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案全套精编版Word格式.docx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精编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教案全套精编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析上述物体机械能不守恒的原因:
从车站开出的车辆机械能增加,是由于牵引力(重力、弹力以外的力)对车辆做正功;
射入木块后子弹的机械能减少,是由于阻力对子弹做负功。
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有什么关系,是本节要研究的中心问题。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下面我们根据已掌握的动能定理和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分析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
1.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问题:
质量m的小滑块受平行斜面向上拉力F作用,沿斜面从高度h1上升到高度h2处,其速度由v1增大到v2,如图所示,分析此过程中滑块机械能的变化与各力做功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动能定理进一步分析、探讨小滑块机械能变化与做功的关系。
归纳学生分析,明确:
选取斜面底端所在平面为参考平面。
根据动能定理∑W=ΔEk,有
由几何关系,有sinθ•L=h2-h1
即FL-fL=E2-E1=ΔE
引导学生理解上式的物理意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指出:
(1)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的其它力对物体做功,是使物体机械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2)重力和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
这是物体机械能变化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2.对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1)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W外=E2-E1或W外=ΔE
其中W外表示除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代数和,E1、E2分别表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ΔE表示物体机械能变化量。
(2)对W外=E2-E1进一步分析可知:
(i)当W外&
gt;
0时,E2&
E1,物体机械能增加;
当W外&
lt;
0时,E2
(ii)若W外=0,则E2=E1,即物体机械能守恒。
由此可以看出,W外=E2-E1是包含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内的、更加普遍的功和能关系的表达式。
(3)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过程,其实质是其它形式的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例1.质量4.0×
103kg的汽车开上一山坡。
汽车沿山坡每前进100m,其高度升高2m。
上坡时汽车速度为5m/s,沿山坡行驶500m后速度变为10m/s。
已知车行驶中所受阻力大小是车重的0.01倍,试求:
(1)此过程中汽车所受牵引力做功多少?
(2)汽车所受平均牵引力多大?
取g=10m/s2。
本题要求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求解。
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
(1)如何依据W外=E2-E1求解本题?
应用该规律求解问题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用W外=E2-E1求解本题,与应用动能定理∑W=Ek2-Ek1有什么区别?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给出例题求解的主要过程:
取汽车开始时所在位置为参考平面,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W外=E2-E1解题时,要着重分析清楚重力、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以及此过程中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这既是应用此规律解题的基本要求,也是与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重要区别。
例2.将一个小物体以100J的初动能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
物体向上运动经过某一位置P时,它的动能减少了80J,此时其重力势能增加了60J。
已知物体在运动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小物体返回地面时动能多大?
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1)运动过程中(包括上升和下落),什么力对小物体做功?
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能否知道这些力对物体所做功的比例关系?
(2)小物体动能、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变化的关系如何?
每一种形式能量的变化,应该用什么力所做的功量度?
归纳学生分析的结果,教师明确指出:
(1)运动过程中重力和阻力对小物体做功。
(2)小物体动能变化用重力、阻力做功的代数和量度;
重力势能的变化用重力做功量度;
机械能的变化用阻力做功量度。
(3)由于重力和阻力大小不变,在某一过程中各力做功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相应能量的变化求出。
(4)根据物体的机械能E=Ek+Ep,可以知道经过P点时,物体动能变化量大小ΔEk=80J,机械能变化量大小ΔE=20J。
例题求解主要过程:
上升到点时,物体机械能损失量为
由于物体所受阻力大小不变,下落过程中物体损失的机械能与上升过程相同,因此下落返回地面时,物体的动能大小为
E′k=Ek0-2ΔE′=50J
本例题小结:
通过本例题分析,应该对功和能量变化有更具体的认识,同时应注意学习综合运用动能定理和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考题(留给学生课后练习):
(1)运动中物体所受阻力是其重力的几分之几?
(2)物体经过P点后还能上升多高?
是前一段高度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本小结既是本节课的第3项内容,也是本章的小结。
3.功和能
(1)功和能是不同的物理量。
能是表征物理运动状态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运动形式发生变化,物体的能都相应随之变化;
做功是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的一种方式,物体能量的变化可以用相应的力做功量度。
(2)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能量发生变化,不能理解为功变成能,而是通过力做功的过程,使物体之间发生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3)力做功可以使物体间发生能的传递与转化,但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自然界中,物体的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总是遵循能量守恒这一基本规律的。
六、说明
本节内容的处理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基础较好,可介绍较多内容;
学生基础较差,不一定要求应用物体机械能变化规律解题,只需对功和能关系有初步了解即可。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2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
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
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
二、新课教学
(一)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
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
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思考并回答:
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得出向心力的定义: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
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
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动手体验并猜想:
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基本知识
(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
2.思考判断
(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
(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
(3)20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
探究交流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
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
【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
①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②定义: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③大小:
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④方向:
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
(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
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
(3)运算法则
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
(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
+2℃和-5℃哪一个温度高?
【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4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
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
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知识探究]
一、力和力的图示
[问题设计]
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
(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答案
(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
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要点提炼]
1.力的特性
(1)力的物质性: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
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3.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
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注意
(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
(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2)力的示意图: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
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1.重力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产生原因: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大小:
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4.方向: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5.作用点:
在重心上.
(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
高中物理教案全套5
1.理解功的概念:
(1)知道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知道做功和工作的区别;
(2)知道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掌握功的计算:
(1)知道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知道功是标量。
(2)能够用公式W=Fscos进行有关计算。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素的基础上掌握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点。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点。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
什么叫做功?
谁对谁做功?
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与同学一起讨论如下问题:
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否做了功?
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否做了功?
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否对滑块做了功?
强调指出,分析一个力是否对物体做功,关键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否有位移。
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2)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
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如何计算?
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
W=Fs。
就此再进一步提问:
如果细绳斜向上拉滑块,这种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
与同学一起分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
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
再根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
按此公式考虑,只要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可以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在图2中,我们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如果我们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
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
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普遍意义(对计算机械功而言)。
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接下来给出F=100N、s=5m、=37,与同学一起计算功W,得出W=400Nm。
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方便起见,取名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
最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J)
1J=1Nm
3.正功、负功
(1)首先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的可能值与学生共同讨论。
从cos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最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90时,cos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90时,cos=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180时,cos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