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73508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Word格式.docx

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二、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戊戌变法的序幕

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1)背景: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

康、梁发动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

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

(1)成立:

1895年8月,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后又成立上海强学会。

(2)性质: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

(3)宗旨:

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4)结果:

1896年初,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

不久,上海强学会解散。

[名师点拨] 公车上书打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三、梁启超与《时务报》——戊戌变法的舆论准备

1.变法宣传

人物

活动

主张

影响

梁启超

担任《时务报》主笔;

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

(1)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2)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

(4)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谭嗣同

发表《仁学》

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

推动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严复

创办《国闻报》;

介绍《天演论》

借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活动影响

(1)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作用。

(2)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3)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1.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相结合。

2.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3.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的认识

史料一 春秋,诗皆言君主,惟尧典特发民主义,自钦若昊天后,即舍嗣而巽位,或四岳共和,或师锡在下,格文祖而集明堂,辟四门以开议院……①故尧典为孔子之微言,素王之臣制,莫过于此。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史料二 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忆说:

“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的信徒,②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①说明康有为将孔子塑造成为托古改制的“素王”,为变法活动制造历史根据。

②体现了维新思想的深远影响。

(1)结合史料一探究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说明了什么?

提示特点:

将变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说明:

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深刻,但也反映出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阶级特点。

(2)根据史料二分析康、梁维新思想产生的影响。

提示开启了民智,解放了思想,使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政治,维新变法局面逐渐形成。

对康有为维新思想的认识

(1)特点:

把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的儒 

家思想相结合,从传统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

(2)利弊

①利:

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

②弊:

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3)原因

①历史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长期受封建主义正统思想的支配,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整套以孔子为偶像的正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

②现实原因:

进入近代以来,旧的一套已不能应付新局面,国家的危亡、时代的苦难,驱使人们去寻求思想上的新方向,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但是,封建主义的经典不允许他们“离经叛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于是,康有为不得不披上孔圣人的外衣,举起“托古改制”的大旗。

③根本原因:

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导致的。

有人说康有为不敢站着呐喊,而是跪着变法的,这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使得资产阶级在探索过程中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康有为、梁启超及严复的思想主张

史料 人人性善,尧舜亦不过性善,故尧舜与人人平等相同。

①此乃孟子明人人当自立,人人皆平等。

——康有为《孟子微》

不以民为重。

其一切法制皆务压制其民,故不肯注意于内治。

盖因欲兴内治,②不能不稍伸民权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文集》

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

及其有以自存而遗种也,则必强忍魁桀,矫捷巧慧,而与其一时之天时、地利、人事最相宜者也。

③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严复

①说明康有为利用中国传统儒学阐释自己变法主张的合理性。

②说明梁启超重视民众的权利。

③体现了严复的进化论的思想。

(1)根据史料,分析概括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政治主张的特点。

提示康有为:

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梁启超:

提出民权思想。

严复:

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变法的必要性。

(2)根据史料,指出三人政治主张的共同点,并分析历史背景。

提示共同点:

向西方学习,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历史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的加剧;

世界进步潮流的影响。

 

全面理解康有为、梁启超与严复的思想主张

代表作

思想主张

特点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借孔子传播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被梁启超称为“火山大喷发”

《变法通议》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宣扬“民权论”

民权思想动摇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大大推动变法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天演论》

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借进化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理论基础,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一、康、梁维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

(1)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康、梁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都主张变法。

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创办新式学校。

(3)都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的和进步的。

2.区别

(1)早期维新思想只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康、梁维新思想不仅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为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

(2)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

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二、洋务思想与维新思想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2)都主张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2.不同点

(1)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的问题。

(2)洋务派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选择题

1.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

“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

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解析:

选B。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号召商战、争夺利权的主张由早期维新派最早提出。

2.(2019·

枣庄月考)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

“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

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1883年,又说:

“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B.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C.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19世纪60年代,王韬认为:

”从“道胜”“器胜”可以看出19世纪60年代王韬主张中体西用,从“英国”“君民之分亲”等信息看出19世纪80年代王韬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3.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  )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选D。

本题旨在考查对康有为思想特点成因的分析及理解能力,难度比较大。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呈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其思想特点必然由其代表的阶级特点所决定。

4.“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而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持上述观点的是(  )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题干材料反映出的观点是主张进行政治变革,但又反对直接过渡到民主共和制。

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2019·

江西师大附中高二月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政治制度 D.教育制度

选C。

从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中国变法之本在培养人才,培养人才必先变革教育,变革教育、科举的根本在于变革官制即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所以应选C。

6.有学者认为:

“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发挥其言论之效力。

新思想若无本国语言之词汇,不能表达。

”这则材料最能反映(  )

A.中体西用思想

B.康梁维新思想

C.三民主义思想

D.文学革命思想

材料“若无传统学问之素养,便难发挥其言论之效力”,体现出新思想的传播需借助传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与康梁托古改制相符,故B项正确。

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著书立说阐述变法理论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实践,而康梁维新派把维新变法思潮推进为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政治运动。

8.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掀起的主要动因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

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

选A。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资产阶级维新派在这种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

9.强学会成立后不久,两江总督张之洞等人相继加入,这说明(  )

A.强学会为研究儒学的团体

B.张之洞等人与顽固派决裂

C.各省督抚赞成维新变法

D.维新变法运动影响扩大

A项,强学会为政治团体;

B、C两项不符合史实,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与顽固派同属封建地主阶级,各省督抚大都反对变法。

故选D项。

10.梁启超在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时曾说:

“中国受侮数十年,坐此焉耳。

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导其端也。

”据此可知,梁启超主要强调(  )

A.报馆在维新变法中的舆论功能

B.近代中国民间缺乏言论自由

C.戊戌变法的目的在于开启民智

D.维新思想需要结合中国国情

由材料中“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导其端也”可知,梁启超强调利用报馆的舆论功能,大力宣传进步思想,这是开展维新变法、去塞求通的重要途径,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1.(2019·

扬州中学高二测试)维新变法需要理论依托,康有为为了说服光绪帝,费了很多心思,促成了清末一场重要的变革。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康有为给光绪的上书中说:

“诚以守旧者不欲变法,实为便其私图,而往往陈义甚高,动引孔孟程朱,以箝人口。

……臣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能正其本,区区之意,窃在于是。

——康有为《恭谢天恩并陈编纂群书以

助变法请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夫今日欲自强唯有译书而已。

……臣于变法之事,尝辑考各国变法之故,曲折之宜,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斟酌而损益之,令其可施行章程条理皆以备具,若皇上决议变法,可备采择,但待推行耳。

——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

材料三 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宣传变法思想,发动维新运动的主要思想和理论手法是托古改制。

笔者依据故宫新发现的资料,断定康有为另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武器,即仿洋改制。

——王晓秋《康有为的仿洋改制与戊戌维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发明孔子变法大义”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维新变法的原因与思路。

(3)综合参考材料一、二,指出材料三中“托古改制”和“仿洋改制”的具体含义。

评价康有为为了推动维新变法,在思想宣传中采取的主要策略。

(1)根据材料一信息“臣故博征往籍,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能正其本,区区之意,窃在于是”回答。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夫今日欲自强唯有译书而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思路”由“臣于变法之事……可备采择,但待推行耳”可以概括得出。

(3)“具体含义”参照材料一“发明孔子变法大义,使守旧者无所借口,庶于变法自强”可以分析出托古改制的含义是借助孔子权威,把他说成是变法先师,为维新变法找理由;

由材料二“尝辑考各国变法之故,曲折之宜,择其可施行于中国者,斟酌而损益之”可以分析出仿洋改制的含义是学习各国变法的途径与方法。

“评价”结合所学知识从托古改制的合理性和仿洋改制学习西方的经验两个角度并结合取得一定成果来作答。

答案:

(1)目的:

让守旧势力没有借口,让变法有依据,有利于变法的实施。

(2)原因:

为了救亡图存,不得不变法。

思路:

借鉴各国变法的策略,选择适合中国的加以推行。

(3)具体含义:

托古改制,借助孔子权威,把他说成是变法先师,为维新变法找理由;

仿洋改制,学习各国变法的途径与方法。

评价,用托古改制取得变法的合法性;

以仿洋改制取得变法的具体经验;

在当时取得了一定成功,赢得光绪皇帝的认同。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

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

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

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摘编自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待变法的两种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归纳材料二“上书”(上奏)的特点。

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地位。

(1)问,据材料“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与“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可总结出两种态度;

再结合当时的民族危机和个人利益回答出原因。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从上书人员的职位、上书的次数、有无组织等方面进行回答;

第二小问,从维新运动由理论到政治实践的开展方面来回答。

(1)态度一:

支持变法。

他们认识到变法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

态度二:

反对变法。

废除八股取士危害到他们的个人前途和利益。

(2)特点:

上书人员有官员和举人;

上书时间长,次数多;

有组织,但没有统一的领导人。

地位: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或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教材答疑·

名师指津

一、本课测评(教材P131)

1.康有为为什么要改造传统儒学思想为变法活动服务?

提示见本课[史料探究 重难突破]探究点1[论出史出]中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的成因的历史原因及现实原因。

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提示梁启超作为《时务报》的主笔,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如《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等。

在这些文章中,梁启超大声呼吁中国要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要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制度,培养有用之才;

要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梁启超文笔流畅,言辞锐利,富有感情,动人

心弦,大大地推动了维新思想的传播。

所以说,梁启超是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宣传家之一。

二、学习延伸(教材P131)

问题讨论:

在维新宣传中,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政治主张各有侧重,试比较异同。

提示

(1)同:

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观念,都主张维新变法。

(2)异:

梁启超强调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

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

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