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甘肃省天水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天水三中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
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
《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
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
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
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
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
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
《礼记·
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
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5日)
1.下列对中华礼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礼制历史悠久,有着很强的凝聚功能,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
B.中华礼制能起到缓和民族矛盾、化解民族冲突的作用,是因为诸民族都能认同中华礼制,都愿意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
C.中华礼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流价值观,进而在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D.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注重道德与理想之道紧密结合起来,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身,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礼记·
郊特牲》中“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强调“尊其义”,在孔子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中有所体现。
B.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自然会包含一些糟粕,但这并不影响其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的趋势。
C.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礼记》进一步提出的“时为大”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华礼制演进需要适时变革。
D.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因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3.下列对本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本文第三段以名家的言论为载体,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本文第四段主要采用道理论证,论述了中华礼制的教化功能并提出“建设礼仪之邦”的愿景,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是,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周有光传
资中筠先生说,周有光先生在民国时代受到了最好的教育,为他的人生打下了最好的底色。
他17岁从常州中学毕业,阅读英文已无障碍。
而考上圣约翰大学,无疑是他最珍视的经历,他因此从一个江南小城市来到风云际会的上海,眼界由此大为开阔。
五卅运动后,周有光转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
三十年代以后,周有光接触的社会,已经远远超出了早年那个以教育、金融为核心的银行圈子。
他在章乃器的提议下加入了救国会,与“七君子”这样一大批有识之士有或近或远的交往。
但他显然不像那些一心投入救国运动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学者,他参与的进步工作更多是利用自己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为那些正在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
有时候他也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1952年周有光先生把自己文字研究方面的文章结集起来,发表了《中国拼音文字研究》。
这些工作虽然在业余时间完成,但周有光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被邀请参加1955年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
这次会议以后,周有光实际上就转向文改会的工作,无意中或许也是本能地避开了接踵而来的、更为激烈的政治斗争的影响。
周有光在加入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后的主要工作是如何建立一个以26个罗马字母为核心、适应所有汉字的拼音体系。
这时周有光发现汉语拉丁化的方案五花八门,需要有一个统一并可行的方案。
周有光为此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明确指出拼音是规范化的普通话,否决了搞一套能拼各种方言的方案,以便真正实现语言文字的改革。
他和他的同事最终一起促成了这个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方案。
从1955年到1958年,这三年潜心的工作,或许暂时排除了周有光心头的忧患,当他大部分从事经济研究的旧日同事被打成右派甚至自杀时,他没有被席卷进去,而且工作成就卓著。
这个时期恰逢中国需要大规模开展扫盲运动,这个运动想要成功就必须有更简易的汉字学习方法。
当政者未见得希望人们识字以后有更独立的思想,但他们希望人民接受社会主义观念的想法一定十分迫切。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觉得知识分子是不可靠的,他们需要更多工人、农民的支持,这样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策大计。
如今看来,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项成功地推进社会进步的策略。
1966年一场更为持久的革命运动开始了。
这一次,已经60岁的周有光也不能幸免了。
1969年他去了宁夏五七干校,在那里呆了将近三年。
置身于荒漠,研究工作中止,周有光的兴趣又回到了经济上。
他研究黄瓜为什么可以在宁夏长得比北京还好,研究宁夏煤炭等资源的利用。
他仿佛又成为了经济学家,他甚至设想如果有好的政策,宁夏也可以成为瑞士一样的好地方。
文革后期,他在这方面的想法还被当地所重视。
周有光的人生留下的故事,是经过他的记忆筛选的,通常是习惯性地过滤掉大量悲剧性的因子,留下最活泼和幽默的部分。
一个人活得久长,经历的事情就多,如果沉淀下来都是怨恨,创造力也很难持续。
他曾经回忆说:
1960—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
我参加的学习小组,由于营养不足,人人身体软弱,学习一会儿就彼此轮流打哈欠,精神疲乏。
这时候,有人回想起曾经品尝过的佳肴,不由自主地谈起美食来。
一个人开了头,其余的人都跟上来,越谈越起劲,好像面前桌上的学习材料变成了一碟碟可口的美味饭菜,大家口舌留香,精神振作,不再感觉疲乏了。
这是精神会餐。
周有光先生做研究工作,与其他学者尤其是学院派学者不同的是,他的研究具有的重要功能是为普通大众服务的,就如拼音方案的制定等,就像他在宁夏五七干校,考虑的是实用型的适合宁夏的经济发展模式。
包括他早期的《汉字改革概论》等著作在内,他所要完成的工作是推进中国的语文现代化,语文现代化为中国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条件。
语文现代化既包含了全民具有文字阅读能力,同时还包括一个更深层次的意义,即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
为此,周有光开始了他退休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拓展工作,这些工作与他前期的语言文字研究一样,始终带有普及常识和提高文化水平的意义。
(摘编自叶芳《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中国最高龄知识分子的百年历程》)
相关链接
①周有光(1906—2017),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语言学家。
他的一生分了几个阶段:
50岁以前是银行家;
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
85岁开始写文章,广泛探讨诸如全球化、中东局势、公民意识等问题,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周有光为那些与延安和共产党联络并组织各种政治活动的人提供便利,主要得益于他并不引人注目的政治色彩和比较自由的身份。
B.1952年,周有光发表《中国拼音文字研究》时,他的身份还是个经济学家,但他的研究很快在文字改革领域受到关注。
C.为统一汉语拉丁化的五花八门的方案,周有光提出了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与他的同事最终促成了今天看来仍然是成功的拼音方案。
D.由于周有光选择了语言文字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年代,他能够不被席卷进去而保全了自己。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在抗战时期,周有光写文章宣传抗日救国的方针大略,这是当时所有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中国当政者希望人民尽快接受社会主义观念,迫切需要简单易学的汉字学习方法,周有光等人制订的汉语拼音方案应运而生。
C.周有光对经济困难时期食物极度缺乏的事例的回忆,说明了精神会餐胜过物质饮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在宁夏五七干校,周有光提出了适合宁夏发展的一些设想。
文革之后,当地政府重视他的这些设想。
E.在周有光看来,语文表达和思想意识的现代化是语文现代化的更为重要的任务,他退休后的工作重点,即在为此而努力。
6.综观全文,周有光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概括。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认识汉斯吗
刘怀远
如果你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张奶奶就会问你:
你认识汉斯吗?
医生,德国人。
张奶奶闺名芝秀,慈惠墩人,十多岁上父母双亡,孤零零的她被汉口的姑妈领了去。
姑妈家住在裕华纱厂旁,迫于生计,芝秀小小的年纪也进了纱厂做女工。
织工从早到晚,两只眼睛总是瞪圆了盯住织机,稍微发现一点毛病,眼到手到,飞快地摆弄梭子,不让织机上出一点瑕疵。
时间不长,芝秀的眼睛红肿起来,肿痛,视物模糊,其中一只眼睛里还流出白色的汁液来。
姑妈先是请来游走的郎中,郎中卖给几包草药。
不想敷用后,眼睛钻心地疼,还看不见东西了。
姑妈又慌忙领着去看保善堂的先生。
先生看了,也是摇摇头,说,可惜了这么漂亮的丫头,还是趁早做手术吧。
芝秀问,做手术能好?
好是好不了,是提早割除了坏眼,不影响以后装个假眼,闺女家家的,怎么说也是爱美。
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诊费先付,至于落个什么后果,与本堂概不相干。
芝秀呜呜地哭,姑妈劝她,别哭了,再哭对眼睛更不好了。
芝秀说,反正是要瞎了的,还能再坏到哪里。
姑妈叹口气,这么年轻的孩子,怎么能没有眼睛呢。
没有了眼睛,这一辈子可怎么过,我可怎么跟你死去的爸妈交代啊。
芝秀说,没了眼睛,我也不活了。
姑妈说,要不死马当活马医,我去请个洋大夫来看看。
就请来了汉斯。
德国人,在汉口开诊所。
汉斯来了,仔细地查看了病情,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没有办法。
芝秀又伤心起来。
汉斯见她抽泣,又用手指在芝秀眼前晃了晃,芝秀眨了两下眼睛。
汉斯又点点头,也许还是可以好的。
姑妈说,能治就好。
快用药吧。
汉斯说,我给清洗干净了,还需要打一针盘尼西林。
你们,打得起吗?
芝秀不知道什么是盘尼西林,姑妈可是听说过的。
那个时候的盘尼西林堪比黄金,一是稀少,二是金贵,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你有这个救命的药吗?
姑妈问。
汉斯点点头。
姑妈就僵在那里。
半天没有说话。
芝秀问,多少钱啊?
汉斯没有回答,而是问,你在哪里做工啊?
芝秀说,纱厂里当女工。
汉斯微微一笑,那要你不吃不喝,半年的薪水。
芝秀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姑妈对芝秀说,秀,别怪姑妈不给你打针,姑妈实在是……
芝秀说,姑妈,我谁都不怪,只怪我自己命苦,自小没了爹,又没了妈,若不是姑妈收留,说不定我早死了,我怎么还能怪姑妈?
眼睛瞎了是命,不怪姑妈,只是今后成了一个瞎子,又要拖累姑妈了。
姑妈也忍不住地哭起来。
汉斯在一旁看看芝秀,又看看姑妈,看看姑妈,又看看芝秀,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
汉斯摸摸大鼻子,挠挠头,说,上帝呀,真是可怜的孩子。
要不这样,我先给小姑娘治疗打针,等你们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给,好不好?
姑妈望望芝秀,芝秀望望姑妈,却看不清。
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汉斯已经用注射器配药了。
盘尼西林注射到芝秀的身体里,没过几天,芝秀的眼睛真的神奇地好了
芝秀找到汉斯的诊所,才看清了汉斯的模样。
芝秀说,谢谢你救了我。
汉斯仔细察看了芝秀的眼睛,高兴地拍拍她的头说,痊愈了,你的眼睛完全好了。
芝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说,我现在还是没钱给你。
汉斯摸了下大鼻子说,我说过了,你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来还。
好的,你去吧,不过你要记住,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哟!
汉斯双眉往上一耸,眼睛透出微笑。
芝秀正想着是回裕华纱厂,还是干点别的。
日本鬼子的炮弹飞来了。
芝秀拉上姑妈跑回了慈惠墩。
日本人被赶走后,芝秀和姑妈又回到汉口,汉口已找不到一个叫汉斯的德国医生,也找不到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
“外国人漂洋过海地来开诊所,那么贵的药,一分钱都没给人家。
”年老的张奶奶逢人便说,逢人便打听。
“你认识汉斯吗?
医生,德国人,不是他,多少年前我就瞎了。
”随着来汉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特意学会了几句英语的张奶奶有机会就拉住外国人,跟人家打听:
我欠着人家药费呢,从没来要过,好人呐。
如果他本人不在世上了,我答谢他的子孙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啊。
”
汉斯,仿佛从没来过汉口一样,没有一丝消息。
张奶奶立了遗嘱,做出她这个年龄老人的惊人之举:
身后捐献眼角膜。
(选自《天池》2016年第3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姑妈得知汉斯有盘尼西林后僵在那里,因为她觉得把侄女死马当活马医无法向侄女死去的爸妈交代,可是不用这药侄女就保不住眼睛,她内心非常纠结。
B.张奶奶逢人便打听“你认识汉斯吗”,这样写符合她年老爱唠叨的特点,同时也表现丁她一心兑现还钱承诺的执着情怀以及始终无法回报的不安心情。
C.日本鬼子的侵略,使芝秀想继续工作的计划落空,也直接造成了她找不到恩人汉斯的结果,从而使她颇受折磨,小说含蓄、深刻地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D.小说善用延迟法,芝秀患上眼疾求医,游走的郎中使她病情加重,保善堂的先生称只能割除坏眼,汉斯上来也说没办法,这使小说波折迭生,扣人心弦。
8.小说一开始就假设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是怎样塑造汉斯这个人物形象的?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
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
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
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
又奏:
“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①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
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②,心力既衰,官事何补。
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因着为令。
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
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帝闻,立命笞之。
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修古奏:
“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
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
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
命罢之。
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
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
会赦复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既没,人多惜之。
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季女泣白其母曰:
“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
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
卷二百九十七·
列传第五十六》,有删节)
【注】①班:
朝官上朝。
②班行:
上朝的位次。
③三院:
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B.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C.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D.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反为所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礼部会试者称为进士,根据排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御史在秦以前仅为负责记录之史官,自秦汉至清,则专司监察,监督巡查中央及地方官吏。
C.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D.“出”,即京官到地方任职,也称“外放”“放外任”,与地方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修古恪尽职守,尽职尽责。
他身为监察御史,监察百官,整肃朝仪,不管是太监侮慢还是宰相失体,他都及时参奏,仗义执言,要求严惩以正典刑。
B.曹修古关心朝政,积极进言。
当他看到有的官员八十多岁心力俱衰却依然在职,于是建议文武官员七十岁应主动退休,概无例外,朝廷据此定为法令。
C.曹修古不惧权贵,遇事敢言。
太后侄儿刘从德死后,朝廷越级任用了一大批刘家亲戚乃至厮役,他极力反对,因此惹怒太后,被削官一级,外放地方。
D.曹修古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在他死后,连扶灵柩回故乡安葬的费用都没有,还是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筹集五十万钱来资助他的家人,才办理了后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早秋山中作
【唐】王维
无才不敢累明时,思向东溪守故篱。
岂厌尚平婚嫁早,却嫌陶令去官迟。
草间蛩响临被急,山里蝉声薄暮悲。
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
【注】①这首诗约作于王维四十多岁的时候,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②尚平,字子平,东汉朝歌人。
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
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
③蛩,蟋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无才不敢累明时”写出了诗人的谦虚,他认为自己没有才华,就不拖累圣明的时代了。
B.诗歌通过“故篱”“蝉声”“柴门”“空林”“白云”等意象,交待了诗人生活的山林田园环境。
C.诗歌符合律诗对对仗的要求,颈联中“草间”对“山里”,“蛩响”对“蝉声”,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于音乐美。
D.颈联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照应题目,写出了早秋山中的安静空寂,给人一种萧索落寞的感受。
E.全诗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描写景物和传情达意,如反语,用典,以动衬静,渲染,比喻等。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在《三峡》中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
“,不见曦月。
(2)荀子在《劝学》中“,”两句以雕刻为喻,正面强调学习应当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成就。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2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次军事演习,蓝队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②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磨刀、补锅等许多曾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传统手工艺正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④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地调整梦想。
⑤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似乎放弃了纯粹的诗学考量,开始把目光从修辞转向情怀,对作家中的“少数”乃至“例外”青眼有加。
⑥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深居书斋十余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A.②⑤⑥B.①⑤⑥C.③④⑤D.①②④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3个百分点,成为促进今年经济增长的最强支撑。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今年,全国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依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D.2020年,江苏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考量内容包括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0项。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一项是()(3分)
网络直播一方面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界线,而即时通讯的功能,以弹幕相互吐槽的方式,①弥补了不少人在现实社交网络的缺憾。
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