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教学设计 新开路东总布小学 王卓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我的老师 教学设计 新开路东总布小学 王卓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老师 教学设计 新开路东总布小学 王卓宜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级
4年级
领域
造型·
表现
教材
人民美术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程中体现素质教育,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理论依据
1、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下的支架式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
采用建构主义理论,为学生设计和建构学习框架,使教学环节设计更趋于科学性和学科化。
利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一个易于掌握的知识框架。
本课教学设计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体验等研究,认识人物头部造型特点,进一步学习线造型的方法。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由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方法。
3、贯彻启发性原则,提高学生的观察意识和分析能力
启发学生思考、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教学生学会学习。
本课教学中,提出少而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并给学生时间,然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
并结合引导学生亲自观察、动手试一试,在实践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线描写生系列教学的内容,总览全册教材,学生在低年级阶段接受了线描的启蒙训练,如《好看的线条》、《画自己》、《有趣的刮画》,学生在了解线描绘画中线条的特点后,进行以线造型、用线装饰的创作。
中年段学生以线造型,描绘事物,表达情感的目标设定,依据年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如《恐龙世界》、《画画古树》、《厨房一角》、《画画我喜欢的玩具》、以及本课《我的老师》,和之后的《我们身边的植物》,都在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线条,用线表现外在事物、景物、人物的造型、肌理。
可以说,本节课在整个的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在高年级段《精细的描写》、《白描——蔬果(写生)》以线写生的课程中奠定基础,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发现美、创造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用线条表现物象的能力,例如他们在第七册中学习过《厨房一角》和《画画我喜欢的玩具》,学会用线条物体的遮挡关系及处理线的疏密变化。
在第一册《画自己》一课,知道了人物的外形特征,能用线抓住自己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
但在细节的处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在本课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1、人物头部结构描绘不准确;
2、不能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头部特征。
教学方式: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和对事物的认知为基础,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通过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看一看、试一试等环节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再利用观察与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人物的特征,并且试着分析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照片与线描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开始尝试抓住特征进行绘画表现。
通过对教师的示范,创作出视觉形象,并在过程中突出要领和步骤。
观察分析:
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试验探究:
学生通过对比、试着画,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方法,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全员性,突出学生在体验中探究的学习方法。
互动式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老师处于引导,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要,这种关系定位使课堂气氛活跃,查找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案例学习指导法:
示范法:
播放课件、优秀作品的欣赏、观看教师的演示有针对性的辅导,解决本课难点。
教学手段:
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人物头部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研究、试验画、实践分层解决不同角度人物头部结构特点。
技术准备:
根据本课教学的要求,准备教学课件,范画等。
教师资源:
教学课件、范画
学生资源:
彩纸、勾线笔、画夹子、铅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人物头部的造型特点,感受线造型的美感。
会运用各种各样的线表现老师的头部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掌握线造型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表现老师的形象,培养学生刻画表现生活中人物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人物头部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用生动的线表现老师的形象特点和神态特征。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示意图解: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导入
1、小游戏:
猜猜这是谁
师:
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你们来猜猜他是谁。
教师出示局部的老师照片。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发现人物脸型、发型、五官、表情的特征,感受人物的特征。
二、艺术探究
1、如何抓住人物特征
你们是怎么认出她是谁的?
学生说理由
我明明已经把老师的面部进行了一些遮挡,你们还能认出他来,其实,就是你们已经抓住了老师的面部特征。
小结抓特征的方面:
脸型、发型、五官、表情
2、认识人物的面部结构
请你看看这条线标出了哪里的位置?
学生观察面部结构,认识人物面部结构的特点。
你们知道这叫什么吗?
在美术里,我们把这称作人物头部结构的规律,也叫做“三庭五眼”,这时人物头部结构的一般规律。
【设计意图】用对比的方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了解人物头部结构的知识,解决本节课重点。
3、欣赏名家名作
出示叶浅予照片
这位老人的神态是什么样子的?
面部结构有什么特点?
出示《叶浅予像》
画家怎么表现的人物特征?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怎么表达对老师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的老师。
板书《我的老师》
板书课题
4、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五官
游戏“最强眼力”
学生说说老师五官的不同特点
【设计意图】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发现如何用线条来表现五官特征,为下步学生的尝试做好准备。
学生动手试一试,用线表现人物的五官
教师通过学生的试验进行小结怎样用线来表现五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对比照片与线描作品中的人物特征,尝试抓住特征进行绘画表现,通过练习和实践,指导学生用线条表现人物特征。
5、教师示范
教师以学生的老师为模特,演示绘画步骤并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教师因势利导用范画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技法再次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
看看同龄小朋友的作品,你喜欢哪幅作品?
你觉得他的线哪里用的好。
【设计意图】用教材中作品交流感受,会让学生更加主动的走进本节课的主题,进一步明确如何用线表现人物的头部特征,再一次解决本节课的难点。
7、布置任务
用生动的线条为老师做头部写生,为老师画一张像。
提示:
1、抓住老师的特征2、线条生动
三、艺术实践
学生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实践人物头部构图的设计,并且用线画人物头像的方法,通过实践巩固知识。
四、展示评价
经过我们的细致观察,用线描写生的方法表现了我们的老师,每个同学的作品都各有特色,我想请你评论一下,你喜欢哪幅画,哪幅作品的特征抓得准?
哪幅画的线条生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以评价增强审美感受,加深对本课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并在欣赏中体会艺术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拓展延伸
孔子说过:
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只要我们善于向别人学习,你周围的人都可以是你的老师。
在你的身边一定还会有这样的老师吧,说说看!
希望在下课后,大家可以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更多的自己生命中的老师吧!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升华,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传递出去,更多的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爱,最终完成爱的教育。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点评
评价量规:
1、学生是否对线的表现活动感兴趣。
2、学生是否在作品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作
3、学生是否在造型活动中初步运用构图知识表现人物正面、半侧面。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本节课的设计依据课标中对“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通过观察认识理解线条肌理等造型元素,增进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
我通过以下几个小环节加以落实。
其一,课的伊始,我让学生们开始猜一猜这是谁,引导孩子主动去观察图片中人物的特点,引出人物特征的几个方面,接下来在孩子们“连一连”、“试一试”的活动中,引导孩子对比、观察和想象,学生运用线条初步尝试将所看、所想的人物特征表现出来,最后在“教师示范”的环节中,引导同学们有序的观察、有目的的观察,为学生的自我实践再次打下基础。
课标中对“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之二是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我在这节课中向学生提供了“身边教师的照片”、“教材中叶浅予老先生的真实照片”以及“同龄人的作品对比素材”和“五官线描素材”等,目的是在照片素材的积蓄中,能够敢于大胆动手表现自己看到的形象,从而发展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造型的表现能力。
本节课更是一节有利于学生表达真实情感的一课。
这中间蕴含着学生对老师的自然情感的流露,也有通过自己的小画笔就能够表现对自己喜欢的人的情感流露,在这一过程中让孩子们获得美术学科带来的成功体验,增加了学生的学科兴趣。
由此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了“最强眼力”、“试一试”等环引发孩子们的多种感官,激起探究的兴趣,用鼓励和学科评价特点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一定的点评,创造孩子们表现情感的机会。
我还在拓展环节中,将“我的老师”一课延伸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境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谦和之心”,有一颗“虚心求教之心”。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对学生现场生成的资源把握水平还有待提升,以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会更有意识的加强对学生资源的使用。
通过今天这样一节课,我更加体会到美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勤加练习,只有教师的水平上了一个层次,孩子们才会有更开阔的视野,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做好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