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385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x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

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

近期:

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

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

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第二章发展条件

第六条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区位良好,交通便利。

南通位于中国“黄金海岸”和长江“黄金水道”结合部的长江入海口北岸,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临近上海,紧靠苏南,区位优势明显;区内交通发达,宁通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南通机场、南通港、通沙汽渡等构成了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而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崇海大桥、宁启铁路、通沪铁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将使南通的交通环境大大改善,南通与上海、苏南的联系将更加紧密,从而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资源丰富,品位较高。

南通市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共涉及8个主类、28个亚类和9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所列全国旅游资源类别的100%、90.3%和61.9%。

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质量,多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

其中狼山和濠河达到国家五级旅游资源标准;如皋古城、如东海上迪斯科、圆陀角和蛎蚜山达到国家四级旅游资源标准;吕四渔家风情、长青沙与开沙岛、东方大寿星园、江海风情园、海安紫石街达到了国家三级旅游资源标准。

文化型旅游资源是南通的主体旅游资源,第一性、首创性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狼山胜境、濠河风光、江海生态、近代城市文化、名人文化与长寿文化资源是南通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旅游资源结构组合良好,尤其是休闲性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旅游后发优势明显。

市场广阔,机遇良好。

南通处于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型结构交汇点,是中国首批开放的沿海14个城市之一,发达的江浙沪旅游区为南通提供了重要的客源市场。

由于得到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客源市场辐射,南通成为来这些城市的旅游者的二级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腹地广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内需的崛起,对外开放度的提高与南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上海都市圈的构建与江苏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2007年园艺博览会在南通举行,世界大城市带论坛项目的启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将使南通旅游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不断优化的交通环境,必将极大地改善南通旅游的可进入性;全省建设旅游强省的宏观环境和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取向给旅游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空间。

环境渐优,支撑有力。

南通市逐步增强的经济实力、不断强化的经济基础、稳步改进的经济体制,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旅游发展重视程度的日益提高,以及南通旅游支柱产业地位的确立和旅游发展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均为南通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条件和发展环境。

第七条存在问题

旅游资源观光吸引功能不够强大,文化资源特别是长寿与名人文化载体不足,旅游产品化程度较低;项目开发力度较小,旅游开发创新不够,拳头旅游产品较少;重工业轻旅游现象客观存在,旅游公共投入明显不足,旅游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宣传促销投入较小,旅游市场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较低;城市旅游主导功能不够突出,旅游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旅游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政府主导的旅游发展机制尚未健全,旅游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旅游产业政策仍需完善;县、市旅游管理队伍薄弱,旅游人才相对匮乏,旅游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第三章目标与战略

第八条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将南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观光、商务、休闲、度假胜地之一,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

区域定位。

融入上海旅游圈,成为扬子江口具有浓厚江海风情的休闲港湾,长江三角洲北翼著名的旅游中心城市,长江黄金旅游轴线和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旅游节点。

性质定位。

以休闲度假、观光游览、商务会展为主导,以江海旅游、长寿文化和近代城市风貌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地。

第九条调控指标

入境旅游。

规划期内,入境旅游接待人次在2010年前、2010~2015年、2015~2020年分别保持27%、9.9%和6.6%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50、80、110万人次左右;旅游外汇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次增长水平,到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4、10.4和16.5亿美元左右。

国内旅游。

规划期内,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在2010年前、2010~2015年、2015~2020年分别保持19%、3%和4%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2000、2400和3000万人次左右;旅游收入增长速度高于接待人次增长水平,到2010、2015和2020年分别达到205、490和1070亿元左右。

旅游总收入与增加值。

规划期内,旅游总收入在2010年前、2010~2015年、2015~2020年分别保持18.8%、19%和16%的年平均增长率水平,到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240、570和1200亿元左右;旅游总收入占当年GDP的比例分别达到8%、9.5%和10%左右,旅游增加值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达到4%、5%和5.5%左右。

第十条社会文化目标

社会目标。

改善南通的城市形象,扩大对外交流,提高南通的知名度,增强南通人民的凝聚力和荣誉感,提高居民的素质,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到2010年南通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9.6~10.4万个,提供间接就业机会45~50万个;2015年提供直接就业岗位11.1~13.2万个,提供间接就业机会55~60万个;2020年为13.7~14万人,提供间接就业机会65~70万个。

文化目标。

保护南通的历史文化遗产,进一步挖掘南通的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和强化南通的特色文化,开发富有南通特色和强吸引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建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环境目标。

南通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面积不断增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到2008年实现城市地面水的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质量指数二级以上天数占90%,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率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市区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6分贝以下,主要景区白天噪声平均值控制在50分贝以下,晚上在30分贝以下,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6.5平方米。

城市旅游总体环境达到舒适、康益和安全。

第十一条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和谐社会和江苏建设旅游强省的发展战略,围绕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和建设旅游强市的大目标,充分利用大交通和上海世博会带来的发展机遇,立足长三角,接轨上海都市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政府主导的大旅游战略,着眼大旅游,营造大环境,开发大产品,实施大营销,发展大产业,推进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两大重点,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加快南通旅游国际化、精致化步伐,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形成以城市风貌和自然风光为依托,以江海旅游为特色,旅游与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格局,将南通建成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和华东地区重要的休闲度假胜地之一,逐步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动力产业。

第十二条旅游发展总体战略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战略。

政府在前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强化政府的旅游管理职能,科学制定旅游发展规划,扩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和旅游市场促销力度,加强部门与区域合作,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大坏境。

同时要完善旅游政策法规体系,积极培育灵活、富有竞争力的市场运作机制和旅游产业主体,鼓励多种经济形式的企业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培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通过政策导向、投资导向以及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实现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化的运作方向的转变。

接轨上海,联动发展战略。

紧邻上海是南通旅游最大的市场优势,接轨上海是南通旅游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南通对外要充分利用上海及长三角的平台优势,错位发展,尤其要重视与上海崇明休闲绿岛定位的自然对接,寻求上海都市圈内的一体化联动发展;对内通过市县联动,系统整合市域内的旅游资源与产品,达到增强南通旅游竞争力的目的。

紧随上海的发展,主动服务上海,找准自身的定位,突出“休闲城市”的旅游功能,扮演好上海的“副中心城市”角色。

资源整合,区域升级战略。

以精品旅游项目建设为核心,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创意开发,重点开发“江海河山人寿城桥港”九个精品旅游系列。

发挥南通濒江临海、人文资源丰富、江海风情独特的比较优势,在传统的观光旅游基础上,注重产品创新和升级换代,建设观光旅游精品、文化旅游名品和休闲度假新品;进一步构建“大南通”的旅游空间格局,提升区域旅游形象;培育规模旅游企业,建立起南通的龙头旅游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关联度良好的企业群;以旅游业为支柱,向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商贸服务和景观房地产等多方面扩张,以项目盘活资产和吸纳资金,不断提高南通旅游开发水平和旅游整体吸引力与竞争力。

城市兴旅,创新发展战略。

城市旅游是南通旅游的核心产品,必须将城市旅游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积极实施“城市即旅游”战略,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要着力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致力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整体形象,大力推进城市功能旅游化、休闲化,完善城市旅游功能,促使南通旅游从单一型观光和粗放型商务旅游向综合型集约化方向发展。

南通沿江沿海地带文脉的限定性不强,地形均一,但范围广阔,生态条件良好,要坚持全面创新的主导方针,不断通过旅游发展战略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和人才创新,营造南通旅游的后发优势。

跨越式前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特种旅游、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高附加值旅游产品和社会化旅游产品,实现由观光旅游产品为主向多样化、综合性和个性化旅游产品的跨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拓展,实现旅游业由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的跨越;大力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和文化品位提升,实现旅游服务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跨越。

加强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教育,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体系,不断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