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72853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3.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9认识液体教案教学设计文档格式.docx

课前活动

互动交流

互相介绍

调动氛围

一、情境激趣,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探究

1.视频情景激趣:

消防员用水枪灭火,战士用钢枪消灭敌人,子弹不同,作用不同。

2.看图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液体?

3.引导提问:

这些液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展示实物并提问:

流动的烟雾和沙子是液体吗?

为什么?

1.看视频后讨论:

两种枪的“子弹”有什么不同。

2.观察图片,判断哪些物体是液体。

3.讨论交流:

这些液体的共同特点。

4.讨论交流:

烟雾虽能流动,但是烟尘颗粒本身体积不变。

沙子流动时也没有改变颗粒形状。

都不是液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钢枪子弹是固体,水枪“子弹”是水,不是固体。

初步识别液体,了解学生前概念。

认识液体的共性。

初步直观感受液体,观察到烟和沙子不是液体。

二、观察,比较液体的性质

1.实物展示四种液体。

2.指导控制变量设计实验。

指导游戏规则,控制无关变量,调整变量,突出因果变量。

指出不同种类液体,粘稠度、颜色、轻重可能不同。

3.游戏:

哪种液体跑得快?

嗅觉大比拼(要求蒙眼闻气味);

透明度排排队。

巡视指导

1.认识四种液体。

2.设计游戏规则。

起点、起跑时间、坡度、液体质量多少等要一样,只有液体种类不同,造成粘稠度不同。

3.游戏活动:

液体赛跑;

嗅觉大比拼(蒙眼);

记录现象并交流。

认识常见液体

指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突出因果变量。

 

观察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

体会控制变量做对比实验,明确因果变量。

三、测量液体的体积

1.实物展示量筒、量杯

2.视频:

认识量筒使用方法。

要求带着问题“怎样使用量筒”看视频。

3.演示实验:

用量筒和量杯测量50ml水。

指导:

会放量筒(或量杯)于水平桌面上、会倾斜倒入液体并滴管补充液体、会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水银是凸液面)齐平看示数、会既有数字又有单位地记录液体体积。

1.观察量筒、量杯

2.看视频,认识量筒的使用方法。

3.看演示实验,明确测量方法。

4.分组实验:

测量20ml水、20ml油。

说出方法和注意事项。

认识测量液体体积工具——量筒和量杯,并能正确使用。

明确使用方法。

反复训练强化,培养测量液体体积的技能。

四、比较液体的质量

1.提问:

20ml的水和20ml的油,质量相等吗?

2.演示实验:

电子台秤测液体质量。

方法一、先测容器质量,再测总质量。

算出液体质量。

方法二、容器放置在台秤上,点按“归零”或者“去皮”。

然后直接测量出液体质量。

3.巡回指导。

1.用量筒测量20ml的水和20ml的油。

2.用电子台秤测量20ml水和油的质量。

记录数据并比较。

明确:

去掉容器质量才是所测液体的质量。

复习巩固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

学习并训练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

会分析数据发现同样体积的不同液体,质量一般不同。

五、认识水平面,应用水平仪

1.提问:

你在哪里可以看到水平面?

有什么办法更容易观察水面?

2.演示制作:

实验室的水平面。

3.实物展示:

水平仪

4.视频:

水平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5.提问:

你能用水平仪确定物体表面是否水平吗?

6.拓展:

激光水平仪

1.交流:

哪里有水平面。

水面放漂浮物有利于观察水平面。

2.制作水平面并观察

3.小组认识:

水平仪。

4.观看视频,交流水平仪的使用方法。

5.实际测量课桌、讲台、窗台等物体表面是否水平。

6.观察激光水平仪

1.认识到静止液体表面一般保持水平。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观察水面。

2.观察水平面。

3.认识测量工具。

4.明确使用方法。

5.运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认识现代工程工具。

六、总结所学,课后延伸

引导归纳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活中液体还有哪些作用?

1.说一说:

本课的学习收获和体验。

2.了解液体多种作用。

归纳总结,认识液体特性,培养测量液体体积、质量的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强化科学很有作用的意识。

【板书设计】

液体:

没有固体形状,容易流动,有确定体积和质量的物体。

如:

水、牛奶……

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体积

用电子台秤测量液体质量要减去容器质量(或去皮)

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水平,我们称之为水平面。

水平仪:

利用水平面判断物体是否水平的仪器。

激光水平仪

(建议使用磁贴板书,节约时间)

8、认识固体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

8、认识固体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基本性质,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知道不同的固体,有不同的测量方法。

3.辨认固体的形状、大小变化后的情况,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重点

认识固体的性质,知道固体的形状或大小,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改变,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难点

认识到固体的性质,不会因为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改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面粉、盐、沙子、玩偶、玉米粉、积木、粉笔、蜡烛、纸张等各种各样的固体,水、牛奶、食用油等液体。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物体,看看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初步认识固体和液体。

教学过程

旁注

课前准备:

教师在每小组实验桌上摆放好实验器材,在教室的窗台等部位摆放矿泉水、食用油、牛奶等液体。

一、导入新课

出示单元小诗:

固体大小有形状,或圆或方有质量。

外力作用会变样,质量不变莫慌张。

液体可就不一样,日常都要容器装。

摇一摇,晃一晃,想变啥样就啥样。

学生读一读这首小诗,初步了解小诗的内容。

全班交流:

这首小诗写了哪些东西?

(固体和液体)

固体和液体分别有什么特点?

学生再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固体和液体的特点。

教师引导:

固体和液体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这个单元我们就来研究固体和液体。

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固体。

二、辨别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

大家先来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东西是固体?

哪些是液体?

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并把这些物体分为固体和液体。

固体:

黑板、墙壁、玻璃、窗户、课桌、凳子、讲台、电脑、实验桌上的玻璃器皿等等都是固体。

矿泉水瓶中装的矿泉水、牛奶、食用油等等。

刚刚大家分的都很准确,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这些也是固体吗?

投影出示纱巾、面粉、食盐等等物体,引导学生说一说它们是不是固体?

教师相机出示显微镜下的食盐晶体,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颗粒虽然比较细小,但是它仍然有一定的形状,因此属于固体。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归纳出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因此,无论是纱巾、面粉,还是食盐,他们都属于固体。

要想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固体,不能只从大小,形状上判断。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是固体,进一步加深对固体的认识。

引导学生填写好活动记录单。

三、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固体都具有固定的形状,不过,每一样物体的形状都不一样,那么我们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

接下来,请大家试着比较下面三组固体的体积大小。

第一组:

三组积木

出示积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哪一组积木的体积比较大?

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怎样才能比较这三组积木的体积大小?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本小组使用的方法,如果方法合理,我们可以当场验证一下,看能不能比较出这三组积木的体积大小。

教师小结:

比较这三组积木体积的大小,我们可以把积木进行拆分,如果每块积木的形状和大小一样的话,就可以采用数积木的方法进行比较。

第二组:

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

出示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引导学生看一看,预测一下这一堆面粉和一堆玉米粉,谁的体积大?

学生进行预测,有的预测玉米粉的体积大,有的预测面粉的体积大。

教师趁机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先分小组交流自己的办法,再进行全班交流,看谁想的办法更加合理,教师将比较好的方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选用自己认可的办法来进行实验,看看玉米粉和面粉谁的体积更大?

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使用的方法以及实验的结果。

设计说明:

此处建议使用透明的玻璃杯测量的办法,把面粉或和玉米粉分别装入玻璃杯中,然后用尺子量一量面粉和玉米粉的高度,谁的高一些,谁的体积大,反之,谁的体积小。

第三组:

两个玩偶

出示两个玩偶,引导学生预测,哪个玩偶体积大。

学生预测玩偶体积的大小,并想办法证明自己的推测。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想出的办法,看看谁的办法更加合理、有效

预测:

方法一:

埋盐法

具体操作方法为:

取足量的盐,利用量杯测出盐的体积,把玩偶埋入盐中,测出玩偶和盐的总体积,看谁的总体积大,那么玩偶的体积就大,反之,玩偶的体积就小。

方法二:

可以把盐换成沙子、玉米粉、面粉、米等等。

方法三:

如果是塑料玩偶,或者其他不吸水材质的玩偶,可以使用水来测量玩偶的体积。

各小组使用自己认为合理有效的办法,来进行验证。

全班交流,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

刚才比较三组固体的体积大小,我们分别使用了数积木、用量杯量、埋盐法。

其实比较固体大小的方法非常多,比如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把物体埋入水中,把物体埋在沙子中等等方法,只要能把物体的体积测量出来,都可以使用。

引导学生完善好实验报告单。

四、他们还是固体吗?

我们刚刚了解了固体的特点和体积。

如果一个固体形状发生了改变,大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物体还是固体吗?

出示图片:

敲碎的粉笔、剪碎的纸、切碎的蜡烛

学生说一说这些物体还是固体吗,并谈一谈自己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没有变的东西认识到,尽管物体的体积、形状发生了改变,但是,构成这些固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所以,他们仍然是固体。

出示一座山的图片,引导:

这座山上的岩石,经过数百万年的风吹日晒雨淋,最后会变成什么?

他们还是固体吗?

山上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会变成细小的沙粒石子,不过,因为构成石头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因此,他们还是固体。

出示自然界中岩石的变化图,引导学生仔细观看,直观的感受岩石的变化过程。

总之,无论固体的大小怎样改变,形状怎样改变,只要构成固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那么,他们仍然是固体。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固体,知道了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尽管有时候,固体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大小会发生改变,但是构成固体的物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它们还是固体。

下一节课我们将初步认识一下液体,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板书

设计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大小、体积和质量

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08认识固体课课练课时练习

8认识固体

基础达标练练全基础知识轻松实现达标

1、填空题。

(1)固体有确定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________或________,但构成物体的________没有改变。

(3)要比较两堆粉末的体积的大小,可以将两堆粉末分别装入相同的玻璃杯中,然后用________和________记录粉末在玻璃杯中的________。

2、判断题。

(1)橡皮泥的形状会改变,所以它不是固体。

()

(2)纱巾没有确定的形状,它不是固体。

(3)固体都是硬的。

(4)固体都是不透明的。

(5)面粉在揉成面团之前不是固体。

3、选择题。

(1)下列物体属于固体的是()。

A.洗发剂B.玻璃球C.牛奶

(2)下列固体中,最大的是()。

A.

B.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变得破碎了,破碎的岩石不是固体

B.固体的形状各异,我们无法准确比较它们的大小

C.食盐是固体的小颗粒

(4)妈妈给佳佳买了两个玩具,佳佳想比较它们体积的大小,于是用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这利用的是固体()。

A.有确定的体积B.有确定的质量

C.受到外力作用能改变大小

4、连线题。

石头

牛奶固体

书本不是固体

酱油

能力提升练提升训练拓展探究

5、实验分析。

(能力指数★★★)

(1)仔细观察下图,说一说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

(2)固体有哪些特点?

(3)吃面包时掉的碎屑是固体吗?

6、综合应用。

(能力指数★★★★)

从前,有甲、乙两人向国王献上两颗宝石,他们都说自己的宝石更大。

甲的宝石更长,乙的宝石更厚,用肉眼不能分辨出哪颗宝石更大。

国王问丞相如何判断哪颗宝石更大,如果你是丞相,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写出两种方法)

8.认识固体

1.

(1)形状体积质量

(2)形状大小物质状态

(3)尺子笔高度

2.

(1)×

(2)×

(3)×

(4)×

(5)×

3.

(1)B

(2)B(3)C(4)A

4.

5.

(1)面包、鸡蛋和玻璃杯是固体,杯中的水不是固体。

(2)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3)面包的碎屑是固体。

面包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大小,但物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6.(方法不唯一)方法一:

在两个相同的杯中加等量的水,再将两颗宝石分别放人两个杯中(两颗宝石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比较哪个杯中的水面高,哪个杯中的宝石体积更大。

将两颗宝石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杯中,再向两个杯中倒入相同体积的盐,将宝石埋上,比较哪个杯中的盐的表面高,哪个杯中的宝石体积更大。

10.固体的混合与分离

本课是依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相关内容标准建构的。

本课通过研究固体的混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测量的方法、比较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解释固体混合前后体积变化的原因。

同时对探究技能“测量”进行了培养和训练,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然后通过研究固体的分离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根据物体特征或材料性能将物体进行分离的方法。

在本单元《固体与液体》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具有代表性的固体物质——石头,具有代表性的液体物质——水,学习了如何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以及如何用科学语言做出描述,具备了一定的观察、类比、描述、归纳事物性质的能力。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1.知道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化。

2.知道将不同的固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混合或分离固体的例子。

1.能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量混合前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

2.能用科学的方式记录测量出的固体的质量和所占空间,并用科学语言描述测量结果。

3.能通过观察、比较,对测量中固体混合前后占据空间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做出解释。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量并探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与同学合作举例说明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通过测量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的活动,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的空间变化。

通过讨论并使用不同方法分离不同固体混合物的活动,认识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固体混合物分离开。

工具:

天平、量筒(干燥)、称量杯、混合桶、塑料勺、纸漏斗、筛网

材料:

黄豆50克、绿豆50克、玉米粉50克

其它:

记录单、课件、视频资料

备注:

演示用材料用玻璃杯装,学生用材料用塑料杯装

1、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固体,知道了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固体的形状通过观察就可以知道。

那么,怎样知道固体的体积和质量呢?

通过观察能够确定吗?

学生发言

2.师:

怎么知道固体的质量?

(板书:

质量)

生:

可以用仪器测量。

(引导学生说完整,用什么仪器)用天平称质量。

师:

想不想亲自尝试一下?

(想)你们会用吗?

切换到演示台

这有一台托盘天平,怎么称出这个杯子里黄豆的质量?

把固体放到天平上就行。

师演示把杯子和黄豆一起放到天平上

不行,这样会把杯子的质量也称进去的。

把黄豆直接倒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称量之前先放一张纸在托盘上。

在左盘放一张,右盘也放一张。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纸有质量,两边都放就不会影响测量了。

说得很好。

我们把这张纸杯子叫做称量纸,称量固体质量的时候就会用到它。

接下来通过视频来学习一下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的方法。

师播放视频“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的质量”

师生交流:

我们来整理一下操作步骤(ppt出示示意图,学生说操作:

①调平②放称量纸③左盘放物体④右盘放砝码)

学生练习:

称量一号座位抽屉里固体的质量(事先称好的黄豆50克),汇报称量结果

(学生操作的间隙,板书:

黄豆、绿豆、玉米粉,学生汇报后,板书:

50克)

3.师:

怎么知道固体的体积?

可以用量筒测量。

上节课我们用量筒测量了液体的体积。

固体好像可以用类似的方法。

怎么做呢?

将黄豆倒入量筒。

(师演示操作)跟液体有什么不同?

固体的表面不平,没办法读数。

(摇晃量筒中的固体)我们可以通过摇晃使黄豆变平整,这样就可以读数了。

这里测出来的其实是固体占据空间的大小。

占据空间)

测出黄豆的占据空间,汇报测量结果

(学生汇报数据后,板书相应数据)

[设计意图:

根据《认识固体》一课的内容,从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入手,转而研究如何通过用工具测量来确知固体的占据空间和质量,初步学习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研究固体的混合现象做好准备。

2、研究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体积的变化

(一)提出问题

除了黄豆,老师还准备了另外两种不一样的固体(依次出示玻璃杯装的50克玉米粉、绿豆)。

这些固体的质量我都提前称过了,都是50克(PPT出示三种固体的图片及其质量)。

仔细观察这三种固体,对于固体的质量和体积,你有没有产生什么问题?

展示桌上并排放置三种同样质量的固体

学生观察三种固体,思考后发言

2.根据学生的发言做相应的回应和引导

(1)生:

这三种固体的质量是一样的,可是它们的体积看起来却不一样。

你所说的体积是指什么?

是这些固体占据的杯子里的空间。

你怎么知道它们占据的空间不一样?

因为装它们的杯子是一样的,但是它们在杯子里的高度看起来不同,说明它们体积不同。

怎么能够确切知道体积分别是多少?

可以用量筒测量一下。

(2)生:

如果把它们混合在一起,它们的总质量是不是150克呢?

你认为它们混合以后的质量就是它们混合之前质量的和。

对吗?

那你觉得这个问题可以怎么研究?

可以把它们混合起来,称一下质量是不是150克。

(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混合以后的质量是150克吗?

(说想法)

(3)生:

混合以后占据的空间还会发生变化吗?

(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混合后占据空间变化的问题,则由老师提出)

怎么研究?

把混合后的固体倒进量筒里测量。

观察三种固体,并针对固体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将三种固体的质量设计为一致,一是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等质量固体所占空间是有差别的,二是为了简化学生接下来实验的操作和计算的过程。

此处的讨论,要尽量给学生留足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混合之后质量和所占空间的变化情况。

(二)设计方案

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到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你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

学生汇报交流

2.明确需要测量的数据

PPT出示相关示意图

你们一共需要测量出哪些数据?

测量混合前它们各自的质量和占据空间,还要测量混合后它们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老师提供给你们的三种固体都是50克。

你们打算先测什么?

先分别测出三种固体的占据空间。

然后呢?

将三种固体混合,测量混合以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

3..明确操作细节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发言(安全、不能撒落固体、操作规范……)

介绍纸漏斗,提醒学生在将固体转移到量筒的过程中使用,演示使用方法。

PPT出示操作注意事项

(三)测量并得出结论

1.学生小组活动,记录数据、分析结果

2.汇报数据,分析结论

一组在投影下汇报每次测量的数据,然后总结结论:

混合前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

其他小组只要求汇报结论:

混合前后质量变了吗?

占据空间变了吗?

3.讨论:

为什么混合以后质量不变,占据空间变小了?

因为混合前是这么多的固体,混合后还是这么多,它们的数量没有少,没有多,所以质量也不会变化。

对于混合前后质量不相等的小组的数据,放在投影下,大家一起分析原因(混合后质量变小,可能是因为有豆子丢失,在混合的时候面粉没有完全倒入大杯子里;

混合后质量变大可能是操作过程中带入了其他东西)

学生汇报:

黄豆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