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683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潍坊市最新房地产市场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当天下午,各风筝团、队进行放飞表演,近10万观众到场观看。

会后,国外近百家新闻机构、国内45家新闻单位对这届风筝会作了报道。

原来在国内外知名度不算太高的潍坊市,随着风筝会的举行,一下子名满天下。

从此,每年4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一届国际风筝会,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

因为有这样一个风筝会,潍坊市当之无愧地成了世界风筝之都

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

它的制作式打好腹稿以后,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又“扑灰”之名。

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经“大涮狂涂”、“细心巧画”,“描子勾拉”、“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涮花”、“磕盐菜花”、“描金”、“涂明油”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

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

高密剪纸

高密剪纸在民间历史悠久,广为普及,明代洪武年间大批移民,带来外地剪纸,主客融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高密剪纸的风格。

一是块与线形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并富有韵律感。

二是纸条挺拔,浑厚粗犷,富有浓重的金石意味。

三是以精巧的构思见长。

构图夸张变形不失真。

其题材多为花鸟鱼虫、戏剧故事、吉祥图案、生活习俗等,深受群众喜爱。

剪纸作者大都是民间妇女

风景名胜

潍坊人民公园

潍坊人民公园始建于1951年,原为以观赏动植物为主、封闭式经管的市级公园。

为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2004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对人民公园进行改造。

改造工程本着利用原有生态资源、运用现代造园手法、突出生态性、人本性,突出体现潍坊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人与自然和谐与融合的原则、自2004年9月始,至2005年5月,除两个园中园(中式园与西式园)尚未竣工外,主体改造内容基本完成,于2005年“六一”试开园。

改造后的人民公园占地13公顷,分三个出入口(南出入口、北出入口、西出入口)、两条景观带(园中溪流景观带、沿河景观带)、两个园中园(中式园与西式园),共十二个景区,主要有:

叠翠、天趣园、明心岛、自在洲、枫林、流沙、慕容台、云城、听香屋、春之景区、归真园、谊园等。

为一处寓休闲、娱乐、健身、观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市级公园

二、潍坊宏观经济

2006年以实现“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五个新突破”为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心,奋力开拓,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城乡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繁荣进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政治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综合

全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初步核算,2006年潍坊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720.88亿元,按可比价格比上年增长16.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1.81亿元,增长0.2%;

第二产业增加值1000.63亿元,增长20.6%,其中工业增加值916.51亿元,增长21.7%;

第三产业增加值508.44亿元,增长16.1%,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03、11.74和4.73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967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520美元),比上年增长16.2%。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更趋明显。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3.69:

56.86:

29.45调整为12.31:

58.15:

29.54。

2006年各县市区生产总值(GDP)完成情况:

潍城区62.21亿元,寒亭区59.79亿元,坊子区48.21亿元,奎文区55.99亿元,青州市177.65亿元,诸城市249.05亿元,寿光市268.10亿元,安丘市115.01亿元,高密市158.07亿元,昌邑市141.47亿元,临朐县80.89亿元,昌乐县83.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0.28亿元,滨海经济开发区43.16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13.43亿元。

第四季度反映企业综合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达146.43%,企业家信心指数145.42%。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孚日家纺和天德化工分别在深交所和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晨鸣纸业和山东海化分别发行20亿元和10亿元短期融资债券。

首发上市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达36.3亿元。

2006年末累计有10家企业、10只股票、2只可转换债券、2家潍坊企业控股的辖区外公司上市。

改革取得新成效,又有18户市属中小企业完成改制,16户市属企业完成破产重组,13家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完成改制。

名牌创建工作有新突破。

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18个中国名牌,10个中国驰名商标,34个国家免检产品,141个山东名牌,8个山东省服务名牌,144个山东省著名商标。

沿海开发工作成绩显著。

2006年,全市快速推进沿海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各工程区建设,积极组织招商推介活动和工程引进工作。

四个工程区共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80个,总投资额350亿元,其中过亿元工程76个,过10亿元工程6个。

共有84个工程开工建设,总投资额203亿元。

滨海工程区签订工程合同60个,总投资额213亿元,其中45个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额112亿元。

非公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2006年,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931.4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51%上升到52.6%;

全市非公有(民营)经济户数18.3万户,增长4.1%;

从业人员93.5万人,增长22.0%;

注册资金631.5亿元,增长22.4%;

纳税额115.9亿元,增长31.0%,占全部税收比重71.5%,提高了2.1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006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开展“安全生产落实年”活动为主线,以防堵特大安全事故、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狠抓安全专项整治、重大隐患整改、宣传教育培训、安全检查督查等关键措施的落实,全市杜绝了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减少了一般事故,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383起,死亡691人,同比分别下降10.3%和10.3%。

工业

工业生产效益同步提高。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

截止2006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171家,比上年增加338家;

实现增加值852.7亿元,同比增长27.8%。

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97.95%,比上年同期下降0.19个百分点。

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统计范围内的200种主要产品中,同比增长的有165种,占82.5%。

工业投入保持较快增长。

2006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24.4亿元,增长20.5%。

在建工程5410个,其中3533个工程建成投产。

全市开工建设过5000万元的工程940个,其中过亿元的工程386个,当年完成投资385.2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8.5%。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527.4亿元,增长30.2%;

实现利润177.8亿元,增长29.6%,实现利税286.7亿元,增长28.9%;

实交税金115.7亿元,增长24.5%。

规模以上工业亏损面2.35%,提高0.4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4亿元,下降29.3%。

产成品存货151.3亿元,增长13.8%,应收帐款净额189.9亿元,增长26.0%,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35.8%。

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200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其中规模以上投资完成999.5亿元,增长20.3%;

规模以下投资完成43.7亿元,下降10.5%。

规模以上投资施工工程5203个,其中总投资过1000万元的工程2605个。

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投资完成12.9亿元,下降42.4%;

二产投资完成754.9亿元,增长16.7%;

三产投资完成231.7亿元,增长44.5%。

城镇投资完成691.3亿元,增长20.8%;

农村投资完成308.2亿元,增长19.0%。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

2006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其中住宅投资64.1亿元,增长28.1%。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建筑业较快发展。

2006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228.2亿元,增长27.6%;

全员劳动生产率117052元/人,增长23.6%。

实行投标承包工程面积2002.2万平方M,增长16.5%,占施工工程面积的80.5%。

国内贸易

国内消费市场稳中有升。

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按销售地区分,城市零售额实现336.7亿元,增长16.5%,县零售额实现30.4亿元,增长43.3%,县以下零售额实现206.5亿元,增长12.8%。

按行业分,批发贸易业零售额101.3亿元,增长22.5%;

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88.0亿元,增长13.9%;

餐饮业零售额52.1亿元,增长21.6%。

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进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海关统计,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5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

其中出口38.6亿美元,增长30.8%;

进口13.3亿美元,增长34.1%。

按企业性质划分,三资企业出口17.3亿美元,增长30.4%;

民营企业出口13.4亿美元,增长47.1%。

按出口国别分,对日、美、欧、韩四大市场出口24.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4.0%,同比增长23.5%。

2006年,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14.4亿美元,增长539.0%。

外派劳务5224人次,增长11.0%。

2006年,全市共签订利用外资工程219个,合同利用外资额7.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亿美元(商务部反馈数,省外经贸厅通报数为5.6亿美元)。

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2006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游客4.3万人次,创汇收入1292万美元,分别增长20.0%和22.0%;

接待国内游客1038万人次,旅游收入61.9亿元,分别增长17.0%和21.0%;

旅游总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20.9%。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迈上新台阶。

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77.7亿元,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8.5亿元,增长26.4%。

地方收入中,增值税18.1亿元,增长23.5%;

营业税14.3亿元,增长24.6%;

企业所得税7.1亿元,增长37.7%;

个人所得税1.8亿元,增长18.4%。

财政总支出114.9亿元,增长20.6%。

其中地方财政支出107.4亿元,增长21.7%。

财政总支出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8.7亿元,增长13.0%;

科技三项费用1.97亿元,增长24.5%;

教育事业费用25.2亿元,增长10.7%;

行政经管费支出13.3亿元,增长17.3%;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3.5亿元,增长15.2%。

财政收支相抵,当年净节余61万元,累计净节余4297万元,市级及12个县市区全部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全市已连续20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金融运行呈良好发展态势。

2006年,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款总量大幅增加,经营效益明显提高,支持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25.5亿元,比年初增加176.3亿元,增长14.1%,人民币存款增量居全省第4位。

储蓄存款余额913.0亿元,比年初增加108.0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达1031.7亿元,较年初增加183.4亿元,增长21.6%,同比多增35.6亿元,人民币贷款增量居全省第3位。

货币持续回笼,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净回笼55.8亿元,同比多回笼15.9亿元。

金融机构经营效益大幅增加,实现盈利合计13.0亿元,同比增盈2.4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

2006年,全市产、寿险累计实现保费总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6.9%;

其中产险实现保费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30.6%;

寿险实现保费收入21.7亿元,同比下降1.4%。

全年共支付赔款和给付保险金12.5亿元,其中产险支付赔款6.2亿元,赔付率61.8%,寿险支付赔款6.3亿元,赔付率28.8%。

有效地发挥了保险业在全市经济发展和安定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突出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2006年,全市共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34亿元,其中中心城市城建投资14亿元,新改扩建道路29条、总长度123公里,安装路灯2570套。

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虞河路、宝通街、西环路、四平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

虞河全线12.7公里改造为富有特色的滨水景观带;

宝通街、西环路两条道路总长度33公里,绿化面积170万平方M,成为景观大道、绿色长廊;

滨海工程区完成了西区亮化、绿化和水系景观,形成了东区路网框架。

城市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综合承载能力提升,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5%,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获“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取得新进展。

环保工作成效明显。

2006年,全市环保工作紧紧围绕改善和提升环境质量这一总体目标,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环境状况不断改善,成为全国第50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完成污染治理工程85个,关停并转迁污染企业196个,主要污染物COD控制在4.98万吨以下、二氧化硫控制在13.64万吨以下;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9%,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1.5%;

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358平方公里,生态示范区面积达到7592平方公里;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级别为二级,良好率为97.53%,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河流水质状况有所好转,部分河段水质明显改善。

市场物价

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0%,同比上涨1.0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工程价格比上年上涨1.3%。

分类别看,食品类、居住类、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2.7%、1.9%、1.4%和0.9%,衣着类、烟酒类、交通通讯类分别下降1.0%、1.3%、2.0%。

扣除食品涨价影响,非食品价格指数上涨0.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和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上涨2.0%和1.1%。

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土地交易价格指数和房屋租赁价格指数分别上涨6.6%、5.2%和2.1%。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上涨0.8%。

居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

据抽样调查,2006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46元,比上年增长14.8%。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816.3元,增长15.1%;

年末百户城区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22台,电冰箱(柜)113台,洗衣机97台,空调器75台,移动电话183部,家用电脑39台,家用汽车9辆。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508元,增长9.8%;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5元,增长12.5%。

年末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07台,电冰箱(柜)54台,洗衣机65台,移动电话102部,摩托车80辆。

劳动就业再就业成效显著,工资水平有所提高。

2006年,全市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11.97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09%,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3万人,完成市计划的10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2%。

举办招聘洽谈会531场次,全市共培训城乡各类人员16.79万人。

年末在岗职工人数78.7万人,同比增长16.2%;

全年工资总额119.7亿元,增长26.1%;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173元,增长8.2%。

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

2006年,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110.2万人,其中在职职工参保人数为88.19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26.35亿元,收缴率达99%;

全年共支付养老金26.91亿元。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1.07万人,收缴保险费6635万元。

参加失业保险的企事业单位达到7996家,职工64.8万人;

收缴失业保险金1.57亿元,共向4.61万名失业人员支付失业金及补贴1.16亿元。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88.16万人,收缴医疗保险费7.27亿元,支出6.48亿元。

社会福利、城乡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2006年,全市城镇低保人数3.7万人,持续保持动态下的应保尽保;

救灾捐赠工作成效显著,捐助网络不断完善,全市共投入城镇低保金共计3154万元、农村及其他社会救济资金6475.9万元;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社区服务逐步向网络化、社区化、产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社会福利事业蒸蒸日上,2006年发行社会福利彩票3.7亿元。

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据统计,2006年全市出生人口81648人,合法生育率达97.7%,人口自然增长率4.00‰,性别比104.3。

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总人口855.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8.3万人。

三、潍坊房地产市场分析

潍坊房地产特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住宅投资仍占主体地位

2005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快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83.7%,投资占本行业增加值60.68%,产出值同比增加47.6%。

随着我市老城区改造步伐加快、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居民对商品住房的需求热度仍然不减,促动房地产企业继续加大住宅投资的建设力度,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投资结构也进一步优化。

本年住宅投资完成49.85亿元,同比增长49.2%,占全部投资额的63.1%;

办公楼投资9871万元,同比下降13.7%,占全部投资额的1.2%;

商业营业用房全年完成投资14.3亿元,同比增长33.2%,占全部投资额的18%,其他投资占17.7%。

住宅投资的比重占全部投资的主体地位。

分地域来看,市内四区全年完成投资40.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50.8%,其他八市及三个开发区共完成投资38.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9.2%。

竣工房屋面积小幅增长,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面积增幅较快

2005年我市房屋开发竣工房屋面积平稳增长,全年累计竣工各类房屋371万平方M,增长6.6%,其中:

住宅竣工311.6万平方M,增长11%;

办公楼竣工面积达5.7万平方M;

商业营业用房竣工51.1万平方M,增长21.1%。

商品房销售面积与销售额快速增长

全年我市累计销售各类房屋385.9万平方M,比去年同期增长30.3%,其中住宅销售344.8万平方M,增长30.1%。

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额为61.2亿元,增长122.5%,其中住宅销售额56.4亿元,增长132%。

商品营业用房8.08亿元,增长116%。

全年房屋住宅竣工面积仅比销售面积多14.8万平方M,剔除拆迁安置等不做销售的住宅外,商品住宅供需基本平衡。

本年到位资金充足,资金来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年我市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构成中,一直存在着国内贷款增幅偏高,银行信贷风险较大的不合理弊端。

2005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我市金融机构也相应做出了"

限贷"

的积极举措以降低房地产行业的信贷风险,我市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结构出现调整,资金结构逐步优化,银行贷款增速回落,自筹资金能力增强。

全年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80.6亿元,比去年增长8.6%,其中:

国内贷款10.8亿元,增长9.1%,占资金来源的13.4%,所占比重下降4.2个百分点;

企业自筹资金34.1亿元,下降7.4%,占资金来源的42.4%,所占比重下降7.1个百分点,单位自有资金23.8亿元,增长3.9%。

本年购置土地面积和土地成交价款增长较快

2005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购置土地面积278.9万平方M,同比增长44.9%。

完成土地开发面积为244万平方M,同比增长20.8%。

由于在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中,房地产开发用地受到严格控制,并且随着土地增量供应控制更加严格,土地存量和增量的减少,土地招、拍、挂价格上升,致使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土地购置的费用和土地成交价款增长较快。

全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用于土地购置的费用为13.7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部开发投资的17.3%,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

土地成交价款达14.3亿元,同比下降48.8%。

资金向大企业集中,房企走向品牌化

  我市2005年房地产在建工程160项其中过亿元多达70项,房地产大中型企业完成的投资额占大部分,而小企业完成的投资额相对较少,同时这种相对集中的趋势仍在加强。

2004年,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开发企业完成的投资额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9.6%,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82.4%,而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完成的投资额仅占全部房地产投资的17.6%。

在大中型企业中,以规模1-5亿元的企业完成的投资最多,占全部房地产投资的38%。

如同商业领域银座商城进驻潍坊,省内省外一些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名牌房企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