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9461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格式.docx

《传感器与测控电路课程实习》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

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

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过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加上电子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新的电子器件的功能在不断提升,新的设计方法不断发展,新的工艺手段层出不穷,它们对传统的设计、制作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但对于初次涉足电子产品的设计、制作来说,了解并实践一下传感器选择与测控电路的设计、制作的基本过程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所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相应的具体内容请参考本文中提示的《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实验》等书的有关章节。

一、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简介

K型热电偶的电极材料是镍铬—镍硅,其精度等级为0.75级时,温度为0~1200℃,其测量温度误差为±

0.75%。

采用恰当的线性化处理后,可将精度提高到±

0.1%~±

0.2%。

具有零点补偿功能。

二、基于K型热电偶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的工作原理

本课题中测量电路组成框图如下所示:

测量电路由K型热电偶传感器,零点补偿和放大电路,乘法运算电路,反相放大器1,反相加法器1和反相加法器2,反相放大器2等主电路组成;

电路能够实现零点补偿和非线性校正功能。

输出分为两路:

一路是0~600℃对应的输出电压为0~6V;

另一路是600~1200℃对应的输出电压为6~12V。

三、设计目的

1、掌握传感器选择的一般设计方法

2、掌握模拟IC器件的应用

3、掌握测量电路的设计方法

4、培养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设计要求及技术指标

1、设计、组装、调试

2、温度测量范围:

0~1200℃

3、使用环境温度范围:

0~85℃

4、输出电压:

0~600℃为0~6V;

600~1200℃为6~12V

5、测温误差:

≤±

0.5%

6、具有温度补偿功能

7、具有非线性补偿功能

五、设计所用仪器及器件

1.直流稳压电源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运放AD648,AD595,AD538

5.电阻、电容若干

6.K型热电偶传感器

7.万能电路板

8.电烙铁等

六、日程安排

1.布置任务、查阅资料,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要求,查阅参考资料,进行方案设计及可行性论证,确定设计方案,画出电路图。

2.上机用EDA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模拟仿真调试;

要求在虚拟仪器上观测到正确的波形并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

3.电路的装配及调试;

在万能板上对电路进行装配调试,使其全面达到规定的技术指标,最终通过验收。

4.总结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七、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总结设计过程,写出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课程设计的目和设计的任务

2.课程设计的要求及技术指标

3.总方案的确定并画出原理框图。

4.各组成单元电路设计,及电路的原理、工作特性(结合设计图写)

5.总原理图,工作原理、工作特性(结合框图及电路图讲解)。

6.电路安装、调试步骤及方法,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解决方法。

7.实验结果分析,改进意见及收获。

8.体会。

八、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

1.仔细分析产品的功能要求,利用互连网、图书、杂志查阅资料,从中提取相关和最有价值的信息、方法。

(1)设计总体方案。

(2)设计单元电路、选择传感器、测量电路元器件、根据需要调整总体方案

(3)计算电路(元件)参数。

(4)绘制总体电路初稿

(5)上机在EDB(或EDA)电路实验仿真。

(6)绘制总体电路。

2.明确电路图设计的基本要求进行电路设计。

并上机在EDB(或EDA)上进行电路实验仿真,电路图设计已有不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可显著减轻了人工绘图的压力,电路实验仿真大大减少人工重复劳动,并可帮助工程技术人员调整电路的整体布局,减少电路不同部分的相互干扰等等。

3.掌握常用元器件的识别和测试。

电子元器件种类繁多,并且不断有新的功能、性能更好的元器件出现。

需要通过互连网、图书、杂志查阅它们的识别和测试方法。

对于常用元器件,不少手册有所介绍。

4、熟练使用仪表,了解电路调试的基本方法。

通过排除电路故障,提高电路性能的过程,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独立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部分

目录

1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

1.3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1)

2电路设计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2)

2.1电路设计原理框图..................................................

(2)

2.2电路设计方案设计..................................................

(2)

3总电路设计...........................................。

...........(3)

3.1非线性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3)

3.3电路的参数选择及计算..............................................(5)

3.4总电路图..........................................................(6)

4总电路的安装调试、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8)

4.1总电路的安装调试..................................................(8)

4.2总电路的实验结果..................................................(8)

4.3造成以上误差的原因................................................(9)

5收获与体会..........................................................(10)

6仪器仪表明细清单....................................................(11)

参考文献..............................................................(11)

1设计的目的及任务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掌握传感器选择的一般设计方法

2、掌握模拟IC器件的应用

1.2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利用k型热电偶、零点补偿集成块AD595、非线性校正集成块AD538和具有双运放集成块AD648设计带零点补偿和非线性校正功能的高精度K型热电偶数字测温仪。

(K型热电偶的电极材料是镍铬—镍硅,其精度等级为0.75级时,温度为0-1200℃,其测量温度误差为±

1.3课程设计的技术指标

0~85℃

2电路设计总方案及原理框图

测量电路由K型热电偶传感器、零点补偿和放大电路、乘法运算电路、反相放大器1、反相加法器1、反相加法器2和反相放大器2等主电路组成;

3总电路设计

3.1非线性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

热电偶的热电动势Vi与温度t不成线性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Vi=a0+a1t+a2t2+…+antn(a0为零点输出;

a1为灵敏度;

a2,a3,…,an为非线性项系数)

其中a0,a1,a2,a3,…,an可由最小二乘法或计算机程序求出。

K型热电偶的高阶多项式经计算可用下式表示:

0-600℃

(5-1)

AD538AD组成了乘除器,它有三个输入端子Vx、Vy和Vz,且能完成下列运算:

(5-2)

式中,m=0.2-5,可通过不同接线取得不同的m值。

AD538的B(3脚)和C(12脚)相连,则m=1。

由于Vy和Vz的输人为Va,15脚与4脚连接,AD538内部基准电压由4脚输出电压10V,故Vx=10V,因此式(5-2)为:

(5-3)

从而实现了平方运算。

温度在0-600℃范围时,由双运放AD648中A1和A2实现式(5-1)的运算,由A1和A2完成一次项系数1.009534的运算,其中A1是反相输入的放大器,A2是反相输入的加法器。

A1的输出为Vo1

调整多圈电位器RPl可使Vo1=-1.009534Va。

A2的一条支路R6与R3组成一个系数为(-1)的支路,它将Vo1转换成Vo'

'

=1.009534Va

R6与R4组成Va的二次系数支路

R6与R5组成常系数-11.4的偏置电路,其输出为:

由叠加定理可得:

3.3非线性校正电路参数计算

方案

(一)

取R1=1k,R2=10k,R3=90k,R4=4.55M,Rp1取0~10k

Vo1=

=

调节可以使Vo1=-1.009534

=-1,Vo1=1.009534

=-5.55

=-11V

叠加可得:

Vo=(-11+1.009534Va-5.55

方案

(二)

取R6=R3=R2=10k、R1=9.4k

Rp1=506

取Rp1=1k

R5=8.8M取R5=9.1M

R4=181.6k取R4=180k

3.2总电路图

3.2.1总电路图

3.3.2总体电路的工作原理

由K型热电偶专用集成块AD595测量热电偶输出热电势,在经过非线性校正集成块AD538进行非线性校正,实现常数项、一次项和二次项,最后通过具有双运放功能的集成块AD648调整其常数项、一次项和二次项的系数,实现K型热电偶测温。

4总电路的调试、实验结果及误差分析

4.1总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按照设计好的实物接线图把所需的器件焊接于电路板上,将K型热电偶和温度计放入沸水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为100℃时,调节Rp1使万用表中的电压示数为1.0000V,让水冷却,温度计上的示数大约每降2℃-3℃读一次万用表示数并记入该示数,直至水冷却至室温(25℃)。

4.2总电路的实验结果

4.4造成以上误差的主要原因

4.4.1电路板中的电阻为理论值的近似值并非与理论值完全相等。

4.4.2万用表、温度计的仪器误差和人为读取示数误差。

5收获与体会

这次的测控电路课程设计让我收获很多,以前做课程设计,我一直很困惑那个数据是怎么来的,可是老师也没解释,当时的我真的很郁闷,现在这次课程设计,我是自己一步一步做过来的,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一开始的几天时间,老师让我们查资料的,我也是一点一点的查了过来,上网看,看了很多,还有很多是英文的,看的很累,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查的东西都用到了,而且老师还说我找的比较详细,她还用我做例子讲的,很有成就感。

接下来就是上机调试了,好了没问题后就发器件准备焊电路了,我花了半天时间把电路焊好,可是我们的集成块没有,等到集成块到了有好几天了,终于一波三折的东西全好了,开始调试。

一开始线路都接好了就是不出数据,当时很急很急,我怀疑是那边电路接错了,一点一点的查,最后发现不是电路焊接错了,而是我焊接时比较粗心有几个点没焊接。

从这个小事当中我看见了我不够细心。

细节是很关键的。

终于可以调试了,松了口气,调试过程真的很累,那个数据要侧很多组,由于热交换的快慢,一开始还好,水温下降的很快,数据也很准确;

后来水温下降了,热交换变慢,测个数据要好一会,我们几个分工合作,大家也很急,也很累,但是没办法,坚持测,但是又发现了问题:

水的温度不均匀,导致测出的温度很不准确,后来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我们当中一个人搅拌,但是温度计不能动,一边搅拌一边观察,后来看数据的准确要好一点,没办法问了准确辛苦一点就辛苦一点吧。

后来数据都出来了,感觉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我知道遇到问题怎么解决,让我学会了自己设计数据,让我知道了我们专业都能干些什么事情,还从中看到了我的一些缺点,我有点粗心,发现了缺点我就会努力改正。

谢谢老师给我们的指导。

6仪器仪表明细清单

型号

数量

型号

直流稳压电源+15V/-15V

1

电阻—10k

3

双踪示波器

电阻—20k

万用表

电阻—1k

双运放AD648

电阻—2.2k

AD595

电阻—9.1k

AD538

电阻—180k

K型热电偶传感器

电阻—9.1M

面包板

三极管

滑动变阻器—1k

发光二极管

导线

若干

参考文献

[1]童诗白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教出版社.2006

[2]王成华主编.《电子线路基础教程》.科学出版社.2000

[3]李万臣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一版).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1

[4]张瑾主编.《Protel99SE入门与提高》.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第三部分

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