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6067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文档格式.docx

三、发展现代农业问题研究

200913.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问题研究

20091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研究

200915.农机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研究

200916.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00917.加强农业应急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与农村改革问题研究

200918.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问题研究

200919.双层经营“两个转变”问题研究

200920.农村人口变动与土地矛盾研究

200921.需求变化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研究

五、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问题研究

20092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问题

研究

200923.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20092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扩大内需问题研究

200925.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研究

200926.金融危机对农民工就业行业影响调查

200927.农民消费行为和消费状况调查

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导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支撑农业发展的要素大量外流,耕地“非粮化”、农业“副业化”和农民“兼业化”不断加剧,妨碍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增加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要求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

本研究的基本要求是:

1.以不同类型的代表性国家或国内代表性地区的经验教训研究为基础,进行深入解剖和案例分析,探讨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及其经验、启示;

2.剖析工业化、城镇化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挑战,如农业资源和发展要素外流,对农产品供求和农业发展方式的影响等;

3.客观分析工业化、城镇化给农业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如给农业注入现代要素、对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影响等;

4.提出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思路或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注意研究的战略性问题;

5.2009年9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党的十七大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60年来,我国在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方面,既有宝贵经验,又有深刻教训。

本研究要求对此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基本要求是:

1.回顾建国60年来我国工农、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其主要阶段和各阶段的基本特征,总结我国处理工农、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分析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相互影响;

2.揭示现阶段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变化的新特点,探讨我国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3.提出我国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需要注意的问题,或需要防止的倾向;

4.研究我国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主要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思路;

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需要借鉴国际经验。

1.选择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或其他发达国家,分析其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研究不同模式存在的条件和效果,探讨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和国情特点对统筹城乡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注意不同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教训;

2.揭示进入新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

3.探讨当前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条件,注意其与发达国家统筹城乡发展不同模式存在条件的差异;

4.得出对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宏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

分析改革开放市场机制形成条件下,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影响,有利于完善宏观调控政策,更好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1.回顾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历程和特点,展望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走势;

2.从近二十年几次大的宏观调控分析入手,得出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宏观调控与农业发展相互影响的基本结论和主要关系;

3.提出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农业政策选择,注意短期对策选择与长期战略思路的衔接,注意前瞻性、预见性和农业政策的连续性;

4.2009年10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业同世界农业的联系日趋紧密,融合程度不断提高,世界农业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由此导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

因此,在发展我国农业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具有国际视野。

1.分析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重点关注世界农业发展方式和产业组织变化,以及世界农产品供求、价格、贸易变化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2.剖析我国农业在世界农业中相对地位的变化及其趋势,找准我国在世界农业发展中的历史方位及世界农业发展可能影响我国农业的敏感点;

3.探讨世界农业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方式和影响效果的变化,关注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影响;

4.提出应对世界农业变化及其影响,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尽管近五年实现了历史少有的连续增产,但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并未根本建立,“粮食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现象在粮食主产区还比较普遍。

1.深入分析影响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的主要因素;

2.总结和评价近几年来国家出台的调动粮食主产区重农抓粮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3.提出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的政策支持重点、补偿模式和具体政策建议;

4.2009年9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已经建立,农产品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国家主要通过储备、进出口等措施进行间接调控。

但在农产品价格上仍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工农产品比价不尽合理,农产品价格水平总体偏低等。

这不仅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而且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安全。

因此,亟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1.分析我国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以大宗农产品为例,分析和评价我国当前主要的调控措施,如最低收购价、储备、进出口调控等对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生产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作用和效果;

3.借鉴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提出完善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建议;

4.2009年8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多年来,我国生猪市场始终处于“数量少→价格高→利润高→数量多→价格低→利润少→数量少”的恶性循环中,严重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步发展。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对生猪市场的调控非常重要。

1.分析近些年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特点和规律;

2.梳理我国当前调控生猪市场的主要政策措施;

3.分析评价生猪市场调控措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4.借鉴其他国家稳定生猪市场、防止价格过度波动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生猪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有可操作性;

我国既是世界上棉花第一生产大国,又是头号消费和进口大国。

棉花进出口调控政策涉及的对象众多,难度较大。

如何合理安排棉花进出口调控,正确把握进出口时机,既满足国内纺织企业的用棉需求,又避免对国内棉花生产产生冲击,是当前棉花进出口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来,国内外棉花价格大起大落,国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进一步增加了我国棉花进出口调控的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分析入世以来我国棉花进出口调控机制和政策的演变,总结近年来我国棉花进出口调控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2.利用计量模型分析我国当前棉花滑准税、棉花进口配额等政策对国内棉花市场和棉农收入的影响;

3.提出完善我国棉花进出口调控的政策建议;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奶业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的利益关系不顺,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等。

从根本上看,完善奶业利益联结机制,是奶业健康发展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1.通过典型调研,总结各地奶业产业链的利益联结模式和联结机制;

2.总结发达国家奶业一体化经营中奶业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联结模式和联结机制;

3.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可操作性的、符合我国实际的奶业利益联结模式和机制;

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一直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面。

近几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严重受阻,农产品贸易逆差急剧扩大。

在新形势下,如何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值得关注。

1.通过政策梳理结合典型调查,分析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形势,探讨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存在的不利因素和主要问题;

2.研究和分析美国等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框架和主要措施;

3.提出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成本收益状况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农业效益明显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稳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水平,成为促进农业平稳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1.整体分析和典型调查相结合,定量测算近几年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的幅度和结构变化;

2.分地区、分结构分析近些年农业生产收益变化情况;

3.结合宏观经济走势、国际能源价格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成本变化的内在规律和基本趋势;

4.提出稳步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收益水平的对策建议;

5.2009年10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既是科教兴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何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农技推广的积极性,形成确保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认真总结近年来各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做法、模式、经验和教训;

2.深入分析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3.提出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政策建议;

这几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很快,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隐患还比较多。

与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消费要求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加剧的国际贸易形势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

1.分析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分析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

3.总结发达国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和经验;

4.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5.2009年8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今年,国家对农机具购置补贴总额达到100亿元,这是加快农机化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也为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分析现有政策的效果,关注潜在的政策需求,对于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很有必要。

1.总结国内外及发达地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成功经验;

2.深入分析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需求、现状和制约因素;

3.典型调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作业公司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对扶持政策的需求,并对已有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扶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4.提出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扶持政策的建议;

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是加强农业部门能力建设的一件大事。

近年来,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地方对农业执法重视不够,手段不多,力度不大,亟待进一步加强。

1.梳理农业部门执法职能现状;

2.分析当前农业执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提出完善农业执法体制、创新农业执法机制、整合农业执法力量的思路和建议;

4.提出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各种突发事件频繁发生,如重大动植物疫病、严重自然灾害、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等,给农业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迫切需要加强农业应急体系建设。

1.系统分析我国农业应急体系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2.总结近年来我国农业应急体系建设的成功实践;

3.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应急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4.提出加强我国农业应急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是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制度安排是否合理,行使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绩效,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

1.运用法学、经济学等理论,分析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内涵以及与国家、集体农地权利的边界限定;

2.总结分析实践中农民在行使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上遇到的问题、原因和影响;

3.从健全法律、创新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思路和对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

“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

“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指明了方向。

1.分析推动“两个转变”的现实意义以及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关系;

2.总结各地推动“两个转变”的主要做法,不同区域在推动“两个转变”方面的侧重点;

3.研究实现“两个转变”过程中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

4.结合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区域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推进“两个转变”的政策建议;

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等因素,农村土地与劳动力之间的配置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引发了土地方面的一些矛盾,而且由此导致的“有地无人种、有人无地种”更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

如何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缓和农村人地矛盾、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1.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人口与土地之间关系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增长、农业生产者结构变化与土地之间的矛盾;

2.分析农村人口与土地的配置关系变化对农业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

3.总结各地区解决农村人地矛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教训;

4.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农业和农村是农村金融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基础。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深刻变化,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相应地使农村金融需求特征出现新变化,对农村金融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仍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

1.分析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所引起的农村金融需求主体、需求特征的变化;

2.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和改革的基本情况,农村金融改革思路对农业农村新变化的调整与适应;

3.分析农村金融改革应如何进一步深化以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提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20092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应对问题研究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农产品市场需求萎缩,优势农产品出口受阻,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尚未见底,对我国经济和农业发展的影响还在加深,需要进一步加强关注。

1.以深入的调查和翔实的资料为基础,分产业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包括生产、供求、贸易等方面;

2.分析未来一个时期国际金融危机可能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尽可能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挑战和机遇都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3.提出促进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政策建议,突出可行性和针对性,注重实效;

4.2009年9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并在4月、7月各提供一份季度分析报告。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民外出就业机会减少,农产品价格持续下跌,今年农民增收将面临极大的困难。

面对不利形势,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重要课题。

1.与典型调查相结合,分析今年农民增收面临的实际困难和有利因素;

2.对上半年农民增收的前景做出预测;

3.提出近期内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政策建议,要有可操作性;

4.2009年8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并在5月提交一份上半年农民增收预测报告。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内需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

因此,在中央去年提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被纳入进去。

1.以宏观数据资料为基础,结合典型调查,对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状况有个总体的把握和客观的描述;

2.分析下一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对扩大内需做出的贡献;

3.提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内需的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回流。

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

已有政策的实施效果,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和返乡创业情况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关注。

1.以典型调查为主,并利用其他资料数据,对农民工返乡的情况进行描述,包括农民工返乡的总数、返乡后的从业状况特别是自主创业情况进行分析、预测和判断;

2.对已有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

3.了解返乡农民工关于自主创业的愿望和想法,反映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4.提出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建议,注重针对性、实效性;

5.2009年7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外向型、低附加值的制造业首当其冲,企业半停产、停产乃至倒闭现象日益增多,这些制造业也是农民工较为集中的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融危机不仅给高端制造业带来影响,而且对农民工就业的其他行业的影响也逐步显现,如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

金融危机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可能不同,从而对不同行业农民工就业的影响也可能不同。

1.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同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进行深入调查,包括行业总体发展状况、农民工就业及收入变化的总体情况等,调查要涵盖尽可能多的行业;

2.对目前不同行业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不同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

3.对将来一个时期金融危机对所调查行业的影响趋势及原因作出判断和分析;

4.2009年7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并附上调查提纲和问卷。

农民占我国人口总数的70%左右,农民目前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还不高,扩大农村消费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

因此,对当前形势下农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了解,是出台扩大农村消费的政策措施的前提。

1.利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设计详细的调查提纲和问卷;

2.依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选取不同类型的农村地区做典型调查,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保证相当的样本量;

3.对农民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状况均作详细调查;

4.对农民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特点、消费愿望进行深入分析;

5.2009年7月提交最终研究成果(调查报告),并附上调查提纲和问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