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安全试题库Word下载.docx
《系统安全试题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安全试题库Word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安全性既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
10.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经常被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事故后果的危险源,也可用于辨识没有事故经验的系统的危险源。
B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只能被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事故后果的危险源。
C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只能被用于辨识没有事故经验的系统的危险源。
D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经常被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事故后果的危险源,但不能用于辨识没有事故经验的系统的危险源。
11.下面不属于第一类危险源的是:
A转动的齿轮
B一氧化氮气体
C置于高处的重物
D高温的天气
12.下面的第二类危险源为:
A高温液体
B易燃易爆气体
C昏暗的光线
D电源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作业单元作为一个系统是由以下元素组成:
A机器B工具C材料D人员
2.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没有绝对安全;
B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C危险源是事故发生原因;
D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
3.系统安全与以往的安全观念不同,认为:
A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
B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的因素;
C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D安全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4.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应用于以下()阶段
A新系统的构思B系统可行性论证C系统设计D系统废弃
5.第一类危险源包括:
A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B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C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D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6.第二类危险源中的环境因素包括:
A温度B湿度C噪声和振动D企业和社会的软环境。
三填空题:
1.安全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事故和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
2.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所谓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内达到最佳的()。
4.子系统又可分割成更小的子系统,一直分割到()为止。
5.“安全的”工厂、生产过程并不意味着已经杜绝了事故和事故损失,只不过相对地事故发生率较()。
6.危险源辨识方法可以粗略地分为两大类:
对照法和()。
7.系统越(),越需要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来辨识危险源。
8.控制危险源主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危险源控制技术包括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的安全技术。
9.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对()的评价和对危险源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价两方面的问题。
10.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三个方面的问题。
四判断题:
1.从“事故学习事故”的方式是科学的、必要的。
2.事故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3.从“事故学习事故”的方式进行的预测只能是定性的。
4.“安全的”工厂、生产过程意味着已经杜绝了事故和事故损失。
5.危险是相对的,安全是绝对的。
6.系统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7.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产品的出现,不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8.系统的可靠性越高,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完成规定功能的可能性越大。
9.在进行危险源控制时,仍然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评价工作。
10.从能量意外释放论出发,预防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防止人体与过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接触。
五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1.什么是危险源?
2.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3.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
4.何谓系统安全?
5.何谓安全?
6.何谓危险性?
7.危险性分析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
8.何谓系统安全工程?
9.何谓危险源辨识?
10.何谓危险源控制?
11.何谓系统危险性评价?
12.何谓能量意外释放论?
13.何谓第一类危险源?
14.何谓第二类危险源?
15.系统安全工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六论述题
1.道格拉斯的系统安全三命题为何?
2.系统安全与以往的工业安全相比,在安全观念上有哪些创新?
3.可靠性研究与安全性研究的不同之处?
4.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
5.两类危险源怎样共同起作用导致事故发生的?
【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B2.D3.C4.B5.B6.D7.A8.C9.A10.A11.D12.C
二多项选择题答案:
1.ABCD2.ABC3.ABCD4.ABCD5.ABCD6.ABCD
三填空题答案:
1.人员伤亡
2.元素
3.最小成本范围安全程度
4.元素
5.低
6.系统安全分析
7.复杂
8.减少或避免事故损失
9.危险源自身危险性
10.环境
四判断题答案:
1.对2.错3.对4.错5.错6.对7.错8.对9.对10.对
五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答案:
1.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若干元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具有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适应性等。
4.系统安全是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5.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也就是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危险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
6.危险性是指某种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可能性。
7.一般地,危险性包括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财物损失的后果严重程度两个方面的问题。
8.系统安全工程是运用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辨识、消除或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实现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工程包括系统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等基本内容。
9.危险源辨识是发现、识别系统中危险源的工作。
10.危险源控制是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消除、控制危险源,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工作。
11.系统危险性评价是对系统中危险源危险性的综合评价。
12.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是不希望(意外)的能量释放,事故发生后人员的伤害是超过人体抵抗能力的能量作用的结果,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作用于人体能量的大小,集中程度,作用时间和频率等。
13.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14.第二类危险源是可能导致对第一类危险源控制失效的不安全因素。
15.系统安全工程包括系统危险源辨识、危险性评价、危险源控制等基本内容。
六论述题答案:
1.道格拉斯曾经提出了有名的系统安全三命题:
1)不可能彻底消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性;
2)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3)宁可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地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
2.系统安全与以往的工业安全相比,在安全观念上的创新包括:
没有绝对安全;
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原因;
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
3.两者的着眼点不同。
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实现系统目标;
可靠性研究故障发生以前直到故障发生为止的系统状态;
安全性则侧重于故障发生后故障对系统的影响。
4.进行危险源辨识所必须的知识和经验主要有:
1)关于对象系统的详细知识,诸如系统的构造、系统的性能、系统的运行条件、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情况等;
2)与系统设计、运行、维护等有关的知识、经验和各种标准、规范、规程等;
3)关于对象系统中的危险源及其危害方面的知识。
5.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
第二章伤亡事故统计及其预测
1.经验表明,在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中事故的发生频率(),伤亡事故发生的频率()。
A很小更小
B很大更小
C很小很大
D很大更大
2.事故发生后带来严重伤害的情况是(),造成轻微伤害的情况(),而事故后无伤害的情况是()。
A大量的稍多很少的
B很少的稍多大量的
C很少的大量的稍多
D稍多很少的大量的
3.事故的发生是一种随机现象。
样本容量越小,即观测的数据量越少,随机波动越(),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越()。
A不强烈 差
B强烈 高
C强烈差
D不强烈 高
4.以下不安全行为是:
A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B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C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D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6.在伤亡事故统计分析中:
A样本容量越小,随机波动越不明显,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越差。
B应尽量延长观测期间。
C统计范围越小,则统计结果的随机波动性越小。
D样本容量越小,随机波动越强烈,统计结果的可靠性越高。
7.伤亡事故管理图中:
A把作为月度安全目标的伤亡事故指标逐月分解,确定月份管理目标。
B把作为月度安全目标的伤亡事故指标逐月分解,确定日管理目标。
C把作为年度安全目标的伤亡事故指标逐月分解,确定年管理目标。
D把作为年度安全目标的伤亡事故指标逐月分解,确定月份管理目标。
1.以下对事故的正确描述包括:
A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
B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事故;
C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但在人们意料之中的事件;
D事故是一种迫使进行着的生产、生活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事故统计分析有如下作用:
A描述一个企业、部门当前的安全状况;
B用以判断和确定问题的范围;
C作为制定事故预防措施的依据;
D作为预测未来事故的依据。
1.根据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在事故预防工作中把事故划分为伤害事故、损坏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和()。
2.事故统计分析是运用()来研究事故发生规律的一种方法。
3.当事故时间分布服从指数分布,即事故发生率为常数时,一定时间间隔内事故发生次数服从()分布。
4.伤亡事故预测包括事故发生()预测和事故发生趋势预测。
5.常用的伤亡事故发生趋势预测方法有()预测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预测法、卡尔曼滤波器预测法等。
6.对某企业伤亡事故进行统计,把统计期间由月改为年,()了随机波动性。
7.()和无事故时间是衡量一个企业或部门安全程度的重要指标。
1.事故和事故后果不是一件事件。
2.事故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事故发生后造成后果的情况不具有随机性。
3.海因里希法则反映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一般规律。
4.事故发生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具有随机性。
5.不同种类的事故导致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次数的比例是相同的。
6.灰色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构成系统的因素全部是清楚的。
7.对于职工人数较少的单位,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观测期间来扩大样本容量。
8.在一定的时间内参加生产的职工人数不变的场合,伤亡事故发生次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安全状况。
1.何谓事故?
2.何谓未遂事故或险兆事故?
3.何谓伤亡事故?
4.何谓工伤事故?
5.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把伤害分为哪四类?
6.在伤亡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GB6441-86中,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成哪三类?
7.什么是事故发生频率?
8.什么是事故后果严重度?
9.事故后果带来的损失有哪些?
10.何谓海因里希法则?
11.何谓无事故时间?
12.何为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13.何谓千人死亡率?
14.何谓千人重伤率?
15.何谓伤害频率?
16.何谓事故发生趋势图?
1.事故统计分析的作用?
2.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哪几个方面?
3.在应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伤亡事故发生规律时,为了获得可靠的统计结果,如何增加样本容量?
4.在按致伤原因划分的20类事故中,分别列举出冶金企业和化工企业中常见的两类事故,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事故最容易发生?
七计算题
1.某单位平均每年发生伤亡事故15次,求一个月内伤亡事故次数超过2次的概率。
2.某单位5年来各年发生伤亡事故次数分别为16,12,10,13,9次。
设单位时间内伤亡事故发生次数服从泊松分布。
1)求一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伤亡事故的概率;
2)根据前5年事故情况确定安全管理目标,求控制上限。
3.某单位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确定安全目标为一年内伤亡事故次数不超过28次。
1)求安全目标管理的管理上限;
2)求一个月内事故次数超过安全目标的概率;
3)到11月末已经发生伤亡事故26次,问到年底完成安全管理目标的概率是多少?
1.A2.B3.C4.A5.A6.B7.D
1.ABD2.ABCD
1.未遂事故
2.数理统计
3.泊松
4.可能性
5.回归
6.降低
7.事故发生率
1.对2.错3.对4.对5.错6.错7.对8.对
1.事故是在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既没有造成人员伤害也没有造成财物损坏和环境污染的事故叫做未遂事故或险兆事故。
3.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从事故统计的角度把造成损失工作日达到或超过1天的人身伤害或急性中毒事故称作伤亡事故。
4.在生产区域中发生的和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称作工伤事故。
5.根据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的恢复情况,把伤害分为四类:
1)暂时性失能伤害;
2)永久性部分失能伤害;
3)永久性全失能伤害;
4)死亡。
6.在伤亡事故统计的国家标准GB6441-86中,把受伤害者的伤害分成三类:
1)轻伤;
2)重伤;
3)死亡。
7.事故发生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发生的事故的次数。
8.事故后果严重度是事故发生后其后果带来的损失大小的度量。
9.事故后果带来的损失包括人员生命健康方面的损失、财产损失、生产损失或环境方面的损失等可见损失,以及受伤害者本人、亲友、同事等遭受的心理冲击,事故造成的不良社会影响等无形的损失。
10.海因里希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究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严重度之间的关系。
他通过调查发现事故后果分别为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他们的次数之比为1:
29:
300,比例1:
300被称为海因里希法则。
11.两次事故之间的时间间隔,即无事故时间。
12.伤亡事故频率和伤害严重率为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13.千人死亡率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死亡的人数。
14.千人重伤率为某时期内平均每千名职工中因工伤事故造成重伤的人数。
15.伤害频率为某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由于工伤事故造成的伤害人数。
16.事故发生趋势图用于图示事故发生趋势分析。
是按时间顺序对事故发生情况进行的统计分析,按照时间顺序对比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展示伤亡事故发生趋势和评价某一个时期内企业的安全状况。
1.事故统计分析有如下作用:
1)描述一个企业、部门当前的安全状况;
2)作为观察事故发生趋势的依据;
3)用以判断和确定问题的范围;
4)作为探查事故原因的依据;
5)作为制定事故预防措施的依据;
6)作为预测未来事故的依据。
2.事故统计分析的目的包括以下3个方面:
1)进行企业外的对比分析。
依据伤亡事故的主要统计指标进行部门与部门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本行业平均指标之间的对比。
2)对企业、部门的不同时期的伤亡事故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用来评价企业安全状况是否有所改善。
3)发现企业事故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3.可以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扩大样本容量:
1)延长观测期间;
2)扩大统计范围。
4.冶金:
灼烫、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化工:
火灾、爆炸、中毒,每前两项必答一项。
化工生产涉及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工处理、储存。
冶金企业的特点是企业规模大,生产工艺和流程复杂,高温、高压、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多,生产人员众多,在安全生产管理上稍有疏忽,就会造成设备事故或者人员伤害事故。
七计算题答案:
1.解:
每月平均发生事故次数
λ=15/12=1.25
根据泊松分布发生超过n=2次的概率
=0.132
2.解:
安全管理目标
根据泊松分布一个月内发生2次以上伤亡事故的概率
=0.08
控制上限
3.解:
1)安全目标管理为
人/月
管理上限
取为5人/月
2)一个月内事故次数不超过安全目标的概率
=0.6
一个月内事故次数超过安全目标的概率
3)前11个月事故发生率
到年底完成安全管理目标的概率为1个月内事故次数不超过2次的概率:
=(1+2.4+2.9)×
0.09
=0.58
第三章危险源辨识、控制与评价
1.我国规定()V或其以下的电压为安全电压。
A42
B100
C40
D60
2.按坠落高度把高处作业划分为: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3.国标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把工业毒物划分为:
4.按国际劳工局的规定,如果相距()以内且属于同一工厂的全部装置中的危险物质的量超过了临界量表中的规定值,则这些装置被确定为重大危险装置。
A400m
B500m
C600m
D700m
5.泄漏分析不包括:
A泄漏设备情况
B泄漏后果分析
C泄露后的扩散
D泄漏量计算
6.爆炸的破坏性取决于爆炸产生的()和碎片的情况。
A冲击波
B热量
C温度
D有毒气体浓度
7.毒物对人员的危害程度取决于毒物的性质、毒物的浓度、()等。
A毒物的温度
B毒物的半衰期
C毒物的味道
D人员接触毒物时间
8.气团在大气中的扩散情况与气团自身性质有关,以下正确的说法是:
A当气团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时,气团将沿地面扩散,危害很大。
B当气团密度小于空气密度时,气团将沿地面扩散,危害很小。
C当气团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气团将沿地面扩散,危害很大。
D当气团密度大于空气密度时,气团将沿地面扩散,危害很小。
9.以下错误的说法是:
A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B第一类危险源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C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D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10.在重大危险源控制中,限制事故后果的技术措施包括:
A火烟监测报警系统
B水喷淋系统
C专用通讯设备
D温度监测报警系统
11.采用隔离作为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包括:
A远离、封闭和个体防护三种。
B远离、个体防护和缓冲三种。
C个体防护、封闭和缓冲三种。
D远离、封闭和缓冲三种。
1.以下关于手动控制系统正确的说法包括:
A手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行动失败时不会发生危险的场合。
B当工艺参数超过额定值时,监测装置发出信号,人员采取控制行动。
C手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行动失败时会发生危险的场合。
D当工艺参数超过额定值时,控制装置自动调节工艺参数使之恢复正常。
2.以下属于防止偏离允许运行条件的系统包括:
A减压系统
B温度、压力、流量调节系统
C防溢系统
D紧急停车系统
3.常用的监测报警系统包括:
A工艺参数监测报警系统
B故障监测报警系统
C泄漏监测报警系统
D防溢系统
4.防止人失误的技术措施包括:
A在装运站使用不同尺寸的接头
B控制盘上的开关、按钮和显示器有明显标记
C安装防护装置,防止开关被误操作
D培训人员
5.限制事故后果的技术措施包括:
A气体检测器
C蒸汽幕系统
D故障监测报警系统
6.泄漏的