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7988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docx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

高娟娟(学员)发布时间:

2011-03-0313:

05:

10

课堂教学互动情况观察记录量表

互动类型

互动性质

互动行为

观察到的次数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1、请求

2

2、征询

1

3

3、展示

2

4、汇报

1

1

5、寻求帮助和指导

其他

1、要求

1

师生互

2、指令

1

1

3、提醒

1

4、约束

1

5、帮助指导和照顾

1

其他

1

1、发表个人见解

1

2、共同游戏

3、提问

1

1

4、替教师做事

其他

生生互

被动

1、讨论、交流

1

1

1

1

1

互动

2、帮助他人

1

3、共同游戏

其他

1

主动型

互动

1、讨论、交流

1

1

1

1

1

2、帮助他人

1

3、共同游戏

其他

1

与环境

材料的

互动

有意型

互动

1、观察

1

2、操作

1

1

1

其他

1

无意

互动

1、观察

1

1

1

2、操作

其他

1

1

操作定义

互动类型

互动性质

操作定义

师生互动

上行型互动

即学生对教师的请求或征询、展示、汇报、寻求帮助和指导等的互动内容。

下行型互动

即多是教师对学生发出的要求、指令、提醒、约束、帮助指导和照顾的互动内容。

平行型互动

即学生乐于发表个人见解和教师共同游戏、主动表述客观现象、提问和主动替教师做事等的互动内容。

生生互动

被动型互动

即学生在教师的要求、指令下,发生的分享、合作、共同游戏等互动内容。

主动型互动

即学生因自身需求而发生的分享、合作、共同游戏等互动内容。

与环境材

料的互动

有意型互动

即学生在活动中为完成任务而发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互动内容。

无意型互动

即学生在活动中与环境材料发生的无目的的摆弄、操作等互动内容。

评析意见:

1、本节课互动的目的还不够明确。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受时间、空间限制,不可能解决许多问题,因而互动时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让学生“动”起来是新课改的一个目的,但光“动”起来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节好课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那么,充分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带给学生充实的精神生活,解决一项具体的问题。

如果没有这个“充分条件”,那么,这个“动”就会“乱”,就会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而实质上并没有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认识上的冲突、内心的震撼和无言的感动。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2、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了交流讨论。

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大胆思考,大胆探索;提高了互动的有效性;学会自由发言,清晰表达;学会专心聆听,细心揣摩;学会坚持正确看法,用于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

这是本节课教学成功之处。

3、未给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探索的空间和时间。

要创设难易适中有一定坡度的问题,在问题的关键环节处,不宜急于引导、点拨,应给学生冷静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互动、各抒己见,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感悟问题、获得知识、体验成功,调动其自主参与教学互动的积极性。

4、为中下学生参与提供了机会。

能为中下学生普遍参与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是发展学生的主题作用、促进全体学生独立学习的重要一环。

如果每次互动都是学习好、反应灵敏的学生在表现,而中下学生只是附和几声,不但争不到发言权,而且丧失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的互动,只能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教师要正确引导,适当调控,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有自由表达见解的机会。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

观察视角:

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学科:

研制教师:

张英功(龙中)被观察者:

课题:

观察视角

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维度

观察点

课堂实录

观察结果评

问题设计

问题设计的目

的性与价值性

的科学性

问题设计的准

确性与科学性

问题的思维容量

问题设计与

学生的匹配度

问题的呈现方式

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的方式

提问后等待

回答的时间

学生回答的方式

即时性评价

讨论的实效性

讨论问题

的价值性

讨论运用的方式

学生回答的方式

教师对讨论

的调控

讨论的时间

及效果

生成问题处理的艺术

问题的生成

与捕捉

教学中遇到了哪些生成性的问

生成问题

的处理方式

生成问题

的处理结果

观察结果总体评价及分析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视角)

民主

组合作/教师提示)

④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学生思考的程度(人数/时间/水平)

⑤对待或处理学生思考中的错误的方式(生成/忽略)

①教师的提问的方式(个别提问/集体提问)

②学生参与问题探究的意识及课堂气氛(主动热烈/消极沉闷)

③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

座位安排)

创新

关爱

①问题设计有没有新意

②问题设计是否有助于学生表达

自己的创新性思维

③课堂生成了哪些新问题教师是

如何处理的

①教学问题的设计是否关注不同

学生的需求

②特殊(学习困难、疾病)学生的

学习是否得到关注

③叫答机会是否均等

④教师是否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

当的评价

课堂教学观察视角量表

观察视角:

师生互动

学科:

地理研制教师:

朱珑研制学校:

龙山中学

被观察人:

课题:

时间:

观察记录

维度

观察点

课堂摘录

评价

教师

提问

1.问题类型

2.准确程度

3.合理程度

学生

回答

4.准确程度

5.合理程度

6.积极程度

互动类型

7.师生互动

8.生生互动

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

言语互

动时间

16.忽视

课堂总评

9.以问题推进互动

10.以评价推进互动

11.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12.时间长短

13.合理性

 

课堂教学观察量表(样表)

观察视角: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活动主体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应呈现积极参与、主动建构的状态;学习的最终追求是有效目标的达成。

1.观察点设置:

从①课前“准备”;②课堂“倾听”、“互动”、“自学”等两大角度四项指标观察,看课堂活动是否有效或高效的“达成”;

2.观察维度:

从①“行为”、“程度”;②“习惯”、“态度”两个维度观察。

课题:

观察日期:

年月日

被观察人:

观察者:

指标

具体观察点

课堂实录

量化分析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

是教师布置还是自己做的

准备

准备得怎么样

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难生参与进来了吗

学优生、中等生、学难生的准备习惯

分别怎么样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

能倾听多少时间

对哪些感兴趣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有多少人没认真听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笔记/阅读/提问)有多少人

互动

有哪些互动行为

学生的互动能为探究新知提供帮助吗

回答行为(主动/被动,群体/个体,教师/学生,

回答水平)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提问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

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提问对象(向老师提问,学生互相提问)

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讨论行为(不懂的/拓展的/创新的,主动/被动)

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讨论对象(同桌/小组/班级/师生)有哪些多少人没参与活动有序吗

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学难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

自学

学生可自主支配的时间有多少

有多少人参与

学难生的参与情况

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有哪些

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学习资源(印刷材料/实物与模型/多媒体/教师/学生)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难生情况

达成

学生清楚这节课要干什么

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

表达核心知识和概念吗有多少人

学生能用核心技能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吗有多少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什么感受、认同、领悟

学生的当堂作业有哪些

完成情况

反馈过程、行为、方法、结果如何

评价

建议

观察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的情况

观察内容

频次(人次)

百分比%

分析及建议

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知

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

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

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

综合几方面的知识解决比较复杂

的问题

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

观察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错误后的反应分类

频次

百分比%

排序

1.知识性错误

学生的

错误

2.表达的错误(文字表述、图形等)

3.不合理的错误(甚至学生哄笑)

4.思考不全面

5.教师无法判断正误(如异想天开型)

6.未把握问题的指向

1.赞许(如虽然错误但有想法的情况)

教师

2.接纳(微笑,偏肯定性语气)

3.中性(指令)

反应

4.尴尬(不知如何应对)

5.气愤

教师

1.鼓励

2.引导

行为

3.换其他学生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