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94436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22 大小:19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1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记忆方法Word文件下载.docx

5、先大后小记心间:

意思是说在添加砝码时,应先夹质量大的砝码,然后在夹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再移动游码)。

6、药品不能直接放:

意思是说被称量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联想:

可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纸片,然后把被称量的药品放在纸片上,潮湿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表面皿或烧杯里称量)。

7、称量完毕要复原:

意思是说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使天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再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编了这样一首诗: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氢气检纯试管倾,

先通氢气后点灯。

黑色变红水珠出,

熄灭灯后再停氢。

1、氢气检纯试管倾:

“氢气检纯”的意思是说通入大试管的氢气必须先检查纯度,否则有爆炸的危险;

“试管倾”的意思是说为了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却回流导致试管破裂必须使试管倾斜(使管口低于管底)。

2、先通氢气后点灯:

意思是说做该实验时务必先通一会氢气,待试管中的空气被排出之后,再点燃酒精灯,否则氢气和空气混合在受热的条件下将可能发生爆炸。

3、黑色变红水珠出:

意思是说待黑色粉末(氧化铜)全部变成光亮的红色(铜粉),同时管口有大量的水珠出现时,说明反应已完全,至此停止实验。

4、熄灭灯后再停氢:

意思是说停止实验时务必先熄灭酒精灯,过一会儿待试管冷却后再停止通氢气。

否则,空气将进入试管,这样还原出来的铜又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受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重新生成氧化铜,于是导致实验失败。

这样一来,短短的四句诗就将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清清楚楚地记住了。

2、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法就是要把需要记忆的化学内容跟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如地壳中各元素的百分含量前三位是“氧、硅、铝”,可谐北方音为“养闺女”。

再如,金属活动顺序表后面四种金属是“铜、汞、银、铂、金”可谐音为:

“统共一百斤”。

谐音记忆法要根据自己的悟性和知识水平,在学习实践中创造。

3、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

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

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

若用会意记忆法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会意记忆法也要根据自己的悟性和知识水平,在学习实践中创造。

4、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就是针对一类化学知识或规律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或词缩略成提纲挈须的骨架进行记忆。

如对实验室制氧气的实验:

氧气的制取实验

实验先查气密性,

受热均匀试管倾。

收集常用排水法,

先撤导管后移灯。

1、实验先查气密性,受热均匀试管倾。

“试管倾”的意思是说,安装大试管时,应使试管略微倾斜,即要使试管口低于试管底,这样可以防止加热时药品所含有的少量水分变成水蒸气,到管口处冷凝成水滴而倒流,致使试管破裂。

“受热均匀”的意思是说加热试管时必须使试管均匀受热(联想:

方法是刚开始加热时,要用手拿酒精灯,来回移动,等试管受热均匀后再固定加热,这样可以防止因试管局部受热而炸裂)。

2、收集常用排水法:

意思是说收集氧气时要用排水集气法收集(联想:

收集某气体若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气法,则一般选用排水法。

因为排水法比排气法收集到的气体的纯度高。

氧气比空气重,虽然可以用向上排气法,但是不如用排水法好)。

3、先撤导管后移灯。

意思是说在停止制氧气时,务必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联想:

如果先撤去酒精灯,则因试管内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水就会沿导管吸到热的试管里,致使试管因急剧冷却而破裂)。

若用浓缩记忆法可将实验室制氧气的七个实验步骤记为;

“检、装、夹、点、收、移、熄。

”“检”指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装”指往试管里装药品;

“夹”指把试管夹在铁架台上;

“点”指点燃酒精灯;

“收”指收集气体;

“移”指把导管先移出水面;

“熄”指熄灭酒精灯。

再如对过滤操作实验:

过滤操作实验

斗架烧杯玻璃棒,

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

三靠两低不要忘。

1、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斗”指漏斗;

“架”指漏斗架。

这两句说明了过滤操作实验所需要的仪器:

漏斗、漏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并且强调滤纸折叠的角度要与漏斗的角度一样(这样可以是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

2、过滤之前要静置:

意思是说在过滤之前须将液体静置一会儿,使固体和液体充分分离。

3、三靠两低不要忘:

意思是说在过滤时不要忘记了三靠两低。

“三靠”的意思是指漏斗颈的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壁上,要使玻璃棒靠在滤纸上,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

“两低”的意思是说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的边缘,所倒入的滤液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5、猜谜记忆法

猜谜记忆法就是把一些化学知识编成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生动形象幽默的谜语进行记忆。

如记忆一氧化碳(CO)性质的谜语是:

“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有毒无色味,还原又可燃。

二、要掌握科学的记忆规律

1、人脑记忆的奥秘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外界信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向大脑中传输的时候,大脑细胞中的突触所产生的电脉冲和神经递质沿着一定的神经通道传导。

因为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如蛋白质和核酸以及神经递质等是由碳(C)、氢(H)、氮(N)等元素组成的,这些“C-H”、“C-N”、乃至“C-C”是可以旋转的,因此在信息流的作用下,这些化合物的原子位置和化合物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随着信息的传导便会在神经通道上作为一种化学印记显现出来。

如果这种印记达不到一定的强度——一次刺激太弱或者反复刺激太少,则这些印记会随之消失,这样一来,瞬间记忆就不能转化为长久记忆。

反之,如果一次刺激强度很大(如平常所说的“那次印象特别深刻”)或者反复记忆(如学生记忆汉字和英语单词),这样一来,就能形成很强的化学结构印记,则每当有关信息通过这个通道时,便可是这种结构印记所“记述”的情景重现出来。

2、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着”这种自信心。

高尔基说:

“人的天赋就象火花,它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

”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

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

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

3、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润滑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

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

4、直观刺激有助于记忆

科学实验证明,直观刺激有助于记忆。

老师在课堂上作的演示实验,趣味化学实验,就是运用直观刺激的方法教学,同学们务必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

5、要注意将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

化学知识表面上看起来杂乱无章,而实质上很多知识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找出各种内在的联系,把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结合起来,提高记忆效率。

为此,要善于分析对比,综合归纳,简化记忆。

比较是确定现实现象异同的一种思维过程,从比较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突出矛盾的特殊性;

比较又是概括的前提,只有通过比较,才能确定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把这些事物联合为一组进行概括。

6、要善于与遗忘作斗争

记忆的敌人是遗忘。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作了系统的实验研究。

他的研究结果以著名的“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根据这个记忆和遗忘规律,要自觉地与遗忘作斗争,具体要做到:

一要及时复习,强化记忆,因为重复是记忆之母;

二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由于干扰而产生的临时遗忘是常见的。

如:

在考试时,因为紧张,本来记住的内容,一时怎么也回忆不起来,越急越想不起来,这就是一种情绪干扰。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如果教师充分认识到,神经系统是记忆机制的基础,就会明白健康的精神对正常记忆的作用”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就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

而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

常见高中化学记忆要点归纳:

1~20号元素中的某些元素的特性

与水反应最激烈的金属是K,非金属是F。

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最小的是H。

单质硬度最大的,熔、沸点最高的,形成化合物品种最多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

气体密度最小的,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的,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三者均相等的是H。

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只有负价而没有正价的,无含氧酸的非金属元素是F。

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CI,碱性最强的是K。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态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水溶液呈现碱性的是N。

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都是原子晶体的是Si。

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I(Be)。

最轻的金属是Li。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单质能自然的元素是P。

常见的具有“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

1、“10电子”的微粒

一核10电子的分子是Ne;

离子是N3+、O2-、F-、Na+、Mg2+、AI3+。

二核10电子的分子是HF;

离子是OH-。

三核10电子的分子是H2O;

离子是NH2-。

四核10电子的分子是NH3;

离子是H3O+。

五核10电子的分子是CH4;

离子是NH4+。

2、“18电子”的微粒

一核18电子的分子是Ar;

离子是K+、Ca2+、CI-、S2-。

二核18电子的分子是F2、HCI;

离子是HS-。

三核18电子的分子是H2S。

四核18电子的分子是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分子是SiH4。

推断元素的技巧

解答元素推断题,必须首先熟练掌握元素周期表中主要规律;

熟悉某些元素(特别是20号以前的元素)的性质、存在、用途和特殊性。

推断的步骤是:

1、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规律:

核外电子数=周期数

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

质子束=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族序数;

负价的绝对值=8-族序数

2、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首先记住稀有气体的原子序数:

2、10、18、36、54、86用原子序数减去比它小而相近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得该元素所在周期表的纵行数(对于短周期元素,其差即为主族数)。

这种元素的周期数比相近的原子序数小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周期大1。

3、确定元素性质的方法

先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一般说来,族序数-2=本族非金属元素的种数(IA族除外)。

若主族元素族序数为m,周期数位n,则1、m/n<1时,为金属,m/n值越小,金属性越强;

m/n>1时,是非金属,m/n值越大,非金属性越强;

m/n=1时,是两性元素。

4、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是H、Be、AI。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是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是O。

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是Li。

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是Na。

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是C、Si。

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或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S。

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F。

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是O、Fe。

5、由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常见的类型有:

AB型:

NaCI、HCI、MgO、CO、NaH等

A2B型:

Na2S、H2O、N20等

AB2型:

CaCI2、CO2、NO2、CaC2、FeS2等。

A2B2型:

H2O2、Na2O2、C2H2等

A2B3型:

AI2O3、AI2O3、Fe2O3等

A3B2型:

Mg3N2等

AB3型:

AICI3、FeCI3、BF3、PCI3等

中学化学中的一些“一般和特殊”

元素的原子序数越大,原子量不一定越大,如18Ar的原子量却大于19K。

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18、8O与18、17F,40、17K与40、20Ca。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ICI3却是共价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I、NH4NO3等却是离子化合物。

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Sn和Pb相反。

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气态时却有单个分子存在。

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是离子化合物。

单质分子不一定都是非极性分子,如是O3极性分子。

一般氢化物中H为+1价,但金属氢化物中H为-1价,如NaH、CaH2等。

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不一定都是极性分子,如某些对称型分子(CO2、CH4)是非极性分子。

非金属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NO、CO不是酸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组成化结构相似的物质,一般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但也有例外,如:

HF>HCI,H2O>H2S,NH3>PH3。

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而无负离子。

O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但在Na2O2中为-1价。

一般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单HCIO4<HCIO3<HCIO2<HCIO。

原子晶体中不一定都是非极性键,如SiO2。

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

如NH4CI、NaOH、Na2O2、CH3COONa等还含有共价键。

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

溶液中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规律表现在七个方面:

1、溶液物色时,则不存在有色例子,如:

Fe2+、Fe3+、Cu2+、Mno4-等。

2、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4、能发生络合反应的不能大量共存,如:

Fe3+和SCN-,Ag+和NH3.H2O。

5、能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AI3+和S2-、AIO2-、CO32-等。

6、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一半为弱酸的引力子和OH-。

7、在碱性条件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一般为能生成不容性碱底金属离酸式盐的酸根离子H+和NH4+等。

    

无机化学反应的一些重要规律总结

中学无机化学中学习了很多规律性的东西,现概括总结如下:

一、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且两者氧化能力相差也大,越易反应。

2、归中律:

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相遇时,若无中间价态则不反应。

如H2SO4(浓)和SO2,Fe3+和Fe2+均不反应。

若要反应,则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必介于反应物两种价态之间,如Fe3+和Fe反应,生成Fe2+(中间价态)。

3、反应次序:

同一氧化剂和几种还原剂反应时,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优先发生反应。

4、反应方向:

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二、离子反应规律

溶液中只要能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这些离子就能发生离子反应。

三、某些分解反应的规律

1、碱的热稳定性

金属性越弱的金属所对应的碱越不稳定。

如碱金属所对应的碱比较稳定,加热不易分解;

碱土金属所对应的碱在较高的温度下可以分解;

而其它金属所对应的碱在不很高的温度下就可以分解。

2、碳酸盐的热稳定性

碱金属的碳酸盐比较稳定,其它碳酸盐、碱式碳酸盐受热易分解,酸式盐一般比正盐易分解。

3、硝酸盐的分解规律

对于硝酸盐的分解规律,我用中学化学诗歌进行了这样的概括:

硝盐热解规律好,

金属铜镁定界限。

放出氧气是共性,

亚硝酸盐在镁前,

二氧化氮氧化物,

它们处于铜镁间。

硝酸汞和硝酸银,

受热汞银便复原。

解释:

硝盐热解规律好,金属铜镁定界限:

意思是说硝酸盐受热分解很有规律,(可以用金属活动顺序表)以镁和铜确定反应产物。

放出氧气是共性:

意思是说所有的硝酸盐加热分解都要放出氧气。

亚硝酸盐在镁前:

意思是说加热生成亚硝酸盐者,是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镁前面的金属的硝酸盐,如:

2NaNO32NaNO2+O2↑

二氧化氮氧化物,它们处于铜镁间:

意思是说加热生成二氧化氮和氧化物者,它们都是出于铜和镁之间的金属的硝酸盐,如:

2Cu(NO)32CuO+2NO2↑+O2↑

硝酸汞和硝酸银,受热汞银便复原:

意思是说加热硝酸汞和硝酸银分别生成汞和银,如:

2AgNO32Ag+2NO2↑+O2↑

Hg(NO)3Hg+2NO2↑+O2↑

四、某些“置换”规律

1、强酸能把弱酸从盐中置换出来,如:

H2SO4+2CH3COONa=Na2SO4+2CH3COOH

2、不挥发性的酸能把挥发性的酸从盐中置换出来,如:

H2SO4+NaCI△===NaHSO4+HCI↑

H3PO4+3NaBr△===Na3PO4+3HBr↑

3、在某些情况下某些弱酸能把强酸“置换”出来,如:

CuSO4+H2S=CuS↓+H2SO4

注:

有些反应规律课本中已经总结得很好了,所以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另附上《中学化学诗歌》——作者:

姚有为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诗集

化学实验诗集紧扣现行六年制中学化学课本的内容,以七言诗的韵律表达化学实验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这部分诗的特点是短小精炼,琅琅上口,很易记忆,而且具有“实战”意义,只要把诗记住,考试时就可直接运用,得到较理想的答案,我坚信聪明的中学生都会非常喜欢它。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固体需匙或纸槽,

手贴标签再倾倒。

读数要与切面平,

量筒仰低俯视高。

移液管和滴定管,

仰俯误差恰颠倒。

滴管悬空头在上,

清水洗净要记牢。

试纸测液先剪小,

棒沾液体测最好。

试纸测气先湿润,

粘在棒上向气靠。

酒灯加热用外燃,

三分之二为上限。

火柴点燃灯帽灭,

四分之一为下限。

硫酸入水搅不停,

慢慢注入防沸溅。

水润导管再转接,

橡皮塞口要转动。

隔网加热杯和瓶。

加热试管先预热,

液少管斜口朝空。

排水集气完毕后,

1、固体需匙或纸槽:

意思是说在向试管里装固体时,为了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试管壁上,要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滑落到底部。

[联想:

若取较大的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应该先把容器横放,再用镊子夹取较大的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到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较大的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

2、手贴标签再倾倒:

意思是说取液体药品时应将瓶上的标签贴着手心后再倾倒(以免倒完药品后,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试剂瓶盖要倒放在实验台上。

3、读数要与切面平,量筒仰低俯视高。

移液管和滴定管,仰俯误差恰颠倒:

这句的意思是说取一定量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移液管(有时也可以用滴定管),在读数时,应该使视线、刻度与液体凹面最低点的切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否则,对于量筒来说,因为“0”刻度在下面,如果仰视则结果偏低,俯视则结果偏高;

对于移液管和滴定管来说,因为“0”刻度在上面,所以误差情况恰好相反,即“仰视偏高俯视低”。

4、滴管悬空头在上,清水洗净要记牢:

“滴管悬空”的意思是说在用滴管加液体时,滴管要悬空在容器(如烧杯)的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玷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

“头在上”的意思是说取液后的滴管应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可以放在专门的烧杯中),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清水洗净要记牢”的意思是说用过的滴管要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备再用。

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

)。

5、试纸测液先剪小,棒沾液体测最好:

“棒”指玻璃棒。

意思是说在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最好先将试纸剪下一小块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沾有待测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试纸就会被湿润,观察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就可以判断溶液的性质。

6、试纸测气先湿润,粘在棒上向气靠:

意思是说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是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湿润,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向导气管口或盛有待测气体的试管口(或集气瓶口)靠近,观察试纸是否改变颜色,由此可以判断气体的性质。

在中学阶段常用的试纸有:

①无色的酚酞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用来检验碱性溶液和氨气;

②蓝色的石蕊试纸用来检验酸性溶液或气体;

③醋酸铅试纸用来检验H2S气体或溶液中的S2-;

④淀粉碘化钾试纸用来检验CI2等氧化性物质;

⑤PH值试纸用来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7、酒灯加热用外燃:

意思是说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火焰的外焰[联想:

焰心是未燃气体,温度最低,内焰燃烧不充分,温度也不高,外焰充分燃烧,温度最高]。

8、三分之二为上限:

意思是说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9、火柴点燃灯帽灭:

“火柴点燃”的意思是说只能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纸条)点燃酒精灯,绝对不允许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火”;

“灯帽灭”的意思是说只能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决不能用嘴去吹!

用嘴吹可能会引起着火或爆炸!

10、四分之一为下限:

意思是说灯内酒精消耗到少于容积的1/4以下时应熄灭酒精灯补充酒精,因为酒精过少极容易烧焦灯芯,又容易在灯内形成酒精与空气的爆炸混合物。

11、硫酸入水搅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溅:

意思是说在释稀浓硫酸时,务必要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且不停地搅拌,防止因浓硫酸溶入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而暴沸溅出。

12、水润导管再转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