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744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中学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新校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项目简介

1.1.1项目名称

新校区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某县城的西南方东隔堤顶端,属原某县化肥厂所在地,地方俗称“九龙潭”。

场址东邻原化肥厂职工宿舍区;西邻华阳镇龙湖社区果林基地;南邻华阳镇卧冰社区农田;北面与龙湖商贸城隔路相邻。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

1.1.3建设规模及容

新校区总占地120亩,共建设各类建筑物面积38650m2,项目总资金6040万元。

主要建设容有:

教学楼、科技电教楼、图书馆、综合办公楼、食堂礼堂、学生宿舍、教师住宅以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道路、绿化工程等。

1.1.4项目法人及法人代表

  项目法人:

法人代表:

1.2项目法人简介

创办于193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其深厚、师资力量雄厚、读书氛围十分浓郁的学校。

现有教学班级36个,学生28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0人,其中高级教师36人,占总数的32.7%,中级教师55人,占50%。

全校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总数的82.7%。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个“文明、健康、勤奋、向上”的优良学风已经形成。

近几年来,学校先后有11名学生代表全县中学生参加市读书演讲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3名同学被选送参加全国中学生读书夏令营活动。

先后有14个班级被评为市“先进班集体”,6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110人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

学校号召广大教师“树师表、铸师魂、练硬功”,要求每个教师具有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心,培养教师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和精诚团结、乐于助人的合作精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上有信念、教学上有特色、科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的教师队伍。

目前,已有2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1人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教坛新星2人,省级优秀班主任1人。

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

近年来,该校中考成绩连续保持全县领先水平,2001年为一中理科实验班输送了三名优秀学生,2004年各科人均分数居全县第一。

高考成绩稳步提高,2004年全县高考文理两科状元,2003年文科状元均出自,2004年本科达线200人,2005年本科达线人数260人。

学校获得“高考优胜学校”和“中考优胜学校”称号。

学校于2003年元月初步通过了市示高中评估组的评估验收,并于2005年3月通过复评验收合格。

市教育局以“教基[2005]28号”函同意为市示性普通高中。

1.3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围

1.3.1编制依据

(1)某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4年第42号《关于扩建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纪要》;

(2)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望政办[2005]2号”《关于扩建项目征用土地有关事项的批复》;

(3)某县发展计划委员会“望计综[2005]5号”文件《关于同意扩建工程项目立项的批复》;

(4)某县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5年第5号《扩建新校区规划设计评审会议纪要》;

(5)某县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编号2005字第1号);

(6)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

(7)##省委托市工程咨询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协议;

(8)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3.2研究围

本可研报告的研究围如下:

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组织机构与项目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项目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某县情介绍

某县位于##省西南边缘、长江中下游北岸、皖鄂赣三省交界处,总控制面积1357平方公里。

总人口60.12万人,一面负山,三面环水,地形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呈丘陵—岗地—平原梯状分布,拥有5个淡水湖泊(其中武昌湖水面达13万亩),水质天然无污染,现有耕地面积53.4万亩,可养水面31.6万亩,山场面积15万亩,已被列入全国生态示区试点县。

某为滨江古邑,古雷池所地在,山川毓秀,人杰地灵。

东晋时庾亮在报温峤书中言:

“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遂源于此。

东晋隆安—元兴年间设大雷戌,义熙元年(公元406年)置县,名新冶;隋开皇18年(公元598年),定名某县。

历代名人辈出,有明成化年间著名谏官王瑞,清乾、嘉年间著名收藏家、校勘家和著作家倪模等,白、白居易、黄庭坚、鲍照等均为某留下千古绝唱。

“江水碧如镜,晴空无垢氛,青山遥隔浦,白鸟自成群”,是某的真实写照。

某县在全国处于承东启西,连接西北的战略位置,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腹地。

南临长江,北枕大别山,东依,西连。

长江过境流程65公里,占皖江全长近1/6,沿线建有港口、码头10余处,华阳港常年可停泊千吨级江海轮;国家级重点工程华阳过船闸是##、两省五县市水上交通枢纽。

206、105国道及安九(—)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京九大铁路、民航机场交相呼应,建设中的济广(—)高速公路倚县城而过,即将开工建设的某长江公路大桥连通大江南北,为某构建了快速便捷的立体交通网。

县自来水厂现有供水能力日产1.3万吨,第二水厂日产5万吨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现有11万伏双回路输变电设施年供电量1.4亿千瓦时以上,最高负荷达4.5万千瓦。

程控覆盖城乡,容量达4万门,移动和无线寻呼系统功能齐备。

改革开放以来,某县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工业上形成了纺织、化工、建材、酿造、粮油加工和机械制造等六大支柱产业,尤以纺织、化工最为突出;某县为国家优质棉、出口棉、商品粮基地县和##省瘦肉型商品猪、水产品基地县,农业上优质棉、优质油、畜牧、水产、优质米、林果、蔬菜“七龙共舞”的产业化格局逐步形成。

2.1.2某县教育资源状况

某县1987年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目标,“九五”期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又实现“两基”达标。

全县现有各类学校369所,其中普通中学42所(初中34所,高中8所);职业中学6所(职业初中3所,职业高中3所);小学319所;幼儿园2所。

某县各类学校在职教职工总人数4672人。

其中普通中学1886人,职业中学164人,小学2569人,幼儿园53人。

2.1.3某县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2004年,某县教育事业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基础教育稳步推进,各类教育共同发展。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多次召开动员会、督查会,布置工作,监督执行,使“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同时,民办教育、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也都发展态势良好;二是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管理体制更趋合理。

2004年8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某县实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给全县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

为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全县仅用20天的时间撤销了乡镇教办,成立了中心学校。

三是加强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县教育局年初制定了《某县中小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某县中学教学常规管理条例》、《某县教育督导工作意见》、《某县中小学督导评估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工作,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水平逐年改善。

全县在“到2008年实现一乡镇一所初中、一万人一所完小、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原则下实施了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并采用积极稳妥的方法合理地调配了师资力量。

2004年共争取中央及省级危改项目资金456万元,其他项目资金268万元,安排危房改造项目26个。

虽然取得了以上的成绩,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全县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简陋。

现有校舍中D类危房达7.9万平方米,缺少资金,难以改造,实验、音、体、美等教学器材严重短缺,大多数学校的文体活动、实验操作不能正常进行;二是高中教育规模过小,不能满足群众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全县目前仅一所省级示高中,一所市级示高中,高中教育基础薄弱;三是师资力量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难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四是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两基”水平较低,与兄弟市县差距较大,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均处靠后位次。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

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三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提高艰苦地区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置学科结构,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1.4项目提出的理由

##省座落于某县县城中心。

学校创建于1938年,迄今已有67个春秋,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较强、学习氛围浓郁的治学良校,是四方学子求学之胜地。

2003年1月,初步通过了“市示中学”评估,2005年3月验收合格。

虽然如此,目前校园占地面积仅19亩(宿舍区除外),现有36个教学班,2800余名学生,平均每班学生七十多人,室拥挤,不利于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校园现有大小教学楼各一幢,共39间教室,另有实验楼、图书楼各一幢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办学硬件设施远远落后于周边县、市同级学校,使学校的发展建设一直受到了很大限制。

“普九”以来,由于某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致使全县初中升学率一直徘徊在35%左右,而社会上要求升入高中继续上学的人数逐年增长。

随着县城规模的不断扩大,按照全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要求,高中阶段教育要逐步向县城集中,为发挥优质教学资源的潜力,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县政府决定在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划拨120亩土地用于扩建新校区之用。

新校区建成后,学校教学班级将达到60个,按平均每班50人计算,在校学生数将达到3000人,比现在规模扩大200人,进一步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某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58亿元,现价对比比上年增长15%,扣除物价因素可比增幅为4.60%。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12亿元,现价增长24.54%,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实际增长6.90%;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78亿元,现价增长12.67%,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1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68亿元,现价增长7.05%,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40%;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1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7%,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4%。

工业总产值1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物价因素与上年持平。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8亿元,比上年增长2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

财政收入实现1.0164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885万元,比上年下降0.2%。

农民人均纯收入1831元。

虽然如此,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诸如:

经济增长点不多,科学技术落后,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难以合理开发和利用。

究其原因,科技人才和高素质人才匮乏及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是制约某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竞争愈演愈烈,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