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种植技术.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92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斛种植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石斛种植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石斛种植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石斛种植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石斛种植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斛种植技术.doc

《石斛种植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斛种植技术.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斛种植技术.doc

(一)繁殖技术

石斛的繁殖方法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即种子繁殖。

石斛种子极小,每个蒴果约有20000粒,呈黄色粉末状,通常不发芽,只在养分充足、湿度适宜、光照适中的条件下才能萌发生长,一般需在组培室进行培养。

不过,尽管石斛繁殖系数极高,但其有性繁殖的成功率极低。

2.无性繁殖

(1)分株繁殖:

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以3月底或4月初石斛发芽前为好。

选择长势良好、无病虫害、根系发达、萌芽多的1~2年生植株作为种株,将其连根拔起,除去枯枝和断技,剪掉过长的须根,老根保留3厘米左右,按茎数的多少分成若干丛,每丛须有茎4~5枝,即可作为种茎。

(2)扦插繁殖:

在春季或夏季进行,以5~6月为好。

选取三年生生长健壮的植株,取其饱满圆润的茎段,每段保留4~5个节,长约15~25厘米,插于蛭石或河砂中,深度以茎不倒为度,待其茎上腋芽萌发,长出白色气生根,即可移栽。

一般在选材时,多以上部茎段为主,因其具顶端优势,成活率高,萌芽数多,生长发育快。

(3)高芽繁殖:

多在春季或夏季进行,以夏季为主。

三年生以上的石斛植株,每年茎上都要萌发腋芽,也叫高芽,并长出气生根,成为小苗,当其长到5~7厘米时,即可将其割下进行移栽。

(4)离体组织培养繁殖:

金钗石斛可采用下述方法组培快繁试管苗。

将金钗石斛的叶片、嫩茎、根经常规消毒后,切成0.5~1厘米作外植体,采用MS和B5作为基本培养基,并分别附加植物激素如NAA(0.05~1.5mg/L)、IAA(0.2~1.0mg/L)、6-BA(1.0~5.0mg/L)等不同激素组合的多种培养基,培养基pH5.6~6.0,培养温度25℃~28℃,每天光照9~10小时,光照强度1800~1900lx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

19天后,茎叶处出现小芽点,约1个月后,小芽伸长,尖端分叉,2个月后,小芽长成高约2.0~2.7厘米,具4~8个叶片的试管苗。

而叶片和根的切段无变化。

并发现,在培养基不同配方组合中,MS比B5基本培养基对生长速度具有明显优势。

(二)附主选择与选地整地

1.附主选择石斛为附生植物,附主对其生长影响较大。

石斛既不同于粮食作物,也不同于其它经济作物,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是靠主根、侧根、须根在土壤中吸收水份和养分,而石斛则是靠裸露在外的气生根在空气中吸收养份和水份,粮食和其它作物的载体是土壤,石斛的载体是岩石,砾石或树干;即石斛的附主既可是岩石、砾石,也可是树干等。

若选择石斛附主(生产地)为岩石或砾石时,则应选砂质岩石或石壁或乱石头(有药农称之为“石旮旯”)之处,并要相对集中,有一定的面积,而且阴暗湿润,岩石上生长有苔藓(有药农称之为“地简皮”),周围有一定阔叶树作为遮荫树的地方作为发展石斛附主进行生产。

若选择树干为附主时,则应选树冠浓密,叶草质或蜡质,皮厚而多纵沟纹,含水分多并常有苔藓植物生长的阔叶树种为附主发展石斛生产。

若选择荫棚栽培石斛,则应选在较阴湿的树林下,用砖或石砌成高15厘米的高厢,将腐殖土、细沙和碎石拌匀填入厢内,平整,厢面上搭100~120厘米高的荫棚进行石斛生产。

石斛通常附生于岩石或树干上,对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用地栽方法是不能成活的。

如把石斛栽培于大树干上或石缝中需3~5年后才能旺盛生长,见效缓慢。

因此,研究石斛的驯化栽培方法,筛选适合石斛生长的基质对石斛资源恢复相当重要。

若将生长在大树干上或岩石、石壁、石缝及石砾等环境中的石斛移到地面驯化栽培时,必须具备其适宜的栽培基质。

经实验研究,现己对8种石斛人工栽培基质出进行了比较筛选,结果表明锯木屑及石灰岩颗粒是最优的栽培材料,为石斛新附主选择,发展石斛生产开拓了新路。

本实验研究的试验材料为金釵石斛试验苗(采自贵州赤水市长沙镇),栽培用的基质为:

①洋松的锯木屑;②木质中药渣;③直径1厘米以下的石灰岩颗粒;④5厘米以下的砂页岩石碎块;⑤石灰岩颗粒加锯木屑;⑥河沙;⑦碎砖块加锯木屑;⑧稻壳。

试验方法与处理:

用高约20厘米的旧木箱和砖块切成大小约1200~1330平方厘米的方格,内盛试验处理的各种基质,于3月初各栽种石斛苗1kg。

设重复3次(稻谷壳处理重复2次)。

管理方法:

主要在4~9月每半月洒施一次含有N、P、K、Ca、Mg、S、Fe、Na、Zn、Cu、Mo、Mn、B等元素的复合营养液。

11月连根拔出,抖掉根部基质后,测定产量,并观察和分析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各栽培基质处理大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与锯木屑栽培的作比较,除石灰岩颗粒、石灰岩颗粒加锯木屑2个处理外,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据观察,锯木屑栽培的石斛一直生长旺盛;石灰岩颗粒及其加锯木屑的2个处理也较好;木质中药渣栽培的石斛前期生长较好,但后来随着中药渣的腐烂,出现生长停滞、根系腐烂;砂页岩碎块基质的石斛根系生长较缓慢,是造成产量低的原因;其它基质栽培的石斛则一直处于生长不良状况。

从上研究可见,石斛驯化栽培首要因素是必须提供其根系良好的生长环境。

锯木屑因其疏松透气,又能保持水分及肥料,适合根系生长的要求。

石灰岩颗粒加适量锯木屑或单纯的石灰岩颗粒也不失为石斛栽培的较好基质,特别是在长江流域禁伐区,锯木屑来源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石灰岩颗粒则是石斛栽培的良好材料。

另外,稻壳虽似与锯木屑差异不大而易得,但其实际保水能力极差;河砂栽培石斛也很难长根,均不宜作栽培基质[7]。

2.选地整地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品种对质地的要求,栽种石斛时要先进行地块整理,其基本要求是:

在大块的岩石上栽种石斛时,应在石面上用钻子按株、行距30×40厘米的间距打窝,窝深5~10厘米左右。

打的石花放在石面上(留着压根之用),在石面较低一方打一个小出水口,以防积水引起基部腐烂,打窝时应保护好石面上其它部位的苔藓。

在小砾石上栽种石斛时,将地内杂草、杂枝除去,预留好遮荫树,将过多过密的小杂树清除,以利增加透光程度和太阳的斜晒力度。

此外,还可选择适宜场所进行树栽、墙栽、盆栽,或种于石缝、岩壁及其人工栽培基质上进行石斛种植。

(三)栽种方法

石斛栽种宜选在春(3~4月)秋(8~9月)季栽种为好,尤以春季栽种比秋季栽种更宜。

这主要是充分利用阳春三月,气候回升,风和日暖,春雨如油,万物复苏的黄金季节,适宜的温湿度,日照,雨水等条件,有利于刺激石斛茎基部的腋芽迅速萌发,同时长出供幼芽吸收养份、水份的气生根,达到先根、后芽的生长目的。

秋季种植是利用秋天的适宜温度(适宜在小阳春前)引发根系生长,但根的质量、数量,长速都不及春季。

在湿润条件满足,遮荫条件较好的地方,夏季亦可生长出一部分很、幼芽。

栽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后,即可选择最佳种植季节大力发展石斛生产。

目前,石斛栽种的方法通常采用有:

1.贴石栽种法选择阴湿林下的石缝、石槽有腐殖质处,将分成小丛的石斛种苗的根部,用牛粪泥浆包住,塞入岩石缝或槽内,塞时应力求稳固,以免掉落。

或将小丛石斛种苗直接放入已打好的窝内,然后用打窝时的石花均匀的将基部压实,以风吹不倒力度,将基部和根牢固地固定在石窝内即可。

若是在砾石上栽培,其办法是将种苗平放在砾石上,然后用石块压住种苗中下部,基部、顶部裸露在外,仍以风吹不动为度。

如栽放种苗的地方有石灰尘,应用水冲或湿布擦净,以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在石面四周种植石斛,可用钻子打一小窝,事前应踩好鲜牛粪,鲜牛粪中可参入30:

l的磷肥,加水踩混,稀湿度以手捏之手指缝中不留水为度,将石斛种苗紧紧贴住小窝,一手抓备好牛粪搭在石斛种苗茎的中下部,使种苗牢固地贴在石头上,种苗的顶部和基部都要裸露在外。

2.贴树栽种法在高山阔叶林中,选择树杆粗大、水份较多、树冠茂盛、树皮疏松、有纵裂沟的常绿树(如黄桶、乌柏、柿子、油桐、青杠、香樟、楠木、枫杨树等),在较平而粗的树干或树枝凹处或每隔30~50厘米用刀上砍一浅裂口,并剥去一些树皮,然后将已备好的石斛种苗,用竹钉或绳索将基部固定在树的裂口处,再用牛粪泥浆(用牛粪与泥浆拌匀)涂抹在其根部及周围树皮沟中。

为防止风吹动和雨水冲刷,一般应用竹钉钉牢或用竹篾等绳索捆上2圈梆牢,以固定石斛须根和植株于树干或树丫上,使其新根长出后沿树体紧密攀沿生长。

在树上栽种时,应从上而下进行。

已枯朽的树皮不宜栽种。

3.荫棚栽种法将小砾石拌小量细砂(焦泥灰和细砂),作为宽40厘米,长120厘米,高17厘米的高畦,将石斛种苗分株后栽于畦内,密度以20×20厘米一窝,在上面盖7~10厘米厚的细砂或小砾石,压紧。

畦上搭1.7米的荫棚,向阳面挂一草帘,以利调节温湿度和通透新鲜空气,并经常保持畦面的湿润。

八、田间管理

(一)浇水

石斛栽种后应保持湿润的气候条件,要适当浇水,但严防浇水过多,切忌积水烂根。

(二)追肥

栽种石斛时不须施肥,但成活以后就必须施肥,才能提高石斛的产量和质量。

一般于石斛栽种后第二年开始进行追肥,每年1~2次,第1次为促芽肥,在春分至清明前后进行,以刺激幼芽发育;第2次为保暖肥,在立冬前后进行,使植株能够贮存养分,从而安全越冬。

通常都是用油饼、豆渣、牛粪、猪粪、肥泥加磷肥及少量氮肥混合调匀,然后在其根部薄薄地糊上一层。

由于石斛的根部吸收营养的功能较差,为促进其生长,在其生长期内,常每隔1~2个月,用2%的过磷酸钙或1%的硫酸钾进行根外施肥。

下述具体施肥时间、方法可供参考:

1.贴石栽培的石斛一年内可追肥2次,早春施肥一般在2~3月,早秋施肥在9~10月进行,以腐熟的农家肥上清液或多元复合肥水溶液,每亩1000㎏左右,浓度直低不宜高,以免造成烧根。

如果残渣过多,使根的伸长受阻,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在干旱时可结合浇水,在水中按规定放入磷酸二氢钾、赤霉素作叶面喷施。

既达到施肥之目的,又可降低岩石温度,增加湿度,使其增加拍发新根,新芽,提高商品性能和产品质量。

2.贴树栽培的石斛可将腐熟农家肥的上清液或磷酸二氢钾,赤霉素溶液采用高压、喷雾方法作根外施肥,施肥时间与次数应视石斛生长状况,结合降雨情况而定,旱时勤施,涝时少施。

3.荫棚栽培的石斛主要施用腐熟农家肥的上清液,施肥水时间及次数主要根据棚内湿度而定,棚内湿度大时少施,久旱无雨时勤施,涝时少施,要注意棚内温、湿度变化,灵活掌握。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栽培的石斛,其施肥水时间都要在清晨露水干后进行,严禁在烈日当空的高温下施用肥水,否则将会严重影响石斛的正常生长。

(三)除草

种在岩石或树上等场所的石斛,常常会有杂草滋生,直接与石斛的根部竞争养分,影响石斛的养分吸收,为保证石斛的生长,必须随时将其拔除。

一般情况下,石斛种植后每年除草2次,第1次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第2次在11月间。

除草时将长在石斛株间和周围的杂草及枯枝落叶除去则可。

但在夏季高温季节,不宜除草,以免影响石斛正常生长。

(二)  调节荫蔽度

石斛栽培中应注意荫蔽度的调节。

例如,贴树栽培的石斛,随着附主植物的生长,荫蔽度不断增加,每年冬春应适当修剪去除其过密的枝条,以控制荫蔽度为60%左右为宜,过于荫蔽不宜石斛的生长。

荫棚栽培的石斛,冬季应揭开荫棚,使其透光。

以保证石斛植株得到适宜的光照和雨露,利于更好生长发育。

(三)  修枝

每年春季发芽前或采收石斛时,应剪去部分老枝和枯枝,以及生长过密的茎枝,以促进新芽生长。

(四)  翻蔸

石斛栽种5年以后,植株萌发很多,老根死亡,基质腐烂,病菌侵染,使植株生长不良,故应根据生长情况进行翻蔸,除去枯朽老根,进行分株,另行栽培,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增产增收。

九、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防治

石斛生长发育过程中,一般说来病虫害较轻,通常出现的病害主要有:

1.黑斑病

(1)症状:

病害时嫩叶上呈现黑褐色斑点,斑点周围显黄色,逐渐扩散至叶片,严重时黑斑在叶片上互相连接成片,最后枯萎脱落。

本病害常在初夏(3~5月)发生。

黑斑病病原。

(2)防治方法:

用1:

1:

150波尔多液或多灵1000倍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