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80027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教案教学设计共4课时含教学反思Word文件下载.docx

2.学生活动

请小朋友们从自己的学具袋里取出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看看是不是每一张都认识呢?

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一下同桌的小朋友。

每个学生从已经准备好的学具袋里取出模拟人民币,要求学生同桌合作认一认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3.简单分类

咱们把摆在课桌上的钱分分类吧。

学生用模拟人民币独立完成分类活动,再集中交流分类的方法。

认识纸币与硬币。

小朋友们在刚才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在交流中使学生明确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之分,纸币与硬币虽然形状质地不同,但它们的面值是相等的,在购物使用时是一样的。

按人民币的单位分成三类,教师板书“元、角、分”,介绍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单位。

4.探究元、角、分的关系

课前小朋友们都完成了一项购物活动,谁来说一说你的购物过程?

指名学生说一说课前完成购物实践活动的过程。

×

同学在文具店里买了一本田字格,一本田字格6角钱,他付给店家1元,店家找给他4角钱,对吗?

为什么?

联系生活经验,并借助图示使学生认识:

板书:

1元=10角

同桌互相交流课前购物的过程,加深对元、角单位间进率的认识。

小朋友们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呢?

老师小时候爱吃的奶油棒冰是5分钱一根,用1角钱可以买两根,你们知道1角等于多少分了吗?

1角=10分

三、趣味练习,巩固认知

1.练习活动一:

比一比

比较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2.练习活动二:

摆一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多的钱。

还可以怎么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一定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比老师的面值少的钱。

3.练习活动三:

数一数

多媒体呈现教材P53“做一做”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订正。

4.练习活动四:

换一换

要求学生先圈一圈,再换一换。

换成元是几元?

换成角是几角?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53“做一做”第2题,完成后再集体交流订正。

讨论:

1元=(  )分

多媒体呈现兑换过程

1元=10角=100分

5.练习活动5:

选一选

从下列物品中选出最便宜的,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选。

小朋友们平时在买文具的时候是选便宜的还是选贵的呢?

买零食的时候有没有了解过零食的价格呢?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对人民币的学习。

在学生的世界里有很多的素材和资源,恰当地利用好这些就可以让课堂更精彩。

教师利用生活实例引出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能怎样付款。

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

充分利用学生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

教师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图案、汉字、数字、颜色等特征,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

并理解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模拟购物活动奠定基础。

 

第2课时 认识人民币

教材第54页例3、例4及相关习题。

1.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

2.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每种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间的兑换关系。

多媒体,学生学具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

星期天,玲玲陪妈妈到菜市场买菜,妈妈要买好多菜,咱们和玲玲一块儿帮着妈妈付钱,好吗?

1.复习小面值人民币

妈妈买青菜花了1元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妈妈买萝卜花了1元5角钱,可以怎样付钱呢?

2.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妈妈买了1条鱼,付给店家这样两张钱,你知道这条鱼多少钱吗?

出示: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5元和1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5元和10元人民币的认识。

猪肉20元 鸡肉50元 螃蟹100元

妈妈还买了猪肉、鸡肉和螃蟹。

妈妈买菜花掉的钱小朋友们认识吗?

说说怎么辨认这些钱?

图片呈现妈妈付钱的纸币

带领学生认识面值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结合课前实践活动说一说对20元、50元、100元的认识。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大家族里,面值较大的人民币。

认识大面值人民币

二、教学互动,探究新知

(一)学生自主开展认识人民币活动。

还可以把你知道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告诉给组里其他小朋友。

学生的学具袋里应准备好各种面值的模拟人民币,学生从中取出模拟人民币,小组合作再认一认,说一说学具袋里的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巡视指导。

(二)购物活动:

逛书店。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认识了这么多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买好菜,妈妈回家做饭去了,我们和玲玲一块儿到书店去逛逛吧!

1.出示书店情境图

书店里有趣的故事书可真多呀!

课件出示各种图书的价格

2.分组活动:

用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

要求:

2人为一组(同桌互助),一人先根据书价用学具袋里的模拟人民币摆出正好的钱数,同桌再帮他数一数,看看摆出来的钱数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在他的表扬卡上画一颗五角星。

然后再互换,依次摆出所有书价格的钱数。

比一比,看看谁得到的五角星多。

分组活动结束后,再集体汇报不同的摆法。

3.比一比,什么书最贵?

什么书最便宜?

你是怎么比的?

引导学生发现在比较价格时,可以先看元,再看角。

(三)兑换活动:

去银行。

1.出示银行示意图

小朋友们去过银行吗?

到银行除了可以存款和取款,还可以进行人民币的兑换。

2.简单兑换

老师做顾客,小朋友们做银行工作人员,请你们帮我换一换钱,好吗?

你们现在正在银行工作,小心不要出错了,你们能行吗?

教师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提问:

我搭公交车需要把这5元钱换成1元的,谁能帮我呢?

学生在课桌上摆出5张1元的模拟人民币,教师巡视。

同桌开展人民币的兑换活动,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再数一数,共同完成教材例4。

要求一边换,一边填写结果。

出示教材例4

一张

可以换   张 

完成后集体交流:

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

再出示教材P54“做一做”

可以先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数一数,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换。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5题

学生在课桌上摆出应付的钱,再同桌互相检查摆出的钱数是否正确,完成后再集中交流。

学生会有不同的摆法,教师让学生说明理由,只要摆放的钱数正确就给予表扬。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十二第6题

先带领让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再由学生独立算出给出的钱有多少,再判断能买到的是哪样物品。

2.拓展提高

(1)应找回多少钱

一盒巧克力8元,玲玲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

售货员阿姨应找给玲玲多少钱?

豆豆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

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这把小剪刀

3元,毛毛给了售货员阿姨一张

一个棒棒糖5角钱,东东买了2个,他给售货员阿姨1元钱,售货员阿姨应找给他多少钱?

(2)有一些1元和5元的人民币,老师需要10元,可以有几种拿法?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把结果有序的呈现出来。

第一种:

2张5元

第二种:

1张5元,5张1元

第三种:

10张1元

3.教材P56“你知道吗?

”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知道用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是多少,会读出这些价格。

整节课设计了3部分,先是认识人民币的面额,再是换钱,最后是模拟购物。

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3课时 简单的计算

教材第57页的相关内容。

1.理解和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换算和加、减法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受“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见的主要单位。

会进行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掌握人民币单位元和角之间的换算方法。

多媒体,模拟人民币。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妈妈给了玲玲一元钱,玲玲来到文具店,看看可以买到什么?

先让学生选出1元钱可以买到的文具,再让学生说说可以怎么买。

如果学生只买一种文具或一件文具,教师可以追问找回多少钱;

学生也可能会组合买几种不同的文具,或同一种文具买几件,只要正确即可。

复习元和角的关系,板书: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单位换算。

1.豆豆也来到文具店,他想买一把尺子,尺子1元2角,豆豆带的钱正好,猜猜豆豆的钱什么样的?

(1)学生分组活动,每人都用模拟人民币摆一摆,看看哪个小组摆出的情况多,想的全?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把学生汇报的结果有序地呈现出来。

(3)对比发现。

1元=10角 1元2角=10角+2角=12角

(4)即时练习。

说说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2元=(  )角 5元6角=(  )角

2.丁丁的存钱罐,数一数,23个1角,他想买2元的小剪刀够吗?

(1)想一想,圈一圈。

可以先让学生在图上圈一圈,再说说想法。

(2)用多媒体呈现每10个1角替换为1元的过程

(3)归纳方法。

23角=20角+3角=2元3角

2元3角>

2元

14角=(  )角+(  )角=(  )元(  )角

37角=(  )角+(  )角=(  )元(  )角

58角=(  )元(  )角

46角=(  )元(  )角

(二)元和角的简单计算。

1.分组购物活动。

每个小朋友从下列文具中选2样你喜欢的文具,再算一算需要多少钱。

活动要求:

(1)先选出你想购买的2件文具。

(2)再用一个算式表示出购买文具共需要多少钱。

(3)把你的算式给同组小朋友看看,大家一起算一算,看看计算是不是正确,如果正确请同组的小朋友为你画一颗五角星做奖励。

2.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5角+8角=13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13角应表述为1元3角,补充:

13角=1元3角

(2)2元+1元2角=3元2角

教师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3.提出数学问题

(1)师: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比多比少”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用“便宜”“贵”来表述。

例如:

尺子比橡皮贵多少钱?

回形针比小夹子便宜多少钱?

(2)分组解决问题

每人提一个“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3人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由提问题的同学负责评判对错,奖励给算对的同学一颗五角星。

(3)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注意处理以下情况:

(1)2元-1元2角=8角

教师让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学生的计算过程可能不同,只要算法合理就给予肯定。

(2)5元6角-1元2角=4元4角

强调只有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

4.即时练习:

教材P57“做一做”第2题。

(1)

(2)两小题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汇报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说明计算的过程。

第(3)小题可先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问时教师注意让学生语言表述要完整,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三、练习巩固,强化认知

1.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集中交流每道题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2题。

(1)教师指导学生读懂表格,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计算出应付的钱数,填入表格。

(3)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单位不相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4)教师带领学生认清每张人民币的面值,并让学生口算出付的钱数。

(5)学生独立计算出应找的钱数,填入表格。

(6)学生交流计算过程时,教师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

3.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3题。

4.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6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比较时关注不同的货币单位,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

5.完成教材练习十三第7题。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本节课是认识人民币这部分的第二节课,是在认识了人民币的单位:

元、角、分以及人民币间的换算的基础上,会进行一些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把知识穿成了串,从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材第58页例7及相关练习。

1.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多媒体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周末,妈妈和玲玲一块儿来到邮政报刊门市部,妈妈用购书券买了一些书,玲玲看到了一些适合小朋友看的杂志,也想买。

购书券只剩下13元了,妈妈说:

“玲玲,你选两本杂志正好用完妈妈的购书券吧!

”玲玲该怎么选呢?

理解题意

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怎样叫做“正好用完”呢?

你能根据妈妈的要求选出正好13元的两本杂志吗?

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找策略

(一)教学“尝试-调整”策略。

1.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朋友们可真聪明,这么快就选出了这两本杂志。

可是玲玲是这样选的:

玲玲选的杂志符合妈妈的要求吗?

学生得出:

这两本杂志共计11元,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

那该怎么调整呢?

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

玲玲接受大家的意见,她换了一本贵一些的杂志,小朋友们帮她看看,这回符合要求了吗?

这两本杂志共计12元,还是比13元少了,不符合要求。

还可以怎么调整呢?

可以把其中一本换成再贵一些的,也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

可以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吗?

换成这两本杂志行吗?

把两本都换成贵一些的总价就超过13元,变成14元了,不符合要求。

只把《连环画》换成《卡通世界》就正好是13元。

2.小结解题策略

引导学生总结:

有时候,我们不能一次就找到正确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

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调整成小一些的;

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大一些的,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尝试-调整”。

“尝试-调整”

(二)教学“有序罗列”策略。

1.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还有什么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还可以把所有的选择方法全部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13元。

2.有序搭配

出示情境图:

妈妈让玲玲从这些杂志中选出2本,玲玲可以怎样选呢?

指名学生回答。

(2)师:

小朋友们想到了很多种不同的情况,从这4本杂志中选出2本来玲玲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呢?

怎样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列出来,而且不重复、不遗漏呢?

分组活动:

怎样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

先让学生说一说搭配的方法,教师把学生说出的方法用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4)小结搭配方法

先选出一本,用这一本分别与其他三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

再选出一本,用这一本与剩余的两本有顺序地一一搭配起来;

最后把剩余的两本搭配起来。

3.解决问题

再分别算一算:

《我是小学生》和《画报》 5+6=11(元)

《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5+8=13(元)(√)

《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 5+7=12(元)

第四种:

《画报》和《卡通世界》 6+8=14(元)

第五种:

《画报》和《连环画》 6+7=13(元)(√)

第六种:

《卡通世界》和《连环画》 8+7=15(元)

《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和第五种:

《画报》和《连环画》搭配正好13元,符合要求。

4.小结解题策略

先把所有的搭配方法全部有序地罗列出来,然后分别算出总价,看看哪种搭配正好是符合要求的,符合要求的就是正确答案。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有序罗列”。

“有序罗列”

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P58“做一做”

要求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由于这道题的计算比较简单,因此教师可以偏重于训练学生运用“有序罗列”的策略,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2.完成教材第59页练习十三第4题

用10元钱正好能买下面哪两种物品?

让学生选择喜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再汇报交流。

3.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8题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2)同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付了多少钱”和“找回多少钱”的关系,板书呈现学生的思考过程,指导学生有序思考。

(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4.拓展练习

妈妈给了玲玲一张20元钱购物券,叫他到超市买3样零食,正好把这张购物券用完。

玲玲走进超市,超市真大呀,零食多极了,该怎么选呢?

(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解题方法。

运用“尝试-调整”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

可以先随便选3件,然后算一算价格,再根据试算的结果和要求进行有方向性的调整。

如果试算的结果大了,我们可以换成便宜一些的;

如果试算的结果小了,我们还可以再调整成贵一些的,直到找到正确答案为止。

四、回顾总结

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我们学到了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

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