳、莱西”等。

春秋时期,齐国为加强防护,修筑了齐长城,

而古代城池的出现,基本是出于军事防护的需要。

保留在地

名中,则很多带有“城”字,如在淄博周村,有沈古城、栾

古城、杨古城、曹古城、卜子城等村名。

自明代中期起,倭

寇不断入侵胶东半岛。

从明至清,中央政府持续加强沿海防卫,设置卫所,构筑炮

台。

山东地命中带有“营、堡、寨”字的,都和当年部队驻

扎作战防御有关。

如文登市的“文登营、军营、崔家营、营

南、营前、柳营街、营西路、营兴路”等;淄博市的“李家

营、黄营村、北营村、南营村、解营村、曹营村、于营村、

麻营村、东营村”等。

山东各地地命中的“营”字都是当年

军队驻地的营房。

“堡”是土堆的意思,作战时可在其顶端

点火放烟,便于取得联络,带有“堡”字的地名可以看到当

年战争的影子。

如德州的“五里堡、十里堡”、文登的“二

十里堡、三十里堡”、淄博的“魏家堡、前胡堡、寨头堡”

等,其中的数字“五里”、“七里”等反映了城堡距离驻地中

心的距离。

“寨”是防守用的栅栏,很多地名中带有“寨”

字,如“王堂寨、武王寨、东寨子、西寨子、大寨、小寨”

等,分布在山东各地。

3.商业历史与地名

自古以来,山东的对内对外贸易就较为发达。

早在春秋战国

时期,齐国的临淄、薛城等地商贾云集,形成经常性的商业

集会,社会上已经出现独立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孔子的学生

子贡就是有名的商人。

据传越国大夫范蠡,退居陶地即今天

的山东定陶西北经商,19年内三致千金,号称陶朱公,被尊

称为商人的始祖。

对外贸易方面,山东被称为“海上丝绸之

路”[4]东方航线,早在先秦时期徐福东渡时就开辟了从黄海

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的海上交通线,加强了与邻国的经济往

来。

山东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兖州、青州、淄博、德州等地的

丝绸,被称为“白烟”或“霜雪”,来形容其色泽之白和织

作之精。

山东是我国矿冶重点地区之一,兖州是山东矿冶中

心。

莱州、栖霞等地以产金著名,沿海的掖县【今莱州】、

蓬莱、即墨、胶州、诸城均设有盐灶,晒制海盐,行销各地。

山东各地地名中大量的“店、集、铺”等字,昭示出当年商

业的繁华。

以潍坊地名为例,通过对潍坊地名网的搜索,带

“店”字的地名有174个,带“集”的地名60个,带“铺”

的地名31个。

兖州地区的“豆腐店、纸坊厂、鹅鸭厂、王

铁庄、石人刘、张家窑”等村名反映了山东手工业制造的发

达。

清朝同治年间,烟台被开辟为商埠,广帮潮帮、锦帮、福建

帮、宁波帮等各地商船纷纷来烟台港进行贸易,外国商船也

涌入烟台,烟台成为对外贸易的港口。

受此影响,沿海的青

“埠”字,反映了当年对外贸易的兴盛,如烟台牟平的“西

埠庄、曲家埠、邹家埠、金家埠”等。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穿越济宁城西,济宁一度成为运河繁盛时

的商业大都市,皮毛业、酱园业、竹器业、陶瓷业、北果业、

茶叶业、粮食代理业、国药业、绸布业等不断发展,使得城

区不断发展。

清康熙年间,济宁城内有街衢45条,城外43

条,到了清道光年间,城内新增街衢62条,城外新增140

条,出现了许多以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以上提到的行

业大都与地名挂上了钩,如竹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