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897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docx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人教版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年级-六年级全

 

 

———————————————————————————————— 作者:

————————————————————————————————日期: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ﻫ 3.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4.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5.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这几个数字,会读、会写,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6.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ﻫ 二、重难点:

ﻫ 1.知道“多”、“少”的含义;ﻫ 2.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ﻫ 3.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4.关概念的意义;ﻫ 5.学会分类的方法;

 6.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7.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数一数:

ﻫﻫ2.比一比:

ﻫ 草莓比香蕉多

(1)个。

比长短:

比高矮:

ﻫ 戴眼镜穿蓝色上衣的叔叔要比戴眼镜穿黄色上衣的叔叔高。

3.第几:

4.几和几:

5.比大小:

ﻫﻫ      5>3                      3<4

6.加法:

ﻫﻫ7.减法:

8.认识物体和图形:

 

9.分类:

10.6的认识和加减法:

ﻫﻫ11.7的认识和加减法:

ﻫﻫ12.8和9的认识:

13.7、8、9的比较:

ﻫ14.9和10的比较:

15.连加:

ﻫ16.连减:

17.加减混合运算:

18.认识钟表: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4.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5.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和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懂得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6.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二、学习难点:

1.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2.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4.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5.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

7.了解和掌握个位、十位的数位的概念。

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ﻫ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位置:

所在或所占的地方,有上下、前后、左右之分。

ﻫ上:

位置方位名词,例:

汽车在马路的上面。

下:

位置方位名词,例:

船在桥的下面。

前:

位置方位名词,例:

张三在李四的前排,那么可以说张三在李四的前面。

ﻫ后:

位置方位名词,例:

李四在张三的后排,那么可以说李四在张三的后面。

2.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20以内的数字之间的退位减法,例:

12-9=3.

3.图形的拼组(作风车):

4.数一数:

5.读数:

24读作“二十四”;169读作“一百六十九”。

6.比较数的大小:

先比较高数位的数学,再按照数位的高低依次比较。

例:

39和145比较大小,39百位数字为0,145百位数字为1,0小于1,所以39小于145

7.100以内数的认识:

100读作“一百”,等于10个10相加;99读作“九十九”,等于100减去1.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8.认识人民币:

ﻫ贰角(下图所示)ﻫ

五角(下图所示)ﻫ

一元(下图所示)ﻫ

五元(下图所示)ﻫ

10元(下图所示)ﻫ

20元(下图所示)

50元(下图所示)ﻫ

100元(下图所示)

:

9.整十数:

个位数正好为0的两位数,例:

10,20,30。

10.整十数加:

整十数之间的加法,例:

10+20=30。

11.整十数减:

整十数之间的减法:

例:

50-20=30。

1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加上一个一位数的加法运算,例:

35+3=38。

1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两位数减去一个一位数的减法运算,例:

35-2=33。

14.认识时间:

长针为时针,短针为分针。

上图所示时间为7:

00,读作“七点”。

ﻫ上图时间为7:

30,读“七点三十分”。

15.找规律: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

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

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

cm。

毫米:

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

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

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

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

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

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

28+24+23=85

6.连减:

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

85-40-26=19

7.加减混合:

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

67-25+28=70

8.角: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ﻫ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ﻫ符号:

9.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0.1—6的乘法口诀:

11.7—9的乘法口诀:

扩展资料-1.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扩展资料-2.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ﻫ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ﻫ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负角、正角、0角这几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

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

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ﻫ直角:

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ﻫ钝角:

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ﻫ负角:

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ﻫ正角:

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

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

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

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ﻫ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

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扩展资料-3.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

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乘法交换律:

a×b=b×aﻫ乘法结合律:

(a×b)×c=a×(b×c)ﻫ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小学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一、学习目标:

1.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3.并学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掌握利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去判断一个角的方法;

4.使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5.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认识新的计算单位“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二、学习难点:

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掌握三位数的读写方法;

3.平均分的含义;平均分的方法,学会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4.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平均分的意义、表内乘法、简单的除法;ﻫ

(2)乘法口诀求商;ﻫ(3)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除法:

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ﻫ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

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

例:

300÷25÷4=300÷(25×4)。

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ﻫ             (3)除数×商=被除数

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例:

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ﻫ除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例:

8÷2=4则2为除数。

8为被除数。

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商:

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ﻫ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