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98513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中小学生体检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每支体检队伍应有一名内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负责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

使用器械:

诊断床、听诊器。

检查方法:

按照内科物理诊断方法进行体格检查。

主要以听诊检查心肺,触诊检查肝脾,必要时采用望、触、扣、听四诊进行检查。

对体检中发现的阳性体征,应进一步进行检查,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

1.心脏:

受检者取平卧位或端坐位,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

⑴心率:

学龄期青少年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

<

60次/分为心动过缓,经下蹲运动30次后仍<

60次/分,应在体检表上记录,填写异常情况通知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100次/分为心动过速,经休息15~30分钟后仍>

100次/分,应在体检表上记录,填写异常情况通知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⑵心律:

正常人心跳节律整齐。

学龄期青少年体检应注意是否有期前收缩(早搏),当早搏≥7次/分,经下蹲运动30次后仍≥7次/分,应在体检表上记录,填写异常情况通知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病理性与生理性收缩期杂音的鉴别

杂音种类

鉴别点

病理性杂音

生理性杂音

部位

性质

时期

传导方向

强度

心脏大小

可发生在任何瓣膜听诊区

吹风样,粗糙

长,常占全收缩期

较广而远

常在三级以上

有心房或(及)心室增大

肺A.瓣区或(及)心尖区

吹风样,柔和

短,不掩盖第一心音

比较局限

一般在二级以下

正常

⑶杂音:

检出收缩性杂音Ⅱ级(SmⅡ)以下杂音记录(—),检出收缩性杂音Ⅲ级(SmⅢ)及其以上杂音和舒张性杂音(Dm)杂音,应在体检表上记录,填写异常情况通知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杂音应记录其强度(Ⅰ~Ⅵ级)、部位、性质、时期、传导等。

⑷心音改变:

应注意是否有心音强度的改变、心音性质的改变、心音分裂、附加心音等。

2.肺:

受检者取端坐位,两臂下垂,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

肺部听诊内容主要包括呼吸音、罗音、语音传导和胸膜摩擦音等,重点是病理性呼吸音和罗音,发现阳性体征,应在体检表上记录,填写异常情况通知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3.肝、脾:

受检者取平卧屈膝位进行检查,以触诊检查为主,注意肝脾是否肿大、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结节、压痛等,同时应注意腹部有无包块、腹水等体征。

4.检查初中以上年级女生时,应注意是否有意外妊娠现象。

(四)眼科检查

1.视力检查:

由体检队指定专人检查视力。

标准对数视力表。

悬挂高度应使视力表5.0行视标与多数受检对象的双眼呈水平位置。

视力表的照度约300~500勒克斯。

⑴受检者距视力表5米处站立,用遮眼板将左眼轻轻遮上,先查左眼视力,后查右眼视力。

测试者应将指点棒点在每个视标的正下方0.5cm处,力争检查中将各视标缺口的4个方位都检查到。

⑵可先从5.0一行视标认起。

如果看不清再逐行上查,如辨认无误则逐行下查。

要求对每个视标辨别时间不超过5秒。

规定4.0~4.5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1个,4.6~5.0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2个,5.1~5.3各行视标中每行不能认错3个。

超过此规定就不再往下检查,而以本行的上一行记为受检者的视力。

⑶如5米处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则令受检者站立于距视力表2.5米处或1米处进行检查。

所得视力值应分别减去校正数值0.3或0.7后记为该受检者的视力。

如1米处仍不能辨认视力表最上一行视标时,应根据情况分别填写“手动、数指、光感、失明”等。

⑷若受检者视力超过5.3,可让其后退至6.3m、7.9m处检查,测得结果相应增加0.1和0.2。

⑸凡视力小于5.0者即为视力低下。

小于5.0大于4.8者为轻度视力低下,4.8~4.6为中度视力低下,4.5及4.5以下为重度视力低下。

2.沙眼

由体检队指定专人检查。

使用仪器:

额镜、反光灯

附表我国沙眼临床分期分级标准

分期

依据

分级

活动性病变占上睑板结膜面积

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有活动性病变(血管模糊充血和滤泡形成)

轻(+)

中(++)

重(+++)

<1/3

1/3~2/3

>2/3

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有活动性病变,同时出现瘢痕

仅有瘢痕而无活动性病变

不作统计

疑沙

上穹隆、眦部仅有轻度充血和少讲量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

主要用肉眼观察。

由于沙眼早期多出现在上睑结膜的睑板上缘和上穹隆部,所以检查时一定要翻开上眼睑。

一般用单手翻睑法,先嘱受检者向下看,以食指和拇指夹住上睑中央部的皮肤,食指向下压,拇指把皮肤向上卷,便可将上睑翻转;

检查上穹隆时,可请受检者尽量向下看,用左手拇指将已翻转之眼睑向上提起,并将其稳定于眶缘上,再以右手拇指置于眶缘处,轻轻向上后方推动眼球,即能暴露上穹隆部。

诊断依据:

⑴上睑板和上穹隆部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或两者兼有。

⑵用角膜放大镜或裂隙灯检查可见血管蘙。

⑶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出现瘢痕。

⑷结膜刮片可见沙眼包涵体。

诊断方法:

⑴沙眼临床分期:

见附表

⑵沙眼诊断简易分类:

无沙眼:

睑结膜表面光滑透明,结膜下血管轮廓清楚,表示无沙眼,体检表上用“(—)”符号标记。

如上睑结膜及穹隆部血管仅有轻度充血,或只有单独的滤泡,或有乳头一种症状存在,仍诊断为无沙眼。

有沙眼:

凡睑结膜表面(包括部分穹隆结膜)粗糙不平,结膜下的血管模糊,有充血及分泌物,并出现滤泡与乳头,这两种症状同时存在,或伴有灰白色细条状、网状或片状的瘢痕,不论病变轻重大小(侵犯结膜很少一部分或侵犯整个结膜面),都可诊断为有沙眼,以(+)符号标记。

疑似沙眼:

眼睑缘及附近穹隆部结膜有轻度充血,血管轮廓不清,只有单独的乳头或滤泡存在,一律诊断为疑似沙眼,以“?

”符号标记,不作沙眼统计,但需治疗,以防止发展。

3.传染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又叫暴发火眼,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部疾患。

根据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

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

因此,本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红眼病多是双眼先后发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像进入沙子般地滚痛难忍,紧接着眼皮红肿、眼眵多、怕光、流泪,早晨起床时,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

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或出血斑,分泌物呈粘液脓性,有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一层灰白色假膜,角膜边缘可有灰白色浸润点,严重的可伴有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五)口腔科检查

由检测队指定专人进行测量。

额镜、反光灯、窥鼻器、平面口镜,五号探针。

1.龋齿:

按象限顺序逐牙检查,对牙的点、隙、窝、沟等龋病好发部位要用探针做重点检查,必须经探诊后方可作出诊断。

诊断标准:

⑴无龋:

无充填体,也不需充填者。

⑵龋齿:

牙的点隙、裂、沟或光滑面有色、形、质的改变,以形、质改变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釉质脱矿、崩解以至成洞为“形”的改变;

当探针插入感到洞壁或洞底有软化为“质”的改变。

如釉质上有白垩色斑点或有着色、粗糙的斑点,点隙和窝沟能卡住探针但无软化,此时不诊断龋齿。

乳牙龋用“d1.2.3…”在相应的象限内标注,恒牙龋用“D1.2.3…”在相应的象限内标注。

⑶龋失:

未到替换年龄因龋失掉的乳牙,记录为“m1.2.3…”;

因龋失掉的恒牙,记录为“M1.2.3…”。

诊断时应注意排除非龋丢失,如生理性替换。

⑷龋补:

因龋而进行充填的乳牙,记录为“f1.2.3…”;

因龋而进行充填的恒牙,记录为“F1.2.3…”。

已充填牙合并原发龋(龋坏与充填体不连结者)或继发龋,均按龋齿计。

DMF或dmf分别表示恒龋或乳龋的患、失、补。

其中D表示恒龋患,d表示乳龋患,M表示恒龋失,m表示乳龋失,F表示恒龋补,f表示乳龋补。

DMF或dmf后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具体的某颗牙。

2.牙周病:

牙周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一个

主要原因。

但患者并非所有这些组织都同时患病,视局部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实际上牙周病可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

⑴牙龈炎:

主要表现为牙龈和龈乳头变圆纯,光亮,点彩消失,龈质粉软脆弱,缺乏弹性,龈探诊易出血,局部有牙垢或牙结石存在。

⑵牙周炎:

除牙龈炎的表现外,还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可有脓液溢出,牙齿不同程度松动,X光照片可见牙槽骨呈不同程度吸收。

(六)外科检查:

主要采用望诊进行检查,必要时结合触诊、叩诊、听诊进行检查。

1.头部:

头部检查主要观察其大小、形状及有无畸形。

如方颅见于小儿佝偻病,巨颅见于脑积水,囟门凹陷见于脱水,囟门膨隆见于颅内压增高如脑炎、脑膜炎等。

2.颈部:

⑴外形及活动:

正常人颈部两侧对称,活动自如,当颈部一侧有包块或斜颈时,则左右不对称。

检查时还应注意有无瘢痕、瘘管以及有无颈部强直。

⑵颈部血管:

正常人坐位时颈部血管不明显,卧位时可见颈静脉充盈。

若坐位时颈静脉可见明显充盈或怒张,提示静脉压增高。

⑶甲状腺:

正常人甲状腺不易触及,表面光滑,质软无压痛。

少数女性在发育期可有轻度肿大。

甲状腺肿大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⑷气管:

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

胸部疾病时,可使气管移位。

如大量胸腔积液、积气或纵隔肿瘤等。

3.胸部:

主要检查胸壁和胸廓形态。

⑴胸壁:

检查胸壁时,应注意营养状况、皮肤、毛发分布、淋巴结、肌肉发育等有无异常。

还应注意以下各项:

①静脉:

正常胸壁无明显静脉可见,在哺乳乳房附近的皮下静脉可较明显。

在胸壁发现皮下有静脉充盈、扩张或曲张,是由于上腔或下腔静脉因回流受阻后产生侧支循环所致。

②皮下气肿:

肺、气管、纵隔或胸膜受伤后,气体可存积皮下,称之皮下气肿,主要发生在胸壁、颈部,并可蔓延至其他部位。

用手按压时,有捻发感或握雪感。

⑵胸廓形态:

正常胸廓两侧大致对称,成人胸廓前后横径较短。

两锁骨、两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位置。

胸廓的形态和大小在小儿与成人有较大差异。

常见的胸廓变形有:

①扁平胸:

胸廓扁平,前后径比横径约小一半以上,见于正常瘦弱体型,也可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等。

②桶状胸:

前后径增大,胸廓近似圆形,肋骨上抬,肋间隙增宽。

见于老年人或肥胖体型的胸廓,也见于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和肺气肿。

③佝偻病胸:

胸廓前后径增大,横径变小,胸骨下部突起,又称鸡胸。

肋骨与肋软骨连接处变厚增大,突起如串珠。

这种现象见于佝偻病。

④胸廓单侧或局限性变形:

胸廓单侧膨隆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胸腔内肿瘤等。

局部局限性突起见于心脏扩大、心包积液、脊柱畸形、主动脉瘤及胸壁肿瘤等。

4.脊柱:

⑴脊柱弯曲度:

正常人脊柱有四个生理性弯曲,即颈椎和腰椎向前,胸椎和骶椎向后。

正常无侧弯。

检查时受检者取直立位或坐位,从侧面观察有无过度前后弯曲。

过度后弯即形成驼背,常见于脊椎结核、脊椎脱位、

骨折等。

如嘱受检者向前弯腰,则畸形更为明显。

脊柱向一侧弯曲,称为侧弯,常见于椎间盘脱出,脊椎骨折或胸廓畸形等。

检查时用手指沿脊柱棘突以适当压力从上向下划过、皮肤出现一条红线,可观察到脊柱有无侧弯。

脊柱向前弯曲称为前凸,见于腹腔巨大肿瘤及髂关节结核等。

⑵脊柱活动度:

正常脊柱活动自如。

检查时嘱受检者做前曲、后伸、侧弯及旋转等运动,以观察活动情况。

腰肌劳损、类风湿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及韧带的病变等均可使脊柱活动受限或强直。

5.四肢:

⑴形态异常:

注意四肢有无形态异常。

杵状指(趾)是由于肢端缺氧或中毒性损害,使局部软组织增厚而呈杵状肥大,可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脓肿、肺癌及支气管扩张等。

反甲或称匙状指见于缺铁性贫血。

膝内翻呈“O”型弯曲,膝外翻呈“X”型弯曲,见于佝偻病及大骨节病。

足内翻及足外翻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⑵瘫痪:

偏瘫(半身不遂)见于脑出血、脑动脉血栓形成等;

单瘫为单一肢体的瘫痪,多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见于脊髓外伤或受压,脊髓炎及脊柱结核等。

⑶水肿:

全身性水肿时,下肢常较上肢明显。

单侧下肢水肿多由于局部静脉或淋巴液回流受阻所致;

前者见于静脉血栓形成等,后者见于丝虫病等。

丝虫病晚期由于淋巴管阻塞、扩张及破裂,淋巴液外溢引起纤维组织大量增生及皮肤增厚,称为象皮肿。

6.皮肤:

重点查看有无皮疹,皮疹的种类很多,常见于多种传染病、皮肤病及药物过敏等。

⑴麻疹:

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为其特征。

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

疹间皮肤正常

始见于耳后

颈部

沿着发际边缘

24小时内向下发展

遍及面部

躯干及上肢

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

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

但亦有出现瘀点者

⑵荨麻疹:

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

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⑶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患者多是一至十四岁的孩子,在学校和托儿所较易受感染得病。

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

⑷风疹:

又称“风痧”,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

风疹由风疹病毒引起,病毒存在于出疹前5~7天病儿唾液及血液中,但出疹2天后就不易找到。

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但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

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

本病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

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次患病。

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

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

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如猩红热样皮疹。

皮疹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

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⑸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飞沫的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

⑹疥疮:

俗称干疮,是疥虫寄生在皮肤上的一种传染病。

正常人与病人同床共卧、握手或穿病人内衣、盖病人被子或共用用具均可接触传染,尤其是一家人更易相互传染,集体生活的学生和青年工人也易于传播。

疥虫喜欢侵犯皮肤的柔软处,所以疥疮的好发部位在指缝、肘窝、腋窝、四脚屈侧、下腹、臀部、大腿内侧及阴部等处。

为散在性毛囊小丘疹及小水疱。

有时可在指缝、乳房下、阴部发现长约数毫米、蜿蜒弯曲、灰白色或淡灰色的小点,形成虚线。

搔抓后有表皮脱落、血痂,皮肤革样变、湿疹样变(肥厚)或因继发感染而成脓疮、毛囊炎、疖肿等。

个别顽固者在皮疹消失后,还会残留硬结节,甚痒,叫结节疥。

⑺皮肤检查还应检查皮肤颜色、弹性、出血点与紫癜、蜘蛛痣、水肿等项目。

6.淋巴结:

主要检查颈部和锁骨上窝淋巴结。

正常人表浅淋巴结很小、柔软、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

检查淋巴结时,应使局部皮肤肌肉松弛,发现淋巴结肿大时应注意:

大小、硬度、压痛、活动性、有无粘连,局部有无红肿、疤痕、瘻管等。

应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病灶。

七、形体指标检查

全身骨骼和主要骨性标志可作为测量点定位的参照。

(常见人体测量点参见《儿童少年卫生学》)

1.身高:

由体检队指定专人进行检测。

使用器材:

机械式身高坐高计。

使用前应校对0点,并用钢尺测量基准板平面红色刻线的高度是否为10.0厘米,误差不得大于0.1厘米。

同时应检查立柱是否垂直,连接处是否紧密,有无晃动,零件有无松脱等情况并及时加以纠正。

测试方法:

受检者赤足脱帽,背向立柱站立在身高计的底板上,躯干自然挺直,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最低点呈水平位;

上肢自然下垂,两腿伸直,两足跟并拢,足尖分开约60°

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间区与立柱相接触,成“三点一线”站立姿势;

检测人员单手将水平压板沿立柱向下滑动至受试者头顶;

读数时,检测人员双眼与水平压板平面等高。

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厘米。

注意事项:

⑴身高坐高计的生产厂家应有国家计量局颁发的质量论证合格证书,所用身高坐高计应有厂家出具的质量合格证明。

⑵身高坐高计应选择平坦地面,靠墙放置,立柱的刻度尺应面向光源。

⑶严格执行“三点靠立柱”、“两点呈水平”的测量要求。

两眼高于压板时要下蹲,低于压板时应垫高。

⑷水平压板与头部接触时,松紧要适度,头发蓬松者要压实,妨碍测量的发辫、发结要放开,饰物要取下。

⑸读数完毕,立即将水平压板轻轻推向安全高度,以防碰坏。

⑹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原则取舍。

2.体重:

由体检队指定专人进行测量。

杠杆秤或经重庆市学生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审核同意推荐的电子称。

⑴杠杆秤:

使用前需检验其准确度和灵敏度。

准确度要求误差不超过0.1%,即每百千克误差小于0.1千克。

检验方法是:

以备用的10、20、30千克标准砝码(或用等重的标定重物代替)分别进行称量,检查指示读数与标准砝码误差是否在允许范围。

灵敏度的检验方法是:

置100克重的砝码,观察刻度尺变化。

如果刻度尺抬高了3毫米,或游标向远移动0.1千克而刻度尺仍维持水平位时,说明达到要求。

测试时,杠杆秤应放在平坦地面上,调整0点至刻度尺呈水平位。

受试者站立在秤中央,测试人员放置适当砝码并移动游标尺至刻度尺平衡。

读数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后一位,测试误差不得超过0.5千克。

①测量体重前,应让所有受试者脱鞋及厚重外衣。

②受试者应站立在秤中央,上、下杠杆秤时动作要轻。

③每天使用杠杆秤前,均需进行校正。

测试人员每次读数前都应校对砝码重量,避免差错。

④不得使用弹簧秤,以免产生系统误差或影响测试精度,使前后数据无法比较。

⑤测试记录取一位小数,第二位小数按“四舍五入”原则取舍。

⑵电子秤:

测试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将备用的10、20、30千克重的标准砝码或等重标定物,分别放置在体重计的量盘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与砝码重量相同,表示仪器准确。

然后,再将备用的100克重的标准砝码加到量盘上,如果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增加了0.1千克,表示仪器灵敏度符合测试要求。

测人员打开电源开关,定格在“0.0”时,表明体重计已进入工作状态。

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后,受检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平稳。

等显示屏上显示的数值稳定后,记录显示的数值。

记录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5千克。

与杠杆秤检测相同。

八、生理功能指标检查

1.血压: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指标。

直立式水银血压计。

测量前应检查其水银柱是否在零位,同时应观察水银柱内有无气泡,如有应予排除。

使用时血压计应平放,并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上臂长度分别选用7、9或12厘米宽的袖带,袖带以覆盖受试者上臂的1/2~2/3为宜。

受检者取坐位,右臂自然前伸,平放在桌面,掌心向上。

血压计零位与受试者心脏和右臂袖带应处于同一水平。

检测人员捆扎袖带时,应平整、松紧适度,肘窝部要充分暴露。

摸准肱动脉的位置,将听诊器听诊头放置其上,使听诊头与皮肤密切接触,但不能用力紧压或塞在袖带下。

然后打气入带,使水银柱急速上升,直至听不到肱动脉的搏动声时,再升高20~30mmHg。

然后缓缓放气,当听到第一个脉跳声时,水银柱高度即为收缩压。

继续放气,以每次搏动下降2个mmHg为宜,脉跳声经过一系列变化,脉跳声突然从洪亮的声音变为模糊的混声时,其水银柱的高度即为舒张压变音点;

继续放气,脉跳声消失瞬间的水银柱高度即为舒张压消音点。

血压测量要求一次听准,否则需再次测量。

⑴测试前1~2小时内,受试者不得从事任何剧烈活动。

⑵受试者先接受有关测试要求的讲解,消除精神紧张,保持情绪安定。

⑶测试血压时,上臂不可受过紧衣袖的压迫。

⑷需重复听取血压值时,应使血压计水银柱下降至零位后再进行。

⑸需复测者应在休息10~15分钟后进行。

对血压超出正常范围者,应慎重对待,即时复测,以确定是否属于病态。

应提请内科体检医师注意。

2.肺活量:

由体检队指定专人检查肺活量。

可选用电子肺活量计或回转式肺活量计。

使用前一定要进行校对,保证其准确性。

嘱受试者取站立位。

可做1~2次深呼吸,而后尽力深呼气。

吸气停止时,憋住气向肺活量计口嘴内尽力深呼气,直到不能再呼为止。

检测人员进行肺活量读数。

器材使用方法:

⑴回转式肺活量计:

首先应调节筒内水位,使其与一起水位线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