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7700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立足实际 突破现状谈高三历史的一二轮复习Word文档格式.docx

2011

167.55

68.75

98.80

58.56

51.72

57.27

2012

166.51

77.52

88.99

62.69

50.26

53.56

2013

158.92

70.22

88.7

60.7

45.59

52.63

我总结了我们高考复习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⑴教材的问题,首先必修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去安排的,而且时间跨度大,这样就有一个我们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学生对通史的了解较少,甚至学生对于朝代的更替,历史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都很难搞清楚,在脑海中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线。

这样会造成学生对于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的了解,都很难有着深刻的理解,光是从课本的单纯的理论的角度去分析,没有足够的历史事实去证实。

这样给老师的一轮复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学生的历史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困难。

⑵教法的问题,我们老师很多都在反思我们在一二轮复习到底怎么搞,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成绩能够上的去。

我们大部分的老师在一二轮复习的都是很下工夫的,对于课本的分析、资料的查阅等等,都是搞了很多。

但是总觉得用不上劲,打不到点的感觉还是有的。

⑶学法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严峻又让人伤心的问题,我带的班级当中看到很多同学很努力的学历史,可是一考试,那分数总是上不来,每次改他们的试卷,我觉得我心里也是非常难过的。

所以如果能解决好,作为老师我也是很高兴的。

这些就是我们所共同面临的现状,下面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浅陋的看法,希望能够给自己和其他人一些启发。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大部分老师都是知道的,但是很多老师都回避或都不去正视这样的问题,依然坚持传统。

虽然突破传统有所困难,或者会很曲折,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立足实际突破现状,就像法家思想所讲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也像进化论所描述的那样适者生存,只有变才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一、说教材:

我们来谈谈教材,我对我们现在所用的教材有着自己的一点看法。

在很多老师对这个教材有很大意见的时候,我却觉得这个教材有着自己独到的地方,这种感觉是由于我在高中时期用的是老教材,经历了大学时期的学习以后,然后用了新教材来教的时候我体会到的。

我觉得如果说老教材就像一个杯子,学生学习了以后,就像水装进了杯子,也许东西不多,但是感觉满满的。

我们现在的新教材就像一个大水缸,装进了与以往一样的水进去后却发现,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知之甚少。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思考了很久,偶尔一次听我们学校的一个数学老师评课的时候,让我很受启发,哪位老教师是这么说的,他说你这个例题解释的很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没说清楚,就是一般性很特殊性的问题,这个例题具有特殊的地方,并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可以照这个方法来的。

这让知道我们教材的感觉到底从何而来了,原来老的教材主要从通史的角度来描述的,更加注重对历史上一些重大的历史事实的背景过程,以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等。

老教材所构建的框架是相对较小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去理解。

但是新教材主要从一般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

构建的框架很大的,他从一般的性的理论的角度去构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首先从必修这个角度去讲,这里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构建,首先让我们明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历史观等等。

必修1讲到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让我们充分的理解了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了解到了外交政策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了解到了,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流的原因等等。

再者像讲到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时候,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肯定强调这个一般性理论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代中国和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这和我们古代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国家所决定的。

还有我们在讲到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时候,我们强调的是让学生知道,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要大胆创新,不能被意识形态所局限,认识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

所以我认为,这本教材给我的感觉就是构建的框架很大,对我们在大学时期学习历史,丰富自己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对现今一些国际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分析也是有好处的,就好像奥巴马政府的一些推动经济复兴的政策,这种政府的干预,学生都可以很好的理解,以及对我们现在的这种新的三维目标,以及高考的要求也是很符合的。

新教材更注重一般性的理论的探究,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不拘泥于对于个别事件的理解,更加注重对更广泛的分析和理解。

这和我们新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是相符合的,我们高考要求选择的是有能力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八股取士”,这从我们这些年的《考试说明》的要求上可以看出,不仅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认为我们对待现在的教材应该去积极探讨不足的地方,而不是去否定,应该把她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所以接下来我来谈谈我们在一轮和二轮复习的具体做法。

二、说教法:

我觉得我们前两轮复习可以从这样的角度着手,基础知识的构建、一般性理论的探究和考试能力的提升。

这样来进行。

首先我们来谈谈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的构建,我觉得基础知识的构建,从我们学习课时的安排,在高二上学期我们的必修课程基本就结束了,而且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还能够帮学生把前面的知识梳理一下,所以我认为,在基础知识构建的时,我们就不按照之前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讲了,把必修1、2、3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整合,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对必修教材的认识、例如在讲中国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先秦、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近代中国的时候我们可以分为开眼看世界时期、洋务运动时期、维新变法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划分,现代中国可以分为文革前、文革时、和新时期。

世界史可以从古代、近代和现代的角度。

近代我们要分为几个时期进行,可以分为新航路开辟时期和两次工业革命的时期。

现代史可以把西方和苏联分开来讲。

最后讲当今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趋势。

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加以整合,以春秋战国为例。

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时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的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2、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根源及诸之百家的思想主张。

3、谈谈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框架整合、问题探究、材料探究、答疑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2、时代造“英雄”,但同样想作为“英雄”所应该具备的素质。

教学设计:

首先是基础的框架整合,这部分可以和学生一起来整合。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

⑴表现:

政治上:

血缘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不断瓦解,周王室名存实亡,诸侯割据混战。

经济上:

农业上:

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在不解体,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手工业:

商业: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思想文化上:

私学兴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改革风潮的兴起

推动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⑵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进步。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各个学派主张、代表人物、阶级立场。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3对后世带来的影响

商鞅变法开始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为后世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

推动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有很多思想现在仍具有现实意义。

再者是问题探究:

从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变化中,我们有着怎样的认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认识?

改革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改革必然不会一帆风顺。

改革要措施得当,循序渐进。

改革者要具备应有的素质等等。

再者是材料探究:

可以利用一些好的材料解析题加深学生的理解。

最后是答疑环节:

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相讨论,最后老师答疑。

我觉得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使学生在一轮复习时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都能很好的把握教材。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对于知识活学活用。

接下来谈谈二轮复习,二轮复习时,我们要更加关注一般性理论的探究,这是这个教材的精华所在,也是我们针对高考的主观题部分的能力提升。

一般性理论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二轮复习的时候,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这些专题可以使学生对于历史和社会的认识更加深刻。

一般性理论的探究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例如政治上:

我们可以搞这样的专题。

古今中外的政治文明的建设。

西方社会探索民主化的进程。

近代以来的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西方和苏联工业化进程的对比等等。

思想文化上,我们可以搞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等等。

通过对这些专题的深入探究来达到我们的目的。

最后就是考试能力的提升了。

我们除了要注重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升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对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毕竟考试是检验学生的途径。

做题的技巧每个老师都讲了很多,例如做选择题时候最简单的排除法,这样可以提高正确率。

我这里讲的是主观题方面的应试能力,我们现在学生主观题做的很差,在一次考试后,就我们学校而言,每个材料题,能拿一半分以上的学生少之又少。

大部分人都在一半分以下,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以2014年芜湖综合卷

(二)37题材料解析题为例,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教会学生,拿到材料题以后不要孤立材料之间的关系,越是像高考题,材料之间的联系就越紧密,像37题的这个题目三则材料之间的关系很明显,都在说明着一个主题,社会发展和经济政策之间的关系。

找到这个主题后,然后看这个题目就显得很简单了。

这样的方法掌握,往往对解决最后一题认识、启示之类的题目做起来就非常的轻松了。

再者就是审题,这个虽然说起来简单,但是很少有同学真正的做到好好审题,好好思考然后动手,例如这个材料题的第三小题比较邓小平的经济政策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之间的比较,他们的相同之处,一脉相承的地方。

后面问的是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很多同学在这里回答的时候,都回答都根据本国国情进行改革,以及从理论的角度回答这个题目,但是很多同学都没有注意到具体体现这四个字,具体就要涉及到改革的内容,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再从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的措施着手,他们都是从农业、企业、所有制形式、经济体制、分配方式等角度进行的,这个时候比较起来就非常方便了。

在讲解试题做做试题的时候要知道学生方法,例如我跟学生讲,做到回答特征和特点之类题目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要找参照物。

找到了参照物回答特点就非常简单了,特点简单的来讲就是我有的,别人没有,或者别人有的我没有。

别人和我不同。

找到参照物,特点就非常明显了。

又例如回答历史意义的时候,历史意义就是一方面对历史上社会的进步起来到那些方面的作用,又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

另一方面,就是对于后世甚至现在还有这什么样的借鉴意义,这样学生理解了以后那么回答起来就简单的多了,我们在后期做题目的时候,不仅要考查学生,找到他们知识的不足,还要锻炼他们做题的技巧,方法等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

最后来讲讲学法,学习效率很重要,学习努力的程度和学习效率以及学生成绩实际上不是一道加法题,而是一道乘法题。

学习效率低的话,靠努力使很难弥补回来的。

所以我们要教导学生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下面就要说的是引导学生应该怎么办,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兴趣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

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

·

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二,方法为主

  1.要从整体把握。

历史就是一个宏观整体,所以在学习之前得从整体把握,特别是复习,因为学生已经了解了课本,所以要从整体把握,高中的是专题史,例如必修一就是古今中外得政治史,必修二是经济史,必修三是思想文化史,让学生有个宏观印象。

2.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

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例如必修一总共八个单元,具体可以分为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和历史现象,把每个单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给理清。

  3.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

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4.“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5.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6.解题的思考。

进入高三,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试策略并锻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

策略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而解题则需要注意:

一是“解”,即想尽一切办法解答问题;

二是“思”,即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出解题方法并纠正思维误区;

三是“归”,即将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教材相印证,回归课本。

剖析题目的命题意图、难点、关键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原形和变形关键要素,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

  第三,心态为辅——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这是我们要对高三老师对高三高三同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平常学习历史时,不要太刻意追求每次得高分,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忘了根本——基础知识的学习。

历史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根据自己的规律去学习,到最后让我们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使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上面是自己的一些看法,比较浅陋,不过在接下来我教学生涯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争取能够一步步的走出困境,走出一条光明大道,不让努力的老师辛苦白费,不让努力的学生努力白费,最终让所有人都能证明天道酬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