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1438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板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4)顶板压力造成的断柱、蹦梁、飞销伤人事故;

(5)顶板危矸伞檐、煤壁片帮伤人事故等;

(6)采区上下山及大巷失修或修复巷道时因修复不及时或修复支护强度、支护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局部冒顶事故,可能造成伤亡事故和非伤亡事故。

3、高闸煤矿顶板事故发生概率

我矿6煤煤层顶板较完整,有发生顶板事故的几率,应为顶板管理的重点。

埋藏深的每层巷道自身压力大顶板福安里难度大,顶板事故发生的几率较大,应加强顶板支护质量及巷道日常巡查维修、维护管理。

4、危害程度分析

当巷道围岩应力比较大、围岩本身又比较软弱或破碎、支架的支撑力可缩量又不够时,已被应力破坏的围岩或本来就是破碎的围岩,在较大应力作用下,损坏原巷道支架,造成巷道冒顶。

当顶板破碎、节理发育时,支护不及时,就会发生冒顶;

在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也易发生冒顶;

有时尽管顶板比较稳定,但忽视支护质量,违反操作规定或锚杆支护系统匹配不合理,也会引起冒顶。

冒顶可能造成群死群伤事故,堵塞巷道,损坏设备,损坏支架,造成生产系统瘫痪或矿井停产等。

巷道开门(三岔们、四岔门)或施工大跨度碹岔、贯通,锚喷巷道、地质构造带、过断层破碎带、应力集中区、采动影响区顶板支护强度不够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事故报告原则:

事故发生后,及时向灵武市安全监督管理局、宁夏煤矿安全监察局银南分局报告。

2、统一指挥原则

矿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作。

针对不同地点、不同事故类型,按照由深到浅、由远到近、先急后缓、合理有序的原则防止事故再扩大。

3、救人优先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及时抢险原则

(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人员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迅速组织抢救。

(3)实施快速应急响应和快速抢险,相关部门、救援机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相应的救援抢险设备也必须迅速到达。

5、妥善处理善后原则

按照相关规定,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安抚等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组织体系

(二).指挥机构及职责

1、成立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指挥部总指挥:

魏学智

副总指挥:

张勇、吴兴安、何银岐、王升

成员:

强永军、李军及各队、科室负责人。

现场处置指挥部下设五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2、现场指挥组

组长:

张勇矿长

生产矿长、总工、机电矿长。

主要职责:

(1)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救治队伍;

(2)组织调配救援的人员、物资;

(3)协助总指挥研究制定变更事故处理方案。

(4)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技术措施,报总指挥同意后实施。

(5)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

(6)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7)审定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报总指挥阅批。

3、抢险救灾组

吴甲

李军、吕勇、张文明、王伟龙、赵鹏、贺陪雄、吴兴仁、任峰、李佳奇、顾建鹏、杨振祥、周尚龙、周旺、任长东、黄志岗、黄志超、罗志国。

主要指责:

(1)指挥现场救护工作,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

(2)快速制定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

(3)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救灾物资及伤员转送;

(4)合理组织和调动战斗力量,保证救护任务的完成。

4、救援物资、后勤保障组

朱海成

李建宁、吴新华、劳资科、供销科有关人员

(1)负责组织拟定保障方案;

(2)负责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

(3)筹集、调集应急救援供风、供电、给排水设备;

(4)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供电、通讯通畅等工作。

(5)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警戒保卫组:

李建宁

矿全体治安保卫人员

(1)组织治安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戒严和维护秩序,维护事故发生区域的治安和交通秩序。

(2)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

(3)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6、善后处理组

吴兴安

朱海成、李建宁、事故区队负责人

(1)负责事故中遇难人员的遗体、遗物处置;

(2)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接待、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

(3)承办指挥部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部门职责

1、调度室:

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

(1)及时准确的上报事故情况,传达总指挥命令;

(2)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3)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灾难情况和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

(4)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按指挥部命令通知灾区人员撤离;

(5)整理抢险救援命令,要做好详细应急处置记录,及时掌握抢险事故现场进展情况和救援情况;

(6)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调用应急救援物资、救护队伍、设备和有关专家;

(7)按总指挥命令,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

(8)负责向指挥部及时提供气象资料;

(9)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他任务;

2、办公室:

(1)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信息,传达总指挥关于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

(2)接受上级部门的重要批示、指示,立即呈报总指挥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

(3)保证事故抢救需要的车辆;

(4)按总指挥部的命令,负责安排事故现场拍摄、采访等;

(5)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6)参与事故调查、善后处理。

3、安检科:

(1)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

负责提供事故报告;

(2)按总指挥指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及时向指挥部提供事故调查报告;

(3)参与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负责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有关情况、资料,重要事项必须向总指挥请示;

(4)负责现场安全措施的督办落实;

(5)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他任务。

4、兼职救援人员:

(1)在任何时间接到指挥部命令或生产经营单位紧急灾情召请时,小组值班负责人必须赶赴现场,并联系鉴定协议的专业救援队伍;

(2)快速处理井下火、瓦斯、煤尘、水和顶板等灾害事故和地面灭火工作,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在处理事故时,应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指挥员的命令,并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

(4)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

(5)从灾区撤出后,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救护队任务完成情况和灾区情况。

5、综合科:

保障事故抢救物资的供应,确保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保证为事故救援配备救援设备、器材提供经费支持和事故善后处理所需的资金及时到位。

6、工程技术科

(1)提供灾区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

(2)根据指挥部命令完成现场相关检测、测量工作;

(3)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防范措施;

(4)负责起草事故原因分析报告;

负责起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报告;

(5)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他任务。

7、机电科

(1)负责保障指挥部外网、内网通畅运行,确保能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

(2)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事故单位处理和解决现场遇到通讯设施技术难题;

(3)承办指挥部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任务。

8、井下、地面各区队及其他科室、相关部门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预防及预警

(一)危险源监控顶板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成员单位技术部,对工作面进行跟踪观测,对顶板灾害进行预测预报,采用顶板离层指示仪、单体支柱监测仪进行观测,及时的进行顶板监控,掌握受力及顶板的离层量,以便为安全生产服务。

(二)、预警行动

1、下达预警指令

现场发生压垮型冒顶、屋垮型冒顶(屋冒型冒顶)、推垮型冒顶或巷道顶板离层达到临界值时,或发现事故发生预兆后,盯班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必须立即安排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进行先前处理,与此同时由盯班管理人员(或班组长)向调度室、区队值班人汇报,听从指挥,安排处理;

调度室调度人员在接到汇报后,做好记录,并立即通知值班负责人。

如发生事故直接威胁到施工地点人身安全时,跟班管理人员、施工班组长直接安排人员撤离至安全地点或直接升井。

如发现的事故隐患(或事故发生初期)可以通过现场力量处理的,并能确保人身安全时,必须组织力量进行处理,防治事故进一步扩大。

2、及时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提出整改要求

(1)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当发生顶板事故时,现场人员或施工地点附近人员了解事故情况和事故性质后立即汇报调度室,采取措施。

(2)调度汇报程序:

事故地点→矿调度室→值班领导→救护队。

(3)所有救灾值班人员、救援小组人员接到调度室通知,必须立即到调度室待命。

(4)险情发生时,由调度室负责向上级有关领导汇报,及时调请外援。

(5)所有救灾值班人员、各岗位工种,必须坚守岗位。

(6)确保井下通讯畅通,指挥部与事故地点保持通讯联系。

(7)确保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各回采、掘进工作面设井下电话,出现顶板灾害时,及时通过附近电话通知调度室。

(8)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调度室设立专用电话,电话号码8666或#,附事故应急救援小组、主要部门(区队)负责人联系电话见附表。

(9)明确相互认可的通知、报警;

通告、报警形式:

采用电话通告、报警;

报警内容:

时间、地点、事故性质、事故原因、危害程度、伤及人数、现状、发展趋势、影响范围、组织抢救、采取的安全措施和事故灾区的控制情况等。

3、相关单位连续跟踪事态发展,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开展自救和互救的同时立即报告调度室和区队值班领导,同时启动区队事故应急预案,安排人员引导应急救护人员,积极采取可靠的应急处理措施,控制事故的扩大,区长要根据矿应急预案启动的步骤,做好现场应急和矿应急预案的衔接工作。

调度室立即报告值班领导及其他相关的领导。

值班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组织救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

事故地点(时间、地点、事故原因、危害程度、伤及人数、现状、发展趋势、影响范围)→调度值班调度员(询问内容同上)→调度值班主任(马上进入事故处理,并协助值班调度员处理事故)→值班领导(调度员通知并在10分钟内集合完毕,分析制定事故处理临时方案)→总工程师(明确是否实施方案执行或另行确定方案)→矿井领导(布置安排应急措施)→安检员(安排盯好事故现场并组织自救,维护现场安全)→事故区队(了解事故基本原因并组织好自救工作)→有关部室及部室专业人员(准备好图纸、规程协助事故处理)→提升井口(包括运输平巷专用人行车或斜井人行车挂好在候车点及物料的装运工作)→120救护车(提升井口、运送伤病员)

四、信息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矿调度室必须及时汇报矿领导,由矿领导负责根据事故级别,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事故信息上报的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的单位全称、经济类型

2、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事故类型

3、事故简要情况(事故的经过及事故原因初步分析)

4、事故现场总人数、遇险、伤亡人数及估计造成的经济损失

5、事故抢救和各级领导及有关人员赶赴现场组织抢救的有关情况及补救措施

6、其他上级要求汇报的信息

附:

应急救援联系示意图

五、应急处置

(一)响应分级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Ⅱ级),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Ⅲ级),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Ⅳ级),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响应程序

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矿山事故灾害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程序:

(1)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执行Ⅰ级应急响应。

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国家安全生产管理总局。

启动国家总局、省人民政府及以下各级政府《矿上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事故企业应急预案。

(2)发生重大事故,执行Ⅱ级应急响应。

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省、地(市、州)、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

启动省人民政府以下各级政府《矿山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事故事故企业应急预案。

(3)发生较大事故,执行Ⅲ级应急响应。

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地地(市)、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

启动属地地(市)、县人民政府《矿山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事故企业应急预案。

(4)发生一般事故,执行Ⅳ级应急响应。

事故信息分别报送属县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

启动属地县人民政府《矿山事故灾害应急预案》及事故企业应急预案。

顶板发生事故后,由事故地点人员或附近人员了解事故情况和性质,并用最近处的电话通知调度室及事故救援办公室值班人员,由调度室值班人员通知矿值班领导,启动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分析事故发生地点、险情大小,确定威胁程度,启动应急响应预案,确定救援措施,进行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地点及周围应立即停止工作面的生产,组织人员进行自救和互救;

同时,矿井运人系统全部处于待命状态,随时准备好运送救援人员、材料设备和受伤人员。

(三)处置措施

1、防止顶板事故扩大的应急处理措施

在处理垮落巷道之前,应采用加补棚和架挑棚的方法,对冒顶附近的巷道加强维护。

在维护巷道的同时,要派专人观察顶板,以防扩大冒顶范围。

处理垮落巷道的方法有木垛法、搭凉棚法、撞楔法、打绕道法四种。

(1)木垛法:

这是处理垮落巷道较常用的方法,一般分为“井”字木垛和“田”字木垛与小棚相结合的两种处理方法。

(2)搭凉棚法:

冒顶处冒落的拱高度不超过1m,且顶板岩石不继续冒落,冒顶长度又不大时,可以用长料搭在冒落两头完好的支架上,然后,在“凉棚”这个遮盖物的掩护下进行出矸、架棚等项工序。

架完棚以后,再在凉棚上用材料把顶板接实。

(3)撞楔法:

当顶板岩石很碎而且继续冒顶,无法进行清理冒顶落物和架棚时,可采用撞楔法处理垮落巷道。

(4)打绕道法:

当冒顶巷道长度较小,不易处理,并且造成堵人的严重情况时,为了想办法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食物和饮料,迅速营救被困人员,可采取打绕道的方法,绕过冒落区进行抢救。

2、发生顶板事故的紧急避灾措施

发生事故后,事故地点附近的人员应尽量了解或判断事故性质、地点和灾害程度,现场“三条生命线”是否畅通,并迅速地利用最近处的电话或其他方式向矿调度室汇报,并迅速向事故波及的区域发出警报,使其他工作人员尽快知道灾情。

处于灾区内的人员及附近受威胁区域的人员,应根据灾情和现场条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地方法和措施,及时投入现场抢救,将事故消灭在初期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最大限度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1)现场自救:

工作地点发生事故后,现场盯班人员立即组织人员查清事故情况,立即停止生产,并汇报矿生产调度室和矿安监部,并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地点进行维护和抢救伤亡人员。

充分利用“三条生命线”,保证被困人员供氧及供水,并利用现场电话及时汇报,当事故范围较大,对营救人员安全威胁大时,应组织人员暂时撤离危险区域,等事故稳定后,边维护边进行抢救工作。

有关单位负责人和专业领导及矿领导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指挥抢救工作。

(2)区域自救:

工作地点发生事故后,事故区域范围内人员应根据现场情况立即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救。

当事故区域内通风被阻断时,应尽快恢复通风。

受伤人员应尽量利用电话及各类工具发出各种求救信号,便于营救人员确定被救人员位置。

营救人员应尽快摸清受伤人员位置,以利于采取措施进行抢救。

当事故较大,矿井自救有困难时,应立即请求公司救护队参与抢救。

(3)发生事故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可能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同时立即通知调度室请求专业救护队参与救灾。

(4)处理冒顶事故的主要任务,是抢救遇险人员及恢复通风等。

抢救遇险人员时,首先应直接与遇险人员联络,用呼叫、敲打、使用底音探听器等方法来判定遇险人员所在位置和人数,与他们保持联系,并鼓励他配合抢救。

若遇险人员所在地点通风不好,必须设法加强通风;

若因冒顶遇险人员被堵在里边,应利用压风管、水管及开掘巷道,打钻孔等方法,向遇险人员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

(5)在抢救中,必须时刻注意救护人员的安全,如果察觉到有再次冒顶危险时,首先因加强支护,有准备的做好安全退路。

在处理冒顶事故中,始终要拍专人观察周围顶板变化,注意检查瓦斯变化情况。

在消除冒落矸石时,要小心使用工具,以免伤害遇险人员。

在处理冒顶时,要根据冒顶事故的范围大小、地压情况等,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

(6)用掘小巷、绕道通过冒顶区上部空间或清理塌落物接近遇险人员时,应架好临时支架。

一时无法接近时,应设法利用压风管路供给被压或堵塞人员输送新鲜空气、水和食物,并充分利用“三条生命线”,供给被困人员通风及供水。

(7)清理堵塞物时,使用工具要小心,防止伤害遇险人员;

如遇大块矸石、木棚、金属网、铁梁柱等物压人时,可使用千斤顶、液压起重器、圆盘锯、液压剪刀等工具进行处理。

(8)对抢救出来的遇险伤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运送到安全地点进行救护。

对困在井下较长时间的得救伤员,不要用强灯光照射他们的眼睛,不要过多给他们饮食,因及时送到医院救护。

(9)在处理中必须坚持由外往里,加固冒顶附近巷道支护,防止冒顶范围进一步扩大。

(10)遇有大块岩石威胁遇险人员可使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岩石,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

(11)根据现场情况,积极组织人力物力对事故区进行处理,加强支护并及时清理外运冒落的矸石,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救援。

(12)发生事故现场不具备事故抢救的条件、可能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负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尽量选择安全条件最好、距离最短的路线,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井下发生重大顶板事故威胁人身安全需撤人时,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的性质、地点及灾害范围人员情况,调度室接到电话后,应立即向矿值班领导和总调度室汇报,并按照要求积极组织撤离工作。

采掘工作面发生大的顶板事故后人员撤离现场路线。

采掘工作面→→采掘巷口→主运大巷→地面。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在地面和掘进工作面必须设置专门的支护材料场,掘进工作面备用料场距迎头不能超过100米,明确责任人,确保完好、正常使用。

应急物资与装备表

序号

备品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负责单位

1

工字钢棚

5

规格与巷道断面相匹配

矿综合科库房

2

单体支柱

20

3

木料

30

包括板子、撑木及圆木

4

风机

风筒

60

根据现场巷道长度确定

6

风水管

7

风镐

8

9

手镐

10

撬棍

11

千斤顶

矿井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1.1矿井顶板事故危险性分析

1.2矿井顶板事故易发生的地点

1.2.1大面积冒顶事故

地质构造带、过断层破碎带、应力集中区、采动影响区易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

1.2.2局部冒顶事故

修复老巷、巷道开门(三岔门、四岔门)或施工大跨度碹岔、贯通,准备锚喷巷道、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顶板支护强度不够易发生局部冒顶事故。

1.3事故可能出现的季节

各季节均可能发生顶板事故,夏季(雨季)更容易发生顶板事故。

1.4事故前可能出现的预兆

1.4.1大面积冒顶的主要预兆

1.4.1.1发生响声。

岩层下沉断裂,顶板压力急剧加大时,木支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