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9852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已看体格检查腹部Word文件下载.docx

  分为左、右上腹部和左、右下腹部。

中腹部则按照九分区法的两条垂直线分为左右中腹部和中腹部。

  2.腹部外形、腹围

  

(1)外形:

健康人平卧时前腹面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连线水平或略低,称为腹部平坦。

明显高于该水平称为腹部膨隆,明显低于该水平称为腹部凹陷。

全腹膨隆见于腹腔积液、积气、胃肠胀气、腹腔巨大包块。

局部膨隆见于脏器肿大、肿瘤/炎性包块、腹壁肿物、疝等。

全腹凹陷见于消瘦、脱水、恶病质。

  

(2)腹围测量:

排尿后平卧,软尺绕脐一周。

在同样条件下动态测量。

  3.呼吸运动腹式呼吸减弱见于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和妊娠;

腹式呼吸消失见于胃肠穿孔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

  4.腹壁静脉一般不可见,但在消瘦、老人或皮肤白皙者可见静脉显露。

病理状态下可

  见腹壁静脉曲张。

判断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对病因诊断很有帮助,方法为:

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腹壁静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指腹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指紧压不动,另一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段静脉内血液,至一定距离后抬起该手指,看静脉是否迅速充盈,帮助判断血流方向。

门脉高压:

血流方向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展,俗称“海蛇头”;

上腔静脉阻塞时上腹壁和胸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

下腔静脉阻塞时静脉血流方向向上。

  5.胃肠型和蠕动波正常人不出现。

胃肠道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扩张而隆起,

  可呈现胃肠的轮廓,同时伴有该部位的蠕动增强,可以看到蠕动波。

  

(1)胃型和蠕动波:

蠕动波自左季肋部向右推进,至右腹直肌下消失,此为正蠕动波。

有时可见逆蠕动波。

  

(2)肠型和蠕动波:

常伴高调肠鸣音。

小肠梗阻肠型位于脐部,蠕动波方向不定;

结肠远端梗阻时肠型和蠕动波位于腹周。

  

(二)腹部听诊

  1.肠鸣音一般在脐周进行听诊,正常为每分钟4~5次。

  

(1)活跃:

每分钟l0次以上,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服用泻剂或胃肠道大出血;

  

(2)亢进:

次数多,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金属调,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3)减弱:

明显减少,数分钟一次,声音较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低血钾;

  (4)消失:

持续3~5分钟未听到,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2.血管杂音听诊部位为脐周(主动脉)和脐部两侧上方(肾动脉)。

  

(1)动脉血管杂音:

脐周的收缩期杂音见于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脐部两侧上方的收缩期杂音见于相应部位的肾动脉狭窄。

  

(2)静脉血管杂音:

位于脐周的连续嗡鸣音,见于门脉高压。

  (三)腹部叩诊

  1.全腹叩诊腹部叩诊以鼓音为主。

鼓音区缩小见于肝脾极度肿大、腹腔内肿瘤、大量腹水;

鼓音区扩大见于胃肠高度胀气、胃肠穿孔。

  2.肝脏叩诊自上至下沿右锁骨中线叩诊,叩诊呈浊音的肋间为肝上界。

肝下界:

自下至上沿右锁骨中线及正中线叩诊至出现浊音或肋下缘。

正常上界为肝肺相对浊音界,下界不如触诊准确。

肝浊音界扩大的意义同触诊。

肝界明显缩小或消失见于胃肠穿孔(膈下积气)、人工气腹、全内脏转位。

同时检查肝区叩痛,叩痛阳性提示炎症或者肝脏急剧增大。

  3.脾脏叩诊正常脾脏位于左腋中线9~11肋间范围内,长度4~7咖,前界不超过腋前线,脾浊音界扩大的意义同触诊。

脾界缩小见于左侧气胸、胃扩张、鼓肠等。

  4.移动性浊音检查时先让被检查者仰卧,由脐部开始向左侧叩诊,直到出现浊音,叩诊板指不动,嘱被检查者右侧卧,再次叩诊变为鼓音即为移动性浊音阳性。

为避免腹腔内脏器或包块移动造成移动性浊音的假象,可在右侧卧位的情况下,向右叩诊直至再次出现浊音,然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叩诊板指不动,再次叩诊该部位转为鼓音,向右侧继续叩诊均呈鼓音,则确定为移动性浊音阳性。

临床意义为腹腔存在游离液体,且液体量超过l000ml。

  5.肾区(肋脊角)叩击痛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医生用左手掌平放在其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由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正常无叩击痛。

叩击痛阳性见于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肾周围炎,肾梗死等。

  6.膀胱叩诊用来判断膀胱的膨胀程度,在耻骨联合上方由上而下进行叩诊。

膀胱空虚时该部位叩诊呈鼓音,膀胱充盈时该区叩诊呈圆形浊音区。

  (四)腹部触诊

  触诊是重要的腹部检查手法。

检查时被检查者宜低枕平卧,双下肢屈曲稍分开,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腹肌放松,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向被检查者,右手前臂与被检查者腹部在同一平面,手温暖,全手掌放于腹部,自左下开始逆时针方向检查,动作要轻柔,可以边检查边交谈,分散被检查者注意力以减少腹肌紧张,注意被检查者面部表情,原则上先触诊未诉疼痛部位。

  1.腹壁紧张度

  

(1)局限性腹壁紧张:

见于炎症波及局部腹膜;

  

(2)普遍性腹壁紧张

  1)板状腹:

见于弥漫性腹膜炎,由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

  2)揉面感:

见于干性结核性腹膜炎、癌性腹膜炎。

  2.压痛和反跳痛

  

(1)局部压痛:

正常腹部触压时没有疼痛感。

压痛来自于腹壁或腹腔内病变,对病变部位具有提示作用。

  1)McBurney点压痛:

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压痛,见于阑尾炎。

  2)Murphy征:

检查者左手掌平放于右肋下部,拇指放在腹直肌外缘和肋弓交界处,余四指与肋骨垂直交叉,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弓下,让被检查者缓慢深吸气,发炎的胆囊碰到拇指,出现剧烈疼痛,被检查者突然终止呼吸,表情痛苦,称为Murphy征阳性,见于胆囊炎。

  

(2)反跳痛:

腹部触诊出现压痛时,手指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果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受到炎症累及的征象,见于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腹膜炎。

腹膜炎时患者可同时出现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称为“腹膜炎三联征”。

  3.腹腔脏器触诊

  

(1)肝脏触诊:

触诊肝脏时,右手三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示指和中指末端与肋缘平行地放置在脐右侧,估计肝脏巨大者应放置于右下腹部,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接下移的肝缘。

如果没有触到肝脏则手指上移,重复刚才的动作。

如此反复,直到触到肝脏或肋缘。

需要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触摸。

有时需要双手触诊或冲击触诊。

  注意:

以示指的外侧接触肝脏;

不要把腹直肌和肾脏误为肝脏;

手指上抬速度要慢于吸气速度。

触到肝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边缘情况、搏动、摩擦感、震颤等。

  肝肿大的测量:

  1)第一测量:

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2)第二测量:

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3)第三测量:

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正常肝脏:

肋下≤lcm,剑下≤3一5cm,上下径9—11cm。

  弥漫性增大:

见于肝炎、肝淤血、脂肪肝、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

  局限性增大:

见于肝脓肿、肝囊肿、肝肿瘤。

  

(2)脾脏触诊:

触诊脾脏时,一般先用单手自左下腹向肋缘触摸,如不能摸到,可采用双手触诊。

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左手放在被检查者左下胸的后侧方肋缘以上部位,并稍用力向前方压迫脾脏。

右手手指略向前弯,平放在左侧腹部腋前线内侧肋缘下,使示指和中指指尖连线平行于肋缘。

让被检查者做深大的腹式呼吸,检查者的手随被检查者呼吸进行触诊(见肝脏触诊)。

脾脏肿大,在吸气时可触到脾脏下缘提示脾大。

如果估计被检查者脾脏肿大明显,开始检查部位应当下移。

如果平卧位触不到,可让被检查者右侧卧位进行触诊(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使腹壁放松)。

检查方法同上。

脾脏位置较浅,手法要轻,用力过大可能把脾脏推人腹腔深部,或影响脾脏随呼吸下降,导致漏检。

触到脾脏后要注意其大小、硬度、表面情况、压痛、摩擦感等。

  脾大的测量:

又称甲乙线。

左锁骨中线上,肋缘至脾脏下缘之间的距离。

又称甲丙线。

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之间的距离。

又称丁戊线。

脾脏右缘距前正中线之间的距离。

脾脏向右越过前正中线,

  测量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正常人脾脏不能触及。

脾明显肿大时记录第2、3测量。

  轻度肿大(肋下<

2cm)见于肝炎、伤寒、急性疟疾、粟粒结核、败血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中度肿大(不过脐):

见于肝硬化、疟疾后遗症、SLE、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重度肿大(过脐或腹中线):

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疟疾、黑热病等。

  (3)胆囊触诊:

可采用单手滑动触诊法。

正常人不能触及。

  (4)肾脏触诊:

一般不进行。

  4.腹部包块正常腹腔可能触到的脏器:

腹直肌肌腹及腱划、第1一4腰椎、骶骨岬、乙状结肠、横结肠、盲肠、右肾下极、肝下缘、腹主动脉、充盈的膀胱、妊娠子宫等。

  触及包块时应注意其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搏动、与腹壁的关系。

  腹壁肿物与腹腔内肿物之鉴别:

嘱被检查者仰卧抬头,使腹壁肌肉紧张,如肿块更加明显,说明在腹壁上,反之不明显或消失,说明肿块在腹腔内。

  5.液波震颤被检查者平卧,医生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

  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贴于腹壁的手掌随叩击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见于大量腹水,腹水量常在3000~4000ml以上。

为防止震动波沿腹壁传导出现假阳性,可嘱患者(或第三人)用手掌尺侧缘轻压在脐部。

  6.振水音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医生以耳凑近上、腹部,同时以冲击触诊法震动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

也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

正常人见于餐后或饮多量液体时。

如果清晨空腹或者餐后6~8小时仍有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