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70842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资料Word格式.docx

赵世家》"

肃侯四年,朝天子。

四年当是六年之误,魏惠王率诸侯朝周天子在惠王二十七年(即公元前343 年)②。

魏惠王率领战国七雄中的四个大国及一些中小国会盟朝天子,使魏国的霸业到达顶峰。

这也反映出,到战国初年,政治斗争的格局,还是照抄着春秋时期的争霸方式在进行着,企图利用周天子这块牌子来达到号令诸侯的政治目的。

3施政措施

魏文侯时用李悝为相,实行政治改革。

首先,推行“尽地力之教”(《汉书·

食货志》),即奖励垦殖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其次,主张“善平籴,即丰年向农民多征粮食以储谷,作为荒年调剂之年)到魏国的,《孟子·

梁惠王》记载了当时会见谈话的情况。

采取了以下措施:

桂陵之战

一、公元前361年,为了便于统治东部地区,为了加强对东方诸侯的控制力量和保证国都的安全,把国都从安邑(山西夏县北)迁到大梁(河南开封)。

二、对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

如开凿运河,修筑黄河长堤等。

又开放统治者独占专利的山林川泽,不仅使生产有所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与人民间的矛盾。

三、对外采取团结赵、韩的政策。

四、公元前358年,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这可能就是沿洛水筑的长城。

公元前352年又进一步扩建。

这条长城的修筑,显示出魏国对秦国已采取守势,以防御为主。

由于魏惠王采取了以上比较切合时宜的措施,国力又大大加强。

公元前356年,鲁、宋、卫、韩的国君都到魏国去朝见魏惠王,继文侯、武侯之后,魏惠王又成为诸侯的领袖了。

桂陵之战后,前352年,诸侯军将魏军包围于襄陵(今河南睢县),秦军则进攻魏的河西夺取了少梁和安邑。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夹于秦、齐、楚大国之间,但是要永保霸业又必须对外用兵,外交的不利,造成了军事上的被动,军事上的失败成为了必然。

虽然魏在襄陵取得了胜利,并西向收复了全部河西失地,但是魏国力大损,无奈和赵将和,将邯郸还给赵国,与赵结盟。

魏惠王没能实现当年庞涓给他制定的战略方针,从此魏国开始走下坡路。

魏西临强秦,为了防备秦国的军事进攻,以便统一三晋,魏惠王曾于前358年开始派龙贾率师修筑长城。

这条长城从黄河边的卷(今河南原阳县西)开始,东到阳武(今原阳县东南),折往西南行,到达密(今河南密县东北)。

前352年,魏惠王再次修筑长城。

影视剧中的魏惠王(40张)

魏国虽遭桂陵重创,国力损耗,但军事上还保持着强盛的声势。

前344年,魏惠王听从于卫鞅的游说,去侯称王。

同时召集逢泽(今河南开封南)之会,邀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会盟,尔后同朝见周天子。

逢泽之会遭到了韩国等大国的抵制,于是韩魏翻脸。

前342年,魏国向韩进攻。

韩向齐求救。

同年,齐、魏军大战于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魏军大败,主帅庞涓身亡,太子申被俘。

次年,魏国又受齐、秦、赵三国三面进攻。

前340年,魏、秦交战,魏军又大败,主帅公子卬中计被俘。

不久,彻底放弃安邑,徙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惠王由于在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于前334年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建议,率韩国等小国国君赴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朝见齐威正,同时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的王号。

魏、齐接近,使齐停止了进攻,但秦国以魏为“腹心疾”,还是不断攻魏。

前330年,秦军败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献出河西之地。

次年,秦军又攻占魏国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曲沃(今三门峡市西南)等地。

为了联合他国抗秦,前325年,魏惠王又和韩威侯相会于巫沙,并尊韩威侯为王(即韩宣惠王),同年,他又与韩宣惠王并带太子入朝于赵。

次年,魏惠王又和齐威王相会于甄(今山东鄄城县北)。

魏惠王两次会齐威王,都是卑躬屈节的。

但这并不能制止强秦的进攻。

同时南面的楚国为了逼魏惠王废太子嗣,送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为太子,于前323年败魏军于襄陵,夺取8个邑。

次年,秦国又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平周(今山西介休)等地。

有感于惠施联齐、楚抗秦策略的失败,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秦相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张仪为相。

而张仪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

前319年,魏惠王又在齐、楚、燕、赵、韩五国支持下,逐张仪,致用倡导合纵的公孙衍为相。

魏惠王对外忽纵忽横,军事上树敌过多,此后国势日弱。

4问政孟子

魏惠王自称治国尽心竭力,河西发生灾荒,就将那里的灾民安置到河东,将河东的粮食运送到河西。

当河东发生灾荒时,也是这样做的。

可是魏国的人口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说,“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这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典故的由来。

魏惠王问怎样才能治好国家。

孟子说;

只要不去剥夺农民耕种的时间,粮食就吃不完;

不拿过密的鱼网去捕鱼,水产就吃不完;

砍伐木材有定时,木材就用不尽。

这样老百姓就感到满足了。

他还说:

在五亩大的住宅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棉袄。

鸡和猪狗一类家畜不要耽误繁殖饲养的时间,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

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能及时耕种,数口的家庭就不会闹饥荒。

认真地办好教育,孝顺父母,尊敬长上,老人就不再用为自己生活奔劳。

这样就能得到人民的拥藏。

魏惠王又谈到自己继位以来,被秦国和齐国多次打败,这是奇耻大辱,要怎样才能报仇雪耻呢?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口修其孝弟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共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总之,孟子劝魏惠王“施仁政,行王道”。

在孟子见魏惠王前后,魏惠王曾用惠施为相,进行改革惠施根据“去尊”的思想,主张限制奴隶制残余较重的“巨室”,“大族”(《吕氏春秋·

爱类》),制定新法。

韩非说:

“当魏之方明立辟(法),从宪令行之时,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诛,强匡天下,威行四邻。

及法慢,妄予,而国日削矣,”(《韩非子·

饰邪》)看来魏惠王对变法并没有认真贯彻。

有一位叫卜皮的人就预见魏惠王必然失败。

魏惠王问从何说起,卜皮说: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

”(《韩非子·

内储说上》。

魏惠王于前335年举行称王大典。

第二年改元。

后元一年,他与齐王会于徐,互相承认为王。

5三人成虎

原文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

“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

“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译文

庞葱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

“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

“不相信。

”庞葱说:

“如果是两个人说呢?

”魏王说:

“那我就要疑惑了。

”庞葱又说:

“如果增加到三个人呢,大王相信吗?

“我相信了。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

如今赵国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

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我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议论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魏惠王十年(前360年)开通鸿沟。

范台之会时鲁共公曾告诫他“纵欲者必亡其国”,要他“清心寡欲”,公孙痤去世前,劝惠王杀商鞅,不要让他逃走,惠王不听。

6魏国选相

公叔痤是魏国之相,他手下的中庶子(相国的侍从之臣)卫鞅很有才能,公叔痤欲将卫鞅推荐给魏惠王,但未及推荐他就病卧床榻了。

商君列传》、《资治通鉴·

周纪二》以及《战国策·

魏一》、《吕氏春秋·

仲冬季·

长见》记载,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前去看望,他问公叔痤说:

“万一相国一病不起,我将把国政托付给谁呢?

”公叔痤回答说:

“我的中庶子卫鞅,年纪虽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把国事全托于他。

”见惠王默然无言,公叔痤遣退侍臣,单独对惠王说:

“大王倘不任用卫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出境,为别国所用。

”惠王许诺离去。

公叔痤又召来卫鞅,抱歉地说道:

“今天大王询问国相的继任人,我推荐了你,看大王的神色并不同意。

我先君而后臣,当时对大王说如果不能用你,就应把你杀掉,大王答应了我。

你应该赶快离开,免遭擒杀。

”卫鞅回答说:

“大王既然不能采纳您的意见任用我,又怎么能采纳您的意见杀掉我呢?

”于是没有离开。

惠王离开公叔痤病榻后对身边人说:

“公叔痤的病情很重,他竟然要我把国政交给卫鞅,后又劝我杀掉卫鞅,真是太糊涂啦!

”果然没有考虑公叔痤的意见。

公叔痤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招贤,于是西入咸阳,被秦国任用,封于商地,是为商鞅。

7惠王称王

齐、魏桂陵之战之后,魏国还保持着强盛的声势,准备以朝见周天子为名,召集许多小国举行会盟,图谋攻秦。

就是苏秦说齐闵(湣)王:

“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北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

”(《战国策·

齐策五》)所谓“从十二诸侯”,具有合纵的性质,也就是《韩非子·

说林上篇》所说“魏惠王为臼里之盟,将复立天子。

”因而秦孝公很是担心,加强防守。

卫鞅分析了形势,认为“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建议用尊魏为王的办法来改变魏惠王的意图。

秦孝公接受了这个主意,于公元前三四四年,卫鞅去向魏惠王游说,谓“从十二诸侯”“不足以王天下”,劝说他除了号令宋、卫、邹、鲁等小国外,北面争取燕国,西面争取秦国,“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

魏惠王果然听从了,便“身广公宫,制丹衣,建旌九斿,从七星之旟”(《战国策·

齐策五》,“旌”原作“柱”,从王念孙《读书杂志》改正),“乘夏车,称夏王,朝为天子”(《秦策四》),俨然摆出天子的场面来。

本来,在君主制度下,王是最高的等级称号,如今由于魏的“功大而令行于天下”(《齐策五》苏秦述卫鞅语),居然自称为王了。

魏惠王因而召集逢泽之会(逢泽在今河南开封南),由宋、卫、邹、鲁等国国君及秦公子少官来参加会盟。

卫鞅这个计谋,使得魏进攻的矛头,从秦转变为齐楚,“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策五》)。

8惠王问宝

公元前355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一起打猎,魏惠王问齐威王:

“大王有何宝物?

”威王心里明白,这是魏惠王要向自己夸耀国力了,于是便以退为进地说:

”我没有。

”于是魏惠王不无自豪地说:

“中国虽小,尚有能照亮十二辆车子、径长一寸的夜明珠一颗。

像齐国这样地大、人多、光兵车就有一万辆的大国,难道连这样的宝贝也没有吗?

”威王听了惠王的话,很不以为然地说:

“我的珍宝与你的大不一样。

你的宝是死的,我的宝是活的;

你的宝会引出乱子我的宝能卫国安民;

你的宝有价,而我的宝无价。

”魏惠王一听,大惑不解地问:

“是何宝物如此厉害!

”威王说:

“我有大臣檀子,镇守下陲,强楚不敢犯境,泗上诸小国来朝。

我有能臣肦子,镇守高唐,赵人不敢东到黄河捕鱼。

我有贤臣黔夫,镇守徐州,吓得燕人北门祈祷,赵西门祈祷,祈求神灵保佑,并且有千余户归顺了齐国。

我有良吏种首,负责国内治安,人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我有这四位能臣贤相,他们就是我的宝物,岂止照亮十二辆车子!

”一席话使魏惠王惭羞难容,自认失败。

9魏惠王认错

有人向魏惠王推荐淳于髡,说此人学识渊博,记忆超人。

惠王想见识见识。

淳于髡被领去见魏惠王,他却坐在一旁一句话也不说。

惠王感到很奇怪,就问推荐的那个人“:

你说淳于(复姓)先生才艺出众,超过管仲和晏婴,可为什么见到我连一句话也不说,难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谈话吗?

”那个人把惠王的意见转达给淳于髡淳于髡说“:

这里有原因。

我已经来过两次,第一次来拜见时,惠王想着别人献给他的马;

第二次来时,惠王想着进献给他的歌唱艺人,无心与我谈话,既然惠王的志趣不在我这里,我还有什么话要说呢?

魏惠王听了淳于髡的话,抱歉地说:

“确实如此,是我的不对,淳于先生不愧为圣人。

他前次来,正好有人献马,第二次来,又有人献歌唱艺人。

当时我虽然让左右的人退下,表示对他的尊敬,但精神还是集中在马和歌唱艺人身上。

”魏惠王表示了歉意,淳于髡认为惠王态度很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当时就和惠王谈得很投机,谈古论今,一连谈了几天。

10魏惠王迁都大梁

公元前370年,随着魏武侯的去世,一度强盛的魏国陷入了混乱。

公元前369年,赵成侯和韩懿侯亲率两国军队大举攻魏。

联军在黄河以北集结汇合后,一举攻克魏国城邑葵。

接着,联军西进攻打魏国国都安邑。

公子莹坐镇都城,连忙派出魏军在浊泽迎战。

两军摆开阵势大战。

联军势盛,大败魏军,进而包围安邑。

公子莹在安邑城内束手无策,只好静观其变。

就在这时,赵成侯和韩懿侯发生了分歧。

赵成侯対韩懿侯说:

“除掉公子莹,让公仲缓即位,割地后我们退兵,这对我们有利。

”韩懿侯说:

“不能这样做。

杀死公子莹,人们必定会指责我们残暴的,让他割地退兵,人们又会指责我们贪婪。

我们不如把魏国分为两个国家,这样魏国就不会比宋国、卫国强了,我们害怕什么呢?

”赵成侯十分生气:

“你此时的注意力还集中在对郑地的消化上吧,你没有过多的精力耗在攻魏上,我们就自己干了。

”韩懿侯也非常生气,便借坡下驴撤军回郑了。

赵成侯在韩国退兵后联合公仲缓,准备先歼灭公子莹,再消灭公仲缓,独占魏国。

结果,公子莹、公叔痤大败赵国和公仲缓的联军。

公子莹在这一年即位,就是我们熟悉的魏惠王。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魏惠王生于公元前421年,死于公元前319年,寿命长达102岁,很可能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长寿的人。

魏惠王即位后,并没有将平民大臣赶尽杀绝,只是处理了几个追随公仲缓的顽固的首要分子,其余大臣照常使用,魏国的政局很快稳定了。

公元前368年,王错不知什么原因竟然逃亡到韩国,魏惠王就任命公孙痤为相。

公元前362年,魏相叔痤与韩赵两国军队在浍北作战,俘虏了赵国将领乐祚。

魏惠王很高兴,特别到城外迎接,并赏财良田百万亩为俸禄

公孙痤拜谢之后说:

“乘敌人的疏忽而猛打战鼓,丝毫不敢有所怠慢,臣只有这点能做到。

大王仅仅认为臣的右手没有倦怠,而重赏臣,是什么道理呢?

假如认为臣有功,那么臣的功在哪里?

魏惠王说:

“贤卿的话有道理,我们应该遍访贤能啊。

”于是,他命人寻访吴起的后人,赏赐他们良田二十万亩。

其实,自即位后,魏惠王特别留意军事指挥员的选拔,并亲自选拔了庞涓、公子昂、龙贾等一批青年将领。

庞涓是魏惠王最欣赏的将领,庞涓负责训练的武卒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

更重要的是,庞涓是魏国河西人。

在击败赵、韩联军后,公叔痤禀告魏惠王:

“大王,现在韩赵的气焰已经被我们压住。

唯有西面的秦国是我们的一块心病啊。

李悝变法后,我国国力大增,又用吴起做了上将军对诸侯作战。

三十年间,吴起率领魏国铁骑攻下函谷关,大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秦献公即位后一直想收复河西,作为东进中原的准备。

为便于对魏作战,他还将国都由远在关中西部的雍东迁至栎阳。

自吴起逃到楚国后,在河西战场,秦献公屡次击败我们魏军。

公元前364年,石门一战,我们魏军被斩首六万,遭到了从来未有过的惨败。

这次战役,震动了各国诸侯,秦国进入了战国七雄行列。

大王,三年前的石门之耻我们一定要雪。

公叔痤愿趁战胜之威,挥师西进挫败秦军,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魏惠王听了当然很高兴:

“难得爱卿这般赤胆忠心。

石门之耻我们一定要雪,就辛苦爱卿了。

结果,公叔痤在少梁被秦国击败,还做了秦军的俘虏。

在这一战,秦国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秦献公中身负重伤,并公元前362年去世。

这时,魏都安邑受秦威胁最大。

秦献公早年在魏受公叔痤的照顾很多,盛情款待了公叔痤一番就把公叔痤放了回去。

公叔痤归国后,魏惠王亲自来看望公叔痤,劝公叔痤好好养病,并没有提及战败之事。

公叔痤知道魏惠王对自己这是网开一面,魏惠王虽然可以免自己一死,但自己的政治前途也就到此为止了。

为此,公叔痤一直很痛苦,战败之辱和免死之愧像如影随形的蛇,时刻在吞噬着公叔痤的心。

他整天躲在家里,没过多久就压抑地去世了。

一次,魏惠王在探望时说:

“相国百年之后,谁可以继任?

公孙痤说:

“我门下的公孙鞅。

魏惠王听后说:

“公孙鞅这样年轻,怎么能当国相呢?

“陛下如果不用此人,就杀了他,免得他到其他的国家去,到时对魏国不利。

魏惠王没有理睬。

等魏惠王走后,公孙鞅来看公叔痤。

公叔痤觉得对不起公孙鞅,对他说:

“我要惠王让你继任我的相位,他不听,要他杀你他没点头,你不如快点跑到其它国家去施展你的才华。

公孙鞅听了,说:

“既然惠王不听你的话重用我,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

公孙痤死后,大夫公子昂又一次向魏惠王推荐公孙鞅当丞相,魏惠王还是没有用他。

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

这次魏惠王的拒绝,也给以后魏国的衰败埋下了隐患。

在公叔痤战败的同时,庞涓却在对赵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大胜。

庞涓攻取了赵国的列人和肥,对邯郸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由于公孙痤病败,魏国的河西郡危急,魏惠王急调庞涓率魏国最精锐的军队与秦军作战。

庞涓对河西的地形非常熟悉。

要打击秦军,必须渡过黄河。

他让魏军搭建浮桥,摆出从临晋渡河的架势。

阴晋靠近当时秦国的都城栎阳。

秦军对庞涓的攻秦十分紧张。

在看到调往临晋的秦军越来越多后,庞涓命令一部魏军佯过浮桥,与临晋魏军激战。

庞涓亲率精锐魏军北上,从秦军防守薄弱的合阳渡河,向秦都栎阳进军。

秦军虽然奋力与魏军作战,但还是被庞涓攻破了栎阳,河西又被魏国夺回去了。

秦孝公被迫迁回秦旧都雍。

在重创秦国后,魏惠王决定召集大臣商议迁都之事。

“诸位大臣、将军,本王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在屡次战争中,我们的国都安邑多次遭受危险,怎样避免这些危险呢?

只有迁都了。

庞涓说:

“大王,的确如此。

安邑地处河东,受秦、赵、韩三国包围,只有上党山区有一线地可以和河内交通,如果赵韩联合攻魏,切断上党的交通线,再加上秦的进攻,形势就岌岌可危。

公子昂说:

“大王认为哪里合适呢?

“我想到了一个地方,就是我们魏国的第一大市——大梁。

韩赵魏三家分晋时,我们的南部平原还是贫瘠荒芜的原野,大梁城也只是一座小城。

安邑是我们的势力中心,地处黄河汾水交汇处,农耕发达,城池坚固,自然就做了都城。

自文侯起用李悝变法以来,全力在黄河南岸发展农耕,大梁地处丰腴的平原,得到天时、地利与人和,迅速发展起来了起来。

如今,大梁不是都城,但城池规模与街市气势要比安邑大上很多。

诸位认为如何?

龙贾说:

“大王圣明。

大梁有地利之便,北临黄河,南依逢泽大湖,水路陆路皆是四通八达,的确是建都的好地方。

不过……”

魏惠王问:

“不过什么?

“大王想过没有?

我国的土地比较分散,安邑与大梁之间的土地联系很薄弱,只能向北绕道榆次、阳邑南下进入河内、大梁版块。

这条交通线不仅绕道、麻烦,而且非常容易被切断。

大梁的西面是韩国国土,北面是韩国的平丘、户牖、首垣三地,三地连成一线,被魏国的大梁地区呈弯月型半包围着。

因此,大王若想迁都大梁,首要的便是要将平丘、户牖、首垣三地拿在手中。

这韩国同意吗?

魏惠王还没有回答,公子昂发了话:

“这有什么难的?

我们拿地换地就是了。

大不了。

我们出兵拿下就是了。

魏惠王面露喜色:

“我看公子昂说的有理,就派公子昂出使韩国,与韩国商议。

我们先礼后兵。

公子昂出使韩国,韩迫于魏国的压力,同意了魏惠王的换地要求。

此后,魏惠王又用列人、肥、榆次、阳邑换取了赵国的泫氏。

泫氏是河东与河内之间的交通要道。

从安邑向东,通过泫氏,越过太行山的孔道可以到达魏国的河内地区。

魏国得到泫氏后,原来联系薄弱的河西、河东与河内、大梁两大版块的联系加强了。

魏惠王得到泫氏后,用鹿从韩国换取了太行山的重要交通孔道轵道。

通过轵道,从安邑可以直接进入到魏国的河内地区,比泫氏更方便。

魏国在得到这两个交通要道,魏国的河西、河东与河内、大梁两大版块就成了一个整体。

魏惠王通过这一系列的换地,把对魏国来说不是很重要和不易控制的一些地区给了赵、韩,却得到了十分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赵、韩插在魏国境内的军事据点,魏国的形势更有利了

公元前361年,魏国迁都大梁。

这是开封历史上的第一次建都。

迁都以后,魏惠王苦心经营,把大梁城建造得规模宏大、坚固无比。

他所建造的大梁城周长达30余里,有12个城门,城墙高约5丈,护城河四面沟通,又宽又深。

城内大街长约10里,居民约有三四十万。

大梁是战国时期最坚固的都城,也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

当时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城市,惟有齐国的都城临淄。

大梁不仅陆路交通四通八达,而且周围水系众多。

公元前360年,魏惠王对大梁西边的圃田泽进行整修,引黄河水南下入圃田泽,把圃田泽改造成了方圆300里的巨大湖泊,然后凿沟修渠,从圃田泽引水到大梁。

在此后20多年间,魏惠王命人向东南继续开凿,使水系工程不断拓展,经现在的通许、太康,一直延伸到淮阳东南流入颍水,最后汇入淮河。

这些水系工程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形成了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人工运河——鸿沟。

鸿沟就象一条四通八达的水上走廊,从大梁向四周延伸,连接着豫东大平原上的众多的主要河道,形成了黄淮之间的水运交通网。

魏国的船只从梁出发可以直接驶入韩、楚、卫、齐、鲁、宋等国,促进了魏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凭借巨大的交通优势,大梁城在短短十几年间,便一跃而成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富甲中原的商业大都市。

魏惠王迁都大梁使中原各国的竞争骤然加剧。

[2]

11影响

[1]魏惠王是有史明确记载的第一个在开封定都的国君,对开封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

他所修筑的大梁坚城,奠定了今日开封城的基础;

他所开凿人工运河鸿沟,使开封城四周水道畅达,景象万千,颇具名都气象。

时至今日,开封仍以多水而著称于世,享有“北方水城”的美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