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486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大纲Word文档格式.docx

c.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

d.教育投资应以市场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伏动为衡量标准。

14.(判)阿什比认为,人类教育史上曾发生过“四次教育革命”:

第一次革命是将教育的责任由家庭转移到专门的机构(学校的建立);

第二次革命是将书写文字作为教育工具(文字化);

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为教学基本依据(文本化);

第四次革命是光、电、磁等科技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等(光、电、学)。

15.(论述)结合实际谈一谈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一)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

2.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

3.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二)高等教育具有它自身的文化功能:

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首先,文化是社会精神生产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

其次,高等教育是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最主要领域,通过相互交流,高等教育可以发挥其吸收、融合各种文化的功能。

再次,高校通过提供文化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以推动文化的更新。

(三)文化在高等教育中的现状:

在当今,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文化在高等教育中逐渐退隐,文化处于边缘化,荒漠化的状态,因此,高等教育急需文化的回归和潜入。

16.(单&

判)中世纪大学的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是培养专门人才,而科学研究在大学中并没有找到存在的位置和理由。

17.(单&

判)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

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德国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

柏林大学创办的基本原则: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18.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以1904—1913年在任校长范·

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

19.(简答)威斯康星思想提出大学的基本任务是:

第一,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第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

第三,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20.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单选)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三)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21.(多选)如何为社会服务?

A.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才培训等;

B.科技服务,包括科技成果转让、技术咨询等;

C.信息服务,包括利用高校信息库、图书资料等为社会服务;

D.设备开放服务,包括利用高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1.(多选)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2.(判)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主观性、一种观念形态);

教育目的又具有客观性;

3.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目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4.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

2.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

3.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评价作用;

4.高等教育目的具有激励作用

5.(多选)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

1.德与才的关系;

2.身与心的关系;

3.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6.全面发展的教育:

(一)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二)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7.(判)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8.(简答)高等学校智育的主要任务是:

1.通过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开阔的视野,了解人类的过去,关心人类的现在,憧憬人类的未来;

2.通过专业知识教育,使学生具有比较扎实、专精的现代化的专门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了解本专业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领域、最新成果和最新动向。

3.在普通文化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学生各种基本技能和各种专业技能,并使这些技能熟练化为技巧,在动作的速度、准确性、灵敏性、协调性、稳定性上达到较高的水平。

4.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5.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治学作风。

9.(多选)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

主要有三个方面A.教学工作;

B.科学研究;

C.社会实践。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

1.(多选)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

2.纽曼针对大学教育中的过于功利主义倾向,提出了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即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训练心智、培养个人高尚的品德和高雅的情趣;

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

3.(论述题)根据你的理解,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为说”?

(一)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每一种价值取向都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背景);

(二)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这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发挥;

个体本位尊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容易把个体需要强调到不适当位置,并导致教育中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体社会责任感下降。

(三)历史一再证明,任何价值取向的偏执,都有可能给社会或个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和戕害(社会本位的极端如法西斯教育&

个体本位的极端美国享用杜威“实用主义”偏执、自由)。

(四)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4.(单选)杜威论定这种单向抉择属于无谓之举。

他主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

判)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也叫作“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它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其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

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判)专才教育是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它也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首先,专才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

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7.(论述)结合实例谈一谈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的必要性:

一、专才教育是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也叫作“自由教育、博雅教育”。

二、历史一再证明,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专业培养模式的任何偏执都会带来教育的浪费和难以弥补的伤害。

三、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必须谋求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这是因为:

a.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

b.其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

c.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加强文理渗透,在科学教育中加强人文性,并提高人文教育的科学性。

8.(单选)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丁·

特罗指出。

他认为,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其高等教育发展属英才教育阶段;

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

50%以上则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9.(多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一)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

(二)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

(三)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

(四)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0.(判)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目标(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1.(多选)高等教育平等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方面:

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

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

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12.世界银行把教育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

(看一看)在特定的发展时期,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在追求平等的过程中势必带来效率的问题。

13.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

(二)(考过)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

“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1.(多选)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如下:

A.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B.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

C.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多选)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

A.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

B.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C.(中国)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D.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根据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

4.(单选)授予学位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及其可以授予学位的学科名单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公布。

学位授予权力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是校长。

5.(多选)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A.统一的入学考试;

B.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

C.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6.(简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1.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2.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

3.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

4.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7.(单选)所谓职务是与教师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相对应的工作岗位。

教师职务设置的总体原则是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8.(多选)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9.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系统原则;

第二,整体效应原则;

第三,最低岗位数量原则。

第四,动态性原则。

10.高校教师的聘用期限一般为2年,聘任期内工资应与职务挂钩,并享受相应职务的其他待遇。

第五章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1.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一)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法国、意大利、瑞典;

(二)权利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美国;

(三)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德国、日本、英国。

2.(判断&

单选)所谓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就是指高校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它在不受其他组织或个人非法干扰和阻碍的前提下,依法行使教育决策、教育活动组织的权利。

3.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

(一)欧洲大陆模式即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如德国;

(二)美国模式即一种行政权利;

(三)英国模式即以一种行政权利和学术权利相对平衡。

4.1984年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基本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5.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趋势应适当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更侧重学术管理。

6.(简答)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改革趋势:

目前的我国高校改革重点是,在强调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办学效益的同时,应适当地注重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分离,要从体制上进一步提高目前高校中学术委员会机构的地位,加强其学术决策职能。

目的在于建立由高校党委、行政系统和学术系统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机制。

①高校党委作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方针的基层组织,它承担着监督学校各项活动,把握高校政治方向的重要职能,它有权对学校的各项政策实施监控;

②而行政系统则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资源分配方案以及校长的人选等,校长作为行政首脑有权全面裁决高校内部各项事务,或者通过实行一长制树立校长的行政管理权威;

③高等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

7.(简答)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趋势):

首先,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

第四,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第六章高等教育结构(向微观过渡)

1.(多选)宏观结构主要包括:

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

2.(多选)微观结构包括:

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

3.(多选&

单选)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

(一)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二)文化、传统因素(影响:

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三)科学、技术因素;

(四)教育因素

4.(判)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和特点分析:

一、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有称水平结构;

二、科类、专业结构;

三、形式结构:

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不同,可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

四、能级结构:

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五、地区结构

(一)梯度结构模式

(二)中心城市模式

5.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

(1)学术的因素

(2)体制的因素(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1.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2.(多选)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

二是开展科学研究。

三是为社会服务。

3.(多选)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型;

(三)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与群众性

4.(多选)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1.职务结构2.学历结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

5.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

第一,完善教师聘任制。

第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第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6.高校学生的情感发展特征:

①高校学生的情感丰富多彩,并且不断社会化;

②高校学生情感活动的强度大,不够稳定,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比较突出;

③高校学生的情感在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的持续时间更长。

7.(多选)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

(一)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

(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三)群体成员的互动性;

(四)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8.(判断&

单选)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

主要表现为高校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9.(论述题)结合案例谈一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①②③?

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有a.b.c?

①.a.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

b.心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关系:

主要包括高校师生间的认知关系、高校师生间的情感关系等。

教师的魅力来自于道德魅力、人格魅力和道德关怀。

c.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间的关系:

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双方都应履行自己道德义务的关系,这种关系是靠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巩固的。

②.良好的师生关系充满了丰富的教育意义,可以促进和提升教育的效果和效率,但是当前的高校师生关系存在功利化和道德情感冷漠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高等教育的质量,因此,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③.我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注意:

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

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第八章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

1.(多选)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

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

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

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

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3.(多选)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是做人的前提和安身立命之本。

(二)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

(三)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

(四)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4.(多选)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

(二)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

(三)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

(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与国际性一致。

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多选)教学过程除了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特殊属性:

(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

(二)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2.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3.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

(一)独立性的增强;

(二)学习的自主性增强;

(三)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4.(判)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是由认识主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的过渡性所决定的。

5.大学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6.(简答)科学性与思维性相统一的原则:

A.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

思想性是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B.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教师应做到:

a.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b.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c.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7.(考过论述、可能考简答)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知识积累与能力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

能力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知识“养料”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的条件。

要做到知识积累与促进发展两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处于积极的状态。

第二,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三,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8.(论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结合起来:

a.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

b.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c.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9.(简答)如何实现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

①教书与育人相一致、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两原则是为全面实现教学过程三个紧密联系的基本任务而提出的原则,忽视其中任何一条原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影响人才的质量。

②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面向群体与注重个体相结合两原则是为了充分调动参与教学过程全部成员的积极性而提出来的,这两条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有教的积极性,而且学生要有学的主动性;

不仅要求有特殊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要求有一般学生的积极性。

③掌握一般理论与注重实际应用的原则则是贯穿于学习认识活动始终的原则,理论知识要运用于实践,实际知识要上升到理论,经过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化。

这五条原则贯穿于同一过程之中,彼此相互补充,只有全面考虑、妥善安排、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优效果。

第十章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单选)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从层次构成上看(考三次),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程。

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2.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言谈举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

判断)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4.(单选&

判断)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