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9725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docx

最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

四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计划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有5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7课时。

第二单元:

冷和热,8课时。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5课时。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5课时。

第五单元:

,3课时。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目的要求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性质。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重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排序和分类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学生素质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科学课,初步接触了科学探究。

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

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

目标指数

平均分

90

及格率

100%

优秀

85

标准差

7

 

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培养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排序和分类。

 

 

 

周次

课题

课时

周次

课题

课时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十一

不同的声音

1

空气的性质

2

十二

快乐的小乐队

1

空气热空气和冷空气

1

吃的学问

空气有什么

2

十二

我们吃什么

1

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十三

怎样搭配食物

2

冷和热

十四

食物的消化

1

冷热与温度

1

十四

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

热的传递

2

排序和分类

加热和散热

1

十五

排序

3

吸热和散热

2

十六

分类

3

水加热、冷却后

2

十七

机动

2

奇妙的声音王国

十八

复习

2

声音的产生

1

十九

考试

声音的传播

1

十一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1

审查意见

教研组

教务处

 

四年级科学学科复习计划

通过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为高一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认真上好每一节复习课。

以教材为本,重讲解,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真复习。

指导学生适当读记。

注重查漏补缺。

从第18周开始复习,共1周,计2课时,加上学校统一安排的2课时,共4课时。

序次

具体内容

重难点

课时

1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课时

2

第二单元

冷和热

1课时

3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1课时

4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1课时

5

总复习

2课时

 

准备课

第1课时月日

教学目标:

1、整理上学期情况。

2、布置本学期任务。

3、布置下课准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上学期期末试卷。

1、讲解试卷情况。

2、讲解学习情况。

二、布置本期任务。

1、材料准备。

2、资料准备。

3、学习准备。

三、下节课材料。

注射器、橡皮擦、瓶子、气球等。

 

1-1、空气的性质

 月日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能对“杯子里的纸巾为什么不湿”和“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作出正确的推断。

●能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空气具有流动的性质。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会制作空气枪。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知道空气是流动的。

●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

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但是这个问题你研究过吗?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要占据空间)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探究空气具有质量的性质。

(1)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你能告诉我空气有多重吗?

①  实验:

称气球。

将两只同样大小的气球,一只吹气另一只不吹气,并分别放在天平上称一称,观察发生的现象, 

②  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空气有质量)

③  你能不能用气球、竹签、塑料绳想个方法验证我们的实验结果?

把你的感觉记录在P62

3、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1) 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 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②把观察的结果记在活动记录P762上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三、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压缩空气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并说出理由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知道了空气的哪些新的性质?

五、课外拓展:

观察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物。

月日总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空气还有没有其他性质呢?

二、探究空气可以流动的性质。

看看点燃的蚊香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会这样?

说明空气还具有什么性质?

(空气可以流动)

3、马铃薯、牛奶、空气分别是什么状态的物体?

 

4、和马铃薯、牛奶等固体、液体相比,空气有什么特殊的性质?

5、将你的发现和比较的结果写在活动记录上。

6、小结:

空气可以任意流动。

三、理论应用。

自带材料利用压缩空气做玩具。

(任选一种)

样使空气枪的“子弹”射的远?

说说其中的道理。

注意安全。

不要对着人“开枪”。

四、课外完成其他做玩具活动。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月日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学会由看风向来了解冷热空气的对流。

●能依靠事实推断冷热空气的流动规律。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的流动形成了风。

●知道空气受热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冷热差异会造成空气的流动。

●了解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兴趣研究空气的其他性质。

●乐于亲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及风的成因。

 

教学准备:

气球、蜡烛、纸蛇、水槽、蚊香,有关孔明灯及热气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2、 我们已经知道空气在平常情况下会任意向四面八方流动。

可是,当空气受热或者受冷时又会怎样流动呢?

3、把你们假设写在课题的后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验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二、实验探究。

探究热空气怎样流动。

①空气也是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我们先来研究热空气的流动 

②   我这里有个会“跳舞”的纸蛇,先来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 

③   是什么力量让蛇“跳舞”的呢?

 

④  把手放在蜡烛上方和侧面,你感觉到了什么?

有能说明什么呢?

 

⑤  通过这2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热空气上升)

 2、探究冷空气的流动

①  热空气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气会是怎样流动的呢?

 

②  生活中,你看到过冷空气的流动吗?

打开冰箱冷藏室 

③  你能推断出冷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吗?

(冷空气下沉)

3、冷热空气的对流

①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怎么能形成风呢?

想个办法,让我们大家能看到空气的对流呢?

 

②演示P7实验,用蚊香的烟雾流动表示 

③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

④你能说说冷热空气是怎么对流的?

三、根据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看图,请你推想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四、热空气的用途 

① 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有人发明了一些可以飞行的物体,你知道有什么吗?

②请学生介绍热气球和孔明灯的升空原理

月日总第课时

五、课外拓展制作热气球、孔明灯。

 

1-3、空气中有什么

月日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能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的几种不同成分。

●会通过事实推断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认识二氧化碳。

●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感悟清新的空气是我们人类健康的必备条件。

教学重难点:

认识氧气、二氧化碳。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

教学准备:

水槽、蜡烛、火柴、石灰水、集气瓶、醋、小苏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演示实验:

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讨论:

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二、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1)讲述:

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

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4)讨论: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

(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

接着实验。

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

(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

是空气跑走了吗?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

为什么?

(通过与前一次“不点燃蜡烛,水进不了杯子”的实验相比较,可以知道空气的减少与蜡烛的燃烧有关系。

③杯内还有没有空气?

是不是都烧光了?

为什么?

(杯内还有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水会涌进更多,占领杯内的全部空间。

④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燃烧与空气有什么关系?

(9)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燃烧要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