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分析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精品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分析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分析研究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技术壁垒
3、人才壁垒
4、资金壁垒
5、品牌和项目经验壁垒
四、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五、行业市场规模
六、行业风险特征
1、产业政策调控风险
2、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3、技术进步和升级风险
4、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变动风险
5、资金风险
6、市场推广风险
7、人才匮乏风险
七、行业政策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
(2)行业自律组织
2、行业政策及法规
八、行业主要企业
1、洛阳豫新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北京恒拓迅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3、北京力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中钢集团鞍山热能院有限公司
5、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一、行业概述
1、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定义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国内简称EMC)是一种以节省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费用及合理利润的节能投资方式;
该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效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合同能源管理图解
2、合同能源管理的类型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根据投入与受益的商业模式不同,可分为三类:
(1)节能效益分享型(SharedSavings)
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项目实施完毕,经双方共同确认节能率后,在项目合同期内,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
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效益全归企业享受。
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很高的企业。
节能效益分享型商业模式
(2)节能量保证型(GuaranteedSavings)
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在项目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企业承诺某一比例的节能量,用于支付工程成本;
达不到承诺节能量的部分,由公司负担;
超出承诺节能量的部分,双方分享,直至公司收回全部节能项目投资后,项目合同结束,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效益全归企业享受。
作为回报,客户在项目施工验收结束后,立即将所有工程款支付。
如果实施节能措施后的合同期内,项目的节能效益没有
达到在合同中承诺的数字,那么节能服务公司必须将这部分效益差额退还给客户。
一般还有专门的保险公司参与这样的项目,一旦项目失败,保险公司将承担节能服务公司不负责赔偿的部分。
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高、节能意识一般的企业。
节能量保证型商业模式
(3)能源费用托管型(Chauffage)
节能公司负责改造企业的高耗能设备,并管理其用能设备。
在项目合同期内,双方按约定的能源费用和管理费用承包企业的能源消耗和维护。
项目合同结束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效益全归企业享受。
该模式适用于诚信度较低、没有节能意识的企业,一般不采用。
能源费用托管型商业模式
3、合同能源管理商业模式对比
从目前国内外实际运作情况看,大部分节能服务合同是上述三种方式之一或某几种方式的结合,对每一种付款方式都可以作适当变通,以适应不同耗能企业的具体情况和节能项目的特殊要求。
三种商业模式对比
4、客户倾向的EMC商业模式
调查显示,节能效益分享型商业模式为客户的首选,其在调查企业中占比为65.3%;
其次为节能量保证型,18.9%的客户选择了此种商业模式;
此外,15.8%的客户企业倾向于能源费用托管型。
客户倾向的EMC商业模式(单位:
%)
二、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
1、周期性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周期性与其合作方所处行业相关,由于合作方行业分布较为宽泛,包括渔业养殖业、电机、路灯、锅炉及窑炉改造、废水、废气利用、余热余压利用等,所以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整体的周期性受单一下游行业的影响并不明显。
鉴于目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长态势,合同能源管理所在的节能服务行业处于国家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
的领域,相关下游行业的节能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行业周期性变化并不明显。
2、季节性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3、区域性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客户主要为大型耗能企业及政府机关单位,这些企业和单位大多数位于工业产值较高的省份,因而其节能需求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地广人稀,资源储量多,能源价格较低,企业节能需求则较小。
所以东部地区的节能服务产业比中西部地区要早起步,先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的发展受当地企业认知程度与政府推动程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合同能源管理企业一般为所处地区附近客户服务,辐射全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企业较少。
三、行业进入壁垒
1、市场准入和认证壁垒
节能改造工程的实施和节能服务需要相关的资质认证和许可,如专利、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资质等。
2、技术壁垒
身处合同能源管理行业的企业会要求其人员对多学科、多领域技
术及工艺的掌握,技术含量高、技术更新快、技术集成度高、开发难度大,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3、人才壁垒
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为知识密集型的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业务开展中需要涉及软硬件方向等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同时由于近年来本行业技术水平发展较快,因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有限的专有技术人才资源构成了进入本行业的又一壁垒。
4、资金壁垒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服务企业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先行出资协助用能企业完成节能技术改造,在项目完工产生节能效益后才能分享节能效益。
前期投入需要节能服务企业投入较大规模的资金或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对于资金能力薄弱的企业形成了壁垒。
5、品牌和项目经验壁垒
现有节能服务商在长期的客户储备、技术研发、项目开发方面建立了大量的案例,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口碑与品牌,良好的口碑和项目成功实施经验在项目承接、投标过程中有着明显的优势,现有市场参与主体对新厂商的加入形成了品牌和项目经验的壁垒。
四、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本行业是节能技术推广服务行业,上游行业企业为提供的燃气节能解决方案密切相关的施工承做方以及满足解决方案所必要的原材料供应商,下游行业企业为需要使用铁包、钢包、中间包烘烤设备为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用能单位。
行业上游能够提供设备制造、工程施工的企业众多,技术门槛不高,同类产品的替代性较强,市场供应稳定。
行业下游产业中钢铁冶金工业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受国家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影响,政府职能部门加大企业能耗监管力度,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企业加大节能、环保设备投入,为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五、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保持稳步增长,成为用市场机制推动全国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
据EMAC统计显示,2013年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为2,15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38%;
2014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为2,650亿元,同比增长22.95%。
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广阔的双重利好之下,节能服务产业的前景光明。
预计到2015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25%。
具体情况如下:
2011年-2015年节能服务行业总产值(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
此外,据EMAC统计显示,我国2013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资额为74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3.12%;
2014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总额为958.76亿元,同比增长29.16%。
EMC项目投资(亿元)
六、行业风险特征
1、产业政策调控风险
节能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国家对于节能降耗问题的重视以及相应的一系列产业政策的驱动。
目前,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行业相关管理政策尚不完善、稳定,国家节能产业政策和相关法律的变化,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产生较大的影响,政府在节能服务方面投入资金的变动也将直接影响公司的销售和盈利状况。
2、宏观经济及下游需求波动风险
行业下游主要为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如石油化工、水泥、钢铁等,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受国家宏观经济变动和产业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紧缩时,下游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生产能力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将对为其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经营和业务拓展造成影响。
3、技术进步和升级风险
节能服务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领域较为广泛,任何下游服务领域工艺的变革和生产、建造技术的更新换代对节能改造技术的更新都相应提出新的要求,这给节能服务行业整体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
4、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变动风险
根据现行法规的规定,节能服务公司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享有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如果优惠政策取消或优惠税率下降,则行业内企业经营将受到一定影响。
5、资金风险
EMC模式的推广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EMC需要节能服务厂商大量前期垫资,融资渠道的不通畅对行业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
6、市场推广风险
报告期内,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是新兴节能服务行业,享受国家财政激励、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国家的政策导向起着很大的作用,项目前期投入大,收款期长,多数节能服务公司对项目的投入、运营都持十分谨慎的态度,但仍存在应收账款收回风险。
7、人才匮乏风险
节能服务是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对节能服务对象开展详细的节能潜力调研、分析、诊断,制定节能方案,甚至通过实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节能降耗。
行业所需人才涉及各个学科的知识,而高等院校又未设立相关节能专业,因此全行业产业人才匮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
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项目的专业技术人才
以及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端人才则更为紧缺。
七、行业政策及监管体制
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对节能服务行业采用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服务的管理体制。
本行业涉及的主要主管部门及职责如下:
(1)行业主管部门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职责中与本行业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
负责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负责节能减排的综合协调工作,参与编制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规划,协调生态建设、能源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和清洁生产促进有关工作等。
2)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职责中与本行业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
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通信业的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政策,参与拟订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促进规划,组织协调相关重大示范工程和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2)行业自律组织
1)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
中国节能协会成立于1989年,是经民政部批准的节能行业的一级社团组织。
中国节能协会上级主管部门是国家质检总局,在业务上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
协会的业务范围涉及电力、煤炭、石油、机械、电子、冶金、化工、铁道、交通、建材、有色、环保等行业及部门。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为中国节能协会的分支机构,是由节能服务公司、节能设备制造及销售单位、节能环保工程公司、设计研究单位、公用事业单位、金融、法律等单位或个人自愿参加的组织,其宗旨为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扶持节能服务公司快速成长、促进节能服务产业持续发展。
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钢铁行业的行规行约,建立行业自律机制,规范行业行为;
开展钢铁行业调查研究,参与拟定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规的相关工作;
组织收集、整理、分级发布国内外钢铁行业市场状况和经营管理、经济技术等信息;
参与制订、修订行业有关技术、经济、管理等标准、规范,组织推进会员单位贯彻实施,开展行检、行评工作;
参与行业内重大投资、改造、开发项目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前期论证;
受政府相关部门授权和委托,开展钢铁行业统计、调查、分析和上报等项工作。
3)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是由工业企业、从事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领域工作的社会机构、企业、科研单位和个人自愿结成的行业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接受登记管理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业务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该协会的宗旨是充分发挥好政府与企业之间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推动和帮助工业企业做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减少污物排放、提高经济效益。
2、行业政策及法规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节能服务行业正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各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加快节能服务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主要法律
2)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
3)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
八、行业主要企业
目前国内节能服务行业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多数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低,资金实力不足。
行业内综合能力较强、业务覆盖全国范围的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主要以所在地以及东部发达地区为重点业务区域。
1、洛阳豫新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要经营散装物料输送设备和冶金加热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调试等。
散装物料输送设备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对散装物料进行密闭输送,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建材、化工、冶金、码头、港口、煤炭和粮食等行业的输送作业;
冶金加热设备主要包括烘烤装置和自动燃烧控制系统,应用于钢铁行业的钢包、铁包、中间
包和合金料的加热。
当前,该公司业务主要面向如宣钢、燕山钢铁等国内小型和民营钢铁企业。
2、北京恒拓迅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北京恒拓迅达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企业,注册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高科技园区。
公司以高效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为基础,设计生产各种高效节能环保工业炉、加热炉和热处理炉、合金烘烤炉、高炉喷煤燃烧炉以及各种燃烧器等。
公司的钢包烘烤器客户主要包括河北敬业钢铁公司、河北承德盛丰钢铁公司和洛阳洛钢钢铁有限公司等小型或民营钢铁企业。
3、北京力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以研制、开发、制造和销售各种与能源环保相关的高新技术产品的国家认证的新技术企业。
公司自创立以来已推出了在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的燃烧器、吹灰器、钢包烘烤器和蓄热式加热炉等四大类产品,已在唐钢、宣钢、承钢、邯钢、酒钢、天钢、莱钢、茂名石化、燕山石化、大连石化、大庆油田等国有大中型企业得到使用。
4、中钢集团鞍山热能院有限公司
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国冶金热工与冶金焦化领域综合性技术研究与开发机构,隶属于中国中钢集团。
该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炼焦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冶金
工业焦化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冶金工业炭素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1976年建院以来,公司在煤焦化工、新型炭素材料、精细化学品功能材料、冶金能源与热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公司现为国家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和辽宁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形成了以冶金能源与热能工程、煤焦化工专业为主体的,集研发、咨询、工程设计与施工和科研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业务体系。
当前,该公司业务主要面向煤焦化工和环境工程,在钢包、中间包、铁包烘烤以及连退炉蓄热式燃烧等领域有部分涉足。
5、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中冶设备研究设计总院有限公司(简称:
中冶设备总院)始建于1978年,是由原冶金工业部所属国家科研事业单位转制的科技型企业,专业从事冶金设备及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设计应用。
公司设有四个技术中心,分别为中冶设备总院金属板带涂镀技术研究中心、中冶设备总院计算机仿真技术中心、中冶集团长材(棒、线)轧钢工程技术中心和北京市钢铁冶金节能减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当前,该公司业务主要面向转底炉直接还原铁、脱硫和烧结余热发电,少量涉及钢包和铁包烘烤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