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管理学复习18章Word文件下载.docx
《第6版管理学复习18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版管理学复习18章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绪论—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
人际关系:
涉及人与人(下级和组织外的人)的关系以及其他具有礼仪性和象征性职责的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
信息传递:
涉及接受、收集和传播信息。
•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
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
决策角色
决策制定:
作出抉择的活动。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如果信息不用于决策,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
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1.7绪论—管理技能
根据罗伯特·
卡茨(Katz,1974)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技术技能:
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
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
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1.9绪论—管理学的特点
不精确性不精确性综合性综合性
实践性实践性发展性发展性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
行为管理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
质量管理理论
2.1中国管理思想
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节俭法制预测运筹
3.1.1管理原理的特征
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1.客观性(区别于管理原则)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的实质及客观规律的表述
2.概括性
管理原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稳定性(“公理”)
稳定性是相对的
4.系统性(科学管理系统)
3.1.1管理原理体系
在当今的社会技术经济环境下,管理原理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基
本组成部分,即:
•系统原理
•人本原理
•责任原理
•效益原理
以上构成管理原理体系的四个基本管理原理,都是现代管理不可缺少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哲学,是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3.2系统原理
系统的含义
系统管理原理可以表述为:
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社会经济技术学说,管理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实现组织目标而设计并运作好这个系设计并运作好这个系
•“过程的复合性”,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统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的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设计并运作好这个系统的活动。
•系统的一般特征包括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具有特定的功能、环境适应性和目的性等。
3.2系统原理要点
1.注意事物的整体性
2.研究事物的内部结构及联系。
3.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3.3人本原理
人本管理与人本原理
1.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人本管理原理可以表述为:
管理的本质是激励、引导人们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2.人本管理原理的实质在于:
在管理中,应当把人看作最主要的管理对象和重要的资源,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及依靠广大员工实现组织发展,运用各种激励手段,调动和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4责任原理
权限能力利益职责
3.5效益原理
效益V.S效率V.S效果
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
•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成果
•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
包含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效益=有效产出/投入
5.1企业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企业管理之所以需要伦理道德,最根本的是,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具有特殊的管理意义和文明意义。
5.1伦理道德与经济运行
无论企业伦理还是管理道德,都不是企业经济运行和企业家管理活动中的“价值附加”,而是企业品质与管理素质的内在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学意义。
5.1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值观极意义的追求
2.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3.企业组织
4.人文力与企业精神
5.3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1.道德发展阶段
2.个人特性
3.组织结构
4.组织文化
5.问题强度
5.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4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5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和“应当做
什么”的高度认同
•企业价值观发展的四个阶段:
5.5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是指企业在其商业运作里对其利害关系人应付的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是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的财政和经营状况外,也要加入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考量。
6.0管理的基本方法
•管理学属于应用学科
•管理方法是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
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管理原理与管理方法的关系:
1.管理原理必须通过管理方法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作用。
2.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论、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体化、实际化,是管理原
理指导管理活动的必要中介和桥梁,是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6.1管理方法的分类
技术方法
教育方法
行政方法
经济方法
法律方法
6.2管理的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不仅包括建立和健全各种法规,而且包括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
法律方法的特点:
严肃性规范性强制性
法律方法从本质上来讲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的方法。
注意:
法律方法只是在有限的范围(法律范围)内发生作用
6.2法律方法的实质与内容
法律方法的内容
•健全各种法律法规
•相应的司法工作和仲裁工作
法律方法的实质
法律方法的实质是实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并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代表他们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实行强制性的、统一的管理
法律方法有双重作用:
促进作用阻碍作用
管理活动中,各种法规要综合运用、相互配合
法律方法要与其它方法一起综合使用
6.3管理的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权威和服从力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实质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理。
•行政方法强调职责、职权。
职位,而并非个人
的能力或特权。
•行政方法的作用:
便于处理特殊问题(时效性)
行政方法的特点
•强制性
•权威性
•垂直性
•具体性
•无偿性
6.4管理的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方法。
•经济手段:
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利润、奖金、罚款以及经济合同等。
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价格指的是跨国公司系统内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进行交易使用的结算价格。
6.4管理的经济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劳动者个人
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责任感。
•税收:
国家
•信贷:
银行(相关知识点:
影子银行)
•利润:
联系效益
•工资:
按劳分配
•奖金与罚款:
赏罚分明
6.4“影子银行”
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1.银行理财产品
2.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
3.民间借贷
6.4经济方法的特点
6.5管理的教育方法
管理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教育方法的特点:
强制性示范性群体性个体性自主性
教育方式:
专业式、情景式、启发式、互动式。
6.6管理的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的定义
•组织中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根据管理活动的需要,自觉运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类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法。
技术方法的内容
•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决策技术、计划技术、组织技术和控制技术等
6.6技术方法的实质
把技术融进管理中,利用技术来辅助管理
善于使用技术方法的管理者通常能把技术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根据不同的管理问题,选用不同的技术
2.在了解每种技术的适用范围的前提下,尽可能把所掌握的技术用到实处,发挥技术的积极作用
6.6技术方法的特点
客观性
•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人的意识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是客观的
规律性
•技术脱胎于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
•技术方法是有规律的,每种方法都是有章可循
精确性
•只要基础数据是正确无误的,由技术方法产生的结果就是精确的
动态性
•针对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所采用的技术方法也要改变
7.1西蒙与决策学派
理论要点
•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人”代替“经济人”
•决策满意化与次优化。
•决策是一个过程。
•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决策中的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
7.2决策的内涵
本文定义
7.2决策的要素
决策问题决策人决策结果决策标准决策信息决策方法
7.2决策的特点
目标性:
任何组织决策必须首先确定组织目标。
可行性:
决策的目的是直到行动。
选择性:
决策的实质是选择。
满意性:
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满意原则。
过程性:
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
动态性:
决策的动态性与过程性相联系。
决策的原则社会性民主性效益性适应性满意性
7.3决策的理论-古典决策理论
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主张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
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4决策者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7.3决策的理论-行为决策理论
“有限理性”标准和“满意度”原则(西蒙)
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1人是有限理性的人是有限理性的
2决策者容易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决策者容易受知觉偏差的影响
3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决策者往往厌恶风险
5决策者往往只求满意结果,而不是最佳方案决策者往往只求满意结果,而不是最佳方案
7.4决策的过程
7.4决策过程的数学表示
①决策目标.Max(Min)f(x)
②备选方案.di.I=1,2,…n,i∈n
③自然状态Qj.J=1,2,…,i∈m
④状态概率P(Qi)表示,J=1,2,…,m
⑤结局.结果.当Qj,di时,结果用R(Qj,di)表示.
7.5决策方法
定性方法
•依赖知识.经验.能力,主要解决复杂的战略决策,主观成分多.
定量方法
•数学方法,假定严格,严密。
风险型决策
•期望值法、决策树法
不确定型决策
7.5决策方法-定性方法
智囊技术法(专家法)
•Brainstorm.头脑风暴.(创造工程奠基人,奥斯本发明的):
5—10人,
会议形式,与会者相互启发,充分的发言,主意越新.多.怪越好,不能
批评或反驳别人意见,宽松的环境,一定时间,聚集主张
•对演法:
分成持不同观点的小组,相互辩论,各抒己见,充分论证暴露矛盾,充分展示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发散思维:
全新角度思考问题.
•德尔菲法:
不沟通讨论
•名义群体法:
独立思考
经营单位组合分析法
7.5确定型决策方法
适用的条件
•未来情况只有一种并为管理者所知
常用的方法
•线性规划法:
在一些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求解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
•量本利分析法:
又称保本分析法或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考察产量、成本和利润的关系以及盈亏变化的规律来为决策提供依据的方法。
(图解法和代数法)
7.5非确定型决策方法
•管理者不知道未来情况有多少种,或虽知道有多少种,但不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常用方法
•大中取大法
•小中取大法
•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风险型决策方法
•适用的条件
未来情况不止一种,管理者不知道到底哪种情况会发生,但知道每种情况发生的概率
•常用方法:
决策树法:
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或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作出决策的方法。
•决策树法有利于决策人员使决策问题形象化;
•把各种方案、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性大小及产生的后果等,简单地绘制在一张图上;
•以便计算、研究与分析;
•同时还可以随时补充和修正
1.悲观准则(小中取大法、保守法)
2.乐观准则(大中取大法、冒险法)
3.后悔值准则(大中取小法)
4.折中法(赫维兹标准、乐观系数法)
7.1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计划:
是对未来行为所做的安排,确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8.1计划的内容任务六个方面(5W1H)
What----------具体任务、要求具体任务、要求
Where----------空间布局
Why----------宗旨、目标、战略
Who------------明确职责
When时间进度“何时做?
How--------政策、程序、规则
8.1计划的性质
1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计划工作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
9.1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
S:
目标要清晰、明确,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M:
目标要量化,考核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标准准确衡量;
A:
目标要通过努力可以实现,也就是目标不能过低和偏高,偏低了无意义,偏高了实现不了;
R:
目标要和工作有相关性,不是被考核者的工作,别设定目标;
T:
目标要有时限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一到,就要看结果。
9.1目标管理
对目标管理的评价
优点缺点
•形成激励•强调短期目标
•有效管理•目标设置困难
•明确任务•无法权变
•自我管理
•控制有效
9.2滚动计划法
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滚动计划法可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后果。
具体做法是用近细远粗的办法制定计划。
9.2滚动计划法的特点
一、切合实际
二、及时调节,保持计划间的一致
三、应变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