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7132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7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docx

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生理

小结:

1、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三联体,物质基础是Ca2+

2、没有兴奋就没有收缩

3、肌肉收缩和舒张都耗能

4、肌肉收缩或舒张取决于肌浆网中Ca2+的浓度

5、兴奋开始到收缩开始,约用时5~10ms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整体情况下骨骼肌多为混合式收缩。

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

前者收缩肌肉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特点,动作不明显,生理意义,维持姿势。

后者收缩时只发生肌肉收缩而张力保持不变,特点,动作明显,生理意义,对外做功。

前负荷:

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前负荷决定了肌肉在收缩前的长度,即肌肉的初长度。

❤最适初长度

1、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收缩力↓

2、有明显的降支,前负荷过大,收缩力↓

3、最适初长度相当于肌节长,2~2.2μm

4、前负荷>3.5μm时,无力

后负荷:

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才能遇到并承受的阻力。

输出功率最大:

后负荷相当于最大张力的1/3左右,输出功率最大。

张力与速度成反比:

后负荷↓、速度↑、张力↓

后负荷↑、速度↓、张力↑

肌肉收缩能力与收缩能力成正比。

P43

单收缩:

收缩过程完整,(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力量小。

不完全强直收缩:

发生在舒张期的融合,曲线不平滑,锯齿状,力量较大。

完全强直收缩(强直收缩):

发生在收缩期的融合,曲线平滑,力量大,约为单收缩的4倍。

小结:

1、收缩过程发生融合,动作电位不融合。

2、整体时骨骼肌收缩(几乎都)属于(完全)强直收缩。

P47第三章血液

血液的组成:

由血浆和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组成。

血浆的基本成分:

为晶体物质溶液。

1、电解质:

Na+和各种离子,分子量小,重量轻,颗粒数多,属于晶体。

2、血浆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分子量大,重量重,颗粒数小,属于胶体。

3、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少。

血细胞: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渗透压:

其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

❤血浆渗透压:

1、由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和电解质共同构成。

2、大小≈5800mmHg。

3、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项目

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构成

主要来自NaCl

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

数值

≈5775mmHg

≈25mmHg

生理意义

维持细胞膜两侧水分体积平衡

维持毛细血管壁两侧水分体积平衡

血浆渗透压的应用:

1、人体部分体液的(总)渗透压基本相等。

2、等渗溶液(5%葡萄糖、0.9%NaCl、1.9%尿素)和等张溶液。

血浆pH值:

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

P52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

1、可塑变形性:

正常的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2、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能够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

红细胞沉降率: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沉降率0~15mm/h,正常成年女性0~20mm/h(魏氏法、长管法)。

红细胞沉降率快的: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3、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红细胞内含有多种缓冲对(对血液中的酸、碱物质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免疫功能。

红细胞的生成:

在成年人,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所以,造血场所破坏则全细胞减少,称:

再生障碍性贫血(影响因素:

放射线、苯、氯霉素)。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

1、铁。

Fe2+是合成血红细胞蛋白的必需原料。

缺铁时,小细胞性贫血。

2、叶酸和维生素B12。

它俩是和合成DNA所需的重要辅酶。

缺乏时: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3、内因子。

由胃粘膜的壁细胞产生,保护维生素B12,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远端的吸收。

EPO是调节RBC数的最主要激素,所以,缺乏EPO时正常红细胞贫血。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来源:

·化学本质:

糖蛋白(分子量约34000)

·作用:

使RBC数↑

·特点:

是调节RBC数的最主要激素,经常起调节作用

·机制:

O2↓→对肾的刺激↑→EPO↑→主要通过红细胞上EPO受体→RBC↑→O2↑

2、雄激素

·雄激素→刺激肾→EPO↑→O2↑

·雄激素→直接刺激红骨髓→RBC↑

名称

比例

功能

中性粒细胞

50%~70%

吞噬与消化细菌和衰老的红细胞

单核细胞

3%~8%

吞噬抗原、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

嗜酸性粒细胞

0.5%~5%

1、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I型超敏反应中的作用

2、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嗜碱性粒细胞

0%~1%

参与过敏反应、释放肝素抗凝

淋巴细胞

20%~40%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参与止血2、促进凝血3、维护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

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黏附2、释放

3、聚集

生理性致聚剂:

TXA2、ADD和胶原。

凡能降低血小板内cAMP浓度,提高游离Ca2+浓度的因素,均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反之亦然。

阿司匹林可抑制环加氧酶而减少TXA2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4、收缩5、吸附

生理性止血:

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的现象。

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

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

血块紧缩后析出的液体,无纤维蛋白,血浆去除纤维蛋白原后。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

一、几个要记住中文名字的凝血因子:

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III组织因子(TF)IV钙离子(Ca2+)

XII接触因子或Hageman因子

二、III组织因子(TF)存在于血管外,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

三、II、VII、IX、X的合成需要VitK的参与,却VitK则血友病。

四、除IV为钙外,其余都为蛋白质。

五、血中具有酶特性的凝血因子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的形式存在,激活后加“a”,如I激活后为Ia、II为IIa、XII为XIIa。

六、绝大部分在肝合成,肝病易出现出血趋势。

❤凝血过程:

第一步:

凝血酶原激活物质的形成(Xa、Va、Ca2+、PF3)

↓Ca2+

第二步:

II→→→IIa

↓Ca2+

第三步:

I→→→Ia

项目

启动因子

因子数和来源

速度

效果

内源性凝血途经

XI

多,全在血浆中

外源性凝血因子

III

少,需组织因子

联系

两个系统同时存在,相互补充。

小结:

1、凝血过程环环相接,“瀑布”样反应。

2、Ca2+是必须的,去Ca2+可抗凝。

3、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同时存在,相互补充,使凝血又快又强。

血液凝固的调控:

防止血栓扩大。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

是最主要的抗凝物质,暂无人工合成。

肝素:

肝素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其他因素与凝血:

温度↓→血凝↓,光滑面→血凝↓。

生理性抗凝物质主要由: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6个)、肝素、蛋白质(系统4个和TFPI)。

体内最主要的抗凝血物质:

抗凝血酶和肝素。

主要作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抗凝血途径的抗凝血物质是TFI(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P69

叠连:

物理现象

凝血:

化学现象

凝集:

免疫

血型:

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

若将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血液加在玻片上并使之混合,则红细胞可凝集成簇。

红细胞血型:

ABO和Rh。

ABO血型系统: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可将血液分为四种ABO血型。

抗原命名,有亚型。

只有A抗原则为A型;只存在B抗原则为B型;含有A与B两种抗原则为AB型;A与B两种抗原均无则为O型。

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

血型

红细胞上的抗原

血清中的抗体

A性

A1

A+A1

抗B

A2

A

抗B+抗A1

B型

B

抗A

AB型

A1B

A+A1+B

A2B

A+B

抗A1

O型

无A,无B

抗A+抗B

A、B、O:

30%AB:

10%

❤Rh血型系统:

意为恒河猴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与阳性之分。

Rh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其重要性仅次于ABO系统。

1、大部分人都为阳性,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因为RH阳性血液中的抗原将刺激RH阴性人体产生RH抗体。

如果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即可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

但是,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

所以,Rh阴性,AB型是最罕见的血型。

2、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体者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者称为Rh阴性。

3、汉族和其他大部分民族的人群中,Rh阳性者约占99%,Rh阴性者只占1%左右。

交叉配血试验:

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为主侧。

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为次侧。

主红细胞→→→→红细胞

供↓↓受

血←←←←←↓←←←←←血

者↓↓者

次血清→→→→血清

输血原则:

1、必须交叉配血

如:

重复输血,应再次交叉配血、多对一。

2、尽量同型。

如:

O型输给其他血型,应少于400mL,慢。

3、提倡成分输血。

(贵)

P76第四章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泵血:

包括射血和充盈。

我的心率:

62次/分呼吸:

14次/分

左右心同步,射血量相等。

心动周期改变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室起主要作用。

心室收缩时射血的唯一动力。

心室舒张是充盈的主要动力,还有心室舒张。

❤泵血的过程:

项目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房室瓣

动脉瓣

动力

时间(秒)

压力状态

生理意义

等容收缩期

不流

不变

心室收缩

约0.05

房压<室压<动脉压

压力急剧升高为射血做准备

快速射血期

心室到动脉

心室收缩

约0.10

房压<室压>动脉压

快速射血约占总量的2/3

减慢射血期

心室到动脉

心室收缩

约0.15

房压<室压<动脉压

缓慢射血约占总量的1/3

等容舒张期

不流

不变

心室舒张

约0.07

房压<室压<动脉压

压力急剧下降为充盈做准备

快速充盈期

心房到心室

心室舒张

约0.11

房压>室压<动脉压

快速充盈约占总量的2/3

减慢充盈期

心房到心室

心室舒张

约0.22

房压>室压<动脉压

缓慢充盈

心房收缩期

心房到心室

心房收缩

约0.10

房压>室压<动脉压

进一步充盈

心房收缩期末是心室体积最大的时候。

P79

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

约70ml(60~80ml)

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搏出量(ml)X100%

成人的射血分数为55%~65%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

一般健康成人男性在安静状态下:

4.5~6.0L/min。

心指数:

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3.0~3.5L/(min·m2)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CO(心输出量)=SV(搏出量)·HR(心率)

一、前负荷(前负荷可以使谷歌肌在收缩前处于一定的初长度)

1、大小≈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2、心室功能曲线。

3、异长调节。

二、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能力对每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