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733121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体育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目前,建成“绿茵工程”(笼式足球场)18个、小篮板工程(小篮球场)200个。

3.全民健身工作列入绩效考评

2011年,辽宁省制定了《2011~2013辽宁省迎全运群众体育行动规划》,《规划》把2013年要实现的各项指标以文本的形式确定下来,省政府与各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状,逐条落实群众体育行动规划。

这就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等任务变成了各市政府的工作任务。

从2011年起,全民健身工作占有10个分值。

[2]

4.体育名城创建活动继续深入

2013年,辽宁各市、县结合本地传统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开展特色体育名城创建活动,积极打造城市体育名片。

沈阳市在打造城市特色体育名片活动中,引进了影响力大、感染力强的国家级、国际级的群体活动,各区、县(市)每年举办总计超过600场次的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吸引全市400多万人次参与。

大连市则突出国际化和规模化特点,每年以400余项的品牌活动为引领,形成了“五位一体”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营造出“年年有创新、月月有品牌、天天有活动”的浓厚氛围[3]。

本溪市高度重视武术事业发展,培养出一大批武术名家和优秀运动员,武术已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

本溪市提出了创建“武术名城”的目标,借助迎全运的有利契机,努力将武术打造成为城市的一个品牌、一张名片。

目前,辽宁省大连足球城、丹东毽球城和阜新篮球城获得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国家级体育特色城”称号,其他各市也都在积极创建中。

(二)竞技体育综合实力节节攀升

1.辽宁体育健儿在“十二运”上取得优异成绩

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辽宁体育健儿充分发挥主场作战优势、以“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敢打硬仗、勇攀高峰”的辽宁体育精神,获得56块金牌、145块奖牌,总分3143分,取得了综合成绩榜金牌第二、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展示了辽宁体育的整体实力。

其中,三大球、水上项目、曲棍球、柔道、击剑等项目均显示了超群实力。

在三大球12个小项中,辽宁队全部进入四强,取得17金、9银的成绩,其中U18年龄组男篮、男足都获得金牌,并涌现了周琦、赵继伟、胡延强等希望之星;

本届全运会首次在篮球比赛中增设了U18年龄组的比赛,虽然只是青年组冠军,但这是辽宁代表团在全运会54年历史上首次拿到篮球项目的冠军,开创了全运会的历史。

在辽宁队传统优势项目中,水上项目(赛艇、皮划艇、帆船帆板)继续保持强势,共获得8块金牌;

而男女曲棍球均卫冕成功;

柔道从低谷复苏收获4金;

击剑取得3块金牌。

另外,辽宁队在自己的新兴项目上也收获不小,高尔夫首次进入全运会,辽宁在该项目上夺得全运会上首个男团冠军,载入史册;

花样游泳和跆拳道都有1块金牌,沙滩排球也力压上海、江苏高手获得金牌;

在艺术体操项目上,辽宁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

这些都为辽宁代表团取得金牌第二、总分第一的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2.竞技体育人才辈出

第十二届全运会,辽宁以李娜、郭跃等10位奥运冠军领衔的928名运动健儿的强大阵容出征“十二运”,他们参加了全部31个大项277个小项的角逐。

辽宁体育代表团总人数、运动员参赛人数、参赛项数均达到了历史最佳,是国内最大的代表团,创下历届全运会之最。

运动员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14岁,平均年龄22.5岁,跨度达到34岁。

其中,年龄最大的为男子射击飞碟项目运动员许宏涛;

年龄最小的为艺术体操团体项目运动员刘紫欣。

全国运动会的重要功能就是发现、选拔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进入国际赛场为国增光的目的。

作为体育大省,辽宁体育代表团一直以“全运练兵、奥运增光”的态度,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为国效力。

多年来,辽宁为国家输送了近万名优秀体育人才。

辽宁选手共获得405个世界冠军,其中28名运动员获得了34枚奥运会金牌,排全国第一名。

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辽宁体育健儿一举夺得8枚金牌、25枚奖牌,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

这些骄人的成绩不仅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充分体现了辽宁的体育实力,展示了辽宁人民的精神风貌。

本届全运会辽宁共有10位奥运冠军出战,分别是击剑奥运冠军李娜、孙玉洁,体操奥运冠军郭伟阳,乒乓球奥运冠军郭跃,羽毛球奥运冠军于洋、杜婧,赛艇奥运冠军唐宾、张杨杨,以及柔道奥运冠军杨秀丽,他们的完美表现都证明了辽宁体育强省、体育大省的不俗实力。

3.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加强

2013年,辽宁省认真贯彻执行《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对省级优秀运动队进行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高效益,促进优秀运动队与业余训练均衡发展。

为有效遏止人才不合理的外流,恢复三级训练网的造血功能,辽宁采取有力措施,从体制、机制、政策、经费上全面加强后备人才培养。

辽宁成立了青少年管理中心,提高了输送费标准,积极申请建立了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和省级后备人才基地。

充分利用竞赛杠杆作用,出台政策,加大了奥运会、全运会成绩计入省运会成绩的奖励力度;

调整了项目布局,对有条件的院校和市区配备了编制,调动他们培养输送人才的积极性,这些有力措施使辽宁体育后备人才的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显著提高,辽宁体育人才库重新恢复了造血功能。

在“十二运”前,辽宁体育后备人才已经超过了30000人。

在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开展的“新周期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认定中,辽宁省有33所基层体校达到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争创标准。

与上一个周期相比,辽宁省国家级基地体校数量增加了9所。

县区级体校表现突出,新增加7所。

另外,近年来,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意见》、《辽宁省体育局贯彻落实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

2013年,辽宁省第二批退役运动员共计15人分别到8个训练单位和3个直属训练单位进行实习,并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

5月,辽宁省举办了为期15天的优秀退役运动员健身教练转型培训班,来自省内6个训练单位13个项目的26名退役运动员报名参加本次培训。

10月,省体育人才开发中心举办了辽宁省退役运动员职业转型工作联络员、领队培训班,来自13个训练单位的36名联络员及领队参加了为期4天的培训。

这些积极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的举措,都起到了凝聚军心、遏制人才外流的较好效果。

(三)体育产业整体实力逐步增强

2013年,辽宁省继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紧紧抓住承办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有利机遇,开启了体育产业全面发展的新征程。

辽宁已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制度先进、管理规范的体育产业发展体系和运行机制,拉动了辽宁省体育消费,优化了产业结构,扩大了就业范围,极大地满足了辽沈乃至东北地区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产业需求,为培养和实现辽宁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体育彩票为龙头的体育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2012辽宁体彩年销量实现三年三跨越,由2010年的23.4亿元、2011年的35.8亿元到2012年的52.3亿元,屡创历史新高。

2013年辽宁体彩继续巩固强市市场地位,挖掘潜力,改善弱市销售现状;

继续做强优势产品。

截至2013年9月,辽宁省体育彩票的总销售量累计363711.12万元,与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9.4%,全国销量排名第10位,综合排名第5位[4]。

全省体彩销售规模也在不断地壮大,销售网点从成立之初的800家增加到了现在的6000余家,直接安排就业岗位近2万个,体彩公益金为辽宁省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尤其在筹备、召开第十二届全运会的过程中,体彩公益金为辽宁省各支队伍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四)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2013年,辽宁省完成了“十二运”的体育场馆建设。

辽宁省在控制场馆建设标准和规模上下了足够的功夫,本着“节俭办全运”的原则,以服务保障“十二运”为中心,始终坚持“能利用的不改建,能改建的不新建,能简修的不大修,能临建的不搞永久建设”[5],“十二运”新建比赛场馆25个,占117个场馆总数的21.4%,远低于国家要求的30%的比例。

25个新建比赛场馆中,9个建在高校,这是“十二运”组委会的一次尝试,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文化体育生活,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赛后持续利用的问题;

为了使体育场馆均衡布局,还有6个场馆建在了一直没有体育场馆的盘锦市和葫芦岛市,这为两市人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余10个场馆是纯粹为全运会新建的,占场馆总数的8.5%。

沈阳作为“十二运”的主赛区,承担着“十二运”开、闭幕式和1/3以上赛事的任务,共需40个比赛和训练场馆。

除筹备北京奥运会时新建的“一场三馆”和在沈阳8所高校新建9个场馆外,其他都采用了临建和改建的方式,节省了大量资金。

二2013年辽宁省体育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体育发展面临瓶颈

1.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省内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金投入多少带来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由政府投资新建的体育设施在数量上是不同的,因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社会提供的体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

在专职体育管理人员配备的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距;

组织的各项活动、赛事也因资金投入不足而出现明显的差距。

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是实现群众体育均衡发展的重中之重。

2.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

辽宁城市人口密集,农村人口相对分散,在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上,城市在发展体育人口上占有明显优势。

农村群众体育发展滞后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经济条件有限,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条件,另一方面健身锻炼的意识较弱,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较小

近年来,辽宁省在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方面,做了很大投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到2015年,预计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8万人。

尽管数量连年增长,但与辽宁省庞大的健身群体相比,依然显得供不应求,无法满足广大健身人群的需要。

(二)竞技体育发展空间有限

1.人才流失严重

辽宁作为体育大省,在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上有着传统构架和优秀梯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成为向国家级、省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最多的省份之一。

而外省市在体育人才的基础建设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缺少优秀的体育苗子,为了促进本地区体育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通过大幅度提高运动员和教练员待遇的方式,来吸引辽宁籍的运动员,从而导致辽宁省运动员数量逐渐缩水,年龄也出现了断档。

比如广东等省的乒乓球项目,江苏等省的竞走、跳远项目,广东的自行车项目、赛艇项目,上海的皮划艇项目等都不乏辽宁籍运动员。

这不仅影响具有辽宁特色的体育人才培养和输送机制,而且随着人才的不断外流,进一步降低了教练员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辽宁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优势项目发展空间有限

重竞技项目水平下滑,球类等集体项目水平有待提高。

辽宁省三大球与国内领先战队存在一定差距,篮球表现得最为突出,“十二运”辽宁女篮无缘前三,占据主场作战优势的辽宁男篮,以63比69不敌实力强大的广东队,在全运会史上第4次屈居成年组男篮的亚军;

青年组U18女足不敌河南队,成年女足仅获第4名;

男排并未实现冲金梦想。

这些足可以看出,辽宁省在优势竞技体育项目上还有提升的必要。

3.后备力量亟待提高

辽宁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的确很强,但客观上也存在着后备人才乏力的现实问题。

球类、田径、游泳等优势项目后备力量不足日益凸显,梯队建设不尽如人意,培养重心多集中在一线队伍,忽视了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能进行源源不断的人才输送,影响了整个队伍可持续发展和总体竞争力。

(三)体育产业基础薄弱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辽宁省体育休闲娱乐产业发展中,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一问题十分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

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相对于体育用品等行业来说,休闲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发展滞后,而两者相比,竞赛表演业又在整体上落后于健身娱乐业;

体育休闲娱乐项目开发和建设存在很严重的“低度化”和“同构化”现象,阻碍了体育休闲娱乐产业的发展。

2.对体育休闲旅游开发不足

在欧美,体育旅游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市场。

以滑雪旅游为例,瑞士每年接待外国游客1500万人次,创汇70亿美元[6]。

而辽宁的体育旅游资源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营业收入在整个辽宁体育产业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很少。

但应该看到的是,辽宁的体育旅游资源仍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辽宁体育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体育休闲旅游定将为辽宁旅游业带来莫大商机。

3.体育彩票的管理缺乏规章制度

虽然辽宁省体育彩票的发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同其他发达省市相比较,目前在体育彩票管理方面还需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除了要执行国家体彩中心颁布的发行管理制度,还要有一套针对辽宁的地方性发行管理制度。

4.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匮乏

经验丰富的专业管理人才是体育市场营销成败的关键因素。

据调查,辽宁省从事体育产业管理的人员中,只有2%左右从事体育经济管理专业,而他们之中真正既懂体育又懂管理的人员更是寥寥无几,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知辽宁省体育产业管理人员培训情况,从来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占67.9%,偶尔接受培训的占30.1%,经常接受培训的占2%[7]。

(四)体育基础设施资源分布不均衡

随着辽宁省近几年来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投入到体育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也在逐年递增,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陈旧落后的面貌,新建了一些大型的体育场馆和健身活动场地。

但这些明显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和健身文化需求,与其他省份相比,辽宁省人均占有体育场地器材水平较低,而且城市优于农村,沿海强于内陆,存在明显的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特别是目前的体育场馆大多类型单一,以服务和保障各项赛事为重点,有的仅仅为竞技体育训练和竞赛专用,有的甚至挪作他用,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三后全运时代辽宁省体育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把群众体育“做实做亮”

1.积极推动全省各级政府认真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

加大对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检查督导,充分发挥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制定和实施全面健身发展规划,调整和充实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强化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保障,努力形成以各级人民政府为核心,体育行政部门协同组织,社会各方支持和参与的工作格局。

2.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

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事业性体育机构为骨干,以社团性体育组织为助手,以群众性体育健身组织为基础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组织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建立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组织,充分调动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各行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

进一步规范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的体育工作机构和体育组织,配备专兼职体育干部,完善和提升基层体育健身组织的专业度;

构建覆盖乡村、社区、街道的群众体育指导站,打造十分钟健身圈,为百姓健身搭建平台,同时,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从专业的角度为百姓健身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

3.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体育健身服务圈和浑河全民健身长廊的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园专项体育设施和社区、村屯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建设。

[8]认真实施辽宁省全民健身体系“十个一工程”,积极配合国家体育总局在辽宁省配套实施的“雪炭”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各项工程建设,努力实现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覆盖的目标。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社区多功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构建集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群众体育活动场地。

4.深入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以综合性群众体育运动会、大型群体活动为引导,以精品活动为品牌,以开展群众身边的活动为主体,借助筹备、举办十二届全运会的影响力,举办有规模、有影响、示范性的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形成人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局面。

通过举办辽宁省首届体育大会、“五点一线”环海自行车接力赛、大连万人徒步大会、鞍山千山登山大会、丹东马拉松比赛等传统特色体育活动,努力打造辽宁省群众体育活动精品;

以贴近群众身边体育活动为重点,倾力打造“公园体育”和“广场体育”活动品牌。

(二)进一步发挥优势,把竞技体育“做精做优”

1.深化改革,完善竞赛体系

充分发挥省运会杠杆作用,进一步完善省运会竞赛制度、竞赛办法,结合奥运会和全运会的规律、特点,在省运会规模、项目设置、竞赛编排、计分办法、管理手段、监督措施等方面进行适当调整,从制度上堵塞可能出现的赛风赛纪问题漏洞,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省内竞赛管理制度,促进全省体育竞赛健康发展。

2.发挥优势,调整项目布局

不断巩固和发展辽宁省的优势体育项目,深入探索和把握项目规律,引进国内、国际先进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改革管理模式,加强科学训练手段,努力提高训练水平,实现突破性进展。

进一步加强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的竞技实力,逐步建立起以省为主、各市为辅、特色体育俱乐部为补充的项目布局体系。

充分调动省、市、高校和体育俱乐部的积极性,支持有条件的市、高等院校以及社会俱乐部成立高水平运动队,承担全运会任务,填补辽宁省空缺项目,举全省之力,形成辽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集群化的发展格局。

3.突出重点,加强竞技体育人才基地建设

全力推进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坚决贯彻落实辽宁省“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每年坚持业余训练的总人数达到并保持在2万人左右,每年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200名左右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9]的指标。

充分发挥辽宁省新建体育场馆设施优势和竞技体育人才资源优势,探索与国家体育总局项目管理中心合作的新模式,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在辽宁省更多地设立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要把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职业体育俱乐部作为培养后备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为辽宁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4.夯实基础,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办法》,注重提高运动员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尤其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的教育工作,完善优秀运动队的文化教育体制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体育人才队伍。

建立和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各类竞技体育优秀人才的选拔、培训、培养制度,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和推动各市、县(市、区)体校和俱乐部的建设,加大对县级业余训练工作的扶持力度,制定更加合理的运动员输送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5.抓住机遇,积极承办国内外重大比赛

坚持政府扶持、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参与策划、市场运作等手段,激活辽宁省体育竞赛市场。

全省各市及县区都要以新建体育场馆为依托,积极谋划吸引各类国际专业赛事到辽宁举办,有效利用全运会体育场馆,力争全省举办世界级体育赛事1~2次,承办具有一定影响力、较大规模的洲际或国际赛事3~5次,承办全国性体育赛事30次以上。

通过举办各项赛事,拉动辽宁省体育竞赛市场,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多元社会功能和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发展。

(三)努力培育体育市场,把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1.要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组织

全省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领导,要设专门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体育产业工作,研究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体育产业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2.建设辽宁省体育产业发展体系

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将辽宁体育产业打造成为“东北地区体育产业总部经济区和东北亚体育产业发展聚集区”。

建设以职业体育竞赛、体育场馆开发、体育资产融资、体育彩票发行、滨海体育、高校体教结合等政府为主导、本体产业为核心的辽宁体育产业支柱性发展体系;

建设以体育健身娱乐、体育无形资产开发、冬季体育产业、体育用品装备制造、体育康复医疗等市场为主导、相关产业为辅助的体育产业市场性发展体系;

建设以盘活体育资产为目标、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体办产业为补充的体育产业增量性发展体系。

3.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

加大对体育休闲产业的政策倾斜力度,通过完善税费优惠政策,加大投融资力度,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制度保障体系,为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体育产业的立法以及各项法规,根据社会经济形式的变化出台新的法规,根据实践操作不断修订和完善旧法规,使之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需要,从而引导和推动体育产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4.做大做强体育彩票市场

充分调动省、市两级体育彩票发行部门的积极性,加强体育彩票投注站建设与管理,改善体育彩票品牌结构,拓宽销售渠道。

巩固和发展辽宁省足球彩票优势,研究和开发新的足球彩票玩法。

大力推广网上投注、电话投注等新型投注方式,推行在线即开、视频彩票等运行方式。

进一步优化全省体育彩票发行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推进体育彩票投注站向专业化、专营化方向发展。

努力实现体育彩票发行量国内排名与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目标。

5.加强体育服务业市场开发

积极承办常规性国家级体育赛事和联赛;

加强体育旅游产业资源开发,与旅游部门合作开发辽宁省集旅游、观光、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推进区域性经济增长;

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加强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

强力推进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体育旅游业和体育用品业等相关业态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四)加强对全运会场馆的开发利用,把赛后运营管理“做新做活”

1.引导居民扩大体育消费

公共体育场馆的收入来源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居民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