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9279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38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mnet技术体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2路由协议9

4.3路由策略9

4.3.1骨干网路由策略9

4.3.2省网路由策略10

4.3.3城域网内路由策略10

4.3.4省网和骨干网之间路由策略10

4.3.5网间及国际路由策略10

4.3.6路由下放策略10

4.4网络互联11

4.4.1国际互联11

4.4.2国内网间互联11

5传送层要求12

5.1传送网技术要求12

5.2网络同步要求12

5.3网络恢复保护12

5.4路由器与传输网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要求13

5.4.1接口速率13

5.4.2互操作性13

6业务接入方式14

6.1普通拨号接入14

6.2专线接入14

6.3IP电话业务网接入15

6.4GPRS核心网接入16

6.5WLAN接入17

6.6WAP接入17

6.7短消息接入18

6.8其它数据业务平台的接入19

7编号方案,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20

7.1编号方案20

7.1.1接入号码20

7.1.2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拨号上网的用户帐号20

7.1.3GPRSAPN编号20

7.1.4自治域号码的分配20

7.2地址分配20

7.3域名系统22

7.3.1域名系统组成22

7.3.2域名服务器22

7.3.3域名服务器设置的主要因素22

7.3.4域名解析方式23

8业务24

9接入认证27

9.1接入认证的协议27

9.2认证体系结构27

9.3不同类型用户的身份认证28

9.3.1主叫号码用户的身份认证28

9.3.2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的身份认证28

9.3.3WLAN用户的身份认证30

9.3.4VPDN接入用户的身份认证31

9.3.5GPRS接入用户的身份认证31

10计费与结算33

10.1计费结算体系结构33

10.2计费34

10.2.1主叫号码用户的计费34

10.2.2注册用户与持卡用户的计费35

10.2.3WLAN接入用户的计费35

10.2.4VPDN接入用户的计费36

10.2.5GPRS接入用户的计费37

10.2.6专线接入用户的计费37

10.2.7设备的计费功能和性能要求37

10.3结算37

11网管要求38

11.1网管体系结构38

11.1.1两级结构38

11.1.2网管接口39

11.2网管接口要求39

11.2.1网管接口协议39

11.2.2网管接口信息模型40

11.2.3网管接口功能40

11.3网管功能要求40

11.3.1故障管理40

11.3.2计费管理40

11.3.3配置管理41

11.3.4性能管理41

11.3.5安全管理41

12安全要求42

12.1安全技术框架42

12.2动态安全系统45

12.2.1防护系统46

12.2.2检测与评估系统48

12.2.3响应系统48

12.3物理平台安全49

13服务质量要求50

13.1网络服务质量指标体系50

13.2网络服务质量要求50

13.3用户接入服务质量要求51

13.4计费系统服务质量要求51

13.5网络业务服务质量要求51

13.5.1信息检索服务质量要求51

13.5.2IP电话服务质量要求51

13.6IP网提供服务质量的主要方法52

14主要设备的功能及指标要求53

14.1路由器53

14.1.1全国骨干和省网节点路由器53

14.1.2城域网路由器53

14.2交换机54

14.3接入服务器54

14.3.1功能要求54

14.3.2性能要求55

附件A省内私有自治域号码的分配清单59

附录B编制历史59

1总则

(1)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是面向社会各党政机关团体、企业集团、各行业单位和各阶层公众的经营性互联网络,是中国全国性Internet骨干网络之一,是全球Internet的一部分。

(2)基于技术先进性和成熟性的原则,中国移动互联网采用的主导传送技术是IPoverWDM、IPoverSDH,并兼顾现有各种传送技术。

(3)基于业务量需求、网络可扩展性和可运营可管理的原则,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总体结构为“三级多层”结构,并根据实际业务的增长和技术的发展逐步发展。

(4)中国移动互联网与国际、国内其它互联网提供商(ISP)的网络互联互通。

(5)本体制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和业务开展的主要技术依据,其主导思想是采用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制定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总体技术要求。

(6)本体制包括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结构、传送层要求、业务接入方式、编号方案及地址分配与域名系统、业务、接入认证、计费与结算、网管要求、安全要求、服务质量要求、主要设备的功能及指标要求几个方面的内容。

2引用标准

《宽带城域数据网技术体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光传送网技术体制》

《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全国骨干路由器分册)》

《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省网路由器分册)》

《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城域核心路由器分册)》

《中国移动路由器测试规范(城域汇聚路由器分册)》

《中国移动三层交换机测试规范(城域核心交换机分册)》

《中国移动三层交换机测试规范(城域汇聚交换机分册)》

《中国移动二层交换机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WAP网关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IP电话技术体制》

《中国移动GPRS技术体制》

《中国移动WLAN总体技术要求》

《梦网短信业务技术方案》

《梦网短信业务信令流程规范》

《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公有IP地址管理办法(修订)》

《中国移动私有IP地址管理办法(暂行)》

《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

《中国移动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WEB)》

《中国移动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EAP-MD5)》

《中国移动WLAN用户接入流程技术规范(SIM)》

《中国移动VPDN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增值数据业务总体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业务规范》

《中国移动CMNet骨干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CMNet省网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IP网络管理技术规范——接口技术要求》

YD/T872-1996《数据通信网开放系统互连(OSI)的管理框架》

YD/T1045-2000《网络接入服务器(NAS)技术规范》

RFC2865RemoteAuthenticationDialInUserService(RADIUS)

RFC2866RADIUSAccounting

RFC2867RADIUSAccountingModificationsforTunnelProtocolSupport

RFC2868RADIUSAttributesforTunnelProtocolSupport

3符号和缩略语

ACAccessController接入控制器

APNAccessPointName接入点名

ASAuthenticationServer认证服务器

APAccessPoint接入点

BGBorderGateway边界网关

BOSSBusinessandOperationSupportSystem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CIDRClasslessInter-DomainRouting无类别域间路由

CSDCircuitSwitchedDataservice电路交换数据业务

CHAPChallengeHandshakeAuthenticationProtocol质疑握手协议

CMPPChinaMobilePeertoPeer中国移动点对点协议

DNSDomainNameServer域名服务器

DSMPDataServiceManagementPlatform数据业务管理平台

DiffServDifferentiatedService差分业务模型

EAPExtensibleAuthenticationProtocol可扩展认证协议

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

GSM(GlobalMobileSystem)全球移动系统

GSMCSDGSMCircuitSwitchDataGSM电路交换数据

GGSNGatewayGPRSSupportNode关口GPRS支持节点

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MSCGatewayMSC入口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关口MSC

HLRHome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

IGMPInternetGroupManagementProtocolInternet组管理协议

InteServIntegretedService综合业务模型

IS-ISIntermediateSystem-to-IntermediateSystem中间系统(路由协议)

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因特网业务提供者

ISMGInternetShortMessageGateway互联网短消息网关

IDCInternetDataCenter互联网信息中心

IPSecIPSecurityProtocolIP安全协议

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er国际移动用户标识

ISDNIntegratedServicesDigitalNetwork综合业务数字网

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

L2TPLayerTwoTunnelingProtocol二层隧道协议

LSPLocationServicePlatform位置服务平台

LMDSLocalMulti-pointDistributionSystem本地多点分布系统

MMSMultimediaMessageService多媒体消息业务

MMSCMultimediaMessagingServiceCenter多媒体短断消息服务中心

MPLS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

MD5Message-Digestalgorithm5信息-摘要算法5

NASNetworkAccessServer网络接入服务器

POSPacketOverSDHPOS

PSTNPublicSwitchedTelephoneNetwork公众交换电话网

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OTAOverTheAir空中接口

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

RIPRoutingInformation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RADIUSRemoteAuthenticationDialInUserService用户拨号服务远程认证

PAPPasswordAuthenticationProtocol密码认证协议

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数字序列

SGSNServingGPRSSupport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

SMSShortmessageService短消息业务

SMSCShortMessageServiceCenter短消息业务中心

SIMSubscriberIdentificationModule用户认证模块

TDMTimeDivisionMultiplex时分复用

VPDNVirtualPrivateDialNetwork拨号虚拟专网

VLSMVariableLengthSubnetmasks可变长度子网掩码

VOIPVoiceoverIPIP电话

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

VPDNVirtualPrivateDialupNetwork虚拟专用拨号网

WDM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波分复用

WLANWirelessLocalAreaNetwork无线局域网

4网络结构

4.1组网原则

中国移动互联网为三级多层结构,如图4-1所示。

三级即骨干网级、省网级和城域网级。

根据功能的不同,每级划分为多个层次。

骨干网分为核心骨干层、汇接骨干层和一般骨干层;

省网分为省网汇接层和接入层;

城域网分为城域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图4-1中国移动互联网网络结构图

4.1.1骨干网

骨干网在每省原则上设置2个骨干节点,对于业务量较小的省份可以暂不设置第二节点。

第一节点设置在省会城市,第二节点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当省内业务相对比较大且集中在省会城市周围区域时,CMNet骨干网省内第二骨干节点设置在省会城市的不同通信枢纽楼。

(2)当省内业务量较大且不集中在省会城市周围区域时,CMNet骨干网省内第二骨干节点设置在省内业务量较大的另外一个城市。

(3)省内骨干节点地址应考虑传输、机房、电源等各种条件,同时也应考虑省内的维护、支持力量来综合考虑,应保证故障发生时快速响应、及时排障处理。

1.核心骨干层

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各设置一节点作为核心骨干节点,构成核心骨干层,其作用是汇聚和疏通出网的业务量,3个核心骨干节点之间两两相连。

2.汇接骨干层

为了节省链路资源,在骨干节点中选择若干个业务量比较集中的节点作为汇接骨干节点,构成汇接骨干层。

根据业务需求和传输条件设置汇接骨干节点之间以及汇接骨干节点和核心骨干节点之间的链路,构成不完全网状网结构。

任意2个汇接骨干节点之间原则上不超过2跳。

3.一般骨干层

骨干节点中除核心骨干节点和汇接骨干节点之外的节点为一般骨干节点,构成一般骨干层。

其作用是汇接各省网出省的业务量,并根据其流向转发到相应的骨干节点。

对于有两个出口节点的省份,原则上第一节点与核心骨干节点相连,第二节点与汇接骨干节点相连(如图4-2所示)。

对于3个核心骨干节点所在的省份,第二节点与汇接骨干节点相连(如图4-3所示)。

对于汇接骨干节点所在省份,第二节点与核心骨干节点相连(如图4-4所示)。

对于只有第一节点的省份,该节点应同时与核心骨干节点和汇接骨干节点相连。

所有节点之间连接应考虑传输条件就近接入。

图4-2一般省份出口点连接图

图4-3核心节点所在省出口点连接图

图4-4汇接节点所在省出口点连接图

4.1.2省网

省网分为省网汇接层和接入层。

1.省网汇接层

每省在本省骨干节点所在地同址设置省网汇接节点,组成省网汇接层,主要作用是汇接出省业务量,并转发省网内各接入节点之间业务量。

具有第二汇接节点的省份,两个汇接节点间有电路连接。

省网汇接节点路由设备与同址设置的骨干网节点路由设备背对背相连。

2.接入层

省内根据业务的分布情况设置多个接入节点,组成接入层。

接入节点与省网汇接节点相连,对于建有第二节点的省份,在传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每个接入节点都与2个省网汇接节点相连,构成双星形结构;

对于传输条件紧张的省份,可以根据省内传输条件单星形或不完全网状结构组网。

4.1.3城域网

城域网分为城域核心层、城域汇聚层和城域接入层,根据规模的不同,小规模城域网可以将城域核心层和城域汇聚层合并(如图4-1中a城市)。

城域网各层的具体描述参见《宽带城域数据网技术体制》。

城域核心节点应与省网汇接节点相连。

当城域核心节点只有一个时,该核心节点应同时与2个省网汇接节点相连。

当城域核心节点多于一个时,这些核心节点应分别与省网汇接节点相连。

4.2路由协议

(1)路由协议为中国移动互联网网内各节点提供IP数据包的路由选择机制,路由协议分为内部路由协议和外部路由协议。

(2)骨干网内:

骨干网设置成一个自治域,骨干网内采用内部路由协议IS-IS。

(3)省网内:

每个省网设置成一个自治域,省网内采用内部路由协议OSPF或IS-IS。

(4)骨干网与省网之间:

采用外部路由协议EBGP-4。

(5)网络与国内CHINANet及其它网络间:

(6)网络与国外互联网间:

(7)骨干网或省网内存在多台运行EBGP-4的路由器时,其间运行IBGP协议。

(8)城域网:

根据情况可以使用OSPF、IS-IS或EBGP-4。

4.3路由策略

骨干网为一个单独自治域,分配公有自治域号AS9808。

每个省网分别为一个自治域,分配私有自治域号;

对于自带公有自治域接入用户数较多的省份,可以考虑为该省分配单独的公有自治域号。

考虑CMNet的发展状况和管理方式,现阶段不鼓励城域网单独划分自治域,而与所在省省网共自治域。

4.3.1骨干网路由策略

骨干网内采用IS-IS作为骨干网IGP路由协议,所有骨干节点工作在IS-ISlevel2-only模式,业务流在各条链路之间尽量合理分担,域内尽量避免出现等价路由。

所有骨干节点运行BGP-4路由协议,为了避免全网状的IBGP连接,以核心骨干层和汇接骨干层路由器作为路由反射器,各路由反射器之间建立全网状IBGP连接。

一般骨干层路由器与所连接的所有核心骨干节点路由器建立IBGP连接,作为路由反射客户端。

4.3.2省网路由策略

省网内采用OSPF或IS-IS作为省网自治域的IGP路由协议,业务流量在各条链路之间合理分担,域内尽量避免出现等价路由。

省内汇接节点与骨干节点运行EBGP路由协议,省内运行BGP的路由器之间运行IBGP路由协议。

各省可以根据本省具体情况,选择是否让所有节点运行BGP路由协议,以避免出省流量在省网汇接节点之间迂回。

当省内运行BGP的路由器较多时,可以采用路由反射技术避免全网状的IBGP连接。

4.3.3城域网内路由策略

城域网与所在省省网同一自治域,并运行IGP路由协议。

在省内节点数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将省网和城域网划分为不同的area(对于IGP使用OSPF的情况)或level(对于IGP使用IS-IS的情况),对于个别节点数非常多的大型城域网,允许其单独划分自治域,与省网之间运行EBGP-4。

4.3.4省网和骨干网之间路由策略

骨干节点和省网汇接节点之间采用EBGP4路由协议,省网的入流量由省内设置路BGP路由策略进行控制,省网出流量由省内与骨干协商进行控制,使业务量尽量合理地分布在各出口节点的链路上。

4.3.5网间及国际路由策略

国际互联节点与国际其它ISP路由器运行EBGP,网间互联节点与国内其它ISP路由器运行EBGP,入流量由网内设置路由策略进行控制,出流量由我公司与对方运营商协商进行控制,使业务量尽量合理地分布在各出口节点的链路上。

对外路由广播时,所有地址在骨干重新聚合后以合法AS9808广播,各省网私有AS路由将被过滤。

当GPRSGn接口网段及IP电话系统网段路由在CMNet上广播时,这些路由也应在国际/网间互联节点被过滤。

4.3.6路由下放策略

原则上所有骨干路由器应接收和存储所有国际、国内网间及网内路由;

省网和城域网路由器应接收和存储网内路由,原则上不向省网和城域网路由器下放国际和国内网间路由。

4.4网络互联

4.4.1国际互联

(1)中国移动互联网设置三个国际出口。

互连地根据业务量以及地理位置,设置在北京、上海和广州。

(2)原则上国际互连的路由器单独设置。

4.4.2国内网间互联

(1)目的:

为了保证网络资源的充分共享,提高用户的资源访问速度。

(2)原则:

公平,安全,经济。

(3)互联可采取NAP方式和点到点直连方式。

(4)原则上与其它全国性IP网运营商只允许在骨干网互联,对于必需进行省内互联情况只允许通过省内互联疏通省内网间的业务量。

5传送层要求

中国移动互联网传送层为CMNet提供物理传输通道。

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传送网以光传送网为主,以卫星、微波、LMDS等为辅构建。

原则上,在具备传送网资源的地区,中国移动互联网应优先选用中国移动自己的传送网资源;

在不具备传送网资源的地区,可考虑租用其它运营商的传送网资源。

5.1传送网技术要求

中国移动互联网传送网主要采用IPOverSDH和IPOverWDM技术。

其中IPOverWDM采用基于SDH帧结构的技术方案。

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业务需求,可采用2.5Gbit/s及以上速率的WDM管道,或622Mbit/s、155Mbit/s速率SDH接口互连。

在业务量较小或不具备传输条件的地区,可以采取微波、租用专线等方式连接。

5.2网络同步要求

采用IPOverSDH和IPOverWDM技术的高速路由器以SDH帧结构进行传输,要求其定时系统应符合SDH系统对同步时钟的要求。

(1)原则上,采用IPOverWDM技术的IP网节点应具有外同步接口,接入同步网时钟设备BITS,即采用BITS上的外同步信号。

路由器应同时支持线路定时方式,接收来自线路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